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933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机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机壳体组件,特别涉及一种带底脚电动机壳体组件。
背景技术
电动机壳体组件是电动机主要支承组件,按普通电动机安装结构形式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带底脚电动机壳体组件,一类是带凸缘电动机壳体组件。现有带底脚电动机壳体组件的底脚固定连接在电动机壳体外壁上,电动机端盖位于底脚两端。带底脚电动机壳体组件组装到电动机上使用时,电动机两端端盖中的轴承作为受力点承受电动机的负荷,由于电动机端盖中的受力点在底脚支承范围之外,这样电动机端盖中的受力点和底脚之间就形成翻转力矩,这个翻转扭矩会施加到电机轴上,既给电机轴增加了有害的弯曲力矩,也增加电动机的负载;另一方面,这个翻转力矩会也会使电动机端盖内轴承产生偏磨现象,有可能导致轴承过热,造成轴承失效,也增加了振动、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显著改善电动机内部受力状况的电动机壳体组件,本实用新型应用到电动机上后,通过改善电动机内部受力状况, 不仅能使电机轴免受有害弯曲力矩的作用,而且能避免轴承产生偏磨现象,也能减少振动、噪声。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电动机壳体组件,包括电动机壳体、连接在电动机壳体两端的端盖,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端盖下部设有底脚,所述底脚固定连接在两端端盖法兰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结构简单,易于实现。2.与现有技术中底脚设置在电动机壳体下部相比,底脚结构尺寸小,重量轻。3.电动机端盖中的受力点位于底脚支承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应用到电动机上后,电动机端盖中轴承所受作用力直接由底脚承受,不会产生翻转力矩,显著改善了电动机内部受力状况;本实用新型应用到电动机上时,通过改善电动机内部受力状况,不仅能使电机轴免受有害弯曲力矩的作用,而且能避免轴承产生偏磨现象,也能减少振动、噪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的电动机壳体组件,它是应用在18KW带底脚异步电动机中的具体实例,包括电动机壳体2、连接在电动机壳体2两端的端盖1,本实用新型在端盖1下部设有底脚3,底脚3固定连接在两端端盖1法兰外壁上,本实施例中,底脚3与端盖1连接成一体。[0014] 本实用新型在组装到电动机上使用时,由于电动机端盖1中的轴承座位于底脚3 支承范围之内,因此,轴承座中的轴承受力时,不会产生翻转力矩,这样显著改善了电动机内部受力状况,不仅能使电机轴免受有害弯曲力矩的作用,而且能避免轴承产生偏磨现象, 也能减少振动、噪声。
权利要求1. 一种电动机壳体组件,包括电动机壳体(2)、连接在电动机壳体(2)两端的端盖(1), 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下部设有底脚(3),所述底脚(3)固定连接在两端端盖(1)法兰外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机壳体组件,包括电动机壳体、连接在电动机壳体两端的端盖,实用新型改进在于在端盖下部设有底脚,底脚固定连接在两端端盖法兰外壁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应用到电动机上时,能显著改善电动机内部受力状况,不仅能使电机轴免受有害弯曲力矩的作用,而且能避免轴承产生偏磨现象,也能减少振动、噪声,适用于各种带底脚电动机。
文档编号H02K5/24GK202309307SQ2011204017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0日
发明者丁久斌, 丁玉林, 朱静, 李文, 王耀祖 申请人:江苏世隆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