旋转电机用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2275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电机用转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由导电性材料构成且在共通的轴线上相互对置地远离 而配置的第一凸缘部件及第二凸缘部件的外周部之间用由导电性的弱磁 性体构成且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连结部件 连结,在沿周向邻接的所述连结部件之间支承有由软磁性体构成的感应磁 极的旋转电机用转子。
另外,本发明涉及形成为围绕轴线旋转的笼状且在外周部支承多个磁 极的旋转电机用转子。
另外,本发明涉及具备能够围绕共通的轴线旋转地配置的第一凸缘部 件及第二凸缘部件、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且连结 第二凸缘部件的外周部之间的多个连结部件、在沿周向邻接的所述连结部 件之间支承的磁极的旋转电机用转子。
另外,本发明涉及形成为围绕轴线旋转的笼状且在外周部支承多个感 应磁极的旋转电机用转子。
背景技术
通过下述专利文献l公知有一种双轴输出型电动机,其将具有多个电 枢,产生旋转磁场的环状的定子固定于外壳,将在外周支承多个永久磁铁 的第一转子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定子的内部,将支承多个软磁性体制的感应 磁极的圆筒状的第二转子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定子及所述第一转子之 间,由此能够从第一转子及第二转子个别地取出输出。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8 — 111963号公报
还有,在上述专利文献l中记载的双轴输出型电动机的第二转子中用 多个棒状的固定部件连结两张圆板状的转子框架,构成为笼状,形成为在 周向上邻接的固定部件之间支承弱磁性体的结构。然而,所述第二转子中 两张转子框架和多个固定部件的两端的连结部未被绝缘,因此,在运行时产生的涡电流流过包括一方的转子框架、固定部件、和另一方的转子框架 及固定部件的闭合电路,由此可能产生大的放热或能量损失。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l中记载的双轴输出型电动机的第二转子形成 为使多个感应磁极支承部从相互对置地配置的两张圆板状的第一、第二转 子框架的外周部沿轴线方向一体地突出,在第一转子框架的感应磁极支承 部的前端和第二转子框架的感应磁极支承部的前端之间夹着感应磁极,用 螺钉固定的结构。因此,不仅导致第一、第二转子框架的形状复杂化,批 量生产性降低,成为成本上升的要因的问题,而且在多个感应磁极的轴线 方向的尺寸上存在偏差的情况下,在尺寸短的感应磁极和第一、第二转子 框架之间产生间隙,所述感应磁极的固定可能变得不稳定。而且,不仅导 致第一、第二转子框架的形状复杂化,批量生产性降低,成为成本上升的 要因的问题,而且,所述第二转子中两个转子框架和多个感应磁极支承部 的两端的连结部未被绝缘,因此,在运行时产生的涡电流流过包括一方的 转子框架、固定部件、另一方的转子框架及固定部件的闭合电路,由此可 能产生大的放热或能量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第一目的在于最小限度地抑制在 旋转电机的转子产生的涡电流,减少放热及能量损失。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高旋转电机的转子的批量生产性,实 现成本降低。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能够将在尺寸上有偏差的磁极稳定地固 定于旋转电机的转子。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最小限度地抑制在旋转电机的转子产生 的涡电流,减少放热及能量损失,并且,提高转子的批量生产性,实现成 本降低。
为了实现第一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 用转子,其将由导电性材料构成且在共通的轴线上相互对置地远离而配置 的第一凸缘部件及第二凸缘部件的外周部之间用由弱磁性体构成且在以 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连结部件连结,在沿周向
7邻接的所述连结部件之间支承有由软磁性体构成的感应磁极,其特征在 于,电绝缘所述第一、第二凸缘部件之间。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除了 上述第一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结部件及所述感应磁极相接的 部分,所述连结部件的径向厚度小于所述感应磁极的径向厚度。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除了 上述第一或第二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件为不锈钢制。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除了 上述第一或第二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件为铝制或铝合金制。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除了 上述第一或第二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件为钛制或钛合金制。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除了 上述的第一 第五中任一个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件的表面 被进行了绝缘处理。还有,在上述第一^^第六特征中,实施方式的第一感应磁极39L及第二感应磁极39R对应于本发明的感应磁极。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 电机用转子,在能够围绕共通的轴线旋转地配置的第一凸缘部件及第二凸 缘部件的外周部分别固定由弱磁性体构成且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周向 上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连结部件的两端部,在沿周向邻接的所述连结部 件之间支承有磁极。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除了 上述第七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极是由软磁性体构成的感应磁极。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除了 上述第七或第八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连结部件的外周配置 有弱磁性体制的环。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除了 上述第七 第九中任一个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以规 定间隔配置有多个所述磁极。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除8了上述第九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多 个所述磁极,并且,在沿所述轴线方向邻接的所述多个磁极之间配置所述 环。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除 了上述第七 第十一中任一个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部件、 所述第二凸缘部件及所述连结部件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对这些中至少一个 的表面进行绝缘处理。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除 了上述的第七 第十二中任一个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凸缘 部件及所述第二凸缘部件的外周部,沿周向按规定间隔以同轴形成有多个 定位孔及多个螺钉孔,在将所述连结部件的两端部分别嵌合于所述定位孔 的状态下,将插通于所述螺钉孔的螺钉螺合于在所述连结部件的两端部形 成的阴螺纹部。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除 了上述第十三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在所 述螺钉和所述第一、第二凸缘部件之间分别夹有绝缘性的垫片。还有,在上述第七 第十四特征中,实施方式的第一感应磁极39L及 第二感应磁极39R对应于本发明的磁极或感应磁极。为了实现上述第三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其具有能够围绕共通的轴线旋转地配置的第一凸缘部件 及第二凸缘部件;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且连结所 述第一、第二凸缘部件的外周部之间的多个连结部件;支承于沿周向邻接的所述连结部件之间的磁极,所述磁极以能够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移动的方 式支承于所述连结部件,用在与所述第一、第二凸缘部件的至少一方之间 配置的弹拨部件对所述磁极向所述轴线方向施力而固定。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除 了上述第十五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极为由软磁性体构成的感应 磁极。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除 了上述第十五或十六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极包括沿所述轴线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夹在所述第一、第二磁极之间且作为 间隔物发挥功能的环配置于所述连结部件的径向外周。