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转子及马达转子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29188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达转子及马达转子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设置在马达转子上的分解器转子固定到用于马达转子的轴上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等使用马达作动力的车辆正在增加。在用作动力的马达中,为了进行准确的位置控制,使用分解器作为检测马达的旋转轴的旋转位置的旋转传感器的情况较多。该分解器由固定到构成马达的转子的轴上的分解器转子以及安装到指示旋转轴的壳体侧的分解器定子构成。
为了确保分解器的检测精度,需要重视分解器的安装精度等,人们为此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关于分解器的转子的技术。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以下的构造在轴上设置阶梯部,重叠地插入转子、推压部以及旋转变压器,以覆盖旋转变压器的一端的方式对轴进行铆接加工而将轴的端部压扁,由此将上述的转子、推动器以及旋转变压器保持在轴上。通过将轴或转子、推动器以及旋转变压器的构造简单化,实现组装性的提高和成本降低。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关于磁铁发电机的转子的技术。在磁铁发电机的转子中的毂部和铁盘的接合中,在固定毂部和铁盘时,毂部的外周部和铁盘的内周部相接触,并且铁盘和设置在毂部的外周部的一侧的铁盘承接部抵接,所述毂部被固定到旋转驱动轴上,所述铁盘与毂部同芯地配置到毂部的外周部并在内周面上配置有永久磁铁。然后,通过由设置在毂部的外周部的另一侧的铆接部对铁盘进行铆接,将毂部和铁盘在轴向上固定在一起。毂部的外周部和铁盘的内周部的接合位置设置于轴向负载所产生的半径方向的拉伸应力为最小的位置上。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与固定分解器转子的结构有关的技术。在分解器转子的内周孔部上设置多个缺口部,并将分解器转子相对于轴配置在规定的位置。然后,为了将转子铁芯保持在轴上,形成由射出成型形成的树脂部,由此树脂还流动和填充到形成于分解器转子的内周孔部上的缺口部中。其结果是,在分解器转子的旋转轴方向的两侧面上形成树脂层,由此分解器转子被一体地保持在轴上。另外,由于在分解器转子的内周孔形成的键嵌入形成于轴上的槽中,因此防止了分解器转子相对于轴在旋转方向上的偏移。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与固定旋转角传感器的结构有关的技术。在马达转子上设置台阶部,将分解器转子轻轻压入并嵌合到该台阶部中,从分解器上方插入弹性环和保持环进行加压,从而将分解器转子固定到马达转子上。通过弹性环和保持环的摩擦力将分解器转子保持在马达转子上。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8-27942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0-066287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158005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7-0648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专利文献I至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技术存在下述的问题。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是通过对轴或毂部进行铆接加工来保持分解器转子的方法。但是,轴或毂部为金属部件,进行铆接加工将引入扩大分解器转子的内径那样的力。其结果是,如果分解器转子变形到一定值以上,由于分解器使用旋转相位检测转速,因此输出信号中可能产生电气误差,从而可能影响分解器的检测精度。·其结果是,如果分解器转子变形到一定值以上,由于分解器使用旋转相位检测转速,因此输出信号中可能产生电气误差,从而可能影响分解器的检测精度。另外,如果使用专利文献3中所示的方法,由于树脂贯通到缺口部分中,因此根据缺口部分的大小不同,可能产生电气误差。另外,由于需要在内径侧设置缺口部分,因此还存在必须增大分解器转子的外形这样的问题。另外,如果使用专利文献4所示的方法,则消除了专利文献I至专利文献3中存在的分解器的精度的问题,但是在将分解器转子安装到马达转子上时需要弹性环和保持环。即,马达转子的构成部件的部件数量增多。如果部件数量增多,加工工序增多,由此产生妨碍成本降低这样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转子和马达转子制造方法,使得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难以影响分解器的检测精度的分解器转子的铆接加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具有如下的特征。