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电导线装置以及保持部、接触部接收部和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3840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电导线装置以及保持部、接触部接收部和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电导线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导线装置特别地适合于机动车、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的车载电路的电力主干。本发明此外也涉及用于将电导线装置固定在车辆内的保持部、用于将电导线装置接触和/或固定在车辆内的接触部接收部和用于将部件安装在车辆内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的电导线装置例如从de102014109141a1中已知。其中多个构造为扁平导体轨的电导线组合为一个扁平导体组且以缠绕带缠绕以便彼此相对固定。为将导线装置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上,在扁平导体轨上形成了多个形式为固定孔的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孔例如形成为单件、被钎焊或焊接。此外建议将缠绕带构造为粘扣连接带,且在缠绕状态中将其定向为使其与车身的配对粘扣连接相连接。虽然以此可实现扁平导体轨相互间的很好的固定且在附加的工作步骤中可实现扁平导体轨在车身上的很好的固定,但业已证明,(预)安装相对昂贵,因为扁平导体轨首先必须在一定的长度上以缠绕带缠绕。缠绕由于复杂的运动过程而无法自动化,而是必须手工执行,且因此由于工作成本而是成本密集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使用构造上尽可能简单的方式实现电导线装置,所述电导线装置实现了在良好固定的同时的改进的可安装性。

此技术问题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解决。本发明的有利的扩展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给出。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电导线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导电的扁平导体轨和至少一个带有保持部壳体的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壳体设置为用于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构造为大型的扁平导体轨优选地由铝材料或铝合金材料制成为板状,且例如通过弯曲也匹配车身部分的三维轮廓。车身例如可以是车辆的地板组件、单独的地板板件、多个单独件的夹层布置、单壳式结构等。保持部壳体部分地包围扁平导体轨,即例如在扁平导体轨的横向方向上部分地在对应于保持部宽度的纵向部分中包围了扁平导体轨,使得扁平导体轨在其纵向方向上在单侧或双侧突伸出保持部壳体宽度。保持部可以施力接合的方式(例如以夹紧的方式)包围扁平导体轨,且必要时也可形状配合地包围扁平导体轨。在保持部壳体的朝向车身部分的面上例如通过粘合安装了至少一个第一粘扣连接部,所述第一粘扣连接部与例如通过粘合安装在车身部分上的第二粘扣连接部协作,以可拆卸的方式将保持部固定在车身部分上。

以此构造,根据本发明的导线装置给出了多个优点。例如,在车身上不需要用保持螺栓来通过固定孔等安装扁平导体轨。这简化了车身的构造,其中不必焊接保持螺栓,也简化了扁平导体轨的结构,其中不必设置固定孔。此外,可避免也由纤维复合材料(例如cfk)制成的车身与层压到一起的保持螺栓和/或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扁平导体轨之间的腐蚀。通过协作的粘扣连接部和以保持部的包围,在安装期间或甚至在车辆运行中可实现公差补偿。即,也可通过保持部同时保持多个彼此构造不同的扁平导体轨,因为即便在部件发生不同膨胀时亦可进行公差补偿。此外,抑制了扁平导体轨和车身部分之间的拍击噪声。相对于扁平导体轨的螺纹固定,总体上简化了安装,因为不需要工具或至少需要更少的工具。此外,车身不受到螺旋扭矩的加载。在维修情况中,也可将导线装置拆下。

如果保持部壳体通过至少一个扣合连接保持在扁平导体轨上,则导线装置可特别简单且快速地安装在车辆内。为此,保持部壳体可例如具有带有卡锁凸起的第一部分和带有卡锁舌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包围扁平导体轨的状态下相互内外嵌套接合,且因此将保持部壳体保持在扁平导体轨上。扁平导体轨可然后保持或夹紧在保持部壳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为此,扁平导体轨以第一平面侧靠在第一部分上,其中,第二部分压在对置的第二平面侧上。为安装可将第一部分以其第一粘扣连接部固定在车身部分的第二粘扣连接部上,且然后将扁平导体轨放入到第一部分内。然后,将保持部壳体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扣合,使得扁平导体轨被包围。

为具有尽可能少的单个部件且因此保证简单的可安装性,保持部壳体可具有通过铰链相互连接的基部部分和盖。铰链可以是薄膜铰链,其中盖和基部部分由相同的塑料制成为单件。这例如实现了如下安装,即其中首先将扁平导体轨放入到保持部壳体内,且仅在此后将扁平导体轨通过关闭盖且必要时通过将盖扣合而在基部部件上关闭。