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除 了上述第十七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凸缘部件和第一磁极之 间配置第一弹拨部件,在所述第二凸缘部件和所述第二磁极之间配置第二 弹拨部件。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除 了上述第十八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的一侧缘突出设置至少一 个止转突起,使所述止转突起与邻接的一对所述第一磁极之间或邻接的一 对所述第二磁极之间卡合。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除 了上述第十八或十九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所述连结部件设 置与所述环的所述第二凸缘部件侧的侧缘卡合的卡止突起,将所述第一弹 拨部件的弹拨力设定为比所述第二弹拨部件的弹拨力强。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 除了上述第二十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的所述第二凸缘部件侧 的侧缘形成定位槽,使所述卡止突起与所述定位槽卡合。还有,在上述第十五 第二十一特征中,实施方式的第一感应磁极39L 及第二感应磁极39R对应于本发明的磁极或感应磁极,实施方式的第一弹 簧41L及第二弹簧41R对应于本发明的弹拨部件。为了实现上述第四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特征可知,提出一种 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用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圆筒部件连结能 够围绕共通的轴线旋转地配置的第一凸缘部件及第二凸缘部件的外周部 之间,在所述圆筒部件上,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支承 由软磁性体构成的感应磁极。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 除了上述第二十二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部件为树脂制,所述 感应磁极在所述圆筒部件的成形时与该圆筒部件一体化。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 除了上述第二十二或二十三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磁极露出在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五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 除了上述第二十二或二十三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磁极露出在 所述圆筒部件的内周面。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六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 除了上述第二十二 第二十五中任一个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 部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第二凸缘部件的一对环状固定部;在以所述 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且连结所述一对固定部的多个棒状 的感应磁极支承部,在邻接的感应磁极支承部之间支承所述感应磁极。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七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 除了上述第二十二 第二十六中任一个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 筒部件的外周配置弱磁性体制的环。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八特征可知,提出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 除了上述第二十七特征之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以规定间隔 配置多个所述感应磁极,并且,所述环配置于在所述轴线方向上邻接的所 述多个感应磁极之间。还有,实施方式的第一感应磁极39L及第二感应磁极39R对应于本发明的感应磁极。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可知, 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其将导电性材料 制的第一、第二凸缘部件的外周部之间用在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弱磁 性体的导电性材料制的多个连结部件连结,在沿周向邻接的连结部件之间 支承有软磁性体制的感应磁极而构成的旋转电机用转子中,电绝缘所述第 一、第二凸缘部件之间,因此,能够减小在运行时流过包括第一凸缘部件、 连结部件、第二凸缘部件及连结部件的闭合电路的涡电流,能够将伴随涡 电流的放热或能量损失抑制为最小限度。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可知,在连结部件及感应磁极相接的部 分,连结部件的径向厚度小于感应磁极的径向厚度,因此,能够进一步减 小连结部件的剖面积,进一步减小涡电流。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可知,连结部件为不锈钢制,因此,其 电阻值变高,涡电流被抑制,而且材料费为廉价,还容易加工。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可知,连结部件为铝制或铝合金制,因 此,材料费为廉价且轻量,还容易加工,而且,用于遮断涡电流的表面处 理也容易。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可知,连结部件为钛制或钛合金制,其 电阻值变高,涡电流被抑制,而且相对于强度为轻量,因此,能够实现转 子的轻量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可知,连结部件的表面被进行了绝缘处 理,因、此,能够在不使用特别的绝缘部件的情况下,绝缘连结部件和凸缘 部件的接触部,减小涡电流。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可知,将旋转电机用转子分割为第一凸 缘部件及第二凸缘部件、和连结第一、第二凸缘部件的外周部之间的多个 连结部件而构成,因此,能够单纯化第一凸缘部件、第二凸缘部件及连结 部件的形状,削减制造成本,而且,在邻接的连结部件之间支承磁极,因 此,能够可靠且容易地支承磁极。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可知,旋转电机用转子的磁极由软磁性 体构成,因此,能够通过转子的旋转来磁化软磁性体,使其作为感应磁极 来发挥功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特征可知,在多个连结部件的外周配置有弱 磁性体制的环,因此,通过用环支承伴随转子的旋转,作用于连结部件的 离心力,能够抑制连结部件的变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特征可知,在轴线方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有 多个磁极,使转子产生大的转矩。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特征可知,在轴线方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 多个磁极,因此,能够使转子产生大的转矩,而且在轴线方向上邻接的多 个磁极之间配置环,因此,用环有效地支承作用于多个磁极的离心力,能 够抑制连结部件的变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特征可知,第一凸缘部件、第二凸缘部件 及连结部件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对这些中至少一个的表面进行绝缘处理, 因此,能够减小在运行时流过包括第一凸缘部件、连结部件、第二凸缘部 件及连结部件的闭合电路的涡电流,能够将伴随涡电流的放热或能量损失抑制为最小限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特征可知,在第一、第二凸缘部件的外周 部,沿周向按规定间隔以同轴形成多个定位孔及多个螺钉孔,在将连结部 件的两端部分别嵌合于定位孔的状态下,将插通于螺钉孔的螺钉螺合于在 连结部件的两端部形成的阴螺纹部,因此,能够将连结部件相对于第一、 第二凸缘部件准确地定位,用螺钉牢固地固定,能够得到高精度且高刚性 的转子。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特征可知,在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螺钉和 第一、第二凸缘部件之间分别夹有绝缘性的垫片,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 第一、第二凸缘部件经由螺钉与连结部件电导通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特征可知,用多个连结部件连结围绕轴线 旋转的第一、第二凸缘部件的外周部之间,在邻接的连结部件之间将磁极 支承为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时,用在第一、第二凸缘部件的至少一方之间 配置的弹拨部件将磁极沿轴线方向施力而固定,因此,即使在磁极的轴线 方向的尺寸上存在偏差,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稳定地固定所述磁极。