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电机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3160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冷电机壳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动力驱动的水冷电机壳体,其独特的外形设计兼顾结构可靠性和安装实用性。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储量的日益下降以及使用化石能源为驱动的内燃车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开始大力提倡并政策鼓励开发污染很小且能量来源更多样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取代使用化石能源的传统内燃汽车,其核心就是用电动机(简称电机)取代内燃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源。电机由于其自身的电磁结构特性,其核心部件定转子均以圆柱形为主,为了保证最小的结构外形和最轻的重量,电机外形也以圆柱形为主,电机尺寸越大,这一特征越明显。这就为电机的安装固定造成了一些问题,电机往往需要在外圆面上额外增加地脚做运输、安装的支撑固定之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圆柱型外表的电机安装和运输问题,电机外圆面采用了一种新的圆面和平面相结合的外形,利用平面部分作为运输中的支撑和安装中的固定之用,在结构尺寸增加较小的情况下,取消了独立的电机地脚,一増一减,电机重量基本不变,整体所占空间体积却减小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水冷电机壳体,包括电机前端盖、电机机座、电机接线盒和电机后端盖,所述电机前端盖、电机后端盖设置于电机机座的两端,所述电机机座上设置有吊环螺钉和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前端盖、电机机座和电机后端盖的外圆周沿轴向均对称设有四个平面部,平面部之间为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上设置有用于电机前端盖、电机后端盖与电机机座连接的安装孔;所述电机接线盒设置在电机后端盖上;电机前端盖、电机后端盖上设有电机安装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每个弧形部上设置有2个或两个以上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每个弧形部上设置有2个安装孔,该2个安装孔关于电机圆心成30°夹角;两相邻弧形部上相邻的2个安装孔关于电机圆心成60°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安装孔外侧为圆弧形面,该圆弧形面与弧形部交界处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弧形部和平面部相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平面部宽度为电机机座外圆面直径的0.25~0.3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电机后端盖上设有沿正方形分布的接线盒安装座,电机接线盒上设有与该接线盒安装座对应的接线盒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电机前端盖上的电机安装固定孔设置在平面部上,电机后端盖的电机安装固定孔设置在外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电机的外形结构采用一体化设计,电机前端盖、电机前端盖与电机机座在轴向外表面均采用一致的圆面和平面相结合的外形,平面部分可作为运输和安装时的固定支撑面,取消了独立的地脚,原来传统电机地脚上的安装孔被整合到前后端盖上,利用了电机内部富余的空间,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电机所占空间的尺寸大小,具有很好的运输工艺性和装配工艺性。本实用新型具有无独立的电机地脚和整体所占空间体积减小的特点,主要用于电动汽车动力驱动的水冷电机壳体。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电机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机前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机后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机前端盖尺寸图。

图中:1、电机前端盖;2、电机机座,3电机后端盖;5、电机接线盒;6、吊环螺钉;7、水嘴;8、弧形部;9、平面部;1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水冷电机壳体结构与传统电机一致,在外形上进行了一些创新设计,其创新点主要在电机横截面的外形上。典型传统电机如图1所示,是典型传统电机的圆柱机身加独立 “八”字型地脚。本实用新型结构如图2所示,是采用圆弧面和平面结合的一种复合型外形,区别于普通电机圆面加独立地脚的设计。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冷电机壳体包括电机前端盖1、电机机座2、电机接线盒5和电机后端盖3,电机前端盖1、电机后端盖3设置于电机机座2的两端,所述电机机座2上设置有吊环螺钉6和水嘴7。电机机座2选择保有圆柱面为电机结构强度主体,电机机座2的外圆周沿轴向均对称设有四个平面部9,平面部9之间为弧形部8,平面部9与弧形部8的圆柱面相切,关于圆心4等分均布,平面部9宽度L约等于电机机座2外圆面直径D的0.25~0.3倍,平面部9的下平面在电机不受很大的横向力作用下可以起到支撑电机稳定不晃动,取消了独立的地脚。平面部9的上平面和左、右平面可以在电机意外滚动时起到辅助支撑限位的作用。弧形部8上设置有用于电机前端盖1、电机后端盖3与电机机座2连接的安装孔10。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为了尽量减小电机结构重量,缩小电机外圆,采用了电机前端盖1、电机后端盖3与电机机座2安装孔分度圆高于电机外圆的设计,安装孔10关于电机圆心12等分,去除位于分度圆上下左右4个顶点,形成4×2对称均布。安装孔10外保留必须的最小结构圆面,以R10圆弧与电机外圆面ΦD相交,交接处圆弧过渡,最终形成了电机机座2外形面设计。

电机前端盖1和电机后端盖3在外圆面上采用了与电机机座2相同的外形设计,保证了电机整体设计风格的一致性,最终效果如图2所示。电机前端盖1有效利用了图3所示平面部9的左、右两处小平面,借助电机此处内部的富余空间,布置了前端电机安装固定孔。电机后端盖3将电机安装固定孔布置于外端面上。电机前端盖1和电机后端盖3的外圆周沿轴向均对称设有四个与电机机座2对应的平面部9,平面部9之间是弧形部8。每个弧形部8上设置有2个安装孔10,该2个安装孔10关于电机圆心成30°夹角,两相邻弧形部8上相邻的2个安装孔10关于电机圆心成60°夹角。电机接线盒5也布置在电机后端盖3外端面上,电机后端盖3上设有沿正方形分布的接线盒安装座,电机接线盒5上设有与该接线盒安装座对应的接线盒安装孔。由于采用了对称均匀分布的设计,电机后端盖3和电机接线盒5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电机出线位置可以上、下、左、右4个方向任意装配,不影响电机整机效果,减小了模具重复投资。

整体而言,电机外形的设计是围绕着汽车电机这一对重量和体积有着较高要求的特殊类别电机进行的针对性设计,利用外形面的创新设计取消了电机独立地脚,并将电机安装固定孔整合到外表面上,减小了电机所占空间,有效降低了电机体积。而且电机本体有支撑面,相应减少了生产和运输过程中辅助载具的设计,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