(I) 一种马达转子,所述马达转子包括分解器转子,所述分解器转子检测旋转位置;以及轴,将所述分解器转子铆接加工到所述轴上,其中,优选地,在所述轴上包括 第一台阶部,在铆接加工时,冲压模与所述第一台阶部抵接,所述第一台阶部发生变形;第二台阶部,所述分解器转子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部抵接;以及凹部,所述凹部形成在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部的附近并且所述分解器转子的内周孔部所接触的面上,当对所述分解器转子和所述轴进行了铆接加工时,所述轴的所述第一台阶部被所述冲压模压扁而在所述凹部内弯折,形成从所述第一台阶部变形而突出的铆接凸部并按压所述分解器转子的端面。(2)根据(I)所述的马达转子,其中,优选地,所述轴的所述凹部包括第一凹部、以及以与所述第一凹部重叠的方式形成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形成在比所述第一凹部更靠所述第一台阶侧的位置上,所述轴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凹部的内面所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轴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一凹部的内面所形成的角度。(3)根据(I)或(2)所述的马达转子,其中,优选地,所述分解器转子通过层叠多个钢板而形成,在位于所述铆接凸部所抵接的所述分解器转子的端面上的所述钢板上,在与所述铆接凸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长孔。
(4)根据(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转子,其中,优选地,所述铆接凸部以在形成为大体椭圆形状的所述分解器转子的短径侧的边上在四个位置上突出的方式形成在所述轴上。另外,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制造方法具有如下的特征。(5) 一种马达转子制造方法,所述马达转子制造方法将分解器转子嵌套到轴的外轮廓上,并用冲压模推撞所述轴来进行铆接加工,所 述马达转子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将所述分解器转子插入所述轴中,使所述分解器转子的一个端面与形成于所述轴上的第二台阶部抵接,使所述冲压模与形成于所述轴上的第一台阶部抵接而施压,由此所述第一台阶部在形成于所述轴的与所述分解器转子的内周孔部抵接的的外周面上的凹部内弯折,并且从所述第一台阶部变形而突出的铆接凸部与所述分解器转子的另一端面抵接而被进行铆接加工。发明效果通过具有这种特征的本发明的马达转子的一个实施方式,实现了如下的作用和效果。在根据上述(I)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一种马达转子,所述马达转子包括分解器转子,所述分解器转子检测旋转位置;以及轴,将所述分解器转子铆接加工到所述轴上,其中,轴包括第一台阶部,在铆接加工时,所述第一台阶部与冲压模抵接而变形;第二台阶部,所述分解器转子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部抵接;以及凹部,所述凹部形成在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部的附近并且所述分解器转子的内周孔部所接触的面上,当对所述分解器转子和所述轴进行了铆接加工时,轴的第一台阶部被冲压模压扁而在凹部内弯折,形成从第一台阶部变形而突出的铆接凸部而按压分解器转子的端面。在对轴和分解器转子进行铆接加工时,如果如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所示的技术那样对轴进行铆接加工,则由铆接加工产生的金属流动处于下述的如图12所示的状态,由此将分解器转子的内径直接压开。其结果是,如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所示,可能对分解器的检测精度产生影响。然而,通过设置在位于第一段差部的附近并且分解器转子的内周孔部所接触的面上形成的凹部,能够抑制在轴的直径变粗的方向上产生金属流动。这是因为使用冲压模形成的凸部以从凹部的中途弯折的形态形成,其结果是,在从轴的轴向推压分解器转子的端面的状态下,铆接凸部作用于分解器转子。因此,抑制了在轴的直径变粗的方向上产生金属流动,使得从分解器转子的内径侧沿径向增大的力难以产生,由此能够将铆接加工对分解器的检测精度产生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另外,由于通过对轴进行铆接加工来固定分解器转子,因此不需要新的部件,从而能够有利于马达转子的成本降低。另外,在根据上述(2)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根据(I)所述的马达转子,其中,轴的凹部包括第一凹部以及以与第一凹部重叠的方式形成的第二凹部,第二凹部形成在比第一凹部靠第一台阶侧的位置上,轴的外周面和第二凹部的内面所形成的角度与轴的外周面和第一凹部所形成的角度相比较小。