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特征可知,旋转电机用转子的磁极由软磁 性体构成,因此,能够通过转子的旋转来磁化软磁性体,使其作为感应磁 极发挥功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特征可知,夹在沿轴线方向并排设置的第 一磁极及第二磁极之间且作为间隔物发挥功能的环配置于连结部件的径 向外周,因此,能够将第一、第二磁极的两方经由环在轴线方向上定位, 而且,能够用环支承作用于连结部件的离心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特征可知,在第一凸缘部件和第一磁极之 间配置第一弹拨部件,在第二凸缘部件和第二磁极之间配置第二弹拨部 件,因此,通过用第一、第二弹拨部件将第一、第二磁极向相互接近的方 向施力并压紧于环的两侧缘,能够将第一、第二磁极的两方在轴线方向上 可靠地定位。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特征可知,使在环的一侧缘突出设置的止 转突起与邻接的一对第一磁极之间或邻接的一对第二磁极之间卡合,因 此,能够将环相对于转子在周向上定位。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特征可知,在连结部件设置与环的第二凸 缘部件侧的侧缘卡合的卡止突起,用弹拨力强的一侧的第一弹拨部件按压 第一磁极,将环压紧于连结部件的卡止突起,将其在轴线方向上定位,且 用弹拨力弱的一侧的第二弹拨部件按压第二磁极,压紧于环,将其在轴线 方向上定位,能够提高相对于转子的第一、第二磁极的轴线方向的定位精 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特征可知,使在环的第二凸缘部件侧的 侧缘形成的定位槽与连结部件的卡止突起卡合,因此,能够利用连结部件 的卡止突起,对环进行止转。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特征可知,围绕轴线旋转的第一凸缘部 件及第二凸缘部件的外周部之间连结的圆筒部件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在 所述圆筒部件上,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支承由软磁性 体构成的感应磁极,因此,通过用不流过电流的圆筒部件电绝缘第一、第 二凸缘部件之间,减小在运行时流过包括第一凸缘部件、第二凸缘部件及 圆筒部件的闭合电路的涡电流,能够将伴随涡电流的放热或能量损失抑制 为最小限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特征可知,在用树脂成形圆筒部件时, 将感应磁极一体化在所述圆筒部件,因此,通过金属模成形,能够削减圆 筒部件自身的部件件数,而且不需要相对于圆筒部件的感应磁极的固定部 件,因此,能够提高转子的批量生产性,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特征可知,感应磁极露出在圆筒部件的 外周面,因此,能够减小感应磁极的外周面侧的气隙,能够提高磁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五特征可知,感应磁极露出在圆筒部件的 内周面,因此,能够减小感应磁极的内周面侧的气隙,能够提高磁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六特征可知,将圆筒部件的一对环状固定 部用在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棒状的感应磁极支承部连结,在邻接 的感应磁极支承部之间支承感应磁极,因此,能够用单纯的形状的圆筒部 件可靠且容易地支承感应磁极。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七特征可知,在圆筒部件的外周配置弱磁 性体制的环,因此,通过用环支承伴随转子的旋转而作用于圆筒部件的离心力,能够抑制圆筒部件的变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八特征可知,在轴线方向上以规定间隔配 置多个的感应磁极之间配置了环,因此,能够用环有效地支承作用于多个 感应磁极的离心力,能够抑制圆筒部件的变形。


图1是从轴线方向观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主视图(图2的1 一l线向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2是图1的2--2线剖面图。(第--实施例)
图3是图2的3--3线剖面图。(第--实施例)
图4是图2 的4--4线剖面图。(第--实施例)
图5是图3的5--5线向视图。(第--实施例)
图6是图5的6--6线剖面图。(第--实施例)
图7是图5的7--7线剖面图。(第--实施例)
图8是图5的8--8线剖面图。(第--实施例)
图9是图5的9--9线剖面图。(第--实施例)
图io是电动机的分解立体图。(第--实施例)
图11是内转子的分解立体图。(第一-实施例)
L2是连结部件及感应磁极的立体图。(第一实施例)
是弹簧的弹簧的立体图。(第一实施例) L4是环的立体图。(第一实施例)
是在圆周方向上展开了电动机的示意图。(第一实施例) 6是固定了内转子的情况下的动作说明图(其一)。(第一实施例) :7是固定了内转子的情况下的动作说明图(其二)。(第一实施例) 18是固定了内转子的情况下的动作说明图(其三)。(第一实施例) "是固定了外转子的情况下的动作说明图(其一)。(第一实施例) 图20是固定了外转子的情况下的动作说明图(其二)。(第一实施例) 图2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与所述图9对应的图。(第二实施例) 图2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外转子的分解立体图。(第三实施例) 图23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外转子的分解立体图。(第四实施例)图24是第五实施方式的与所述图5对应的图。(第五实施例)
图25是图24的25 — 25线剖面图。(第五实施例) 图26是环的立体图。(第五实施例)
图27是第六实施方式的与所述图3对应的图。(第六实施例)
图28是第六实施方式的与所述图4对应的图。(第六实施例)
图29是图27的29—29线向视图。(第六实施例)
图30是图29的30 — 30线剖面图。(第六实施例)
图31是图29的31—31线剖面图。(第六实施例)
图32是图29的32—32线剖面图。(第六实施例)
图33是电动机的分解立体图。(第六实施例)
图34是第七实施方式的与所述图32对应的图。(第七实施方式)
图中32—第一凸缘部件;32c—定位孔;32d—螺钉孔;33—第二凸 缘部件;33c—定位孔;33d—螺钉孔;34 —连结部件;34f—卡止突起;34g 一阴螺纹部;37—螺钉;38 —垫片;39L—第一感应磁极(磁极、感应磁 极);39R—第二感应磁极(磁极、感应磁极)、40—环;40a—止转突起;
40b —定位槽;41L一第一弹簧(弹拨部件);41R—第二弹簧(弹拨部件);
134 —圆筒部件;134a—固定部;134b —感应磁极支承部;L一轴线;Tl 一感应磁极的径向厚度;T2 —连结部件的径向厚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基于图1 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M包括呈在轴线L方向上短的 八角筒形状的外壳ll;在外壳11的内周固定的圆环状的第一、第二定子 12L、 12R;在第一、第二定子12L、 12R内收容,围绕轴线L旋转的圆筒 状的外转子13;在外转子13的内部收容,围绕轴线L旋转的圆筒状的内 转子14,外转子13及内转子14能够相对于被固定的第一、第二定子12L、 12R相对旋转,且外转子13及内转子14能够相互相对旋转。
如图1及图2所示,外壳11包括有底八角筒状的主体部15;在主体部15的开口利用多根螺钉16……固定的八角板状的盖部17,在主体部
15及盖部17形成有用于通气的多个开口 15a……、17a……。
如图1 图4及图IO所示,第一、第二定子12L、 12R是将相同结构 的定子在圆周方向上错开并重合而成的,将其一方的第一定子12L作为例 子说明结构。第一定子12L具备在包括层叠钢板的芯18的外周经由绝 缘体19巻绕了线圈20的多个(在实施方式中为24个)第一电枢21L……, 这些第一电枢21L……在作为整体呈圆环状地沿圆周方向结合的状态下被 环状的保持架22 —体化。从保持架22的轴线L方向一端沿径向突出的凸 缘22a……通过多根螺钉23……固定于外壳11的主体部15的内表面的台 阶部15b (参照图2)。
第二定子12R与上述第一定子12L相同地,具备24个第二电枢 21R……,其保持架22的凸缘22a……通过多根螺钉24……固定于外壳11 的主体部15的内表面的台阶部15c (参照图2)。此时,第一定子12L及 第二定子12R的圆周方向的相位相互错开内转子14的第一、第二永久磁 铁52L……、52R……的间距的一半程度(参照图3及图4)。还有,通过 从在外壳11的主体部15设置的三个端子25、 26、 27 (参照图1)向第一、 第二定子12L、 12R的第一、第二电枢21L……、21R……供给三相交流电 流,能够在第一、第二定子12L、 12R产生旋转磁场。
如图2及图10所示,外转子13的笼状的转子体31是组装包括作为 导电性材料铁或钢铁的圆板状的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和包括作为 导电性的弱磁性体的铝或铝合金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0根)棒状 的连结部件34……而构成的。从第一凸缘部件32的中心在轴线L上突出 的第一外转子轴32a通过滚珠轴承35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外壳11的盖部17, 并且从第二凸缘部件33的中心在轴线L上突出的第二外转子轴33a通过 滚珠轴承36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外壳11的主体部15。作为外转子13的输 出轴的第二外转子轴33a贯通外壳11的主体部15而向外部延伸出。
弱磁性体包含不吸附于磁铁的材质例如铝等以外的树脂、木头等,还 有时称为非磁性体。
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是基本上圆板状的部件,另外,连结部 件34是基本上棒状的部件,因此,在将那些例如通过压铸来成形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小型且简单的结构的金属模,能够提高转子体31的批量生 产性,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如图12所示,连结部件34具备在两端形成的一对圆形剖面的定位
部34a、 34a;在其内侧连接设置的一对非圆形剖面的止转部34b、 34b; 在其内侧连接设置的一对感应磁极支承部34c、 34c;在其内侧连接设置的 厚一级的环支承部34d;除了定位部34a、 34a之外,在全长的两个侧面突 出设置的具有四角剖面的犁沟状的凸部34e、 34e,在环支承部34d的一端 侧向径向朝外地突出设置有卡止突起34f。