对于尽可能好的可安装性,扁平导体轨可在横向于铰链的打开方向的方向上被引导穿过保持部壳体。由此可将放入到保持部壳体内的扁平导体轨在通过关闭保持部壳体而固定之前在所述扁平导体轨的纵向方向上移动。

为将扁平导体轨稳固地保持在保持部壳体内且仍实现良好的可安装性,有利的是保持部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在包围状态下向扁平导体轨施加弹簧力。弹簧元件可例如以弓形或片形弹簧的形式与保持部壳体构造成一体的,或作为独立分开的弹簧元件安装到所述保持部壳体内。弹簧元件可例如成形为使其以弓形部分压到扁平导体轨的平面侧上。

当扁平导体轨以平面侧直接地或通过中间元件靠放在保持部壳体的基部部分上时,有利的是将弹簧元件布置在保持部壳体的盖上,且朝向优选地与盖通过铰链协作的基部部分的方向压扁平导体轨。由此,可在盖关闭前将保持部和扁平导体轨彼此相对布置或定向。

已表明对于一些安装位置也有利的是除保持部外提供包围了扁平导体轨的带有接触部接收部壳体的接触部接收部,所述接触部接收部壳体设置为用于接收电接触部,例如接触板、电缆接头套管等,且具有至少一个定位孔,例如具有贯通开口或通孔形式的定位孔,或具有用于安装在车身部分上或安装在邻近的定位销。定位孔和定位销也可通过注塑成型与车身部分一体地形成。为将扁平导体轨定位在车辆内,为定向而安装一个或多个接触部壳体,且然后通过粘扣连接安装保持部。接触部接收部与保持部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扁平导体轨被包围且接触部被接收的状态中,在接触部和扁平导体轨之间形成电连接。此外接触部接收部壳体可基本上对应于保持部壳体,即具有基部部分和通过铰链铰接的盖。扁平导体轨也由接触部接收部壳体从其横向方向上包围。除所集成的导电的接触部接收部外,接触部壳体也具有用于电导线的连接部分、插头连接器等。因此,接触部接收部满足双重功能,即定位和电接触。也可构思使得接触部壳体仅具有第一粘扣连接部,而非具有定位孔或定位销。

为提供电力主干,被证明有利的是保持部设置为用于包围多个即至少两个相互分层地布置的扁平导体轨。在此,第一扁平导体轨用作供电导线,且第二扁平导体轨用于接地回路。为实现电绝缘,两个或更多个扁平导体轨可层压到一起且通过层板相互分隔。

特别有利地,在车身部分由纤维复合材料、例如碳纤维强化塑料(cfk)或由金属材料、例如钢、钢合金、铝或铝合金制成时,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导线装置。特别地在cfk车身情况下,通过去除保持螺钉等可明显降低车身的构造和制造成本。

本发明也涉及以上所述的保持部以及接触部接收部。

本发明也涉及用于将部件(例如保持部、接触部接收部、电流分配器壳体或保险盒或导线装置)安装在车辆内的方法。该方法可提供如下步骤:

-提供至少一个车身部分,所述车身部分例如可以是地板组件等。车身部分可尤其是由cfk材料制成。

-提供至少一个部件。所述部件可例如是保险盒的电流分配器的壳体元件等。

-任选地,作为提供部件布置的替代,也可提供至少一个扁平导体轨或所谓的多轨件,即至少两个扁平导体轨的多层结构。

-将第一粘扣连接部安装在该部件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粘扣连接部可例如以材料结合的方式、优选通过粘合、焊接等方式固定在该部件上。

-任选地,可建议提供带有保持部壳体的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壳体在一个平面上具有第一粘扣连接部。所述第一粘扣连接部可例如以材料结合的方式、优选通过粘合、焊接等固定在保持部壳体上。

-任选地,可建议将保持部布置在扁平导体轨上或将扁平导体轨布置在保持部上,使得保持部壳体将扁平导体轨(多个扁平导体轨)在其横向方向上部分地包围,且使得第一粘扣连接部朝向车身部分。

-将第一粘扣连接部与安装在车身部分上的第二粘扣连接部相连接。第二粘扣连接部可例如通过粘合安装在车身部分上。

以此方法可将多个不同的部件以简单的方式固定在车身部分上。此外,在将一个或多个扁平导体轨固定在车身上之前不再需要首先以缠绕带缠绕所述一个或多个扁平导体轨。替代地,特别地在通过粘扣连接将保持了多个扁平导体轨的保持部固定在车身部分上之前,可将所述扁平导体轨相互定向。通过多个保持部的相互间隔开的布置,可完全省去对于扁平导体轨的缠绕,这明显地改进了(预)安装。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也可参照前述导线装置的内容补充。