凹部和轴的外表面所形成的角度越小,在使用冲压模推压第一台阶部时第一台阶部越容易在凹部的中间部位弯折。其结果是,铆接凸部容易从轴的轴向作用于分解器转子的端面,由此对分解器的检测精度产生的影响减小。另外,在根据上述(3)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根据(I)或(2)所述的马达转子,其中,分解器转子通过层叠多个钢板而形成,并且在位于铆接凸部所抵接的分解器转子的端面上的钢板上在与铆接凸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长孔。因此,通过预先在与层叠多个钢板而形成的分解器转子的端部的钢板的铆接凸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长孔,并制作吸收分解器转子的直径的增大的缓冲区,能够抑制分解器的精度的下降。另外,在根据上述(4)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根据(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转子,其中,铆接凸部以在形成为大体椭圆形状的分解器转子的短径侧的边上在四个位置上突出的方式形成在轴上。在用于分解器的分解器转子使用椭圆形状的分解器转子的情况下,分解器转子的长径侧的边即更靠近分解器定子设置的一侧的边影响检测精度的比例更大。因此,通过以在较难影响检测精度的短径侧的边上在三个位置上突出的方式形成铆接凸部,能够有利于分解器的检测精度。另外,通过具有这种特征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制造方法,实现了如下的作用和效果。在根据上述(5)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马达转子制造方法通过使分解器转子与轴的外形嵌合,并将冲压模压接到轴,从而进行铆接加工,其中,将分解器转子插入轴中,将分解器转子的一个端面与形成于轴上的第二台阶部抵接,将冲压模与形成于轴上的第一台阶部抵接而进行加压,由此第一台阶部在形成于分解器转子的内周孔部所抵接的轴的外周面上的凹部内弯折,并且从第一台阶部变形而突出的铆接凸部与分解器转子的另一端面抵接而被进行铆接加工,由此将分解器转子铆接接合到轴上。因此,在通过铆接加工将分解器转子固定到轴上时,冲压模与第一台阶部抵接,从而以从凹部的中途弯折的形态形成铆接凸部,因此,能够使从分解器转子的内径侧沿径向压开那样的力难以施加于分解器转子。其结果是,能够提供在对分解器的检测精度不产生影响的情况下进行铆接加工从而将分解器转子固定到轴上的、马达转子的制造方法。另外,由于不需要如专利文献4所示的那样增加部件数量,因此能够有利于成本降低。另外,由于不需要如专利文献4所示的那样增加部件数量,因此能够有利于成本降低。



图I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将分解器转子铆接加工到转子轴上时的截面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轴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轴和夹具的截面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铆接冲压模部分的放大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铆接冲压模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轴的截面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轴和夹具的截面图;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铆接冲压 模部分的放大图;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使用铆接冲压膜进行了加压时的转子轴的截面图;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通过铆接冲压膜进行了加压时的转子轴和分解器转子的截面图;图11是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分解器转子的铆接加工时的外形变化的抑制有关的图;图12是示出通过以往采用的铆接加工方法将分解器转子固定到轴上的情况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I中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将分解器转子RR进行铆接加工到转子轴SH上时的截面图。图2中示出了转子轴SH的局部放大图。图2是图I的A部放大后的视图。图3中示出了转子轴SH和夹具的截面图。图3是沿图I的箭头方向BB观察到的视图。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铆接冲压模JP用假想线表示。图4中示出了铆接冲压模JP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3的C部分的放大图,但为了便于说明,图3和图4的图示略有不同。