如图6 图8所示,在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的外周部内表面形 成有环状槽32b、 33b,在这些环状槽32b、 33b的底部形成有圆形剖面的 定位孔32c、 33c,这些定位孔32c、 33c的底部经由螺钉孔32d、 33d与第 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的外周部外表面连通。在第一凸缘部件32的环 状槽32b及定位孔32c分别嵌合了连结部件34的一端侧的止转部34b及 定位部34a的状态下,螺钉37贯通垫片38及第一凸缘部件32的螺钉孔 32d,螺合于连结部件34的阴螺纹部34g,由此将20根连结部件34…… 的一端侧连结于第一凸缘部件32。
同样,在第二凸缘部件33的环状槽33b及定位孔33c分别嵌合了连结 部件34的另一端侧的止转部34b及定位部34a的状态下,螺钉37贯通垫 片38及第二凸缘部件33的螺钉孔33d,螺合于连结部件34的阴螺纹部 34g,由此将20根连结部件34……的另一端侧连结于第二凸缘部件33。 其结果,利用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和20根连结部件34……来构成 笼状的转子体31。
此时,通过圆形剖面的定位部34a、 34a和圆形剖面的定位孔32c、 33c 的嵌合,将相对于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的连结部件34……的位置 精密地定位,通过非圆形剖面的止转部34b、 34b和环状槽32b、 33b的嵌 合,限制相对于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的连结部件34……的相对旋 转,由此能够将连结部件34……相对于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以直 角定位,从而能够确保外转子13的组装精度。
如图6中放大所示,在第二凸缘部件33的表面实施硬质耐酸铝制的 绝缘被膜a,同样地,在各连结部件34的表面实施硬质耐酸铝制的绝缘被膜b。另外,在第二凸缘部件33利用螺钉37固定各连结部件34时使用的 铁制的垫片38在其表面实施有包括聚酰胺酰亚胺的绝缘被膜c。还有,所 述螺钉37以留有间隙的方式贯通第二凸缘部件33的螺钉孔33d,与连结 部件34的阴螺纹部34g螺合。从而,连结部件34的右端和第二凸缘部件 33被电绝缘。通过相同的结构,连结部件34的左端和第一凸缘部件32 被电绝缘,能够可靠地断开经由第一凸缘部件32、连结部件34、第二凸 缘部件33及连结部件34构成的电闭合电路(参照图5的箭头)。
如图5所示,在20根连结部件34……之间形成有与轴线L平行地延 伸的20根缝隙,从转子体31的轴线L方向一端侧向各缝隙插入软磁性体 制的第一感应磁极39L、弱磁性体制的环40、和软磁性体制的第二感应磁 极39R并支承。
如图12所示,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 39R包括在轴线L方向上层 叠的多个钢板,在沿轴线L的两侧面形成有四角剖面的凹部39a、 39a,这 些凹部39a、 39a与位于其两侧的连结部件34、 34的凸部34e、 34e凹凸卡 合,由此防止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 39R的径向的脱落。不能避免在 所述凸部34e、 34e及所述凹部39a、 39a之间产生稍许间隙的情况,因此, 为了防止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39R……相对于连结部件34…… 相对移动而导致产生噪音的情况,用粘接剂59 (参照图9)固定其凹凸卡 合部。
还有,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 39R的凹部39a、 39a及连结部件34的凸部34e、 34e均为四角剖面,但若将那些形成为半 圆状剖面,则能够减少的接触部的间隙,即使不使用粘接剂59,也能够减 少噪音。
还有,第一感应磁极39L、环40及第二感应磁极39R的组装是例如 在第一凸缘部件32结合了连结部件34……的一端的状态下进行,然后, 在连结部件34……的另一端结合第二凸缘部件33。
如图14所示,环40是将带状的金属板形成为环状的,在其第二凸缘 部件33侧的端缘以18°间隔凹设有多个(在实施方式中为20个)定位槽 40b......。
如图5 图7所示,若外转子13旋转,则由于向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39R……施加的离心力,连结部件34……欲向径向外侧挠曲, 但通过用环40将连结部件34……的轴线L方向中央部向径向朝内按压, 能够有效地抑制连结部件34……的变形,能够进行外转子13的高速旋转。
尤其,在第一感应磁极39L……和第二感应磁极39R……之间配置了 环40,因此,能够有效地支承作用于重量大的第一、第二感应磁极 39L 、 39R……的离心力。而且,通过用环40支承离心力,能够使连
结部件34……细,还能够对涡电流的降低起到贡献。
如图5及图7所示,嵌合于邻接的一对连结部件34、 34之间的缝隙 的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 39R通过一对第一、第二弹簧41L、 41R向 相互接近的方向被施力,利用以下的方法来在轴线L方向上定位。
各20个第一、第二弹簧41L……、41R……具有均相同的结构,因此, 说明其一方的第二弹簧41R的结构。第二弹簧41R是将板金冲裁为规定形 状而弯曲的,具备第一卡止部41a、第二卡止部41b及按压部41c (参照 图13)。在第二凸缘部件33的环状槽33b的底部形成有卡止孔33e,使第 一卡止部41a与该卡止孔33e卡合,且将第二卡止部41b以压縮状态插入 环状槽33b的外周壁,由此第二弹簧41R支承于第二凸缘部件33的环状 槽33b,在该状态下,第二弹簧41R的按压部41c与第二感应磁极39R的 端面抵接,产生轴线L方向朝向左的弹拨力F2 (参照图7)。
第一弹簧41L以与上述第二弹簧41R相同的结构装配于第一凸缘部件 32的环状槽32b,在该状态下第一弹簧41L的按压部41c与第一感应磁极 39L的端面抵接,产生轴线L方向朝向右的弹拨力F1 (参照图7)。此时, 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 39R包夹环40,从两侧被第一、第二弹簧41L、 41R按压,因此,为了限制其轴线L方向的位置,采用如下所述的结构。
艮口,在图7中,通过左侧的第一弹簧41L的弹拨力Fl向右侧被按压 的第一感应磁极39L、和与其抵接的环40向右侧被按压,在环40的右端 形成的各定位槽40b (参照图14)从左侧与连结部件34的卡止突起34f 抵接,从而在轴线L方向上被定位。另一方面,通过右侧的第二弹簧41R 的弹拨力F2向左侧被按压的第二感应磁极39R从右侧与环40的右端抵 接,从而在轴线L方向上被定位。此时,假设右侧的第二弹簧41R的弹拨 力F2比左侧的第一弹簧41L的弹拨力Fl强的情况下,通过右侧的第二弹簧41R的弹拨力F2,环40及第一感应磁极39L向左侧被压回,可能导致 环40的定位槽40b和连结部件34的卡止突起34f的卡合脱落,因此,左 侧的第一弹簧41L的弹拨力Fl设定为比右侧的第二弹簧41R的弹拨力F2 强。弹拨力Fl、 F2之差可以通过第一、第二弹簧41L、 41R的材质之差 或压缩量之差来调节。
如上所述,在环40的轴线L方向两侧配置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 39R,用第一、第二弹簧41L、 41R将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 39R向相 互接近的方向施力,使其压接于环40的两侧缘,因此,即使在第一、第 二感应磁极39L、 39R的轴线L方向的尺寸上存在偏差,也吸收该尺寸的 偏差,能够可靠地固定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 39R。
另外,将环40的定位槽40b卡止于连结部件34的卡止突起34f,在 轴线L方向上定位,在所述状态下将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 39R压接 于环40,进行固定,因此,即使从轴线L方向两侧用第一、第二弹簧41L、 41R施加弹拨力,也能够将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 39R在轴线L方向 上精度良好地定位。进而,通过将环40的定位槽40b卡止于连结部件34 的卡止突起34f,还同时实现环40的周向的定位。
如图2所示,以包围外转子13的第二外转子轴33a的方式,设置用于 检测外转子13的旋转位置的第一解析器42。第一解析器42包括在第二 外转子轴33a的外周固定的解析器转子43;以包围该解析器转子43的周 围的方式固定于外壳11的盖部17的解析器定子44。
如图2 图4及图11所示,内转子14具备形成为圆筒状的转子体 45;贯通转子体45的毂45a,被螺钉46固定的内转子轴47;由层叠钢板 构成,嵌合于转子体45的外周的圆环状的第一、第二转子芯48L、 48R; 嵌合于转子体45的外周的圆环状的间隔物49。内转子轴47的一端在轴线 L上通过滚珠轴承50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二外转子轴33a的内部,另外, 内转子轴47的另一端通过滚珠轴承51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一外转子轴 32a的内部,并且,贯通第一外转子轴32a及外壳U的盖部H,作为内 转子14的输出轴,向外壳ll的外部延伸出。
嵌合于转子体45的外周的第一、第二转子芯48L、 48R具有相同的结 构,沿其外周面具备多个(在实施方式中为20个)永久磁铁支承孔48a……线L方向压入第一、第二永久磁铁
52L……、52R……。第一转子芯48L的邻接的第一永久磁铁52L……的极 性相互反转,第二转子芯48R的邻接的第二永久磁铁52R……的极性相互 反转,且第一转子芯48L的第一永久磁铁52L……的圆周方向的相位、和 第二转子芯48R的第二永久磁铁52R……的圆周方向的相位相互错开那些 的间距的一半程度(参照图3及图4)。
还有,在转子体45的外周的轴线L方向中央嵌合弱磁性体的间隔物 49,在其外侧分别嵌合用于防止第一、第二永久磁铁52L……、52R…… 脱落的一对内侧永久磁铁支承板53、 53,在其外侧分别嵌合第一、第二转 子芯48L、 48R,在其外侧分别嵌合用于防止第一、第二永久磁铁52L……、 52R……脱落的一对外侧永久磁铁支承板54、 54,在其外侧通过压入来分 别固定一对止动环55、 55。
如图2所示,以包围内转子轴47的方式,设置用于检测内转子14的 旋转位置的第二解析器56。第二解析器56包括在内转子轴47的外周固 定的解析器转子57;以包围该解析器转子57的周围的方式固定于外壳11 的盖部17的解析器定子58。
