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板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011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驱动板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板控制电路,其中: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与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用于向分压电路输入转速指令电压信号;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分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转速指令电压信号分压;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端电连接,限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转速指令电压信号限压;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芯片电连接,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转速指令电压信号滤波后,向驱动板芯片输入转速指令电压信号,驱动电机运转。其有效解决了内置驱动电机不能满足商用大功率风管机需求的问题。
【专利说明】驱动板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驱动板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商用风管机的电机大部分采用内置驱动电机,由于内置驱动电机的驱动板 通常都集中到电机的内部,因此,内置驱动电机的最大功率只能达到250W,当功率继续增大 时,内置驱动电机的温度持续上升,不能满足电机温升的标准要求;但是,内置驱动电机的 最大功率远远不能满足商用大功率风管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内置驱动电机的最大功率不能满足商用大功率风管机 的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驱动板控制电路。
[0004]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一种驱动板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板、分压电路、限压 电路和第一滤波电路,其中:
[0005] 所述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用于向所述分压 电路输入转速指令电压信号;
[0006] 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分压电路 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所述转速指令电压信号分压;
[0007] 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限压 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 对所述转速指令电压信号限压;
[0008]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板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 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所述转速指令电压信号滤波后,向所述驱动板芯片输入所述转速 指令电压信号,驱动电机运转。
[0009] 较佳地,还包括第二滤波电路和三极管,其中:
[0010] 所述控制板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向所述 控制板输入所述驱动板芯片输出的转速反馈信号;
[0011] 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 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并接地;
[0012]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控制电 源电连接;
[0013]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 板芯片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用于接收并转换所述转速反馈信号。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的第三输出端同时与所述控制电源、第一电容 的一端和第二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0015] 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的第四输出端输出整流后的直流母线电压。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的第五输出端接地,作为所述控制电源和所述 直流母线电压的电压源的基准电压;
[0018] 所述控制板的第六输出端悬空。
[0019]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和 所述第四电阻串联连接;
[0020]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板的第一输 出端电连接;
[0021] 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的连接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 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0022] 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0023]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限压电路包括第一钳位电路和第二钳位电路,其中:
[0024] 所述第一钳位电路为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钳位电路为第二二极管;
[0025]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作为所述限压电路的第 一输入端;
[0026]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作为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板芯片的所 述电源电连接;
[0027]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0028] 其中,所述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电压为3. 3V。
[0029]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五电阻和第三电容,其中:
[0030] 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 阳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
[0031] 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三电容的连接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与所述驱动板芯片电连接;
[0032] 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0033]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六电阻和第四电容,其中:
[0034] 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四电容的连接端,作为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与所述控制板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0035] 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 集电极和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0036] 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 发射极电连接并接地。
[0037]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控制电源的电压为15V。
[003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板控制电路,通过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与分压电路的第一 输入端电连接,用于向分压电路输入转速指令电压信号;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限压电 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分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转速指令电压信号分压;限压 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 芯片的电源端电连接,限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转速指令电压信号限压;第一滤 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芯片电连接,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转速 指令电压信号滤波后,向驱动板芯片输入转速指令电压信号,驱动电机运转。其通过设置 分压电路、限压电路和滤波电路,对控制板输出的转速指令电压信号进行分压、限压和滤波 后,将转速指令电压信号输入驱动板芯片,以驱动电机运转,实现了控制板与驱动板芯片的 对接,可通过调节转速指令电压信号控制电机功率,突破了内置驱动电机功率的限制,有效 解决了现有的内置驱动电机的最大功率不能满足商用大功率风管机的需求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9] 图1为驱动板控制电路一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为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 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1] 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板控制电路的一具体实施例,包括控制板、 分压电路、限压电路和第一滤波电路,其中:
[0042] 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1与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用于向分压电路输入转 速指令电压信号;
[0043] 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分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接地,用于对转速指令电压信号分压;
[0044] 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限压电路的第一输 出端与驱动板芯片(图中未示出)的电源端电连接,限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转 速指令电压信号限压;
[0045] 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芯片电连接,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 地,用于对转速指令电压信号滤波后,向驱动板芯片输入转速指令电压信号,驱动电机运 转。
[004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板控制电路的一具体实施例,通过设置分压电路、限压电 路和滤波电路,对控制板输出的转速指令电压信号进行分压、限压和滤波后,将转速指令电 压信号输入驱动板芯片,以驱动电机运转,实现了控制板与驱动板芯片的对接,可通过调节 转速指令电压信号控制电机功率,突破了内置驱动电机功率的限制,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内 置驱动电机的最大功率不能满足商用大功率风管机的需求的问题。
[0047] 参见图1,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分压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第三电 阻R3和第四电阻R4串联连接;
[0048] 第三电阻R3的一端,作为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1电连 接;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的连接端,作为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限压电路的第一 输入端电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作为分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0049]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电压为3. 3V;由于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电 压为3. 3V,所以,输入到驱动板芯片上进行AD转换的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的幅值必须小 于3. 3V,而控制板输出的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的幅值范围为:0V - 6. 5V,因此,控制板输 出的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不能直接输入到驱动板芯片上;由此,通过设置分压电路,由串 联连接的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对控制板输出的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进行分压,实 现了根据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分压比例调节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的幅值,使得 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的幅值符合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电压,从而调节电机转速;同时,还避 免了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的幅值大于3. 3V烧毁驱动板芯片的现象,保证了转速指令电压 信号VSP能够正常输入到驱动板芯片,以驱动电机运转。
[0050] 其中,第三电阻R3的阻值可为200ΚΩ,第四电阻R4的阻值可为150ΚΩ。
[0051] 较佳地,作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板控制电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限压电路包括第一 钳位电路和第二钳位电路,其中:
[0052] 第一钳位电路为第一二极管D1,第二钳位电路为第二二极管D2 ;
[0053] 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电连接,作为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 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作为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芯片(图中未示出)的电源 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作为限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0054] 其中,值得说明的是,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电压为3. 3V。
[0055]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和第三电容C3 :
[0056] 第五电阻R5的一端作为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 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电连接;第五电阻R5与第三电容C3的连接端,作为第一滤波电路的 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芯片电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作为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接地。
[0057] 其中,第五电阻R5的阻值可为1K Ω,第三电容C3的容量可为0. 1 μ f ;经过分压电 路(串联连接的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进行分压后的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通过两个 钳位电路(第一钳位电路和第二钳位电路,即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进行电压限制,并 经过第五电阻R5和第三电容C3构成的第一滤波电路进行滤波后,加载到驱动板芯片上进 行AD转换,最终通过转换后的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驱动电机运转,实现了控制板与驱动 板芯片的对接,可通过调节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控制电机功率,突破了内置驱动电机功 率限制的枷锁,有效解决了现有内置驱动电机功率过低,不能满足商用大功率风管机的需 求的问题。
[0058] 参见图1,更优的,作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板控制电路的又一具体实施例,还包括第 二滤波电路和三极管Q1,其中:
[0059] 控制板的第二输出端2与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向控制板输入 驱动板芯片输出的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 ;
[0060] 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二 输入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连接并接地;
[0061] 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控制电 源电连接;
[0062] 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驱动板芯 片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用于接收并转换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
[0063] 其中,第一电阻R1的阻值可为10ΚΩ,第二电阻R2的阻值可为1ΚΩ,三极管Q1为 NPN型三极管。