图5中示出了冲压模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5是沿图4的箭头方向DD观察到的视图。马达转子MR和未图示的马达定子都是用于未图示的旋转电机的构造部件,并且为了检测旋转电机的转速,马达转子MR包括未图示的分解器。因此,在马达转子MR的端部包括分解器转子RR。在用于马达转子MR的转子轴SH上,转子铁芯RC被第一端板ETO和第二端板EPU夹持,并且被柳接板KP按压而保持。转子铁芯RC由多个层叠钢板层叠而形成。并且,转子铁芯RC中形成有插入未图示的永久磁铁的插入孔RCH以及通孔RCS。转子轴SH如图I和图2所示,形成有第一台阶部SST和缺口槽SBl以及第二台阶部SHD,第一台阶部SST和缺口槽SBl形成在保持分解器转子RR的转子保持外周部SRR的上端部分。并且,为了保持分解器转子RR,图I所示的第二台阶部SHD形成在第一台阶部SST和缺口槽SBl的下侧、即设有转子铁芯RC的一侧。另外,尽管省略了说明,但为了保持转子铁芯RC,还形成有阶梯部分。缺口槽SBl是从转子轴SH的外周面(转子保持外周部SRR)以55度的角度切削而成的槽,但该槽形状取决于形成转子轴SH时使用切削车刀的形状。因此,可在形成转子轴SH时形成缺口槽SB I。
然后,将分解器转子RR铆接加工到转子轴SH的一端上。分解器转子RR与未图示的分解器定子成对,并作为分解器发挥功能。安装在转子轴SH上的分解器转子RR由多个电磁钢板层叠而形成。然后,在将分解器转子RR铆接加工到转子轴SH上从而安装分解器转子RR时,将转子轴SH设置在铆接台JD上,并使用铆接冲压模JP将转子轴SH的一部分压扁,由此进行铆接加工。铆接冲压模JP与未图示的液压冲压机等的推力产生装置连接,并具有在铆接台JD的轴向垂直升降的功能。并且,为了如图4所示的对转子轴SH的第一台阶部SST进行铆接加工,铆接冲压模JP在四个位置上形成有冲压凸部JPK。因此,在使用铆接冲压模JP对
第一台阶部SST进行铆接加工时,实际上只有冲压凸部JPK部分与第一台阶部SST抵接。因此,铆接冲压模JP如图3和图4所示,对转子轴SH的外周上的四个位置进行铆接加工。形成在转子轴SH上的第一台阶部SST如图5所示由铆接冲压模JP (冲压凸部JPK)加压而被压扁。此时,通过在转子轴SH的外周面、第一台阶部SST的附近形成缺口槽SB1,第一台阶部SST以在缺口槽SBl的中途弯曲的如图5所示的状态变形,而与分解器转子RR抵接。如此,铆接冲压模JP (冲压凸部JPK)与第一台阶部SST抵接,由此转子轴SH的第一台阶部SST发生变形而形成铆接凸部SSD。其后,铆接凸部SSD以覆盖分解器转子RR的端面的一部分的方式进行抵接,并且如图5所示,铆接凸部SSD推压分解器转子RR。此时,可认为在分解器转子RR内在图5所示的状况下产生了金属流动MF。其结果是,分解器转子RR被第二台阶部SHD和铆接凸部SSD夹持,由此被保持在转子轴SH上。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MR为上述构成,因此起到以下所说明的作用和效果。首先,能够抑制分解器的精度的下降。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MR是包括检测旋转位置的分解器转子RR、以及分解器转子RR被铆接加工到其上的转子轴SH的马达转子MR,其中,在转子轴SH上包括第一台阶部SST,在铆接加工时铆接冲压模JP与第一台阶部SST抵接,第一台阶部SST发生变形;第二台阶部SHD,分解器转子RR的端面与第二台阶部SHD抵接;以及缺口槽SB I,缺口槽SB I形成在位于第一台阶部SST的附近并且分解器转子RR的内周孔部所接触的面上,在将分解器转子RR铆接加工到转子轴SH上时,转子轴SH的第一台阶部SST被铆接冲压模JP压扁并在缺口槽SBl内弯折,形成从第一台阶部SST变形而突出的铆接凸部SSD,从而按压分解器转子RR的端面。图12中示出了展示通过以往采用的铆接加工方法将分解器转子RR固定到转子轴SH的情况的截面图。转子轴SH在铆接冲压模JP的冲压凸部JPK与第一台阶部SST抵接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由此形成铆接凸部SSD。但是,此时,在分解器转子RR的内部发生如图12所示的箭头方向的金属流动MF,由此在分解器转子RR的径向上发生变形。即,分解器转子RR的内径RRB被向径向外侧扩开。
当这样的变形达到某一固定值以上时,在分解器的输出信号中可能产生电气误差。但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MR的转子轴SH中设置缺口槽SB1,如图5所示,金属流动MF主要沿转子轴SH的轴向发生。并且,分解器转子RR的朝向径向的金属流动MFI减少。因此,图12的例子所示的弊端难以发生。因此,从分解器转子RR的内径侧沿径向增大的力难以产生,由此能够将对分解器的检测精度的影响限制到最小。并且,在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MR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如专利文献4所示,如果使用弹性环或压环进行加工,则分解器和马达转子的安装精度提高。然而,由于部件数量的增加,加工工序增多并且还需要部品本身的成本,因此 妨碍了成本降低。