但是,如图3及图4所示,向外转子13的外周面露出的第一感应磁 极39L……的外周面经由微小的气隙与第一定子12L的第一电枢21L…… 的内周面对置,向外转子13的内周面露出的第一感应磁极39L……的内 周面经由微小的气隙与内转子14的第一转子芯48L的外周面对置。同样, 向外转子13的外周面露出的第二感应磁极39R……的外周面经由微小的 气隙与第二定子12R的第二电枢21R……的内周面对置,向外转子13的 内周面露出的第二感应磁极39R……的内周面经由微小的气隙与内转子 14的第二转子芯48R的外周面对置。
其次,说明具备上述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M的运行原理。
图15中以示意性示出将电动机M在圆周方向上展开的状态。在图15 的左右两侧分别示出内转子14的第一、第二永久磁铁52L……、52R……。 第一、第二永久磁铁52L……、52R……在圆周方向(图15的上下方向) 以规定的间距P交替地配置N极和S极,并且,第一永久磁铁52L……和 第二永久磁铁52R……错开规定的间距P的一半程度即一半间距P/2程度而配置。
在图15的中央部沿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距P配置与第一、第二定子
12L、 12R的第一、第二电枢21L……、21R……对应的假想永久磁铁 21……。实际上,第一、第二定子12L、 12R的第一、第二电枢21L……、 21R……的数量分别为24个,内转子14的第一、第二永久磁铁52L……、 52R……的数量分别为20个,因此,第一、第二电枢21L……、21R
的间距与内转子14的第一、第二永久磁铁52L……、52R……的间距P不 一致。
于是,第一、第二电枢21L……、21R……分别形成旋转磁场,因此, 可以用以间距P配置并在圆周方向上旋转的20个假想永久磁铁2……置 换第一、第二电枢21L……、21R……。以下,将第一、第二电枢21L……、 21R……称为假想永久磁铁21……的第一、第二假想磁极21L……、 21R……。在圆周方向上邻接的假想永久磁铁21……的第一、第二假想磁 极21L……、21R……的极性相互反转,且各假想永久磁铁21……的第一 假想磁极21L……和第二假想磁极21R……在圆周方向上错开一半间距 P/2程度。
在第一、第二永久磁铁52L……、52R……和假想永久磁铁21……之 间配置外转子13的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39R……。第一、第二 感应磁极39L……、39R……在圆周方向上以间距P配置,并且,第一感 应磁极39L……和第二感应磁极39R……在轴线L方向上排列。
如图15所示,假想永久磁铁21的第一假想磁极21L的极性与对置于 其(最近)的第一永久磁铁52L的极性不同时,假想永久磁铁21的第二 假想磁极21R的极性与对置于其(最近)的第二永久磁铁52R的极性相同。 另外,假想永久磁铁21的第二永久磁铁21R的极性与对置于其(最近) 的第二永久磁铁52R的极性不同时,假想永久磁铁21的第一假想磁极21L 的极性与对置于其(最近)的第一永久磁铁52L的极性相同(参照图17 (G))。
首先,说明在将内转子14 (第一、第二永久磁铁52L……、52R……) 固定为不能旋转的状态下,在第一、第二定子12L、 12R (第一、第二假 想磁极21L……、21R……)产生旋转磁场,由此将外转子13 (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39R……)旋转驱动的情况下的作用。在这种情况 下,按图16 (A) —〉图16 (B)—>图16 (C)—>图16 (D) _〉图17
(E)—>图17 (G)的顺序,假想永久磁铁21……相对于固定的第一、 第二永久磁铁52L……、52R……朝向图中下方旋转,由此第一、第二感 应磁极39L……、39R……向图中下方旋转。
如图16 (A)所示,从第一感应磁极39L……相对于相对置的第一永 久磁铁52L……及假想永久磁铁21……的第一假想磁极21L……而排列, 且第二感应磁极39R……相对于相对置的第二假想磁极21R……及第二永 久磁铁52R……错开一半间距P/2程度的状态开始,使假想永久磁铁 21……向相同图的下方旋转。在所述旋转的开始时,假想永久磁铁21…… 的第一假想磁极21L……的极性与对置于其的第一永久磁铁52L……的极 性不同,并且,假想永久磁铁21……的第二假想磁极21R……的极性与对 置于其的第二永久磁铁52R……的极性相同。
第一感应磁极39L……配置于第一永久磁铁52L……及假想永久磁铁 21……的第一假想磁极21L……之间,因此,第一感应磁极39L……被第 一永久磁铁52L……及第一假想磁极21L……磁化,在第一永久磁铁 52L……、第一感应磁极39L……及第一假想磁极21L……之间产生第一磁 力线G1。同样,第二感应磁极39R……配置于第二假想磁极21R……及第 二永久磁铁52R……之间,因此,第二感应磁极39R……被第二假想磁极 21R……及第二永久磁铁52R……磁化,在第二假想磁极21R……、第二 感应磁极39R……及第二永久磁铁52R……之间产生第二磁力线G2。
在图16 (A)所示的状态下,第一磁力线Gl以连结第一永久磁铁 52L……、第一感应磁极39L……及第一假想磁极21L……的方式产生,第 二磁力线G2以连结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各两个第二假想磁极21R……和 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感应磁极39R……的方式,另外,以连接在圆周方向 上相邻的各两个第二永久磁铁52R……和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感应磁极 39R……的方式产生。其结果,在该状态下,构成图18 (A)所示的磁路。 在该状态下,第一磁力线G1为直线状,在第一感应磁极39L……上不作 用使其在圆周方向上旋转的磁力。另外,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各两个第二 假想磁极21R……和第二感应磁极39R……之间的两个第二磁力线G2的弯曲程度及总磁通量相互相等,同样,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各两个第二永
久磁铁52R……和第二感应磁极39R……之间的两个第二磁力线G2的弯 曲程度及总磁通量也相互相等而获得平衡。因此,在第二感应磁极39R…… 上也不作用使其在圆周方向上旋转的磁力。
还有,若假想永久磁铁21……从图16 (A)所示的位置向图16 (B) 所示的位置旋转,则产生连结第二假想磁极21R……、第二感应磁极 39R……及第二永久磁铁52R……的第二磁力线G2,并且,第一感应磁极 39L……和第一假想磁极21L……之间的第一磁力线Gl成为弯曲的状态。 伴随于此,通过第一、第二磁力线G1、 G2构成图18 (B)所示的磁路。
在该状态下,第一磁力线G1的弯曲程度小,但其总磁通量多,因此, 比较强的磁力作用于第一感应磁极39L……。由此,第一感应磁极39L…… 向假想永久磁铁21……的旋转方向即磁场旋转方向被比较大的驱动力驱 动,其结果,外转子13向磁场旋转方向旋转。另外,第二磁力线G2的弯 曲程度大,但其总磁通量少,因此,比较弱的磁力作用于第二感应磁极 39R……,由此第二感应磁极39R……向磁场旋转方向被比较小的驱动力 驱动,其结果,外转子13向磁场旋转方向旋转。
其次,若假想永久磁铁21从图16 (B)所示的位置向图16 (C)、 (D) 及图17 (E)、 (F)所示的位置依次旋转,则第一感应磁极39L……及第二 感应磁极39R……分别通过由第一、第二磁力线G1、 G2引起的磁力向磁 场旋转方向被驱动,其结果,外转子13向磁场旋转方向旋转。其间,作 用于第一感应磁极39L……的磁力由于第一磁力线Gl的弯曲程度变大, 但其总磁通量变少的原因,逐渐变弱,将第一感应磁极39L……向磁场旋 转方向驱动的驱动力逐渐变小。另外,作用于第二感应磁极39R……的磁 力由于第二磁力线G2的弯曲程度变小,但其总磁通量变多的原因,逐渐 变强,将第二感应磁极39R……向磁场旋转方向驱动的驱动力逐渐变大。
还有,在从假想永久磁铁21从图17 (E)所示的位置向图17 (F)所 示的位置旋转的期间,第二磁力线G2成为弯曲的状态,并且,其总磁通 量成为接近最多的状态,其结果,最强的磁力作用于第二感应磁极 39R……,作用于第二感应磁极39R……的驱动力最大。然后,如图17(G) 所示,假想永久磁铁21从最初的图16 (A)的位置旋转间距P量,由此假想永久磁铁21的第一、第二假想磁极21L……、21R……分别向与第一、 第二永久磁铁52L……、52R……对置的位置旋转的情况下,成为左右与 图16 (A)的状态反转的状态,只有在那瞬间,不作用使外转子13沿圆 周方向旋转的磁力。
若假想永久磁铁21从该状态开始进一步旋转,则利用第一、第二磁 力线Gl、 G2引起的磁力,将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39R……向 磁场旋转方向驱动,从而外转子13向磁场旋转方向旋转。此时,就假想 永久磁铁21在此旋转至图16 (A)所示的位置的期间,与以上相反地, 作用于第一感应磁极39L……的磁力来说,第一磁力线G1的弯曲程度变 小,但其总磁通量变多,由此变强,作用于第一感应磁极39L……的驱动 力变大。相反,就作用于第二感应磁极39R……的磁力来说,第二磁力线 G2的弯曲程度变大,但其总磁通量变少,由此变弱,作用于第二感应磁 极39R……的驱动力变小。
另外,从图16 (A)和图17 (G)的比较明确可知,伴随假想永久磁 铁21旋转间距P量的情况,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39R……只旋 转一半间距P/2,因此,外转子13以第一、第二定子12L、 12R的旋转磁 场的转速的1/2的速度旋转。这是因为通过第一、第二磁力线Gl、 G2 引起的磁力的作用,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39R……保持分别位 于由第一磁力线Gl连结的第一永久磁铁52L……和第一假想磁极 21L……的中间、及由第二磁力线G2连结的第二永久磁铁52R……和第二 假想磁极21R……的中间的状态的同时旋转。
其次,参照图19及图20的同时,说明固定了外转子13的状态下, 使内转子14旋转的情况下的电动机M的运行。
首先,如图19 (A)所示,从各第一感应磁极39L……与各第一永久 磁铁52L……对置,并且,各第二感应磁极39R……位于相邻的各两个第 二永久磁铁52R……之间的状态开始,使第一、第二旋转磁场向相同图的 下方旋转。在所述旋转的开始时,使各第一假想磁极21L……的极性与对 置于其的各第一永久磁铁52L……的极性不同,并且,使各第二假想磁极 21R……的极性与对置于其的各第二永久磁铁52R……的极性相同。
若假想永久磁铁21……从该状态向图19 (B)所示的位置旋转,则第一感应磁极39L……和第一假想磁极21L……之间的第一磁力线Gl成为 弯曲的状态,且第二假想磁极21R……接近第二感应磁极39R……,由此 产生连结第二假想磁极21R……、第二感应磁极39R……及第二永久磁铁 52R……的第二磁力线G2。其结果,在第一、第二永久磁铁52L……、 52R……、假想永久磁铁21……及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39R…… 中,构成所述图18 (B)所示的磁路。
