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远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1168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电站远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远程控制系统,包括远方调度中心与调制解调器相连,所述调制解调器连接复接设备,该复接设备连接联通有打印机的当地监控站;复接设备通过多个通信管理机连接CAN总线,保护测控节点分别连接RS485总线和CAN总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变电站远程控制系统,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及优化运行。
【专利说明】一种变电站远程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远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单位变电站一般采用传统继电器进行保护、控制,不能联网集中控制,不能综合反映供电系统故障。
[0003]现有技术传统继电器进行保护、控制,供电系统稳定性、可靠性较差,而且一旦发生故障,不能综合反映供电系统故障,不利于电力系统综合调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电站远程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变电站控制技术可靠性比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远程控制系统,一种变电站远程控制系统,包括远方调度中心与调制解调器相连,所述调制解调器连接复接设备,该复接设备连接联通有打印机的当地监控站;复接设备通过多个通信管理机连接CAN总线,保护测控节点分别连接RS485总线和CAN总线。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变电站远程控制系统,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及优化运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电站远程控制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09]如图1所示,一种变电站远程控制系统,包括远方调度中心与调制解调器相连,所述调制解调器连接复接设备,该复接设备连接联通有打印机的当地监控站;复接设备通过多个通信管理机连接CAN总线,保护测控节点分别连接RS485总线和CAN总线。
[0010]RTU远距离调控系统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是我单位自主研发改进的一项技改项目,在该项目实施后,改造后的RTU远距离调控系统能够对运行设备的电气量及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反映故障,并动作于告警或跳闸;对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直流、档位,断路器、刀闸等分合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对断路器、电动刀闸等进行远程控制操作;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及优化运行。
[0011]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设计,系统从整体上分为三层:间隔层、通信层、变电站层。
[001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配备CAN-BUS现场总线和RS485串行线双网通信接口,使用屏蔽双绞线进行设备间互连,连接时通信线不能交叉分支,位于起始节点和终端节点应接入终端匹配电阻(120 Ω)以减少终端信号行波反射。
[0013]变电站层完成变电站与调度及当地监控之间的信息传送。
[0014]通讯管理机具有RS232的标准串口(收、发、地三线)与当地监控及调度监控通讯。
[0015]外部一次电压、电流先经过一次高压互感器后,变换为额定100V、5A、1A的模拟量接入装置交流模件,交流模件把这些量经过变换后转化成弱电信号,再通过背板把弱电信号传送给主板,主板对弱电信号模数转换后供给CPU分析,同时显示在液晶屏上。CPU判断后,如有故障,发告警或跳闸命令,并把相应故障显示在液晶屏上。
[0016]2)装置对所采集到的量进行显示、分析、判断。如故障量达到动作值,经过整定延时,发出告警或跳闸命令。(装置显示了一次、二次电压及一次、二次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O
[0017]3)如何控制断路器:一般情况下,装置和断路器的二次控制部分只需三根线相连,跳闸线圈、合闸线圈、从装置引出的负电源到断路器二次回路。断路器所需负电源必须从装置引出,从而保证在诸如停电检修时断开该装置直流控制电源后,确保相关回路无电源存在;也防止串电源现象的发生,为以后运行留下隐患,在发生直流接地时也不方便查找接地点。
[0018]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变电站远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远方调度中心与调制解调器相连,所述调制解调器连接复接设备,该复接设备连接联通有打印机的当地监控站;复接设备通过多个通信管理机连接CAN总线,保护测控节点分别连接RS485总线和CAN总线。
【文档编号】H02J13/00GK204168002SQ201420503190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日
【发明者】韩振兴, 史国宾, 刘向阳, 刘占礼, 张欣, 杨立民, 蒋宇 申请人:韩振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