[0064] 由于控制板接收到的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为幅值是15V,占空比是50%的脉冲 信号,而驱动板芯片输出的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为幅值是3. 3V,占空比是50%的脉冲信 号,因此,需要设置开关管以改变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的幅值,并保持其占空比不变。 [0065] 其中,通过采用三极管Q1,设置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连接,用于接收驱 动板芯片输出的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并设置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 (上拉 电阻)连接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电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赋值为高电平3. 3V的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时,由于三极管Q1 的发射极接地,所以三极管Q1导通,因此,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压被拉低,从而使得输出到 第二端子2的电压为0V ;同理,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幅值为低电平0V的转速反馈信 号Feedback时,三极管Q1截止,因此,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压被第一电阻R1 (上拉电阻) 拉高,从而使得输出到第二端子2的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的幅值为15V,实现电压幅值转 换的目的,保证了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的正常反馈;其中,控制电源的电压为15V。
[0066] 值得说明的是,在此基础上设置第二滤波电路,其中,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六电阻 R6和第四电容C4,其中:
[0067] 第六电阻R6与第四电容C4的连接端,作为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控制板 的第二输出端2电连接;
[0068] 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作为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 第一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
[0069] 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作为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 连接并接地。
[0070] 其中,第六电阻R6的阻值可为10 Ω,第四电容C4的容量可为0.01 μ f。
[0071] 通过设置第二滤波电路,对幅值转换后的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进行滤波,将干 扰信号如噪音等清除,保证了控制板接收到的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的稳定与准确。
[0072]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控制板的第三输出端3同时与控制电源、第一电容C1的一 端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
[0073] 其中,第一电容C1的容量为470 μ f,第二电容C2的容量为0. 1 μ f。
[0074] 通过设置控制板的第三输出端3与控制电源电连接,用于实现给驱动板芯片供弱 电;同时,控制板的第三输出端3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电连接, 用于滤波。
[0075] 作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板控制电路的又一具体实施例,控制板的第四输出端4输出 整流后的直流母线电压,用于给驱动板芯片提供强电电压进行逆变。
[0076] 值得说明的是,控制板的第五输出端5接地,作为控制电源和直流母线电压的电 压源的基准电压;控制板的第六输出端6悬空。
[007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板控制电路,通过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分压电路,对 控制板输出的转速指令电压信号进行分压,并通过限压电路和滤波电路,分别对转速指令 电压信号进行限压和滤波后,将其输入驱动板芯片,用以进行AD转换后驱动电机运转,实 现了控制板与驱动板芯片的对接,并可通过调节转速指令电压信号控制电机功率,突破了 内置驱动电机功率的限制,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内置驱动电机的最大功率不能满足商用大功 率风管机的需求的问题。
[007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板、分压电路、限压电路和第一滤波电 路,其中: 所述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用于向所述分压电路 输入转速指令电压信号; 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分压电路的第 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所述转速指令电压信号分压; 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限压电路 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所 述转速指令电压信号限压;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板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 输出端接地,用于对所述转速指令电压信号滤波后,向所述驱动板芯片输入所述转速指令 电压信号,驱动电机运转。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滤波电路和三极 管,其中: 所述控制板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 板输入所述驱动板芯片输出的转速反馈信号; 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 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并接地;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控制电源电 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板芯 片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用于接收并转换所述转速反馈信号。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的第三输出端同 时与所述控制电源、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的第四输出端输 出整流后的直流母线电压。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的第五输出端接 地,作为所述控制电源和直流母线电压的电压源的基准电压; 所述控制板的第六输出端悬空。
6. 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包括 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串联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 电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的连接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限 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电路包括第一钳位 电路和第二钳位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钳位电路为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钳位电路为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作为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 入端;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作为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板芯片的所述电 源电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其中,所述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电压为3. 3V。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五 电阻和第三电容,其中: 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 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三电容的连接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 述驱动板芯片电连接; 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六 电阻和第四电容,其中: 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四电容的连接端,作为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 述控制板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 极和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 极电连接并接地。
10. 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源的 电压为15V。
【文档编号】H02P25/16GK203911828SQ201420173770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0日
【发明者】张凯强, 陈洪涛, 褚川川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