在该状态下,第一永久磁铁52L……和第一感应磁极39L……之间的 第一磁力线Gl的总磁通量高,但该第一磁力线Gl为笔直,因此,不对 第一感应磁极39L……产生使第一永久磁铁52L……旋转的磁路。另外, 由于第二永久磁铁52R……及与其不同的极性的第二假想磁极21R……之 间的距离比较长,第二感应磁极39R……和第二永久磁铁52R……之间的 第二磁力线G2的总磁通量比较少,但其弯曲程度大,从而向第二永久磁 铁52R……作用使其接近第二感应磁极39R……的磁力。由此,第二永久 磁铁52R……与第一永久磁铁52L……一同向假想永久磁铁21……的旋转 方向即与磁场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图16的上方)被驱动,朝向图19(C) 所示的位置旋转。另外,伴随于此,内转子14向与磁场旋转方向相反的 方向旋转。
还有,在第一、第二永久磁铁52L……、52R……从图19 (B)所示的 位置向图19 (C)所示的位置旋转的期间,假想永久磁铁21……朝向图 19 (D)所示的位置旋转。如上所述,第二永久磁铁52R……接近第二感 应磁极39R……,由此第二感应磁极39R……和第二永久磁铁52R……之 间的第二磁力线G2的弯曲程度变小,但假想永久磁铁21……进一步接近 第二感应磁极39R……,伴随于此,第二磁力线G2的总磁通量变多。其 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也对第二永久磁铁52R……作用使其接近第二感应 磁极39R……侧的磁力,由此第二永久磁铁52R……与第一永久磁铁 52L……一同向与磁场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驱动。
另外,伴随第一永久磁铁52L……向与磁场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的情况,第一永久磁铁52L……和第一感应磁极39L……之间的第一磁力 线Gl弯曲,由此对第一永久磁铁52L……作用使其接近第一感应磁极 39L……的磁力。但是,在该状态下,就第一磁力线G1引起的磁力来说,第一磁力线Gl的弯曲程度比第二磁力线G2小,从而上述第二磁力线G2 引起的磁力也弱。其结果,利用相当于两个磁力的差分的磁力,第二永久 磁铁52R……与第一永久磁铁52L……一同向与磁场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 被驱动。
还有,如图19 (D)所示,第一永久磁铁52L……和第一感应磁极 39L……之间的距离、和第二感应磁极39R……和第二永久磁铁52R…… 之间的距离相互大致相等时,第一永久磁铁52L……和第一感应磁极 39L……之间的第一磁力线Gl的总磁通量及弯曲程度与第二感应磁极 39R……和第二永久磁铁52R……之间的第二磁力线G2的总磁通量及弯
曲程度分别大致相等。
其结果,这些第一、第二磁力线G1、 G2引起的磁力相互大致均衡, 从而成为第一、第二永久磁铁52L……、52R……不被暂时驱动的状态。
若假想永久磁铁21*…"从该状态旋转至图20 (E)所示的位置,则第 一磁力线Gl的产生状态变化,构成图20 (F)所示的磁路。由此,第一 磁力线Gl引起的磁力几乎不发生使第一永久磁铁52L……接近第一感应 磁极39L……的作用,因此,利用第二磁力线G2引起的磁力,第二永久 磁铁52R……与第一永久磁铁52L……一同,向与磁场旋转方向相反的方 向被驱动至图20 (G)所示的位置。
还有,若假想永久磁铁21……从图20 (G)所示的位置略微旋转,则 与上述相反地,第一永久磁铁52L……和第一感应磁极39L……之间的第 一磁力线Gl引起的磁力对第一永久磁铁52L……作用为使其接近第一感 应磁极39L……,由此第一永久磁铁52L……与第二永久磁铁52R……一 同向与磁场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驱动,内转子14向与磁场旋转方向相 反的方向旋转。还有,若假想永久磁铁21……进一步旋转,则由于相当于 第一永久磁铁52L……和第一感应磁极39L……之间的第一磁力线Gl引 起的磁力和第二感应磁极39R……和第二永久磁铁52R……之间的第二磁 力线G2引起的磁力的差分的磁力,第一永久磁铁52L……与第二永久磁 铁52R……一同向与磁场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驱动。然后,第二磁力线 G2引起的磁力几乎不作用为使第二永久磁铁52R……接近第二感应磁极 39R……的情况下,利用第一磁力线Gl引起的磁力,第一永久磁铁52L……与第二永久磁铁52R……一同被驱动。
如上所述,伴随第一、第二旋转磁场的旋转,第一永久磁铁52L…… 和第一感应磁极39L……之间的第一磁力线G1引起的磁力、第二感应磁 极39R……和第二永久磁铁52R……之间的第二磁力线G2引起的磁力、 和相当于这些的磁力的差分的磁力向第一、第二永久磁铁52L……、 52R……即内转子14交替地作用,由此内转子14向与磁场旋转方向相反 的方向旋转。另外,磁力即驱动力那样交替地作用于内转子14,由此内转 子14的转矩大致一定。
在这种情况下,内转子14以与第一、第二旋转磁场相同的速度逆向 旋转。这是因为通过第一、第二磁力线G1、 G2引起的磁力的作用,第 一、第二感应磁极39L……、39R……保持分别位于第一永久磁铁52L…… 和第一假想磁极21L……的中间、及第二永久磁铁52R……和第二假想磁 极21R……的中间的状态的同时,第一、第二永久磁铁525L……、52R旋 转。
以上,个别地说明了固定内转子14,使外转子13向磁场旋转方向旋 转的情况、和固定外转子13,使内转子14向与磁场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 旋转的情况,但当然也可以使内转子14及外转子13两者相互向相反方向 旋转。
如上所述,使内转子14及外转子13的任一方或内转子14及外转子 13的两方旋转的情况下,根据内转子14及外转子13的相对旋转位置,第 一、第二感应磁极39L……、39R……的磁化的状态改变,能够不打滑地 使其旋转,作为同步机发挥功能,因此,能够提高效率。另外,第一假想 磁极21L……、第一永久磁铁52L……及第一感应磁极39L……的数量设 定为相互相同,并且,第二假想磁极21R……、第二永久磁铁52R……及 第二感应磁极39R……的数量设定为相互相同,因此,在驱动内转子14 及外转子13的任一个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得到电动机M的转矩。
于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M可知,将外转子13的外部轮廓分 割为圆板状的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和连结那些的多个棒状连结部 件34……而构成,因此,将连结部件34……与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的任一方一体地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度削减加工成本。另外,电绝缘了外转子13的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和连结那 些的连结部件34……,因此,还可以在电动机M的运行中,用绝缘部遮 断图5中由箭头所示的包括第一凸缘部件32、连结部件34、第二凸缘部 件33及连结部件34的闭合电路,抑制涡电流的产生,将放热及能量损失 抑制为最小限度。而且,对于一个闭合电路,两根连结部件34、 34的两 端的四处成为绝缘部,因此,即使所述四处中三处的绝缘被破坏,也能够 确保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之间的绝缘,能够抑制涡电流的产生。
尤其,在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及连结部件34……的两者形成 了绝缘被膜a、 b,因此,即使其一方损失,也能够确保绝缘,而且在螺钉 37……的垫片38……也实施了绝缘被膜c,因此,还能够可靠地阻止经由 螺钉37……的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及连结部件34……之间的电导 通。
另外,如图9所示,将连结部件34的感应磁极支承部34c的径向厚度 T2设为比与其相接的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 39R的厚度T1薄,因此, 能够将连结部件34的剖面积抑制为最小限度,磁通难以流动,抑制涡电 流的产生。
进而,第一感应磁极39L……及第二感应磁极39R……在圆周方向上 以相同相位配置,因此,与将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39R……在 圆周方向上以不同的相位配置的情况相比,支承那些第一、第二感应磁极 39L……、39R……的外转子13的转子体31的结构简单化,而且转子体 31的强度也提高。
其次,基于图21,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实施例2
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结部件34为实心的部件,但第二实施方式的连结 部件34例如将冲裁加工了不锈钢板的加工品利用焊接来结合两张来构成 为中空。通过该结构,能够进一步轻量化连结部件34,并且,能够减少其 实质性剖面积,能够进一步减小涡电流。
其次,基于图22,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实施例3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用其他部件构成了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和连结部件34……,但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连结部件34……的一半数量 与第一凸缘部件32 —体地形成,剩余的一半数量与第二凸缘部件33 —体 地形成,在组装状态下交替地配置第一凸缘部件32侧连结部件34……和 第二凸缘部件33侧的连结部件34……。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第二凸缘 部件32、 33的材料为作为与连结部件34……相同的弱磁性体的铝或铝合 金。
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也电绝缘将第一凸缘部件32侧的连结部件 34……结合于第二凸缘部件33的部分、和将第二凸缘部件33侧的连结部 件34……结合于第一凸缘部件32的部分,由此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 相同的作用效果。
