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泼水以及防止水气进入的马达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3165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防泼水以及防止水气进入的马达总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马达,特别涉及一种防泼水以及防止水气进入的马达总成。



背景技术:

请参阅中国台湾第M459301号专利,其提供一种防主轴位移的抽水马达,如图1所示的抽水马达于使用的过程中,是以动力单元(图号2)的主轴(图号21)进行旋转作动,使叶轮(图号3)随之转动来达成抽水的目的。

但是,本申请人认为,若是该抽水马达处理较常温更热的温热水时,储存于该储水槽内的水会容易产生水气,水气会由该主轴与该马达本体之间的空隙穿过,而进入到该马达容室中,容易会有故障或生锈的问题。此外,抽水马达于运转或受外力摇晃时,皆有溅起水花的可能,而使水有机会进入马达容室内引起生锈问题,因此,本申请人认为上述防水的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防泼水以及防止水气进入的马达总成,其是具有防泼水以及防止水气进入到马达容室内的功效。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泼水以及防止水气进入的马达总成,其包含有:

一机壳,底部具有一穿孔,且该机壳的底面于该穿孔的周缘定义一对应部;

一马达,设于该机壳内,该马达具有一驱动轴,该驱动轴的下端穿出该穿孔并用以连接一排水叶轮;

一防水垫片,套设于该驱动轴并位于该穿孔下方,且该防水垫片与该机壳的底面相隔一预定距离而形成一空隙,并且该防水垫片有部分面对该对应部;以及

一黄油,填充于该空隙。

上述的防泼水以及防止水气进入的马达总成,其中更具有一下壳体,组装于该机壳并位于该机壳的下方,该下壳体具有一位于底部的排水室、一排水管以及至少一入水孔;该排水管一端连通该排水室,而另一端露出于该下壳体外;该驱动轴的身部穿设于该下壳体,而该驱动轴的下端位于该排水室。

上述的防泼水以及防止水气进入的马达总成,其中该对应部呈环形;而该防水垫片亦为环形。

上述的防泼水以及防止水气进入的马达总成,其中该驱动轴与该防水垫片所形成的夹角为直角;而该对应部的表面与该防水垫片的表面相平行。

上述的防泼水以及防止水气进入的马达总成,其中该穿孔的孔径大于该驱动轴。

上述的防泼水以及防止水气进入的马达总成,其中该黄油进一步填充于该穿孔与该驱动轴之间。

藉此,本实用新型可藉由该开孔配合该防水垫片以及该黄油的结构,可防止高于室温而形成的水气,以及运转或受外力摇晃而溅起的水花,进入该机壳,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可达到防泼水以及防止水气进入到该机壳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向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细部放大图;显示黄油存在于空隙内的情形;

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细部放大图;显示黄油存在于空隙,以及穿孔与驱动轴之间的情况。

其中,附图标记

10 防泼水以及防止水气进入的马达总成

11 机壳 13 穿孔 131 对应部

21 马达 23 驱动轴 31 防水垫片

33 空隙 41 黄油 51 下壳体

53 排水室 55 排水管 57 入水孔

99 排水叶轮

13’ 穿孔 131’ 对应部 23’ 驱动轴

31’ 防水垫片 33’ 空隙 41’ 黄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所在,兹举以下第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其中: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泼水以及防止水气进入的马达总成10,主要由一机壳11、一马达21、一防水垫片31以及一黄油41所组成(该黄油41未于第1图中显示,但实际上第1图系存在有该黄油41的,因为该黄油41是位于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因此并未将该黄油41皆显示于图1中),其中:

该机壳11,底部具有一穿孔13,且该机壳11的底面于该穿孔13的周缘系定义一对应部131。

该马达21,设于该机壳11内,该马达21具有一驱动轴23,该驱动轴23的下端穿出该穿孔13并用以连接一排水叶轮99。于本实施例中,该对应部131呈环形,且该穿孔13的孔径大于该驱动轴23;藉此便于该驱动轴23的转动。

该防水垫片31,套设于该驱动轴23并位于该穿孔13下方,且该防水垫片31与该机壳11的底面相隔一预定距离而形成一空隙33,并且该防水垫片31有部分面对该对应部131。于本实施例中,该防水垫片31为环形。而且,该驱动轴23与该防水垫片31所形成的夹角为直角;而该对应部131与该防水垫片31的表面相平行。

该黄油41,填充于该空隙33。由于该对应部131与该防水垫片31的表面相平行;藉此,得以将该黄油41能够均匀的保存于该空隙33内,可达到阻绝水气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更配合一下壳体51使用,组装于该机壳11并位于该机壳11的下方,该下壳体51具有一位于底部的排水室53、一排水管55以及至少一入水孔57;该排水管55一端连通该排水室53,而另一端露出于该下壳体51外;该驱动轴23的身部穿设于该下壳体51,而该驱动轴23的下端位于该排水室53;其中,如图2所示,该至少一入水孔57为多个,且该多个入水孔57的其一该入水孔57位于该排水室53的下方;而其余的该多个入水孔57位于该下壳体51的周侧。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接着,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4所示,当所需排放的水由各该入水孔57流入该下壳体51中,而且水的温度高于常温时,此时,水气会向上蒸散;然而该机壳11底部具有该穿孔13,水气可能会藉由该穿孔13由该下壳体51内进入该机壳11内造成该机壳11内部结构的损坏;以及,当水的涡流使得液面升高,或是本实用新型受到外力摇晃而使得该下壳体51内的水溅起水花时,由于该空隙33填充有该黄油41,因此,该黄油41会于该空隙33形成防止水或水气进入该机壳11内的功能,藉此,可水或水气不会进入该机壳11内造成该机壳11内部结构生锈的功效。再藉由该马达21的运转再配合该驱动轴23带动该排水叶轮99达到搅拌水的功能,最后,水由该排水管55排出,达成将水排出的目的。

据此,本实用新型可藉由该黄油41填充于该空隙33,防止该机壳11的水温高于室温所形成的水气,以及本实用新型于运转或受外力摇晃而溅起的水花,进入该机壳11,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可达到防泼水以及防止水气进入到该机壳11内的目的。

接着,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主要概同于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中,不同之处在于:

该黄油41’进一步填充于该穿孔13’与该驱动轴23’之间。本实施例中,除了将该黄油41’填充于该对应部131’与该防水垫片31’之间所形成的该空隙33’外,亦将该黄油41’填充于该穿孔13’与该驱动轴23’之间;藉此,当该驱动轴23’转动时,该黄油41’同样能够如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使本实用新型达成防泼水以及防止水气的功效。

本第二较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是概同于前揭第一较佳实施例,容不再予赘述。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