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965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热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电暖器比如电热毯、发热垫的使用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北方地区。现 有的电暖器的电路通常由变压器、限流电阻、发热电阻组成,由发热电阻发热供热,该种电 路设计简单,如果短路或者过流,发热电阻发热过大,电暖器很容易烧坏,甚至引起火灾,存 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的发热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发热装置,包括电源 模块、控制模块、加热开关模块、保护开关模块和负载,火线端连接有保险丝,所述电源模块 一端和火线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加热开关模块、保护开关模 块和负载连接,所述加热开关模块和负载串联后连接于火线和零线两端,所述保护开关模 块连接于火线和零线两端。进一步,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l、第一电阻R1、第一稳压管ZD1、二极管D1、 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所述第一电容Cl、第一电阻Rl和第一稳压二级管 ZDl串联,其中第一电容Cl的一端接火线,另一端和第一电阻Rl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 端和第一稳压二级管ZDl的负极连接,第一稳压二级管ZDl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 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并联后的一公共端与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稳压二级管ZDl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 C3、第四电容C4的公共端设置有电源输出端Vcc,所述电源输出端Vcc和控制模块连接。进一步,所述加热开关模块为串联连接的第一三极管Tl和第二三极管T2,所述控 制模块为单片机U1,单片机Ul的检测端和负载连接,第二三极管T2的阳极和第一三极管 Tl的阴极串联,单片机Ul的输出端分别和第一、第二三极管Tl、T2的控制极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三极管Tl和单片机Ul的输出端之间还串联有由第二电阻R2、第 三电阻R3、第五电容C5和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组成的第一触发电路,第二电阻R2、第三电 阻R3、第五电容C5串联后连接于第一三极管Tl和单片机Ul的输出端之间,第二稳压二极 管ZD2阴端连接于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的公共端,另一端阳极接地。进一步,所述第二三极管T2和单片机Ul的输出端之间还串联有由四电阻R4、第五 电阻R5和第六电容C6组成的第二触发电路。所述保护开关模块为第三三极管T3,第三三极管T3的控制极与单片机Ul的输出 端连接。进一步,所述保护开关模块和控制模块之间还串联有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 第七电容C7组成的第三触发电路。3[0011]进一步,所述负载和控制模块之间串联有检测电阻R8、R9。进一步,所述负载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Ll和负温度系数感应线L2。进一步,所述火线端还设置有浪涌吸收器,浪涌吸收器一端与火线连接,另一端接 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保护电路中设置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当 加热开关模块短路时,控制保护开关模块导通,使保护开关模块所在回路过流,烧断保险 丝,断开回路,进而起到过电保护功能,安全系数高。
图1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电路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加 热开关模块、保护开关模块和负载,火线端连接有保险丝FUSE,所述电源模块一端和火线端 L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加热开关模块、保护开关模块和负载 连接,所述加热开关模块和负载串联后连接于火线L和零线N两端,所述保护开关模块连接 于火线L和零线N两端。请参阅图2所示,具体的,所述电源模块为AC-DC电源模块,AC-DC电源模块包括 第一电容Cl、第一电阻R1、第一稳压管ZD1、二极管D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 容C4,所述第一电容Cl、第一电阻Rl和第一稳压二级管ZDl串联,其中第一电容Cl的一端 接火线,另一端和第一电阻Rl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和第一稳压二级管ZDl的负极连 接,第一稳压二级管ZDl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并联后 的一公共端与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稳 压二级管ZDl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的公共端设置有电 源输出端Vcc,所述电源输出端Vcc和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图中为14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开关模块为串联连接的第一三极管Tl和第二三极管T2,所 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U1,单片机Ul的检测端(图中为7脚)和负载连接,第二三极管T2的 阳极和第一三极管Tl的阴极串联,单片机Ul的输出端(图中为17脚)分别和第一、第二三 极管T1、T2的控制极连接。单片机Ul的电源输入端(图中为14脚)和电源模块的电源输 出端Vcc连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三极管Tl、第二三极管Τ2均为双向可控硅。所述第一三极管Tl和单片机Ul的输出端(图中为17脚)之间还串联有由第二 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五电容C5和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组成的第一触发电路,第一触发 电路用于触发双向可控硅Tl,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五电容C5串联后连接于第一三 极管Tl和单片机Ul的输出端(图中为17脚)之间,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连接于第 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的公共端,另一端阳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Τ2和单片机Ul的输 出端(图中为17脚)之间还串联有由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容C6组成的第二触发电路,第二触发电路用于触发双向可控硅T2。