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开关柜新型泄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5682阅读:871来源:国知局
高压开关柜新型泄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柜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开关柜新型泄压装置。



背景技术:

开关柜是一种电设备,用来接受和分配电能、并对电路进行控制和保护。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高压开关柜应具备抗内部短路故障的能力,高压开关柜柜顶应设置相应的压力释放装置,减弱柜体内部故障引起的强大压力对开关柜前后柜门的冲击破环作用,进而减弱对设备维护人员的安全危害。

现有技术中的高压开关柜泄压装置如图1所示,将泄压盖板的一侧通过六角螺栓固定在柜体上,另一侧用尼龙螺钉与柜体连接,泄压盖板与柜顶基本平齐。事故发生时,内部气压按如图泄压通道将尼龙螺钉冲断,并迅速冲开泄压盖板,达到压力释放的目的。这种泄压结构虽然能起到压力释放的作用,但因其一侧用六角螺栓与柜体固定连接,无法旋转,泄压盖板打开不灵活、打开需要时间较长,打开盖板的这段时间内,其内部压力可能已经将门板强度较为薄弱的部位冲开,造成人员伤害。

另一方面,即使将六角螺栓固定改为铰链方式固定,使泄压盖板的开启灵活性得到提高,但由于泄压盖板与柜顶基本平齐,打开盖板时,可能造成压力向侧方释放,喷向操作人员的头顶位置,也容易造成人员伤害。

