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安装底座和驱动装置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574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驱动装置安装底座和驱动装置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安装底座和包括该驱动装置安装底座的驱动装置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机、耦合器、减速机、联轴器、驱动滚筒等多个驱动装置构成驱动总成,用于驱动相关作业设备进行作业,例如驱动输送设备进行输料作业等。由于生产作业量大,要求上述驱动装置进行定期维护或在发生故障时进行更换,但是,在维护或更换过程中,上述电机、耦合器、减速机、联轴器、驱动滚筒等都需要重新调整同轴度。现有的驱动装置安装底座在维修时一般比较容易进行部件更换,然而同轴度往往不易调整,特别是在高度方向的调整过程中,需要多种不同厚度薄板组合成的垫片,由于垫片之间存在间隙,使得未拧紧的固定螺栓和拧紧的固定螺栓在高度方向产生误差,因此需要反复松开和拧紧固定螺栓,以进行高度调整,这种情况造成维修或更换的工作量增加,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严重影响了生产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安装底座,该可以很好地对驱动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安装底座,该驱动装置安装底座包括底板和设置在该底板上的多组高度调节组件,其中,每组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座和用于支撑所述驱动装置的滑动块,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滑动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并且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为倾斜面,所述滑动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相配合后使得所述滑动块的上表面处于水平面。优选地,所述滑动块上形成有腰型孔,该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滑动块的滑动方向相同,用于安装所述驱动装置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并且穿过所述固定座后位于所述腰型孔中。优选地,所述固定座的两侧形成有限位侧壁,该限位侧壁沿所述滑动块的滑动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滑动块的侧表面相接触。优选地,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高度调节螺杆和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螺杆座,该螺杆座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并处于所述滑动块的滑动方向上,所述高度调节螺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座的螺纹孔中,所述高度调节螺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滑动块上,并且所述高度调节螺杆的倾斜度与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的倾斜度相同。优选地,所述高度调节螺杆上安装有用于限制该高度调节螺杆转动的锁紧螺母。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底座还包括水平位置调节组件。优选地,所述水平位置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水平方向调节座和用于与所述驱动装置接触的第一水平方向调节螺杆,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调节座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调节螺杆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调节座的螺纹孔中,并且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调节螺杆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水平位置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水平方向调节座和用于与所述驱动装置接触的第二水平方向调节螺杆,所述第二水平方向调节座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水平方向调节螺杆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调节座的螺纹孔中,并且所述第二水平方向调节螺杆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安装结构,该驱动装置安装结构可以很好地实现驱动装置之间同轴度的调节。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安装结构,该驱动装置安装结构包括驱动装置和安装该驱动装置的安装底座,其中,所述安装底座为上述的驱动装置安装底座。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安装底座通过设置在底板上的多组高度调节组件对驱动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快速完成驱动装置之间同轴度的调节,节省了驱动装置的调节时间,提高了驱动装置维修或更换的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 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安装底座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包括高度调节组件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包括高度调节组件的部分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安装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驱动装置安装底座2电机3耦合器4减速机10底板20高度调节组件21固定座22滑动块23高度调节螺杆24螺杆座25锁紧螺母26第一水平方向调节座27第一水平方向调节螺杆28第二水平方向调节座29第二水平方向调节螺杆211限位侧壁221腰型孔222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附图中的上、下、左、右,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但不应当理解为是对各部件的限定。