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轴及电机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1300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轴及电机转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轴及电机转子。



背景技术:

一般地,电机的转子由铸铝转块和轴组成,铸铝转块是由若干转子片用专用压铸模加铝溶液压铸而成,铸铝转块的内孔和轴需要紧密配合,防止铸铝转块和轴在搬运、加工和电机运行过程中产生位移。

由于铸铝转块是由若干片硅钢片叠起而成,且硅钢片在叠压过程中很难做到都叠得整齐,导致了两个问题:1、铸铝转块的内孔不是一个光滑的圆孔;2、铸铝转块内孔的大小不易控制。这就为制定与其配合的轴的外径尺寸增加了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选择在轴与铸铝转块配合区段的表面冲筋,利用筋的嵌入能力来消除内孔的参差不齐。传统的筋是由轴表面向外凸起并且沿电机轴轴向延伸形成的长条状结构,轴向两末端与电机轴表面垂直,在压入铸铝转块内孔时,压入压力较大,极易产生弯曲,跳动量较大,难以满足实际生产使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轴及电机转子,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转子结构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机轴,该电机轴具有一配合段,该配合段设有若干轴筋,该些轴筋是由电机轴表面向外凸起并且沿电机轴轴向延伸形成的长条状结构,该些轴筋轴向的两末端由顶端的尖角处至底端向外倾斜形成斜面。

优选的,所述轴筋由顶端至底端渐次变宽形成倒V字型。

优选的,所述倒V字型轴筋顶端的夹角为20°-80°。

优选的,所述斜面的倾斜角是10°-60°。

优选的,所述若干轴筋沿电机轴周向等距离间隔平行分布,其个数为6-10个。

一种电机转子,包括电机轴及套接于电机轴上的铸铝转块,所述铸铝转块由若干转子片加铝溶液压铸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是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轴,且所述电机轴的配合段压入所述铸铝转块的内孔以实现紧密配合。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电机轴轴筋轴向的两末端由顶端至底端向外倾斜形成斜面,压入铸铝转块时,形成了一个压入量逐渐增加的缓冲区,明显减小了入轴的压力,降低了轴的弯曲变形程度;传统冲筋的轴轴端跳动量为0.05mm-0.06mm,本实用新型的跳动量为0.02mm-0.03mm,相对于现有技术显著减小了跳动量,所制作的电机精密度更高,运转性能更好,寿命更长。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轴及电机转子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轴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电机转子的电机轴1中部具有一配合段,该配合段设有若干轴筋11。轴筋11是由电机轴表面向外凸起并且沿电机轴轴向延伸形成的长条状结构,以电机轴表面为底端,以凸起的末端为顶端,则轴筋11轴向的两末端由顶端至底端向外倾斜形成斜面11a。

优选的,轴筋11由顶端至底端渐次变宽形成倒V字型,且倒V字型顶端的夹角为20°-80°,使轴筋11形成截面类似三角形的长条状结构,具有较强的嵌入能力。

优选的,轴筋11轴向两末端由顶端的尖角处向下并向外倾斜,使斜面11a亦形成类似 三角形的斜面,斜面相对于电机轴1表面的倾斜角优选为10°-60°。

优选的,若干轴筋11沿电机轴周向等距离间隔的平行分布,其个数为6-10个,以使周向的受力均匀。

参考图3,一种电机转子包括电机轴1及套接于电机轴1上的铸铝转块2。铸铝转块2是由若干转子片加铝溶液压铸而成,具有不平整的内孔。电机轴1具有轴筋11的配合段压入铸铝转块2的内孔,该配合段的外径与铸铝转块2的内孔相适配,压入时,尖角条状的轴筋11紧抵内孔的内壁,径向上提供一个向外的作用力,使两者不易发生相对转动;轴向上两者间摩擦力大,不易发生轴向上的相对滑动,从而实现紧密配合。而由于两侧斜面11a的设置,在压入铸铝转块2时,形成了一个压入量逐渐增加的缓冲区,明显减小了入轴的压力,使轴导入性好,降低了轴的弯曲变形程度,制成的电机转子其轴端跳动量小,满足使用需求。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轴及电机转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