其次,基于图23,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实施例4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用其他部件构成了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 和连结部件34……,但第四实施方式的连结部件34……的全部与第一凸 缘部件32 —体地形成。
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也电绝缘将第一凸缘部件32侧的连结部件 34……结合于第二凸缘部件33的部分,由此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 同地的作用效果。
其次,基于图24 图26,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
实施例5
第一实施方式的环40在第二凸缘部件33侧的侧缘具备20个定位槽 40b……,但第五实施方式的环40不具备所述定位槽40b……,代替其, 在环40的第一凸缘部件32侧的侧缘以90°间隔具备四个定位突起 40a……。各定位突起40a卡合于邻接的一对连结部件34、 34之间,将环 40定位于旋转方向上。
通过废除定位槽40b,各连结部件34的卡止突起34f与环40的侧缘 直接卡合,但由第一弹簧41L的弹拨力施力的环40的载荷向卡止突起 34f……传递,不向第二感应磁极39R……传递地设定所述卡止突起 34f*"…的位置。
实施例6其次,基于图27 图33,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还有,第六 实施方式在外转子13的结构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 施方式相同。
如图33所示,外转子13的笼状的转子体31是组装包括作为导电性 材料的铁或钢铁的圆板状的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和包括非导电性 的树脂的大致圆筒状的圆筒部件134而成的。从第一凸缘部件32的中心 向轴线L上突出的第一外转子轴32a通过滚珠轴承35旋转自如地支承于 外壳11的盖部17,并且,从第二凸缘部件33的中心向轴线L上突出的第 二外转子轴33a通过滚珠轴承36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外壳11的主体部15。 作为外转子13的输出轴的第二外转子轴33a贯通外壳11的主体部15而 向外部延伸出。
圆筒部件134 —体地具备在其两端形成的一对环状的固定部134a、 134a;在轴线L方向上延伸,在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那些两端与所述两 个固定部134a、 134a连结的多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0根)感应磁极支 承部134b……。在与感应磁极支承部134b……的两端连结的一对固定部 134a、 134a中预先插入螺母41……,将贯通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 的螺钉37……经由垫片38……螺合于所述螺母41……,由此,构成圆筒 部件134和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体化的笼状的转子体31。期望 螺钉37……及螺母41……由弱磁性体构成。其理由从图29明确可知,因 为所述螺钉37……及螺母41……到达至构成磁路的部分。
此时,圆筒部件134由非导电性的树脂构成,因此,第一、第二凸缘 部件32、 33相互电绝缘。从而,能够可靠地遮断经由第一凸缘部件32、 圆筒部件134的感应磁极支承部134b……、第二凸缘部件33及圆筒部件 134的感应磁极支承部134b……构成的电闭合电路(参照图29的箭头), 由此能够防止在所述闭合电路产生涡电流的情况,能够将放热或能量损失 抑制为最小限度。
如图27 图33所示,在圆筒部件134的20根感应磁极支承部 134b……之间形成有与轴线L平行地延伸的20条缝隙,在各缝隙中支承 软磁性体制的第一感应磁极39L及第二感应磁极39R。第一、第二感应磁 极39L……、39R……在金属模成形圆筒部件134时一体地插入。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39R……的外周面及内周面从圆筒部件134的外
周面及内周面露出。
如图29及图32所示,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 39R由在轴线L方
向上层叠的多个钢板构成,在沿轴线L的两侧面形成有四角剖面的凹部 39a、 39a,这些凹部39a、 39a与位于其两侧的圆筒部件134的感应磁极支 承部134b……的凸部134c、 134c凹凸卡合,由此防止第一、第二感应磁 极39L、 39R的径向的脱落。
如图29及图33所示,在圆筒部件134的中央部外周嵌合将弱磁性体 (非磁性体)的带状金属板形成为环状的环40。环40嵌合于第一感应磁 极39L……及第二感应磁极39R……之间,且在其侧缘以90。间隔设置的 四个止转突起40a……卡合于邻接的第一感应磁极39L……之间,由此在 周向上被止转。
如图30及图31所示,若外转子13旋转,则由于向第一、第二感应 磁极39L……、39R……施加的离心力,圆筒部件134欲向径向外侧挠曲, 但通过用环40将圆筒部件134的轴线L方向中央部向径向朝内按压,能 够有效地抑制圆筒部件134的变形,能够进行外转子13的高速旋转。尤 其,将环40配置于第一感应磁极39L……和第二感应磁极39R……之间, 因此,能够有效地支承作用于重量大的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 39R……的离心力。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知,用树脂将外转子13的圆筒部件134 —体地金 属模成形,因此,能够削减所述圆筒部件134自身的部件件数,而且,在 金属模成形圆筒部件134时,在其内部埋入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 39R……而固定,因此,不需要用于将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 39R……固定于圆筒部件134的特别的固定部件,从而能够提高外转子13 的批量生产性,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39R……向圆筒部件134的外 周面及内周面露出,因此,能够减少与第一、第二定子12L、 12R的第一、 第二电枢21L……、21R……的气隙、或与内转子14的第一、第二永久磁 铁52L……、52R……的气隙,能够提高磁效率。
其次,基于图34,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实施例7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在圆筒部件134的邻接的感应磁极支承部
134b……之间支承的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39R……的外周面及 内周面露出,但在第七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39R…… 的外周面及内周面被在邻接的感应磁极支承部134b……之间架设的薄的 树脂膜134d……完全地覆盖,从而不能从外部目视。通过该结构,第一、 第二感应磁极39L……、39R……不会由于离心力而向外侧飞出,不需要 使感应磁极支承部134b……及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9L……、39R……凹 凸卡合。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 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电动机M,但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固定 外转子及内转子的一方,使另一方旋转,由此在定子产生电动势的发电机、 或在定子设置永久磁铁,在外转子、内转子及定子的三个部件之间传递驱 动力的所谓的磁齿轮中。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径向外侧配置的定子12L、 12R设置有电枢 21L……、21R……,在径向内侧配置的内转子14设置有永久磁铁52L……、 52R……,但电枢21L……、21R……及永久磁铁52L……、52R……的位 置关系可以相反。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凸缘部件32、第二凸缘部件33及连结 部件34……的全部实施绝缘涂敷,但在第一凸缘部件32、第二凸缘部件 33及连结部件34……的任一个或两个实施绝缘涂敷的情况下,能够遮断 涡电流流过的闭合电路。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外转子13的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及 连结部件34……使用了铝或铝合金,但可以代替其,使用钛、钛合金、不 锈钢等。
铝或铝合金具有廉价且轻量,加工容易,而且进行耐酸铝加工就能够 容易地绝缘涂敷的优点,但由于电阻值低,存在涡电流容易流过的问题。
钛或钛合金具有由于电阻值高,因此,涡电流难以流过,而且相对于 重量,强度高,因此,能够轻量化外转子13的优点,但存在材料费或绝缘涂敷的费用高的问题。
不锈钢具有由于电阻值比钛或钛合金更高,因此,涡电流难以流过, 材料费也比较低廉,加工也比较容易的优点,但重量重,电特性不稳定(有 时由于热处理等,成为磁性体),存在绝缘涂敷的费用高的问题。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和连结部件
34……的部分均被绝缘,但只要在涡电流流过的闭合电路中存在的四处结