附图说明

下文中将通过参考附图解释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例。各图为:

图1在透视图中示出了带有多个扁平导体轨的根据本发明的导线装置,所述扁平导体轨通过保持部和粘扣连接保持在车身部分上,

图2在透视图中示出了图1的导线装置的图示,其中,第一和第二粘扣连接部尚未相互连接,

图3在透视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带有保持部的导线装置,所述保持部具有多个用于抵压扁平导体轨的弹簧元件,

图4在透视图中示出了作为单个部件的根据本发明的保持部,

图5在透视图中示出了带有根据本发明的接触部接收部壳体的根据本发明的接触部接收部,所述接触部接收部壳体内可接收接触部,和

图6示出了作为单个部件的用于接收接触部的接触部接收部。

附图仅是示意性图示且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相同的或作用相同的元件在各处具有相同的附图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在透视图中示出了用于安置在车辆内的电导线装置1。导线装置1特别地适合于作为用于车辆的中央供电的电力主干。

导线装置1包括第一扁平导体轨2和以平面侧与之分层地布置的第二扁平导体轨3。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扁平导体轨2构造为导电的以作为供电轨,且第二扁平导体轨3构造为接地回路,其中,也可能相反地布置。两个扁平导体轨2、3在此由铝材料制成,其中也可使用铜材料,且所述两个扁平导体轨2、3沿车身部分4被引导,所述车身部分4在此实施例中是由碳纤维强化塑料(cfk)制成的车身的具有轮廓造型的地板组件。

此外,导线装置1具有基本上方形的保持部5,通过所述保持部5将扁平导体轨2、3保持在一起。为此,保持部5从侧向方向上包围了扁平导体轨,即在其横向方向q上包围所述扁平导体轨2、3。在纵向方向l上,扁平导体轨2、3伸出超过保持部5。因为扁平导体轨2、3纵向方向l基本上比横向方向q延伸更长,所以沿纵向方向l理想地提供了多个保持部5。保持部5具有由电绝缘的塑料制成的保持部壳体6,所述保持部壳体6带有基部部分7和盖8。基部部分7和盖8通过铰链9(见图3)相互连接,所述铰链9处在扁平导体轨2、3的(未详细示出的)窄边的区域内。铰链9包括处在基部部分7上的销和处在盖8上的钩,所述销和钩相互内外嵌接。在与铰链9对置的侧上,保持部壳体6具有布置在基部部分7上的卡锁凸起10和与之协作的布置在盖8上的卡锁舌11。卡锁凸起10和卡锁舌11一起形成了扣合连接,所述扣合连接允许将保持部5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扁平导体轨2、3上。

从图1中也可见,在接触部壳体6的在图1中下部的、即朝向车身部分4的平面12上安装了第一粘扣连接部13。第一粘扣连接部13与安装在车身部分4的朝向保持部5的、即在图1中上部的平面15上的第二粘扣连接部14相接合。通过第一粘扣连接部13和第二粘扣连接部14的协作,将保持部5与接收在其内的扁平导体轨2、3一起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车身部分4上。

为更好地图示,图2示出了在相互分开的、即在相互不连接的状态下的第一粘扣连接部13和第二粘扣连接部14。在此实施例中,两个粘扣连接部13和14通过粘合安装在平面12上或车身部分4上。

根据图3和图4,现在解释如何将扁平导体轨2、3保持在保持部5内。

在以透视图示出了扁平导体轨2、3与安装在其上的保持部5的图3中可见,保持部壳体6的盖8具有两个弹簧元件16、17。弹簧元件16、17布置为使其在关闭且在盖8卡扣在基部部分7上时靠放在(图3中上部的)扁平导体轨2上,且朝向基部部分7的方向压所述扁平导体轨2。为此,弹簧元件16、17整合在盖8内,即在此实施例中与盖8一体地构成。弹簧元件16、17具有指向壳体内部的弓形形状,使得弓形的顶点处或顶点周围的区域在盖8关闭时压到扁平导体轨2上。盖8的关闭因此在扁平导体轨2、3被包围时抵抗弹簧元件16、17的弹簧力而进行。

扁平导体轨2通过弹簧元件16、17压靠扁平导体轨3,所述扁平导体轨3又支承在作为支座的基部部分7上。即,扁平导体轨2、3夹紧在保持部壳体6内,使得保持部5和扁平导体轨2、3相互以施力接合的方式固定或紧固。只有克服此夹紧力才可使保持部5相对于扁平导体轨2、3在纵向方向l上运动,这在扁平导体轨2、3的长度改变时可实现公差补偿。在横向方向q上,扁平导体轨2、3总是通过保持部壳体6相互紧固。

