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式变频高压电缆输送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式变频高压电缆输送施工工艺,步骤为:(1)准备放缆,根据预设电缆场地架设放缆装置;(2)布置电缆输送设备间隔为25米到30米;(3)在电缆输送机之间布置放缆滑车;(4)连接电缆输送机的分控箱的电源再连接总控箱,总空箱连接变频柜,变频柜连接总电源;(5)对电缆实行预夹紧;(6)启动电源;(7)输送电缆;(8)放缆装置的变频柜调节多个分控箱分别以不同的速度放缆;(9)完成敷设。本发明在电缆施工中可以保证电缆展放质量并提高电缆敷设工艺水平,通过调频来实现软启动和调速的目的,加快施工速度,并能够减少由于敷设电缆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电缆长距离直线敷设过程中提高速度。
【专利说明】 一种电动式变频高压电缆输送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电力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式变频高压电缆输送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市区和城镇用电需求的不断扩大,市内变电站的规模呈现扩大趋势,其出线回路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城市建筑物的密度也在不断增大,造成架空输电线路路径问题很难解决。因此,在城镇电力负荷增长较快的城市内,选择高压电缆代替架空输电线路的送电方案大量涌现。
[0003]高压电缆展放时为了保护电缆的内部结构,所以不允许牵引展放,必须采用输送方式。电缆输送机通过传送带的横向移动对电缆预夹紧,传送带转动通过与电缆外表皮的摩擦实现电缆输送。传统的电缆输送设备展放速度不可调且硬启动(在供电后输送速度直接达到6米/分钟),对电缆有瞬间损伤的现象,电缆输送机的间隔为30米,输送机之间采用滑轮以减少电缆与地面的磨擦,避免损伤电缆外护套。在电缆拐弯处,或者是在进入竖井、预埋管的时候,容易造成电缆的内部损伤,并且对于周围的人员和设备有一定的安全隐串
■/Q1、O
[0004]电动式变频高压电缆输送施工工艺通过无极变速的方式调节输送电缆的速度,以适合现场施工的需要。通过总控制箱,对所有的电缆输送设备进行速度控制。在施工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输送速度可以适当的加快以适应工期的需要;在施工现场拐弯处多能够将速度调整的比较缓慢,并且具有软启动功能,避免瞬间拉力对电缆的损伤,在保证了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同时还能提高电缆的输送工艺水平。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安装使用方便、经济实用的电动式变频高压电缆输送施工工艺。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电动式变频高压电缆输送施工工艺,步骤为:
[0008](I)准备放缆,根据预设电缆场地架设放缆装置,用电缆轴架架设电缆轴,电缆的走向与待敷设沟槽方向相同;
[0009](2)布置电缆输送设备间隔为25米到30米,电缆输送设备力求在一条直线上;
[0010](3)在电缆输送机之间布置放缆滑车,滑车距离小于7米;
[0011](4)连接电缆输送机的分控箱的电源再连接总控箱,总空箱连接变频柜,变频柜连接总电源;
[0012](5)将电缆终端牵引到第一台电缆输送机并放入电缆输送机的传送带之间,调整电缆输送机两侧传送带的间距,对电缆实行预夹紧;
[0013](6)启动电源,放缆速度逐步增加到正常速度;
[0014](7)当电缆终端进入第二台电缆输送机传送带中间停止展放,对第二台电缆输送机进行预夹紧电缆,依次预夹紧后续各台电缆输送机传送带,输送电缆;
[0015](8)放缆装置的变频柜调节多个分控箱分别以不同的速度放缆,实现无极调速,在过转角,下井等复杂地形实现低速放缆;
[0016]如果在直线段放缆顺利时则提高速度;硬停止,如果某个输送机或放缆滑车出现问题,立即停止,保护电缆不受损伤;
[0017](9)完成敷设,当电缆展放到位后,关闭总电源,打开各电缆输送机传送带的预夹紧装置,移出已放已放电缆,转下一电缆的展放。
[0018]而且,所述施工工艺所使用的放缆装置包括电缆轴架、电缆输送机、分控箱、总控箱、总电源以及变频柜,电缆轴架架设在地面上,电缆轴架上的电缆输入待敷设的电缆沟槽内,在电缆沟槽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电缆输送机,该多个电缆输送机顺序传送电缆并输送电缆,每个电缆输送机均对应安装有一分控箱控制相应的电缆输送机运转,该多个分控箱均通过线路连接到一总控箱,该总控箱通过线路连接总电源;在总控箱与总电源之间的线路上装有一变频柜;每台电缆输送机两侧均安装有用于支撑电缆的放缆滑车。
