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一体式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665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电动汽车一体式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属于电动汽车充电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是世界上仅次于石油化工的第二大产业,目前,大部分汽车都以汽油、柴油为燃料,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石油资源,而且汽车尾气中所含的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一氧化碳等造成了大气的严重污染。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居住环境和保障能源供给,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途径。

目前主要有两种节能的途径,一种是以丰田为代表的混合动力汽车,另一种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起步慢,燃料依然为汽油或柴油,不能从本质上解决资源、污染的问题。

现有电动汽车存在的问题,充电困难,耗时长,续驶路程短,一般一次充电需要2~3小时,能行驶150公里左右,无法与燃油汽车相比,然而内燃机车的使用是能源环境危机进一步加深的重要原因,因此,低噪音、零排放、能量利用率高的电动汽车将替代传统内燃机汽车,为此需要充电设备的相适应,来达到充电时间短、行程长、工作可靠的目的。

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城市中现有的诸如充电站的充电设备很少,且充电设备主要建设在停车场或者特定的充电场所内,电动汽车充电极其不方便,这成为了阻碍电动汽车普及的因素之一。另外,建设充电站中用于将工业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的功率柜,其防水性能较差;且现有户外充电机器件分布凌乱,电缆接线走线混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一体式充电系统,该电动汽车一体式充电系统,一方面可以杜绝因电流或电压过大而产生的放电或短路隐患,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减小充电柜的物理体积,使得充电柜更加轻便小巧,提高便捷性,其次,可以将输入光缆直接与该充电柜连接,避免出现器件分布凌乱,电缆接线走线混乱的情况,从而提高安全性,并且简单易行,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楔形安装条的操作面与主体柜的右侧板之间的斜面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方便人员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环形框的设置,使得充电终端顶部和侧面具有遮阳、挡雨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一体式充电系统,包括位于柜体内的用于接收工业交流电的进线保护模块、将来自进线保护模块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AC-DC模块、用于根据AC-DC模块反馈信号控制AC-DC模块工作的控制模块、用于保护AC-DC模块的输出保护模块和用于连接输出保护模块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块;

所述进线保护模块进一步包括挂板、左立柱、右立柱、若干个进线直立铜排和若干个出线直立铜排,所述左立柱、右立柱之间从上往下依次平行地设置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

一塑壳断路器安装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所述塑壳断路器顶部和底部分别具有若干个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位于塑壳断路器顶部且位于相邻进线端子之间设置有上绝缘片,位于塑壳断路器底部且位于相邻出线端子之间设置有下绝缘片;

所述进线直立铜排通过绝缘子固定于挂板上,所述出线直立铜排一端与塑壳断路器的出线端子连接,另一端通过绝缘子固定于第三横梁上,一转接铜排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进线直立铜排的上端连接,另一端连接到塑壳断路器的进线端子,一电流互感器套装于所述进线直立铜排上;

所述充电模块进一步包括主体柜、控制面板、楔形安装条和充电枪,所述控制面板位于所述主体柜的前板上部,所述楔形安装条安装于主体柜的右侧板上;

所述楔形安装条的操作面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急停按键、开关电源切换旋钮和固线法兰,所述充电枪通过导线连接到固线法兰,所述楔形安装条的操作面与主体柜的右侧板呈锐角设置从而形成一斜面;

所述主体柜嵌入一环形框内,此主体柜底部、顶部与环形框的底部、顶部接触,主体柜的左侧面与环形框的内侧面接触,右侧面与环形框的内侧面之间具有一可供人员操作的镂空区,所述楔形安装条安装于主体柜的右侧板上并位于镂空区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霍尔电流传感器,用于采集来自电流互感器的数据并处理。