图4在透视图中示出了作为单个部件的保持部5。在此图示中可见,集成到盖8内的弹簧元件16、17构造为大致波浪形的弹簧舌部,所述弹簧舌部在其两端铰接在盖8上且可在这两端之间振荡。波形形状在此通过相邻地布置的弓形18、19实现,所述弓形的顶点指向壳体内部。弹簧元件16、17在盖8内的定向(特别地在盖8关闭时)为横向方向q。此外可见,基部部分7也具有两个另外的弹簧元件20、21,所述弹簧元件20、21像弹簧元件16、17一样地形成,但形成在纵向方向l上,即垂直于弹簧元件16、17定向。在此两个另外的弓形22、23也形成了波浪形形状,其中所述弓形22、23的顶点被朝盖8的方向预紧,且朝盖8的方向压(在图3中下部的)扁平导体轨3。放入到保持部5内的扁平导体轨2、3因此双侧地被盖8和基部部分7通过弹簧元件16、17、20、21夹紧地保持。此外,基部部分7邻近卡锁凸起10具有(未详细示出的)引导突出部,且盖8邻近卡锁舌11具有(未详细示出的)引导接收部,使得盖8在关闭时相对于基部部分7被引导。

图5在透视图中示出了接触部接收部24,所述接触部接收部24在此布置在扁平导体轨2上。接触部接收部24特别地用于接收(在此未图示的)电接触部以用于接触扁平导体轨2。为此,接触部接收部24具有带有用于接触部的接收部分26的接触部接收部壳体25。接收部分26通到连接部分27内,通过所述连接部分27可向外进行分电,这通过在该处引导出电导线、插头连接器等且在连接部分27和接收部分26内进行接触部的接触来实现。可见,接触部接收部壳体25从扁平导体轨2的横向方向q上包围所述扁平导体轨2,且也如同保持部壳体6一样具有基部部分28和与之可扣合的盖29。此外,接触部接收部壳体25具有带有贯通开口的定位孔30,所述贯通开口部分地通过基部部分28的隆起且部分地通过盖29的隆起形成。即,盖29除扣合外也通过被引导通过定位孔30的(在此未示出的)固定元件保持在基部部分28上。

在图6中为更好地解释作为单个部件图示了接触部接收部24。可见连接部分27设置为引导电导线等通过或进入到接收在接收部分26内的接触部。以此方式,可通过接触部接收部24实现在扁平导体轨2上的送电,其中,接触部接收部24同时也用作一种用于固定在车身部分4上或邻近的车身部分上的保持部。

导线装置1在车身部分4上的安装和制造可如下进行。

首先提供扁平导体轨2、3,理想地也根据车身部分的造型将其预先弯曲。在盖7和29打开时将扁平导体轨2、3放入到保持部5内和接触部接收部24内,然后关闭其盖7和29。然后,将接触部接收部24邻近能量源、功率功率电子器件或电负荷布置且通过定位孔30和与之协作的固定装置固定在车身部分4上。然后通过协作的粘扣连接部13、14将保持部5固定在车身部分4上,其中,在此还可通过沿纵向方向l移动保持部5来进行公差补偿。

从所图示的实施例出发,根据本发明的导线装置1、固定部5和接触部接收部24可在许多方面上变化。因此,不必强制地提供两个扁平导体轨2、3,而是导线装置1可包括仅唯一的扁平导体轨,所述扁平导体轨仅用于接地回路或仅用于供电。也不必强制地提供保持部5,而是第一粘扣连接部13可直接安装在唯一的扁平导体轨上。也可使得车身部分4不由cfk塑料而是由钢或铝材料制成。此外,铰链9也可形成为薄膜铰链,使得基础部分7和盖8一体地形成。

附图标记列表

1电导线装置

2第一扁平导体轨

3第二扁平导体轨

4车身部分

5保持部

6保持部壳体

7基础部分

8盖

9铰链

10卡锁凸起

11卡锁舌

12(安装)平面

13第一粘扣连接部

14第二粘扣连接部

15(安装)平面

16第一弹簧元件

17第二弹簧元件

18弓形

19弓形

20第三弹簧元件

21第四弹簧元件

22弓形

23弓形

24接触部接收部

25接触部接收部壳体

26接收部分

27连接部分

28基部部分

29盖

30定位孔

l纵向方向

q横向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