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线束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610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线束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汽车线束固定支架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束固定支架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0002]现汽车的整体结构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机械部分,一部分为电路部分。特别是 汽车的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控制电路进行配合来完成全部工作,这样就需要许多的 导线或信号线同发动机进行连接。为了保持整齐,要将多数的导线以线束形式进行设置,由 于前舱布置的空间限制,汽车电线束与发动机和排气歧管等运动件或者热源之间存在干涉 的风险。为了排除该风险,需要设计一个线束固定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固定支架,用来避免线束与发动机之间存在的 干涉情况;同时该固定支架还可以起到避开与排气歧管距离较近的风险,避免线束绝缘层 被高温部件损坏。[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05]—种汽车线束固定支架,由一线束夹及与线束夹连接的固定支架组成;固定支架 由线束支承部和固定部组成且均为长方形结构,线束支承部和固定部之间通过角度受限的 可活动式连接,线束支承部和固定部的另一端各设置有一固定孔;调整螺栓通过绝缘线束 夹的调整孔和线束支承部的固定孔将线束同线束固定支架固定。[0006]线束支承部和固定部之间的活动角度为90度-180度。[0007]线束支承部的两个长边向与绝缘线束夹的反方向折起。[0008]在固定部上还设置有一同固定部一体连接的小支架。[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0]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线束固定支架将线束同高温部件分开,有效的避免 了因高温部件对线束的损害。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的实施 例仅能用来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0014]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汽车线束固定支架,由一绝缘线束夹及与线束夹连接的固 定支架组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线束夹也可以为非绝缘线束夹,但优选为绝缘 线束夹;[0015]线束夹为能够进行调整直径的不相连接的圆圈,两端设置有调整孔,其结构同现 技术中使用的管箍相似;固定支架由线束支承部2和固定部I组成且均为长方形结构,固定 部I通过固定孔4固定于发动机或其它可固定部位,其固定于何处依需要而定,没有限制;[0016]调整螺栓通过绝缘线束夹的调整孔和线束支承部2的固定孔3将线束同线束固定 支架固定,当旋紧调整螺栓时,线束夹的直径减少以夹住线束。[0017]线束支承部2和固定部I之间的活动角度为90度-180度,这样就可以根据汽车 的空间及需要进行调整固定支架的角度和方向,以利于安装。[0018]线束支承部的两个长边向与绝缘线束夹的反方向折起,该折起的主要目的是加强 固定支架的强度,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因为在实际使用中,用于加工固定支架的材质为薄的 铁板或铝合金板等,容易弯曲,并且车辆在行驶中的振动也会对固定支架产生影响,通过本 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固定支架的强度。[0019]在固定部I上还设置有一同固定部一体连接的小支架5,小支架5同固定部I垂直 设置,起到定位功能,防止线束支架在装配过程中发生旋转。[002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 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由一线束夹及与线束夹连接的固定支架组 成;固定支架由线束支承部和固定部组成且均为长方形结构,线束支承部和固定部之间通 过角度受限的可活动式连接,线束支承部和固定部的另一端各设置有一固定孔;调整螺栓 通过绝缘线束夹的调整孔和线束支承部的固定孔将线束同线束固定支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线束支承部和固定部之间 的活动角度为90度-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线束支承部的两个长边向 与绝缘线束夹的反方向折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汽车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在固定部上还设置有 一同固定部一体连接的小支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线束固定支架,由一线束夹及与线束夹连接的固定支架组成;固定支架由线束支承部和固定部组成且均为长方形结构,线束支承部和固定部之间通过角度受限的可活动式连接,线束支承部和固定部的另一端各设置有一固定孔;调整螺栓通过绝缘线束夹的调整孔和线束支承部的固定孔将线束同线束固定支架固定。用来避免线束与发动机之间存在的干涉情况;同时该固定支架还可以起到避开与排气歧管距离较近的风险,避免线束绝缘层被高温部件损坏。
文档编号H02G3/02GK203166414SQ201320050048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张玉强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