2. 上述方案中,所述转接铜排形状为倒U形。

3. 上述方案中,所述进线直立铜排、出线直立铜排和转接铜排的数目均为4个。

4. 上述方案中,所述塑壳断路器顶部的上绝缘片分别位于相邻的两片转接铜排之间,数目为3个。

5. 上述方案中,所述塑壳断路器底部的下绝缘片分别位于相邻的两片出线直立铜排之间,数目为3个。

6. 上述方案中,所述挂板上部开有一通孔,所述转接铜排穿过此通孔。

7. 上述方案中,所述环形框具有2个直角和2个圆弧角。

8. 上述方案中,所述环形框的直角和圆弧角相间设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 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一体式充电系统,其位于塑壳断路器顶部且位于相邻进线端子之间设置有上绝缘片,位于塑壳断路器底部且位于相邻出线端子之间设置有下绝缘片,绝缘片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杜绝因电流或电压过大而产生的放电或短路隐患,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缩小两片铜排直接的间距,从而减小整个柜体的物理体积,使得柜体更加轻便小巧,提高便捷性。

2. 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一体式充电系统,其转接铜排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进线直立铜排的上端连接,另一端连接到塑壳断路器的进线端子,转接铜排的设置,避免了接入的光缆必须从柜体下部进入,与位于柜体上部的断路器的进线端子连接的情况,可直接将输入光缆与进线直立铜排连接,避免出现器件分布凌乱,电缆接线走线混乱的情况,从而提高安全性,并且简单易行,节约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3. 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一体式充电系统,其楔形安装条的操作面与主体柜的右侧板呈锐角设置从而形成一斜面,主体柜右侧面与环形框的内侧面之间具有一可供人员操作的镂空区,此斜面和镂空区的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方便人员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其主体柜嵌入一环形框内,使得充电终端顶部和侧面具有遮阳、挡雨功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一体式充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进线保护模块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充电系统的充电模块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柜体;2、进线保护模块;3、AC-DC模块;4、控制模块;5、输出保护模块;6、挂板;7、左立柱;8、右立柱;9、进线直立铜排;10、出线直立铜排;11、第一横梁;12、第二横梁;13、第三横梁;14、塑壳断路器;15、进线端子;16、出线端子;17、上绝缘片;18、下绝缘片;19、转接铜排;20、绝缘子;21、螺栓;22、电流互感器;23、霍尔电流传感器;24、通孔;30、充电模块;31、主体柜;32、控制面板;33、楔形安装条;36、环形框;37、镂空区;40、急停按键;41、开关电源切换旋钮;42、充电枪;43、固线法兰;44、前板;45、右侧板;46、操作面;47、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电动汽车一体式充电系统,包括位于柜体1内的用于接收工业交流电的进线保护模块2、将来自进线保护模块2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AC-DC模块3、用于根据AC-DC模块3反馈信号控制AC-DC模块3工作的控制模块4、用于保护AC-DC模块3的输出保护模块5和用于连接输出保护模块5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块30;

所述进线保护模块2进一步包括挂板6、左立柱7、右立柱8、若干个进线直立铜排9和若干个出线直立铜排10,所述左立柱7、右立柱8之间从上往下依次平行地设置有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和第三横梁13;

一塑壳断路器14安装于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上,所述塑壳断路器14顶部和底部分别具有若干个进线端子15和出线端子16,位于塑壳断路器14顶部且位于相邻进线端子15之间设置有上绝缘片17,位于塑壳断路器14底部且位于相邻出线端子16之间设置有下绝缘片18;

所述进线直立铜排9通过绝缘子20固定于挂板6上,所述出线直立铜排10一端与塑壳断路器14的出线端子16连接,另一端通过绝缘子20固定于第三横梁13上,一转接铜排19的一端通过螺栓21与进线直立铜排9的上端连接,另一端连接到塑壳断路器14的进线端子15,一电流互感器22套装于所述进线直立铜排9上;

所述充电模块30进一步包括主体柜31、控制面板32、楔形安装条33和充电枪42,所述控制面板32位于所述主体柜31的前板44上部,所述楔形安装条33安装于主体柜31的右侧板45上;

所述楔形安装条33的操作面46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急停按键40、开关电源切换旋钮41和固线法兰43,所述充电枪42通过导线47连接到固线法兰43,所述楔形安装条的操作面46与主体柜31的右侧板45呈锐角设置从而形成一斜面;

