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连接防水护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6243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中间连接防水护套管。



背景技术:

中间连接作为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延长了输配电的有效长度,另一方面为电路的正常运行提供了绝缘防护,提高了安全性能。中间连接的产品设计,是超过国家标准对电缆附件的要求,而且在绝缘厚度上还往往留有余量。尽管如此,根据统计,中间连接事故仍然是电缆附件类事故中最高发的类型。究其原因,超过90%的中间连接事故,是因为中间连接内进水。其中,未严格按照安装工艺的要求进行安装、使用了品质较差的辅件、人为搬动电缆导致连接部分弯曲进水,是导致中间连接进水的三大因素。

有鉴于此,如何优化中间连接的防水处理,使其安装简单,同时安全系数高,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的中间连接防水护套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间连接防水护套管,包括中间连接部和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位两侧的电缆本体,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外表面包裹有具有径向收缩力的中间连接护套,所述中间连接护套的两端分别包裹两侧的电缆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缆本体、中间连接护套之间夹设有防水胶泥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连接部包括铜编织地线,所述铜编织地线外表面包裹有铜编织网,所述铜编织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恒力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铜编织网的两端设有台阶部,所述恒力弹簧固定在所述台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可通过具有径向收缩力的中间连接护套来包裹压迫中间连接部,实现中间连接部的防水,安装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中间连接防水护套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中间连接防水护套管,包括中间连接部和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位两侧的电缆本体1,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外表面包裹有具有径向收缩力的中间连接护套5,所述中间连接护套5的两端分别包裹两侧的电缆本体1。

如图1所示,所述电缆本体1、中间连接护套5之间夹设有防水胶泥圈2。

如图1所示,所述中间连接部包括钢铠3、内护套4、铜编织地线8,所述铜编织地线外表面8包裹有铜编织网7,所述铜编织网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恒力弹簧6。

如图1所示,所述铜编织网7的两端设有台阶部,所述恒力弹簧6固定在所述台阶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间连接防水护套管,使用具有优异物理性能的中间连接护套5,替代传统的防水胶带来进行防水处理,在中间连接安装时,无需使用防水胶带半搭接一层一层来回缠绕,而只需将尖角位置打磨,使用绝缘自粘带平滑过渡,然后把中间连接护套5收缩在表面即可。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原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可扩大至6~7倍,回弹性能很好,在收缩后,其对电缆有持续的径向收缩压力,杜绝水汽的侵入。对防水要求较高的场合,可先使用防水胶泥圈2在电缆上某处或多处进行阻隔,然后再使用中间连接护套5收缩在其表面,其持续的径向收缩压力作用到防水胶泥圈2上,二者相互贴合,加强密封,进一步提升了中间连接的防水等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间连接防水护套管,相比较传统的防水处理方式,一方面对安装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低(只需简单培训即可上手),同时操作简单(无需来回缠绕),耗时短(本实用新型耗时为传统防水处理耗时的1/20),而且中间连接护套5安装完毕,对电缆和中间连接长期有径向压力,可以保证在搬运过程中不会因为弯曲而致进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