因此,对于额定电流较大的开关柜,既要保证内部故障压力的顺利释放,又要保证较好的散热和温度控制,现有结构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性更高的高压开关柜新型泄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高压开关柜新型泄压装置,包括泄压盖板和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固定与高压开关柜的柜体顶部并连通所述柜体内的泄压通道,所述泄压盖板固定于所述支撑筒的顶部并将所述支撑筒密封,所述泄压盖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筒的顶部铰接,另一端通过尼龙螺钉与所述支撑筒的顶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高压开关柜的顶部设置支撑筒,所述的支撑筒并不局限为中空的圆柱筒,还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或者椭圆形、三角形等的形状,利用支撑筒增加泄压通道的高度,高压开关柜内的压力通过支撑筒被引导到柜体顶部以上的空间,避免从高压开关柜的侧方释放,喷向操作人员的头顶位置,安全性更好;泄压盖板依靠尼龙螺钉和铰接件连接在支撑筒的顶部,内部故障发生时,内部气压通过高压开关柜内的泄压通道到达支撑筒内,支撑筒内压力升高将尼龙螺钉冲断,泄压盖板通过交接件旋转打开,保证泄压盖板开启的灵活,使故障时的开启率大大增加,降低设备风险。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筒包括筒体、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筒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水平设置,所述支撑筒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柜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筒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泄压盖板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支撑筒的筒体的两端分别固定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筒体顶部通过第二固定板与泄压盖板固定,筒体底部通过第一固定板固定于高压开关柜顶部,避免因筒体的筒壁太薄而固定不牢固的情况。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高压开关柜的顶部之间设有密封件。使支撑筒与高压开关柜顶部的密封性更好,避免高压开关柜内泄压通道内的压力通过支撑筒与高压开关柜顶部的缝隙泄露而危害操作人员的安全。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筒的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设有散热孔,且两个相对面上的所述散热孔相对于中心线对称设置,较佳的,所述散热孔的内径为0.5~3mm;作为最佳,所述散热孔的孔径为1m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散热孔的孔径非常小,一般设置在0.5~3mm之间,通常为1mm,不会对支撑筒内的压力造成明显影响,支撑筒向柜体上方凸起,凸起的空间内能有效形成负气压,加快柜内底部的冷空气的提升,并通过散热孔带走柜内热量,由于散热孔为相对设置的一对,能够加快空气对流和热量向柜外扩散,使设备温升能有效控制,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筒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一体成型密封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开关柜新型泄压装置,包括泄压盖板和支撑筒,所述支撑筒连通高压开关柜的泄压通道,所述泄压盖板固定于所述支撑筒的顶部并将所述支撑筒密封,所述泄压盖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筒的顶部铰接,另一端通过尼龙螺钉与所述支撑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在高压开关柜的顶部设置支撑筒,增加泄压通道的高度,避免从高压开关柜的侧方释放,喷向操作人员的头顶位置,安全性更好;泄压盖板依靠尼龙螺钉和交接件连接在支撑筒的顶部,内部故障发生时,泄压盖板通过铰接件旋转打开,保证泄压盖板开启的灵活,使故障时的开启率大大增加,降低设备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高压开关柜泄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开关柜新型泄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开关柜新型泄压装置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开关柜新型泄压装置的第一种支撑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开关柜新型泄压装置的第二种支撑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开关柜新型泄压装置的第三种支撑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泄压盖板1、螺钉2、尼龙螺钉3、柜体4、支撑筒5、筒体5.1、第一固定板5.2、第二固定板5.3、散热孔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开关柜新型泄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高压开关柜新型泄压装置包括泄压盖板1和支撑筒5,所述支撑筒5连通高压开关柜的柜体4内的泄压通道,所述泄压盖板1固定于所述支撑筒5的顶部并将所述支撑筒5密封,所述泄压盖板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筒5的顶部铰接,另一端通过尼龙螺钉3与所述支撑筒5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筒5的底部可以与柜体4的顶部焊接固定,也可以借助固定件固定,所述泄压盖板1的一端通过尼龙螺钉固定于支撑筒5的顶部,另一端铰接与支撑筒5的顶部,其铰接方式可以是使泄压盖板1相对于支撑筒5左右旋转,以打开支撑筒5,也可以是使泄压盖板1相对于支撑筒5向上旋转打开支撑筒5,以能够旋转打开为准,本实用新型对其铰接方式不进行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泄压盖板1能够相对于支撑筒5向上旋转打开支撑筒5,所述支撑筒5的底部通过螺钉2固定于所述柜体4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在柜体4的顶部设置与柜体4内的泄压通道相连通的支撑筒5,利用支撑筒5增加了泄压通道的高度,使柜体4内的泄压通道的压力被引导至柜体4顶部以上的空间,即支撑筒5内,避免了泄压盖板1与柜体4的顶部平齐时压力从柜体4的侧方释放而喷向操作人员的头顶位置,危害操作人员健康的情况,提高了安全性;另一方面,泄压盖板1的一侧与支撑筒5的顶部铰接,当柜体4内发生故障时,内部气压通过柜体4内的泄压通道到达支撑筒5内,支撑筒5内的压力升高将尼龙螺钉3冲断,由于泄压盖板1的一侧与支撑筒5的顶部铰接,当尼龙螺钉3被冲断时可迅速旋转打开泄压盖板1,相对于通过螺钉或其他可拆卸的固定方式,保证了泄压盖板1开启的灵活性,使故障时的泄压通道开启率大大增加,降低了设备风险。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筒5包括筒体5.1、第一固定板5.2和第二固定板5.3,所述第一固定板5.2和所述第二固定板5.3分别固定于所述筒体5.1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板5.2和所述第二固定板5.3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5.2固定于所述高压开关柜的顶部,所述泄压盖板1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5.3上,且所述支撑筒5为整体成型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筒5除了包括筒体5.1外,在所述筒体5.1的上下两端个设置第二固定板5.3和第一固定板5.2,利用第一固定板5.2和第二固定板5.3来完成支撑筒5与柜体4顶部以及泄压盖板1的连接,使连接更方便,避免了因筒体5.1的筒壁太薄使泄压盖板1与支撑筒5之间以及支撑筒5与柜体4顶部之间的连接不牢固的情况,增加了结构的整体强度以及安全性。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板5.2与所述高压开关柜的顶部之间设有密封件。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为弹性密封圈,所述弹性密封圈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固定板5.2的外径,以使所述弹性密封件能够将所述第一固定板5.2与所述柜体4的顶部之间的缝隙密封,提高密封性,避免了压力从第一固定板5.2与所述柜体4的顶部之间的缝隙泄露而侧向吹向操作人员头顶的情况,同时避免了因压力从缝隙泄露而使第一固定板5.2与柜体4的顶部连接不牢固的情况,增加了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筒5除了如图4所示的结构外,还可以设置为如图5所示的第一固定板5.2和第二固定板5.3均向筒体5.1内延伸的结构,或者如图6所示的一个向筒体5.1内延伸,一个向筒体5.2外延伸的结构,以能够利用第一固定板5.2和第二固定板5.3完成支撑筒5与泄压盖板1以及柜体4的紧密连接为准,对其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不进行限定。

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筒5的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设有散热孔6,且相对的两个面上的散热孔6的位置相同,即相对两个面上的散热孔6相对于中心线对称,使支撑筒5内的空气形成对流,所述散热孔6贯穿所述筒体5.1的厚度方向;较佳的,所述散热孔6的孔径为0.5~3mm之间;作为最佳,所述散热孔6的孔径为1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孔6的孔径为1mm,由于孔径较小,不会对支撑筒5内的压力造成明显影响,支撑筒5向柜体4上方凸起,凸起的空间内能有效形成负气压,加快柜体4内底部的冷空气的提升,并通过成对设置的散热孔带走柜内热量,加快空气对流和热量向柜外扩散,使设备温升能有效控制,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