然而,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MR通过在转子轴SH上形成缺口槽SB1,如上所述的避免了进行铆接加工时产生的问题。该缺口槽SBl使用形成转子轴SH时使用的加工机的、通常使用的加工车刀形成,并且转子轴SH和缺口槽SBl的表面所形成的角度为55度。其结果是,在形成转子轴SH时,能够在不更换加工车刀的情况下形成缺口槽SB1,而且几乎不需要缺口槽SBl的加工时间,因此能够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解决铆接加工的问题。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基本相同,但在转子轴SH上形成的缺口槽SBl的形状和分解器转子RR的形状略有不同。以下对此进行说明。图6中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轴SH的截面图。图6与图5对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轴SH上,与缺口槽SBl连续地形成有追加缺口槽SB2。追加缺口槽SB2以转子轴SH和追加缺口槽SB2所形成的角度为90度那样的形状形成在转子轴SH上,并且使用称作所谓的进槽车刀的工具加工追加缺口槽SB2。因此,需要首先在转子轴SH上形成缺口槽SB1,之后使用进槽车刀等追加加工出追加缺口槽SB2。图7中示出了转子轴SH和夹具的截面图。图7与图3相应。图8中示出了铆接冲压模JP部分的放大图。图8与图4相应。图8是图7所示的E部的放大图。另一方面,分解器转子RR在与其被铆接加工到转子轴SH上的部分的外周抵接的部分上形成有椭圆形的退刀槽RRH。退刀槽RRH被设置在由层叠钢板形成的分解器转子RR的第一个层叠钢板上。并且,对于退刀槽RRH的位置,为以下的结构在设于分解器转子RR的四个位置上的合模铆接RRD部分中的两个合模铆接RRD之间,设有两个退刀槽RRH。这是因为形成为椭圆形的分解器转子RR中的短边侧对未图示的分解器的检测精度产生影响,长边侧对检测精度难以产生影响。形成为椭圆形的退刀槽RRH的长边方向的宽度Xl被设定为比形成于铆接冲压模JP上的铆接凸部SSD的宽度X2略窄,短边方向的宽度被设定为几mm左右。然而,对于短边方向的宽度,只要能够确保是比图8所示的变形突出部RRM的突出量大的宽度即可。另外,退刀槽RRH的形状不必一定是如图7和图8所示的那样的椭圆形。形成为椭圆形是因为使用切削刀具进 行加工,但如果使用通过加压冲孔等的方法,则也可采用其他的形状。这是因为只要能够覆盖形成有铆接凸部SSD的宽度即可。第二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MR具有上述结构,因此起到以下说明的作用和效果。首先,通过第一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分解器的精度下降。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马达转子MR中,转子轴SH的凹部包括缺口槽SBl和以与缺口槽SBl重叠的方式形成的追加缺口槽SB2,追加缺口槽SB2形成在比缺口槽SBl靠第一台阶部SST侧的位置,并且转子轴SH的外周面和追加缺口槽SB2的内面所形成的角度与转子轴SH的外周面和缺口槽SBl所形成的角度相比形成得较小。图9中示出了使用铆接冲压模JP进行了加压时的转子轴SH的截面图。追加缺口槽SB2的表面相对于转子轴SH的第一台阶部SST部分的外周面所形成的角度为90度,与缺口槽SBl的表面和转子轴SH的第一台阶部SST部分的外周面所形成的角度125度相比,角度较小。(在图5中,示为55度)因此,第一台阶部SST在被铆接冲压模JP推压而被进行铆接加工时,更容易在缺口槽SBl或追加缺口槽SB2内弯折,由此,如图9所示,金属流动MF的产生方向也接近与分解器转子RR的端面平行的方向。因此,使分解器转子RR在径向上发生变形的力难以产生。图10中示出了使用铆接冲压模JP进行了加压时的转子轴SH和分解器转子RR的截面图。并且,通过在分解器转子RR上设置退刀槽RRH,在分解器转子RR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图10所示的变形突出部RRM。因此,能够抑制关于分解器转子RR的径向的变化。另外,由于退刀槽RRH被形成在分解器转子RR的第一个层叠钢板上,所以对未图示的分解器的检测精度的降低很难起作用。图11中示出了与分解器转子的铆接加工时的外形变化的抑制有关的图。纵轴表示分解器转子RR的短径变化量,横轴表示铆接凸部SSD与分解器转子RR接触后直至分解器转子RR发生外径变形的允许过冲程量。对仅具有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缺口槽SBl的情况以及形成有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追加缺口槽SB2和缺口槽SBl这两者的情况,进行评价。如该图11所示,通过设置追加缺口槽SB2,与仅具有缺口槽SBl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铆接凸部SSD的允许冲程量,并且能够抑制进行转子轴SH与分解器转子RR的固定时分解器的精度的恶化。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对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通过适当地改变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实施。例如,转子轴SH使用中空的管,但也可以使用实心的轴,对于转子铁芯RC的固定方法,也可以在转子轴SH上直接铆接加工出第二端板EPU。另外,对于铆接冲压模JP和铆接台JD的形状,不特别地限定。并且,对于所例示的材质等,也可以替换成具有相同功能的材质。
