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散热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1596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电机散热结构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散热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经是千家万户必备的家用电器之一,并且已经得到广泛运用。现有的空调器一般都是采取在电机的表面开启不同方式的散热片,用流经其表面的风量将电机产生的热量通过机壳等随自然环境散发到空气中。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不断恶劣,对于电机的温升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随着室内外温度的升高,电机转速的增大,发热量也越大,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会使电机的工作效率降低,严重时还可能会烧坏电机,这种强制对流换热的效果比较差,当空调器在一些恶劣的情况下运行时,电机发热量会持续上升,最终有可能导致电机烧坏,由于电机的发热量的限制,变频空调往往采取限制电流和风机转速等方式,以降低电机在运行中产生的热量,这样导致电机的能量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影响空调的正常运行,也会降低空调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如何在保证空调正常运行的同时,有效地为电机降温散热,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散热结构及空调器,旨在保证空调正常运行的同时,有效地为电机降温散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机散热结构,用于空调器,包括:

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空调器工作;所述电机的机壳设有冷凝通道,所述冷凝通道设有第一冷凝液入口及第一冷凝液出口,所述第一冷凝液出口通过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空调器的排水管连通,通过所述排水管将流经所述第一冷凝液出口的冷凝液排出;

冷凝液回收器,用于存储所述空调器的冷凝液;所述冷凝液回收器设有冷凝液收集口,所述冷凝液收集口通过第二输送管与所述空调器的排水口连通,所述冷凝液回收器通过第三输送管与所述第一冷凝液入口连通,以使冷凝液回收器收集的冷凝液通过所述第三输送管流入所述第一冷凝液入口。

优选地,所述机壳为空心结构,所述冷凝通道由空心结构的所述机壳形成,第一冷凝液入口设置于所述机壳的顶部,所述第一冷凝液出口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凝液入口与所述第一冷凝液出口对角设置。

优选地,所述机壳的空心结构内设置有螺旋挡止部,所述螺旋挡止部与所述机壳的侧壁密封连接形成螺旋状的冷凝通道。

优选地,所述机壳的空心结构内设置有若干纵向挡止部,相邻两个纵向挡止部分别与所述机壳的顶端与底端密封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泵;所述泵设有第二冷凝液入口及第二冷凝液出口;所述第二冷凝液入口浸没于所述冷凝液回收器内的冷凝液中,所述第二冷凝液出口通过第二输送管与所述第一冷凝液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冷凝液回收器还设有第一冷凝液排出口,所述第一冷凝液排出口的高度低于所述冷凝液收集口的高度,所述第一冷凝液排出口通过第四输送管与所述排水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冷凝液回收器还设有第二冷凝液排出口以及第三冷凝液排出口,所述第二冷凝液排出口的高度低于所述冷凝液收集口的高度,所述第三冷凝液排出口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冷凝液排出口的高度,所述第二冷凝液排出口通过第四输送管与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第三冷凝液排出口通过第三输送管与所述第一冷凝液入口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单向阀,所述第一冷凝液出口通过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空调器的排水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冷凝液回收器收集并存储空调器的冷凝液,通过第三输送管以及第一冷凝液入口使冷凝液回收器收集的冷凝液流入机壳的冷凝通道,在冷凝液在冷凝通道内流过后,通过第一冷凝液出口以及第一输送管将冷凝液输送至排水管,冷凝液在流过冷凝通道时,通过冷热交换带走电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在保证空调正常运行的同时,有效的降低电机的温度为电机降温散热,从而改善电机的运行性能,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采用冷凝液为电机进行降温,通过利用废弃的冷凝液,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散热装置一实施例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散热装置一实施例中冷凝液回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散热装置一实施例中机壳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散热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机壳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机散热结构。

参照图1至5,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散热装置一实施例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散热装置一实施例中冷凝液回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散热装置一实施例中机壳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散热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机壳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中,参照图1,该电机散热结构用于空调器;包括电机1以及冷凝液回收器2。其中,电机1用于驱动所述空调器工作,冷凝液回收器2用于存储空调器的冷凝液,冷凝液为空调器排出的冷凝水。

