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7629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车载充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家庭都使用了小汽车,车辆的普及也使得车辆的功能越来越多;目前电子产品发展较快,为了使得电子产品能够保持电量,市面上出现了车载充电器,利用车辆的电源对电子产品进行供电;然而,充电过程中,必须携带有充电线,从而使得一些无充电线的电子产品无法充电,如蓝牙耳机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充电器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可以进行无线充电,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有主电路板,壳体的表面设有用于与车辆充电接口连接的充电电极,充电电极与主电路板电连接;壳体内还设有无线充电电路,主电路板与无线充电电路电连接。

优选地,无线充电电路集成于主电路板。

进一步地,壳体的上端设有盖体,盖体向下延伸有若干个连接筒,壳体的内侧面设有与连接筒相配合的连接柱,连接筒与连接柱插接。

进一步地,壳体的侧面设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接口,接口与主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电极设有3个,其中两个位于壳体的两侧,另一个位于壳体的底部,壳体设有与充电电极相配合的穿孔,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将充电电极向外推的金属弹性件,充电电极通过金属弹性件与主电路板电连接。

再进一步地,位于壳体的底部的充电电极呈T字形。

优选地,壳体表面设有开关,开关与主电路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将无线充电电路设置于现有的车载充电电路中,从而使得其具有无线充电功能,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壳体;2-端体;3-接口;4-充电电极;5-金属弹性件;6-主电路板;7-无线充电电路板;11-容置空间;12-连接柱;21-连接筒。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形成容置空间11,容置空间11设有主电路板6,壳体1的表面设有用于与车辆充电接口连接的充电电极4,充电电极4与主电路板6电连接;壳体1内还设有无线充电电路,主电路板6与无线充电电路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电路为单独设置在一块无线充电电路板7上。在壳体1内部设置无线充电电路板7,使得车主充电器能够实现无线充电的功能,无线充电电路为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将现有技术的车载充电器与无线充电电路进行结合,从而使得其具有无线充电功能,从而可以对装配有无线充电装置的电子产品进行充电。且使用方便。

优选地,无线充电电路集成于主电路板6。

进一步地,壳体1的上端设有盖体2,盖体2向下延伸有若干个连接筒21,壳体1的内侧面设有与连接筒21相配合的连接柱12,连接筒21与连接柱12插接。

设置连接柱12和连接筒21后,壳体1与盖体2形成可拆卸结构,便于维护。

进一步地,壳体1的侧面设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接口3,接口3与主电路板6电连接。

接口可以为USB接口,也可以为苹果手机的充电接口等,设置接口后,车载充电器也可以对外电子产品进行一般的供电。

优选地,通孔内安装有两个接口,两个接口上下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电极4设有3个,其中两个位于壳体1的两侧,另一个位于壳体1的底部,壳体1设有与充电电极4相配合的穿孔,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用于将充电电极4向外推的金属弹性件5,充电电极4通过金属弹性件5与主电路板6电连接。

设置金属弹性件5,可以方便将充电电极4与车载充电接口的电极抵接,避免接触不良。金属弹性件5可以为弹簧、弹片等。

再进一步地,位于壳体1的底部的充电电极4呈T字形。

设置成T字形,避免充电电极4被推出穿孔。

优选地,壳体1表面设有开关,开关与主电路板6电连接。

设置开关,可以控制充电进程,避免电子产品一直处在充电状态,减少其电池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