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元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149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散热元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元件安装结构,属于电力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消耗的日益增长,世界各国对节能减排越来越重视,各种新能源得以快速发展。而储能已经渐渐成为电力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电力系统中引入储能环节后,可以有效地实现需求侧管理,消除昼夜间峰谷差,平滑负荷,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电力设备,降低供电成本,还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也可作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调整频率、补偿负荷波动的一种手段。目前电力系统主要依靠储能变流器来实现相关功能,但是现有的储能变流器其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前背板组件和后背板组件,电抗器和变压器设置于前背板组件和后背板组件之间,电抗器和变压器上方设置有散热器,散热器上方设置有风机,风机抽取下方的空气对散热器进行冷却,但是由于电抗器和变压器均为发热元件,因此风机在抽出的风是热的,这就会对散热器的散热性能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散热元件安装结构,其电抗器和变压器等散热元件位于散热器后下方,因此散热器上方的风机抽风时不易抽取到热风,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较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散热元件安装结构,它包括壳体框架,所述壳体框架包括左右两个前竖框和左右两个后竖框,所述壳体框架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前竖框之间设置有多个前横梁,所述第一立柱与后竖框之间设置有多个后横梁,所述多个前横梁上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散热器和多个元件板,所述多个后横梁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电容、电抗器和变压器,所述电容位于散热器后方,所述散热器上方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顶部设置有风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元件安装结构,其电抗器和变压器等散热元件位于散热器后下方,因此散热器上方的风机抽风时不易抽取到热风,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较好。

图1为现有散热元件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元件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壳体框架I前竖框1.1后竖框1.2散热器2[0014]前背板组件3后背板组件4电抗器5变压器6风机7后横梁8前横梁9第一立柱10第二立柱11风道1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元件安装结构,它包括壳体框架1,所述壳体框架I包括左右两个前竖框1.1和左右两个后竖框1.2,所述壳体框架I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立柱10,所述第一立柱10与前竖框1.1之间设置有多个前横梁9,所述第一立柱10与后竖框
1.2之间设置有多个后横梁8,所述多个前横梁9上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二立柱11,所述第二立柱11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散热器2和多个元件板,所述多个后横梁8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电容、电抗器5和变压器6,所述电容位于散热器2后方,所述散热器2上方设置有风道12,所述风道12顶部设置有风机7。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兀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框架(I),所述壳体框架(I)包括左右两个前竖框(1.1)和左右两个后竖框(1.2),所述壳体框架(I)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立柱(10),所述第一立柱(10)与前竖框(1.1)之间设置有多个前横梁(9),所述第一立柱(10)与后竖框(1.2)之间设置有多个后横梁(8),所述多个前横梁(9)上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二立柱(11 ),所述第二立柱(11)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散热器(2 )和多个元件板,所述多个后横梁(8 )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电容、电抗器(5 )和变压器(6 ),所述电容位于散热器(2 )后方,所述散热器(2)上方设置有风道(12),所述风道(12)顶部设置有风机(J)。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元件安装结构,它包括壳体框架(1),所述壳体框架(1)包括左右两个前竖框(1.1)和左右两个后竖框(1.2),所述壳体框架(1)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立柱(10),所述第一立柱(10)与前竖框(1.1)之间设置有多个前横梁(9),所述第一立柱(10)与后竖框(1.2)之间设置有多个后横梁(8),所述多个前横梁(9)上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二立柱(11),所述第二立柱(11)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散热器(2)和多个元件板,所述多个后横梁(8)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电容、电抗器(5)和变压器(6)。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元件安装结构,其电抗器和变压器设置于散热器后下方,因此散热器上方的风机抽风时不易抽取到热风,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较好。
文档编号H02M1/00GK202931173SQ20122045420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7日
发明者张建兴, 张成龙 申请人:江苏方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