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开关电容和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升压变换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40893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开关电容和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升压变换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开关电容和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升压变换器,包括直流输入电源、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耦合电感、第一电容、第二二极管、开关管、第三二极管、第二电容、第四二极管、第三电容、第五二极管、第四电容、第六二极管、第五电容、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一输出电容、第二输出电容和负载。本实用新型驱动电路与主电路共地且只有一个开关管,控制电路简单,在低占空比下实现更高的输出电压增益,既减小了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纹波又降低了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以及开通损耗,同时电路所需的耦合电感匝比小,避免了磁芯元件的饱和问题。本实用新型非常适合应用于低压输入、高压输出的场合。
【专利说明】一种带有开关电容和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升压变换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DC/DC变换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有开关电容和耦合电 感的二次型高增益升压变换器。

【背景技术】
[0002] 太阳能光伏板、燃料电池、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等输出12V?35V的低直流电压,为 了能够并网通常需要一级升压变换器将其升压至370V?400V。传统的BOOST变换器的增 益随着占空比增大,增益急速下降,严重影响了输出电压和效率。而传统的反激变换器一般 工作在断续模式,并且漏感对开关管的影响大。传统的二次型BOOST变换器的增益比较高, 但是增益受到占空比的限制,占空比增大时,输出电压和效率均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传统的 变换器如BOOST变换器,反激变换器以及二次型BOOST变换器均不适用于低电压输入和高 电压输出的场合。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靠、占空比小、 耦合电感匝比小、性能优越的带有开关电容和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升压变换器,能很 好地满足一般低输入高输出系统的要求。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开关电容和耦合电 感的二次型高增益升压变换器,包括有直流输入电源、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耦合电感、第 一电容、第二二极管、开关管、第三二极管、第二电容、第四二极管、第三电容、第五二极管、 第四电容、第六二极管、第五电容、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一输出电容、第二输出电容 和负载;其中,所述直流输入电源的正极端与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其负极端分别与第一电 容的一端、开关管的源极、第一输出电容的一端和负载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 一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耦合电感的原边的异名端 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开关管的漏极和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其原边的同名端分别 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其副边的异名端分别与第二电容的一端、 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其副边的同名端分别与第三电容的一端、第六二 极管的阳极和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和第 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七二极管的阳 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八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 第八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第二输出电容的一端和负载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电容的 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输出电容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电容 的另一端连接。
[0005] 所述耦合电感由原边漏感以及理想变压器的原边和副边组成。
[0006]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0007] 1、驱动电路与主电路共地且只有一个开关管,控制电路简单且增益由占空比和耦 合电感的匝比所决定,很好地满足了一般低输入高输出系统的要求;
[0008] 2、本实用新型所需的占空比和耦合电感匝比均较小,占空比小,开关管的导通时 间短,输入电流峰值低,输入电流纹波和输出电压纹波都减小,同时也避免了开关管长时间 导通导致开通损耗大的问题,匝比小,避免了由于磁芯因匝比过高导致线性度变差的问题, 且由于耦合电感的存在,既增加了输出电压增益,又有效抑制了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减小 损耗;
[0009] 3、与传统的反激变换器不同,本实用新型中的漏感得到了有效回收,削弱了开关 管的关断电压尖峰,减小了开关管的电压应力,提高了变换效率,而且EMI影响也大大减 小,同时本实用新型中其它半导体器件的电压应力也得到了减小,使得低压大电流的半导 体器件得以应用;