参照图2,该机壳11安装在电机1定子铁芯外表,电机1的机壳11设有冷凝通道111,冷凝通道111设有第一冷凝液入口1111及第一冷凝液出口1112。第一冷凝液出口1112通过第一输送管41与空调器的排水管连通,通过排水管将流经所述第一冷凝液出口1112的冷凝液排出,即第一冷凝液出口1112流出的冷凝液流经第一输送管41后通过空调器的排水管排出。具体地,该排水管的排水口可设置于室外,第一冷凝液出口1112流出的冷凝液流经第一输送管41后通过空调器的排水管排到室外。本实施例中,该排水管可以为空调器自身的排水管,即连接空调器接水盘的排水口的排水管,为了防止该排水管内的水倒流,可以在第一冷凝液出口1112与第一输送管41的连接处、或者第一输送管41与排水管的连接处设置单向阀,使得冷凝液只能由第一冷凝液出口1112流入第一输送管41、或者只能由第一输送管41流入排水管。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第一冷凝液入口1111及第一冷凝液出口1112上设置对应的密封盖,以在该空调器安装前,防止杂物进入冷凝通道111,当然,也可以采用胶带等密封第一冷凝液入口1111及第一冷凝液出口1112。

参照图3,冷凝液回收器2设有冷凝液收集口21,该冷凝液收集口21通过第二输送管与空调器的排水口连通。冷凝液回收器2通过第三输送管42与所述第一冷凝液入口1111连通,以使冷凝液回收器2收集的冷凝液通过所述第三输送管42流入所述第一冷凝液入口1111。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排水口可以为该空调器接水盘的排水口,通过上述的连通方式,接水盘接到的冷凝液(水)通过排水口流入第二输送管,进而通过冷凝液收集口21流入冷凝液回收器2,进而实现冷凝液回收器2收集空调器冷凝液的目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空调器的排水口还可以为空调器排水管的排水口,该排水管的一端与空调器的接水盘连通,以使接水盘接到的冷凝液流入该排水管,进而使冷凝液通过第二输送管以及冷凝液收集口21流入冷凝液回收器2,进而实现冷凝液回收器2收集空调器冷凝液的目的,优选地,该排水管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设置,其中,在该排水管与连通第一输送管41的排水管连通或为同一排水管时,该排水口更接近空调器的接水盘。

进一步地,该机壳11设有安装支架,用于固定所述电机1。安装支架可以设置在机壳11的任何位置。机壳11的材料可以是铝质材料、铁质材料、塑料等材质。

上述冷凝液回收器2为空心箱体结构,其形状可为圆柱型、长方形或者方形。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冷凝液回收器2收集并存储空调器的冷凝液,通过第三输送管42以及第一冷凝液入口1111使冷凝液回收器2收集的冷凝液流入机壳11的冷凝通道111,在冷凝液在冷凝通道111内流过后,通过第一冷凝液出口1112以及第一输送管41将冷凝液输送至排水管,冷凝液在流过冷凝通道111时,通过冷热交换带走电机1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在保证空调正常运行的同时,有效的降低电机1的温度为电机1降温散热,从而改善电机1的运行性能,提高电机1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采用冷凝液为电机1进行降温,通过利用废弃的冷凝液,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该机壳11为空心结构,所述冷凝通道111由空心结构的所述机壳11形成,第一冷凝液入口1111设置于所述机壳11的顶部,所述第一冷凝液出口1112设置于所述机壳11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该冷凝通道111由空心结构的机壳11形成,空心结构的机壳11安装在电机1定子铁芯外表,并将第一冷凝液入口1111设置于所述机壳11的顶部,所述第一冷凝液出口1112设置于所述机壳11的底部,使得冷凝液在流入该机壳11后,能够增大冷凝液所流经的路程,提高冷凝液与电机1进行热交换的效率,进而提高电机1的散热效果,有效的降低电机1的温度为电机1降温散热,从而改善电机1的运行性能,提高电机1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凝液入口1111与所述第一冷凝液出口1112对角设置。