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安装底座,该驱动装置安装底座I包括底板10和设置在该底板10上的多组高度调节组件20,当驱动装置支撑在这些高度调节组件20上后,可以由高度调节组件20进行高度调节。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多个垫片进行调节高度的方式不同,本实用新型中,每组高度调节组件20包括固定座21和滑动块22,其中,固定座21固定在底板10上,滑动块22用于支撑驱动装置且可滑动地安装在固定座21上,并且固定座21的上表面为倾斜面,滑动块22的下表面与固定座21的上表面相配合后使得滑动块22的上表面处于水平面。可以理解,滑动块22的下表面应当是能够与固定座21的上表面相匹配的倾斜面,使得当滑动块22朝向固定座21的上表面处于较低位置的方向(图3中向左的方向)滑动时,滑动块22的上表面的高度降低;当滑动块22朝向固定座21的上表面处于较高位置的方向(图3中向右的方向)滑动时,滑动块22的上表面的高度升高。这样,支撑在滑动块22上的驱动装置的高度将随滑动块22高度的改变而改变。在两个驱动装置调节到各自所需的高度后,便可以很容易地满足同轴度的要求。这种高度调节方式不易产生误差,而且可以进行快速调节,节省了调节时间,提高了维修或更换的效率。根据所述,滑动块22需要满足其下表面与固定座21的上表面能够配合,并且滑动块22的上表面处于水平面,因而滑动块22可以为楔形块(如图3所示的形状),但是滑动块22不限于该形状。参见图1和图2,由于驱动装置将支撑在滑动块22上并随之滑动,以调节高度,因此,驱动装置应当稳定地安装在滑动块22上。如图3所示,驱动装置主要是通过固定在底板10上的紧固件222安装在滑动块22上。如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紧固件222的螺栓的头部紧靠在托板10的下表面上,螺栓依次穿过托板10、固定座21和滑动块22后与驱动装置连接,并通过螺母紧固。为了避免紧固件222对滑动块22的滑动产出阻碍,需要在滑动块22上形成腰型孔221,并且使该腰型孔221的长度方向与滑动块22的滑动方向相同,这样,滑动块22在滑动时,紧固件222与腰型孔221便产生相对滑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驱动装置要随滑动块22滑动,因此,驱动装置在的底面上应当相应地形成腰型孔(未显示),以使驱动装置的高度调节可以顺利完成。参见图2和图3,固定座21的两侧还形成有限位侧壁211,该限位侧壁211沿滑动块22的滑动方向延伸并与滑动块22的侧表面相接触。通过设置该限位侧壁211,可以保证滑动块22在水平方向不会发生偏移,而影响驱动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的同轴度。另外,实现上述滑动块22滑动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手动方式直接推动滑动块22。优选地,如图1指图3所示,高度调节组件20包括高度调节螺杆23和固定在底板10上螺杆座24,其中,螺杆座24位于固定座21的一侧并处于滑动块22的滑动方向上,而高度调节螺杆23则螺纹连接在螺杆座24的螺纹孔中并且,高度调节螺杆23的一端安装在滑动块22上,使得高度调节螺杆23的倾斜度与固定座21的上表面的倾斜度相同。在这种结构下,由于高度调节螺杆23的一端安装在滑动块22上,因而只要转动高度调节螺杆23,使高度调节螺杆23在滑动块22的滑动方向上前进或后退,便可以带动滑动块22在滑动方向上前进或后退。待驱动装置调节到所需的高度后,可以通过安装在高度调节螺杆23上的锁紧螺母25进行锁定,即锁紧螺母25通过限制高度调节螺杆23转动,以起到锁紧作用。通过上述方式实现滑动块22的滑动,可以对滑动块22的滑动距离进行较小地调节,从而实现驱动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微调,有利于驱动装置之间更好地进行同轴度的调节。另外,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安装底座还包括水平位置调节组件,用以调节驱动装置在左右以及前后方向上的同轴度。具体地,水平位置调节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水平方向调节座26和用于与驱动装置接触的第一水平方向调节螺杆27,第一水平方向调节座26固定在底板10上,第一水平方向调节螺杆27螺纹连接在第一水平方向调节座26的螺纹孔中,并且第一水平方向调节螺杆27沿底板10的长度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水平位置调节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水平方向调节座28和用于与驱动装置接触的第二水平方向调节螺杆29,第二水平方向调节座28固定在底板10上,第二水平方向调节螺杆29螺纹连接在第二水平方向调节座28的螺纹孔中,并且第二水平方向调节螺杆29沿底板10的宽度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水平方向调节螺杆27和第二水平方向调节螺杆29分别用于调节驱动装置在左右及前后方向的同轴度,在实际操作中,当其中一者调节左右方向时,另一者则调节前后方向,反之亦然。此外,由于上述水平位置调节组件仅涉及驱动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的调节,因而,不同于倾斜延伸的高度调节螺杆23,第一水平方向调节螺杆27和第二水平方向调节螺杆29均以与水平面平齐的方式延伸。参见图4,基于以上所述的驱动装置安装底座,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安装结构,该驱动装置安装结构包括驱动装置和安装该驱动装置的安装底座,其中,所述安装底座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安装底座I。