[0010] 4、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效率和高升压比,非常适合应用于低压输入、高压输出的场 合,如燃料电池、光伏发电等系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0012] 图2为一个开关周期主要元件的电流波形图。
[0013] 图3a为一个开关周期内电路模态图之一。
[0014] 图3b为一个开关周期内电路模态图之二。
[0015] 图3c为一个开关周期内电路模态图之三。
[0016] 图3d为一个开关周期内电路模态图之四。
[0017] 图3e为一个开关周期内电路模态图之五。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路、Flyback和二次型BOOST的VQ/Vin随占空比D变化的波形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0]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带有开关电容和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升压变换 器,包括有直流输入电源vin、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Di、稱合电感T、第一电容Ci、第二二 极管D2、开关管S、第三二极管D3、第二电容C2、第四二极管D4、第三电容C3、第五二极管D5、 第四电容c4、第六二极管d6、第五电容c5、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第一输出电容C。^、 第二输出电容c;ut2和负载;其中,所述耦合电感T由原边漏感LPK以及理想变压器的原边Ni 和副边N2组成;所述直流输入电源Vin的正极端与第一电感U的一端连接,其负极端分别 与第一电容Ci的一端、开关管S的源极、第一输出电容COTtl的一端和负载的负极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感U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i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 耦合电感T的原边&的异名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i的阴极、开关管S的漏极和第三二极管 D3的阳极连接,其原边&的同名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一电容Q的另一端连 接,其副边队的异名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阴 极连接,其副边N2的同名端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和第五电容C5 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第五二极管D5的阳 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和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连 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和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所 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分别与第二输出电容(;ut2的一端和负载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二输 出电容COTt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输出电容COTtl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四二极 管D4的阳极和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
[0021] 如图2所示,显示了所述开关管S的驱动信号Vg、第一电感Li的电流iu、耦合电感 T的励磁电感LM的电流、耦合电感T的原边漏感电流、耦合电感T的副边电流iN2、第 一二极管Di的电流iD1、第二二极管D2的电流iD2、第三二极管D3的电流iD3、第四二极管D4 的电流iD4、第五二极管D5的电流iD5、第六二极管D6的电流iD6和第七二极管D7的电流iD7 在一个开关周期的波形。
[0022] 如图3a至图3e所示,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各种电路模态,其具 体情况如下:
[0023] 1)在h?&阶段,电路工作在模态I,如图3a所示,开关管S的驱动电压Vg从低 电平变为高电平,开关管S导通,第一二极管Di承受正向电压导通,直流输入电源Vin通过 第一二极管〇:和开关管S给第一电感Q充电。第二二极管D2承受反向电压截止,第一电 容Ci则通过开关管S给漏感LPK充电。因此第一二极管Di的电流iD1线性增加,而第二二极 管D2的电流iD2和第三二极管D3的电流iD3为零。励磁电感一直减少,原边漏感电流增 力口。由于耦合电感T的副边电流iN2不能突变,因此副边电流iN2依然通过第六二极管D6和 第五二极管D5给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充电,第五电容C5和第二电容C2通过第八二极 管D8给第二输出电容C。^充电和负载供电,同时第一输出电容CMtl给负载供电,输出电压 V。保持不变。因此,第四二极管D4的电流iD4和第七二极管D7的电流iD7为零、第五二极管 D5的电流iD5和第六二极管D6的电流iD6减小。当副边电流iN2减小到零,此模态结束。
[0024] 2)在&?t2阶段,电路工作在模态II,如图3b所示,开关管S的驱动电压\保 持高电平,即开关管S保持导通状态。第一二极管Di承受正向电压导通,直流输入电源Vin 通过第一二极管Di和开关管S给第一电感U充电。第二二极管D2承受反向电压截止,第 一电容Q则通过开关管S给励磁电感LM和漏感LPK充电。因此第一二极管Di的电流iD1线 性增加,而第二二极管D2的电流iD2和第三二极管D3的电流iD3为零。耦合电感T的励磁电 感LM的电流込和原边漏感电流。线性增加。副边电流iN2反向线性增加,因此第三电容 C3通过第七二极管D7和副边给第五电容C5充电,第二电容C2通过第四二极管D4和副边给 第四电容c4充电,第一输出电容Quti和第二输出电容CMt2给负载供电,并维持输出电压V。 不变。因此,第四二极管D4的电流iD4和第七二极管D7的电流iD7线性增加、第五二极管d5 的电流iD5和第六二极管D6的电流iD6为零。当开关管S驱动电压Vg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时,此模态结束。