合部中至少一处,就能够实现期望的目的。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用螺钉37……固定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和连结部件34……,但固定方案不限定于螺钉37……,可以采用敛缝、 压入、铆接、钳夹、焊接等任意的方案。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外转子13的圆筒部件134使用树脂,但可 以采用树脂以外的任意的非导电性材料。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弹拨部件推荐采用了包括板簧的第一、第 二弹簧41L、 41R,但第一、第二弹簧41L、 41R的结构可以是任意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电机用转子,其将由导电性材料构成且在共通的轴线(L)上相互对置地远离而配置的第一凸缘部件(32)及第二凸缘部件(33)的外周部之间用由导电性的弱磁性体构成且在以所述轴线(L)为中心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连结部件(34)连结,在沿周向邻接的所述连结部件(34)之间支承有由软磁性体构成的感应磁极(39L、39R),所述旋转电机用转子的特征在于,电绝缘所述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33)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结部件(34)及所述感应磁极(39L、 39R)相接的部分,所述连结部件(34)的径向厚度(T2)小于所述感应磁极(39L、 39R)的 径向厚度(Tl)。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件(34)为不锈钢制。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件(34)为铝制或铝合金制。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件(34)为钕制或钛合金制。
6. 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件(34)的表面被进行了绝缘处理。
7. —种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在能够围绕共通的轴线(L)旋转地配置的第一凸缘部件(32)及第 二凸缘部件(33)的外周部分别固定由弱磁性体构成且在以所述轴线(L) 为中心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连结部件(34)的两端部,在沿周 向邻接的所述连结部件(34)之间支承有磁极(39L、 39R)。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极是由软磁性体构成的感应磁极G9L、 39R)。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连结部件(34)的外周配置有弱磁性体制的环(40)。
10. 根据权利要求7 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线(L)方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多个所述磁极(39L、 39R)。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线(L)方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多个所述磁极(39L、 39R),并且在沿所述轴线(L)方向邻接的所述多个磁极(39L、 39R)之间配置 所述环(40)。
12. 根据权利要求7 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部件(32)、所述第二凸缘部件(33)及所述连结部件 (34)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对这些中至少一个的表面进行绝缘处理。
13. 根据权利要求7 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凸缘部件(32)及所述第二凸缘部件(33)的外周部,沿 周向按规定间隔以同轴形成有多个定位孔(32c、 33c)及多个螺钉孔(32d、 33d),在将所述连结部件(34)的两端部分别嵌合于所述定位孔(32c、 33c)的状态下,将插通于所述螺钉孔(32d、 33d)的螺钉(37)螺合于 在所述连结部件(34)的两端部形成的阴螺纹部(34g)。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钉(37)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在所述螺钉(37)和所述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之间分别夹有绝缘性的垫片(38)。
15. —种旋转电机用转子,其具有能够围绕共通的轴线(L)旋转 地配置的第一凸缘部件(32)及第二凸缘部件(33);在以所述轴线(L) 为中心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且连结所述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 的的外周部之间的多个连结部件(34);支承于沿周向邻接的所述连结部 件(34)之间的磁极(39L、 39R),所述旋转电机用转子的特征在于,所述磁极(39L、 39R)以能够在所述轴线(L)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 承于所述连结部件(34),用在与所述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 33)的 至少一方之间配置的弹拨部件(41L、 41R)对所述磁极(39L、 39R)向所述轴线(L)方向施力而固定。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极为由软磁性体构成的感应磁极(39L、 39R)。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极包括沿所述轴线(L)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磁极(39L)及第 二磁极(39R),夹在所述第一、第二磁极(39L、 39R)之间且作为间隔件发挥功能的 环(40)配置于所述连结部件(34)的径向外周。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凸缘部件(32)和所述第一磁极(39L)之间配置第一弹拨部件(41L),在所述第二凸缘部件(33)和所述第二磁极(39R)之间配置第二弹 拨部件(41R)。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40)的一侧缘突出设置至少一个止转突起(40a), 使所述止转突起(40a)与邻接的一对所述第一磁极(39L)之间或邻接的一对所述第二磁极(39R)之间卡合。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一个所述连结部件(34)设置与所述环(40)的所述第二凸缘部件(33)侧的侧缘卡合的卡止突起(34f),将所述第一弹拨部件(41L)的弹拨力设定为比所述第二弹拨部件 (41R)的弹拨力强。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40)的所述第二凸缘部件(33)侧的侧缘形成定位槽(40b),使所述卡止突起(34f)与所述定位槽(40b)卡合。
22. —种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用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圆筒部件(134)连结能够围绕共通的轴线 (L)旋转地配置的第一凸缘部件(32)及第二凸缘部件(33)的外周部 之间,在所述圆筒部件(134)上,在以所述轴线(L)为中心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支承有由软磁性体构成的感应磁极(39L、 39R)。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部件(134)为树脂制,所述感应磁极(39L、 39R)在所述圆筒部件(134)的成形时与该圆筒部件(134) —体化。
24. 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磁极(39L、 39R)露出在所述圆筒部件(134)的外周面。
25. 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磁极(39L、 39R)露出在所述圆筒部件(134)的内周面。
26. 根据权利要求22 2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部件(134)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33)的一对环状固定部(134a);在以所述轴线(L)为中心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且连结所述一对固定部(134a)的多个棒状的感应磁极支承部(134b),在邻接的感应磁极支承部(134b)之间支承所述感应磁极(39L、 39R)。
27. 根据权利要求22 2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筒部件(134)的外周配置有弱磁性体制的环(40)。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旋转电机用转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线(L)方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多个所述感应磁极(39L、39R),并且所述环(40)配置于在所述轴线(L)方向上邻接的所述多个感应磁极(39L、 39R)之间。
全文摘要
在电动机的转子体(31)中,用螺钉(37)连结导电性材料制的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33)的外周部、和在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弱磁性体的导电性材料制的多个连结部件(34)的两端部,在沿周向邻接的连结部件(34)之间支承软磁性体制的感应磁极(39L、39R)而构成。通过绝缘涂敷来电绝缘第一、第二凸缘部件(32、33)和连结部件(34)的结合部,因此,能够减小运行时包括第一凸缘部件(32)、连结部件(34)、第二凸缘部件(33)及连结部件(34)的闭合电路的涡电流,能够将伴随涡电流而放热或能量损失抑制为最小限度。
文档编号H02K1/27GK101663807SQ20088001291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3日
发明者圷重光, 大矢聪义, 板东真史, 阿部典行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