例如图4中所示,为调节作为驱动装置的电机2、减速机4以及连接电机2和减速机4的耦合器3之间的同轴度,可以分别将电机2和减速机4安装在上述的驱动装置安装底座上,通过高度调节组件20和水平位置调节组件分别调节电机2和减速机4的高度等位置,以使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从而实现动力传递。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驱动装置安装底座,该驱动装置安装底座(I)包括底板(10)和设置在该底板(10)上的多组高度调节组件(20),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高度调节组件(20)包括固定座(21)和用于支撑所述驱动装置的滑动块(22),所述固定座(21)固定在所述底板(10)上,所述滑动块(22)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21)上,并且所述固定座(21)的上表面为倾斜面,所述滑动块(22)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座(21)的上表面相配合后使得所述滑动块(22)的上表面处于水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22)上形成有腰型孔(221),该腰型孔(2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滑动块(22)的滑动方向相同,用于安装所述驱动装置的紧固件(222)固定在所述底板(10)上,并且穿过所述固定座(21)后位于所述腰型孔(22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1)的两侧形成有限位侧壁(211),该限位侧壁(211)沿所述滑动块(22)的滑动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滑动块(22)的侧表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20)包括高度调节螺杆(23)和固定在所述底板(10)上的螺杆座(24),该螺杆座(24)位于所述固定座(21)的一侧并处于所述滑动块(22)的滑动方向上,所述高度调节螺杆(23)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座(24)的螺纹孔中,所述高度调节螺杆(23)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滑动块(22)上,并且所述高度调节螺杆(23)的倾斜度与所述固定座(21)的上表面的倾斜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螺杆(23)上安装有用于限制该高度调节螺杆(23)转动的锁紧螺母(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底座还包括水平位置调节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装置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位置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水平方向调节座(26)和用于与所述驱动装置接触的第一水平方向调节螺杆(27),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调节座(26)固定在所述底板(10)上,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调节螺杆(27)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调节座(26)的螺纹孔中,并且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调节螺杆(27)沿所述底板(10)的长度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驱动装置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位置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水平方向调节座(28)和用于与所述驱动装置接触的第二水平方向调节螺杆(29),所述第二水平方向调节座(28)固定在所述底板(10)上,所述第二水平方向调节螺杆(29 )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调节座(28 )的螺纹孔中,并且所述第二水平方向调节螺杆(29 )沿所述底板(10 )的宽度方向延伸。
9.一种驱动装置安装结构,该驱动装置安装结构包括驱动装置和安装该驱动装置的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安装底座(I)。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安装底座,包括底板(10)和设置在该底板上用于支撑驱动装置的多组高度调节组件(20),其中,每组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座(21)和用于支撑驱动装置的滑动块(22),所述固定座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滑动块可滑动地安装在固定座上,并且固定座的上表面为倾斜面,所述滑动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相配合后使得滑动块的上表面处于水平面。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驱动装置安装底座的驱动装置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底板上的多组高度调节组件对驱动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快速完成驱动装置之间同轴度的调节,节省了驱动装置的调节时间,提高了驱动装置维修或更换的效率。
文档编号H02K5/26GK203051705SQ20132003476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3日
发明者马光辉, 鲍建员, 宋文亮, 韩斌, 宋桂江, 赵利军, 崔永祥, 王敏刚, 汪大春, 许宁, 顾凯 申请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