所述主体柜31嵌入一环形框36内,此主体柜31底部、顶部与环形框36的底部、顶部接触,主体柜31的左侧面与环形框36的内侧面接触,右侧面与环形框36的内侧面之间具有一可供人员操作的镂空区37,所述楔形安装条33安装于主体柜31的右侧板45上并位于镂空区37内。

上述塑壳断路器14顶部的上绝缘片17分别位于相邻的两片转接铜排19之间,数目为3个;上述塑壳断路器14底部的下绝缘片18分别位于相邻的两片出线直立铜排10之间,数目为3个;上述挂板6上部开有一通孔24,所述转接铜排19穿过此通孔24。

实施例2:一种电动汽车一体式充电系统,包括位于柜体1内的用于接收工业交流电的进线保护模块2、将来自进线保护模块2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AC-DC模块3、用于根据AC-DC模块3反馈信号控制AC-DC模块3工作的控制模块4、用于保护AC-DC模块3的输出保护模块5和用于连接输出保护模块5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块30;

所述进线保护模块2进一步包括挂板6、左立柱7、右立柱8、若干个进线直立铜排9和若干个出线直立铜排10,所述左立柱7、右立柱8之间从上往下依次平行地设置有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和第三横梁13;

一塑壳断路器14安装于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上,所述塑壳断路器14顶部和底部分别具有若干个进线端子15和出线端子16,位于塑壳断路器14顶部且位于相邻进线端子15之间设置有上绝缘片17,位于塑壳断路器14底部且位于相邻出线端子16之间设置有下绝缘片18;

所述进线直立铜排9通过绝缘子20固定于挂板6上,所述出线直立铜排10一端与塑壳断路器14的出线端子16连接,另一端通过绝缘子20固定于第三横梁13上,一转接铜排19的一端通过螺栓21与进线直立铜排9的上端连接,另一端连接到塑壳断路器14的进线端子15,一电流互感器22套装于所述进线直立铜排9上;

所述充电模块30进一步包括主体柜31、控制面板32、楔形安装条33和充电枪42,所述控制面板32位于所述主体柜31的前板44上部,所述楔形安装条33安装于主体柜31的右侧板45上;

所述楔形安装条33的操作面46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急停按键40、开关电源切换旋钮41和固线法兰43,所述充电枪42通过导线47连接到固线法兰43,所述楔形安装条的操作面46与主体柜31的右侧板45呈锐角设置从而形成一斜面;

所述主体柜31嵌入一环形框36内,此主体柜31底部、顶部与环形框36的底部、顶部接触,主体柜31的左侧面与环形框36的内侧面接触,右侧面与环形框36的内侧面之间具有一可供人员操作的镂空区37,所述楔形安装条33安装于主体柜31的右侧板45上并位于镂空区37内。

还包括霍尔电流传感器23,用于采集来自电流互感器22的数据并处理;上述转接铜排19形状为倒U形;上述进线直立铜排9、出线直立铜排10和转接铜排19的数目均为4个;上述环形框36具有2个直角和2个圆弧角;上述环形框36的直角和圆弧角相间设置。

采用上述电动汽车一体式充电系统时,其绝缘片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杜绝因电流或电压过大而产生的放电或短路隐患,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缩小两片铜排直接的间距,从而减小整个柜体的物理体积,使得柜体更加轻便小巧,提高便捷性;其次,其转接铜排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进线直立铜排的上端连接,另一端连接到塑壳断路器的进线端子,避免了接入的光缆必须从柜体下部进入,与位于柜体上部的断路器的进线端子连接的情况,可直接将输入光缆与进线直立铜排连接,避免出现器件分布凌乱,电缆接线走线混乱的情况,从而提高安全性,并且简单易行,节约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楔形安装条的操作面与主体柜的右侧板之间的斜面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方便人员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环形框的设置,使得充电终端顶部和侧面具有遮阳、挡雨功能。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