[0025] 3)在t2?t3阶段,电路工作在模态III,如图3c所示,开关管S的驱动电压Vg从 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开关管S关断,第一二极管Di承受反向电压截止,第二二极管D2承受 正向电压导通,直流输入电源Vin和第一电感Q-起给第一电容Q充电。原边漏感LPK通过 第三二极管〇3给第一输出电容COTtl充电。因此,第一二极管Di的电流iD1为零,而第一电感 U的电流iu、第二二极管D2的电流iD2、第三二极管D3的电流iD3、原边漏感电流。和副边 电流iN2线性减少,但励磁电感LM的电流U依旧线性增力口。第三电容(:3依旧通过第七二极 管D7和副边给第五电容C5充电,第二电容C2依旧通过第四二极管D4和副边给第四电容c4 充电,第二输出电容cwt2给负载供电,并维持输出电压V。不变。因此,第四二极管D4的电流 iD4和第七二极管D7的电流iD7线性减少,而第五二极管D5的电流iD5和第六二极管D6的电 流iD6为依然为零。当副边电流iN2减小到零,此模态结束。
[0026] 4)在t3?t4阶段,电路工作在模态IV,如图3d所示,开关管S的驱动电压Vg保 持低电平,开关管S保持关断,第一二极管Di承受反向电压截止,第二二极管D2承受正向电 压导通,直流输入电源vin和第一电感q-起给第一电容(^充电。原边漏感LPK通过第三二 极管D3给第一输出电容COTtl充电。因此,第一二极管Di的电流iD1为零,而第一电感的 电流iu、第二二极管D2的电流iD2、第三二极管D3的电流iD3、原边漏感电流。和励磁电感 LM的电流线性减小,但副边电流iN2正向线性增力口。由于原边漏感电流不为零,即漏感电 压一直大于零,使得副边电压VN2小于第三电容C3的电压VC3和第四电容C4的电压Vw。因 此,第四二极管D4的电流iD4、第五二极管D5的电流iD5、第六二极管D6的电流iD6、第七二极 管D7的电流iD7均为零。第五电容C5、第二电容C2和副边给第二输出电容(;ut2充电,并维 持输出电压V。不变。当第三二极管D3的电流iD3减小到零,即漏感LPK的电流为零,此 模态结束。
[0027] 5)在t4?h阶段,电路工作在模态V,如图3e所示,开关管S的驱动电压Vg保持 低电平,开关管S保持关断,第一二极管Di承受反向电压截止,第二二极管D2承受正向电 压导通,直流输入电源Vin和第一电感Q-起给第一电容Q充电。原边漏感LPK的电流iu>K 为零,因此,第一二极管Di的电流iD1和第三二极管D3的电流iD3为零,而第一电感Q的电 流iu、第二二极管D2的电流iD2、励磁电感LM的电流和副边电流iN2线性减小。副边电 流iN2通过第六二极管D6和第五二极管D5给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充电,第五电容C5 和第二电容C2通过第八二极管D8给第二输出电容COTt2充电和负载供电,同时第一输出电 容(;utl给负载供电,输出电压V。保持不变。因此,第四二极管D4的电流iD4和第七二极管 D7的电流iD7为零,第五二极管D5的电流iD5和第六二极管D6的电流iD6增加之后减小。当 开关管S导通时,此模态结束重新开始新的开关周期,并重复以上五个模态。
[0028] 以下为本实施例上述带有开关电容和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升压变换器的稳 态增益情况:
[0029] 由于第一电感U的电压Vu-个开关周期平均值为零,因此可得到如下式(1),由 式(1)得到直流输入电源Vin与第一电容的电压Va的关系式如下式(2)所示。
[0030] VinD= (Vcl-Vin) (1-D) (1)

【权利要求】
1. 一种带有开关电容和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升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直 流输入电源(V in)、第一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稱合电感(T)、第一电容(C 1)、第二二极 管(D2)、开关管(S)、第三二极管(D3)、第二电容(C 2)、第四二极管(D4)、第三电容(C3)、第 五二极管(D 5)、第四电容(C4)、第六二极管(D6)、第五电容(C5)、第七二极管(D 7)、第八二极 管(D8)、第一输出电容(Cratl)、第二输出电容(C rat2)和负载;其中,所述直流输入电源(Vin) 的正极端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其负极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 1)的一端、开关管(S) 的源极、第一输出电容(Ctjutl)的一端和负载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 1)的另一端分 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耦合电感(T)的原边(N 1) 的异名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开关管(S)的漏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 接,其原边(N 1)的同名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其 副边(N 2)的异名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五二极管(D 5)的 阴极连接,其副边(N2)的同名端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六二极管(D 6)的阳极和第 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 4)的阴极和第 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二极管(D 6)的阴极和 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分别与第五电容(C 5)的另一端 和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分别与第二输出电容(C wt2)的 一端和负载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电容(Ctjut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输出电容(C ratl) 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和第二电容(C 2)的另一端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开关电容和耦合电感的二次型高增益升压变换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电感(T)由原边漏感(L pk)以及理想变压器的原边(N1)和副边(N2) 组成。
【文档编号】H02M3/10GK204131391SQ201420422552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9日
【发明者】丘东元, 周丽萍, 张祥, 张波, 肖文勋, 黄子田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东莞市石龙富华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