请参阅图2所示,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保护开关模块为第三三极管T3,优选的,第 三三极管T3为双向可控硅,第三三极管T3的控制极与单片机Ul的输出端(图中为13脚) 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T3和单片机Ul的输出端(图中为13脚)之间还串联有第六电阻 R6、第七电阻R7和第七电容C7组成的第三触发电路,第三触发电路用于触发双向可控硅 T3。本实施例中,所述负载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Ll和负温度系数感应线L2。Ll的 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述负载和控制模块之间串联有检测电阻R8、R9。为了更一步安全起见,所述火线端还设置有浪涌吸收器,浪涌吸收器一端与火线 连接,另一端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单片机Ul采用市场上容易买到的SONiX公司生产的SN8P2602B。当第一三极管Tl和第二三极管T2如果短路造成过压或者过流,则负载异常,单片 机Ul的输入端7脚检测为低电平,单片机Ul的输出端13脚会输出一个高电平加到第三三 极管T3的控制极使第三三极管T3导通,电流流向变为保险丝Fl —第三三极管T3 —电阻 R12 —地,以前电流流向为保险丝Fl — Ll —三极管Tl —三极管T2 —电阻R12 —地,变化 后,电流回路由于阻值减少,电流急剧增加,第三三极管T3所在回路过流,保险丝烧断(甚 至烧坏电阻R12),断开回路。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加热开关模块、保护开关模块 和负载,火线端连接有保险丝,所述电源模块一端和火线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模块连接,所 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加热开关、保护开关模块和负载连接,所述加热开关模块和负载串联后 连接于火线和零线两端,所述保护开关模块连接于火线和零线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l)、第 一电阻(Rl)、第一稳压管(ZDl)、二极管(Dl)、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O)和第四电容 (C4),所述第一电容(Cl)、第一电阻(Rl)和第一稳压二级管(ZDl)串联,其中第一电容 (Cl)的一端接火线,另一端和第一电阻(Rl)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和第一稳压二 级管(ZDl)的负极连接,第一稳压二级管(ZDl)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 (C3)和第四电容(C4)并联后的一公共端与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二 极管(Dl)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稳压二级管(ZDl)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 (C3)、第四电容(C4)的公共端设置有电源输出端(Vcc),所述电源输出端(Vcc)和控制模块 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开关模块为串联连接的第 一三极管(Tl)和第二三极管(T2),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Ul),单片机(Ul)的检测端和 负载连接,第二三极管0 的阳极和第一三极管(Tl)的阴极串联,单片机(UI)的输出端 分别和第一、第二三极管(T1、T2)的控制极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Tl)和单片机(Ul) 的输出端之间还串联有由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五电容(⑶)和第二稳压二极管 (ZD2)组成的第一触发电路,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五电容(C5)串联后连接于第 一三极管(Tl)和单片机(Ul)的输出端之间,第二稳压二极管(ZD2)阴端连接于第二电阻 (R2)、第三电阻(R3)的公共端,另一端阳极接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极管(Τ2)和单片机(Ul)的 输出端之间还串联有由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容(C6)组成的第二触发电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开关模块为第三三极管(Τ3), 所述第三三极管CH)的控制极与单片机(Ul)的输出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开关模块和控制模块之间还 串联有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七电容(C7)组成的第三触发电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和控制模块之间串联有检测 电阻(R8、ra)。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为正温度系数热敏 电阻(Li)和负温度系数感应线(L2)。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端还设置有浪涌 吸收器,浪涌吸收器一端与火线连接,另一端接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热装置,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加热开关模块、保护开关模块和负载,火线端连接有保险丝,所述电源模块一端和火线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加热开关模块、保护开关模块和负载连接,所述加热开关模块和负载串联后连接于火线和零线两端,所述保护开关模块连接于火线和零线两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保护电路具有过电保护功能,安全系数高。
文档编号H02H3/08GK201829920SQ201020291660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3日
发明者张隆皇 申请人:裕鸽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