[0019]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0]本发明在电缆施工中可以保证电缆展放质量并提高电缆敷设工艺水平,通过调频来实现软启动和调速的目的,加快施工速度,并能够减少由于敷设电缆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电缆长距离直线敷设过程中提高速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发明施工状态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电缆轴架;2电缆;3电缆输送机;4放缆滑车;5电缆沟槽;6分控箱;7总控箱;8变频柜;9总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4]一种电动式变频高压电缆输送施工工艺,步骤如下:
[0025](I)准备放缆,根据预设电缆场地架设放缆装置,用电缆轴架架设电缆轴,电缆的走向与待敷设沟槽方向相同;
[0026](2)布置电缆输送设备间隔为25米到30米,电缆输送设备力求在一条直线上;
[0027](3)在电缆输送机之间布置放缆滑车,滑车距离小于7米;
[0028](4)连接电缆输送机的分控箱的电源再连接总控箱,总空箱连接变频柜,变频柜连接总电源;
[0029](5)将电缆终端牵引到第一台电缆输送机并放入电缆输送机的传送带之间,调整电缆输送机两侧传送带的间距,对电缆实行预夹紧;
[0030](6)启动电源,放缆速度逐步增加到正常速度;
[0031](7)当电缆终端进入第二台电缆输送机传送带中间停止展放,对第二台电缆输送机进行预夹紧电缆,依次预夹紧后续各台电缆输送机传送带,输送电缆;
[0032](8)放缆装置的变频柜调节多个分控箱可以分别以不同的速度放缆,实现无极调速,在过转角,下井等复杂地形可以实现低速放缆;
[0033]如果在直线段放缆顺利时则提高速度;硬停止,如果某个输送机或放缆滑车出现问题,立即停止,保护电缆不受损伤;
[0034](9)完成敷设;
[0035]当电缆展放到位后,关闭总电源,打开各电缆输送机传送带的预夹紧装置,移出已放已放电缆,转下一电缆的展放。
[0036]具体施工示意图如附图所示:
[0037]放缆装置包括电缆轴架1、电缆输送机3、分控箱6、总控箱7、总电源9以及变频柜8,电缆轴架架设在地面上,电缆轴架上的电缆2输入待敷设的电缆沟槽5内,在电缆沟槽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电缆输送机,该多个电缆输送机顺序传送电缆并输送电缆,每个电缆输送机均对应安装有一分控箱控制相应的电缆输送机运转,一般需15台至20台分控箱,该多个分控箱均通过线路连接到一总控箱,该总控箱通过线路连接总电源,分控箱可控制总控箱,互相形成联动效果;在总控箱与总电源之间的线路上加装一变频柜,通过调频来实现调速的目的,该变频柜也可安装在总控箱与分控箱之间。
[0038]每台电缆输送机两侧均安装有用于支撑电缆的放缆滑车4,相邻放缆滑车之间的间距为7米。
[0039]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式变频高压电缆输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1)准备放缆,根据预设电缆场地架设放缆装置,用电缆轴架架设电缆轴,电缆的走向与待敷设沟槽方向相同; (2)布置电缆输送设备间隔为25米到30米,电缆输送设备力求在一条直线上; (3)在电缆输送机之间布置放缆滑车,滑车距离小于7米; (4)连接电缆输送机的分控箱的电源再连接总控箱,总空箱连接变频柜,变频柜连接总电源; (5)将电缆终端牵引到第一台电缆输送机并放入电缆输送机的传送带之间,调整电缆输送机两侧传送带的间距,对电缆实行预夹紧; (6)启动电源,放缆速度逐步增加到正常速度; (7)当电缆终端进入第二台电缆输送机传送带中间停止展放,对第二台电缆输送机进行预夹紧电缆,依次预夹紧后续各台电缆输送机传送带,输送电缆; (8)放缆装置的变频柜调节多个分控箱分别以不同的速度放缆,实现无极调速,在过转角,下井等复杂地形实现低速放缆; (9)完成敷设,当电缆展放到位后,关闭总电源,打开各电缆输送机传送带的预夹紧装置,移出已放已放电缆,转下一电缆的展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变频高压电缆输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放缆过程中如果在直线段放缆顺利则提高速度;如果某个输送机或放缆滑车出现问题,立即停止,保护电缆不受损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变频高压电缆输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工艺所使用的放缆装置包括电缆轴架、电缆输送机、分控箱、总控箱、总电源以及变频柜,电缆轴架架设在地面上,电缆轴架上的电缆输入待敷设的电缆沟槽内,在电缆沟槽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电缆输送机,该多个电缆输送机顺序传送电缆并输送电缆,每个电缆输送机均对应安装有一分控箱控制相应的电缆输送机运转,该多个分控箱均通过线路连接到一总控箱,该总控箱通过线路连接总电源;在总控箱与总电源之间的线路上装有一变频柜;每台电缆输送机两侧均安装有用于支撑电缆的放缆滑车。
【文档编号】H02G1/08GK104242162SQ201410362815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8日
【发明者】苏伟, 王金明, 韩晓萌, 王似松, 周黎黎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天津送变电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