并且,对于缺口槽SBl和追加缺口槽SB2的形状,也不需要限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形状。并且,关于缺口槽SBl和追加缺口槽SB2的角度也是同样的。例如,根据车刀的前端的形状等情况,可以对角度进行一定增减,并且关于追加缺口槽SB2的形状,即使不是与缺口槽SBl连续的形状而是单独设置追加缺口槽SB2那样的形状,也能够发挥相同的功能。加工追加缺口槽SB2时设置缺口槽SBl是为了加工上的便利。并且,由铆接冲压模JP产生的铆接位置为四个位置,但也可以增加铆接位置或增加铆接宽度。如果需要,即使被构成为遍及转子轴SH的整周进行铆接加工,本发明的缺口槽SBl或追加缺口槽SB2也发挥其功能。符号说明
EPD第一端板EPU第二端板JD铆接台JP铆接冲压JPK冲压凸部KP铆接板
MF金属流动
MR马达转子
RC转子铁芯
RCH插入孔
RCS通孔
RR分解器转子
RRB内径
RRD合模铆接
RRH退刀槽
RRM变形突出部
SBl缺口槽
SB2追加缺口槽
SH转子轴
SHD第二台阶部SRR 转子保持外周部
SSD铆接凸部SST 第一台阶部
权利要求
1.ー种马达转子,所述马达转子包括分解器转子,所述分解器转子检测旋转位置;以及轴,所述分解器转子被铆接加工到所述轴上,所述马达转子的特征在干, 在所述轴上包括第一台阶部,在铆接加工时,所述第一台阶部与冲压模抵接而变形;第二台阶部,所述分解器转子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部抵接;以及凹部,所述凹部形成在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部的附近并且所述分解器转子的内周孔部所接触的面上, 当对所述分解器转子和所述轴进行了铆接加工时,所述轴的所述第一台阶部被所述冲压模压扁而在所述凹部内弯折,形成从所述第一台阶部变形而突出的铆接凸部并按压所述分解器转子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干, 所述轴的所述凹部包括第一凹部、以及以与所述第一凹部重叠的方式形成的第二凹部, 所述第二凹部形成在比所述第一凹部更靠所述第一台阶侧的位置上,所述轴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凹部的内面所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轴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一凹部的内面所形成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干, 所述分解器转子通过层叠多个钢板而形成, 在位于所述分解器转子的与所述铆接凸部抵接的端面上的所述钢板的、与所述铆接凸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长孔。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转子,其特征在干, 所述铆接凸部以在形成为大体椭圆形状的所述分解器转子的短径侧的边上在四个位置突出的方式形成在所述轴上。
5.一种马达转子制造方法,所述马达转子制造方法将分解器转子嵌套到轴的外轮廓上,并用冲压模推撞所述轴来进行铆接加工,所述马达转子制造方法的特征在干, 将所述分解器转子插入所述轴中,使所述分解器转子的一个端面与形成于所述轴上的第二台阶部抵接, 使所述冲压模与形成于所述轴上的第一台阶部抵接而施压, 由此,所述第一台阶部在形成于所述轴的与所述分解器转子的内周孔部抵接的外周面上的凹部内弯折,并且从所述第一台阶部变形而突出的铆接凸部与所述分解器转子的另ー端面抵接而被进行铆接加工。
全文摘要
为了提供能够实现低成本的难以影响分解器的检测精度的分解器转子的铆接加工的马达转子和马达转子制造方法,在包括分解器转子(RR)以及分解器转子(RR)被进行铆接加工的转子轴(SH)的马达转子(MR)中,在转子轴(SH)上包括第一台阶部(SST),冲压模(JP)与所述第一台阶部(SST)抵接,所述第一台阶部(SST)发生变形;第二台阶部(SHD),分解器转子(RR)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部(SHD)抵接;以及缺口槽(SB1),所述缺口槽(SB1)形成在位于第一台阶部(SST)的附近并且分解器转子(RR)的内周孔部所接触的面上,在铆接加工时,转子轴(SH)的第一台阶部(SST)在缺口部(SB1)内弯折,形成铆接凸部(SSD)并按压分解器转子(RR)的端面。
文档编号H02K11/00GK102687376SQ20108005942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4日
发明者佐武康之, 安田英明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