对角设置的第一冷凝液入口1111与第一冷凝液出口1112,能够进一步增大冷凝液所流经的路程,进一步提高冷凝液与电机1进行热交换的效率,进而提高电机1的散热效果,有效的降低电机1的温度为电机1降温散热,从而改善电机1的运行性能,提高电机1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另一实施例中,机壳11的空心结构内设置有螺旋挡止部,所述螺旋挡止部与所述机壳11的侧壁密封连接形成螺旋状的冷凝通道11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机壳11的空心结构内设置有螺旋挡止部,该螺旋挡止部与机壳11的两个侧壁密封连接,进而形成螺旋状的冷凝通道111,使得冷凝液能够在该螺旋状的冷凝通道111中流通,进一步增大了冷凝液所流经的路程,进一步提高冷凝液与电机1进行热交换的效率,进而提高电机1的散热效果,有效的降低电机1的温度为电机1降温散热,从而改善电机1的运行性能,提高电机1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参照图4,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1的空心结构内设置有若干纵向挡止部1113,所述纵向挡止部1113与所述机壳11的侧壁密封连接、且相邻两个纵向挡止部1113分别与所述机壳11的顶端与底端密封连接形成所述冷凝通道11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空心结构内的纵向挡止部1113与所述机壳11的侧壁密封连接、且相邻两个纵向挡止部1113分别与所述机壳11的顶端与底端密封连接形成的冷凝通道111,冷凝液在该冷凝通道111中流通时,能够进一步增大冷凝液所流经的路程,进一步提高冷凝液与电机1进行热交换的效率,进而提高电机1的散热效果,有效的降低电机1的温度为电机1降温散热,从而改善电机1的运行性能,提高电机1的使用寿命。

需要强调的时,参照图5,图5为机壳展开后的竖截面示意图,机壳11的空心结构内设置有若干横向挡止部1114以及挡板,在机壳为圆柱形时,该横向挡止部1114为圆环状,横向挡止部1114与机壳11的侧壁密封连接,与第一冷凝液入口1111距离最近的横向挡止部1114一端与挡板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挡板之间设有间隙,相邻的两个横向挡止部1114的相对端与挡板密封连接,相隔一个横向挡止部1114的两个横向挡止部1114的同一端与挡板密封连接,进而形成冷凝通道111,冷凝液在该冷凝通道111中流通时,能够进一步增大冷凝液所流经的路程,进一步提高冷凝液与电机1进行热交换的效率,进而提高电机1的散热效果,有效的降低电机1的温度为电机1降温散热,从而改善电机1的运行性能,提高电机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电机散热结构还包括泵3,该泵3设有第二冷凝液入口及第二冷凝液出口31。其中,第二冷凝液入口浸没于所述冷凝液回收器2内的冷凝液中,所述第二冷凝液出口31通过第三输送管42与所述第一冷凝液入口1111连通。

在本实施中,通过泵3将冷凝液回收器2内的冷凝液输送至第三输送管42,进而使冷凝液通过第一冷凝液入口1111流入机壳11的冷凝通道111内,能够提高冷凝液的流速,进而能够增加单位时间内与电机1进行热交换的冷凝液的量,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凝液与电机1进行热交换的效率,进而提高电机1的散热效果,有效的降低电机1的温度为电机1降温散热,从而改善电机1的运行性能,提高电机1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冷凝液回收器2还设有第一冷凝液排出口22,所述第一冷凝液排出口22的高度低于所述冷凝液收集口21的高度,所述第一冷凝液排出口22通过第四输送管43与所述排水管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冷凝液回收器2设置第一冷凝液排出口22,使得冷凝液回收器2内过多的冷凝液能够通过该第一冷凝液排出口22及时排除,进而避免冷凝液回收器2内的冷凝液因过多而溢出等情况发生,同时预防冷凝液回流。其中,第一冷凝液排出口22的高度低于所述冷凝液收集口21的高度,例如,第一冷凝液排出口22设置在冷凝液收集口21下方,当然,可以为正下方或者侧下方,优选地,第一冷凝液排出口22的高度与所述冷凝液收集口21的高度之间的高度差可设为10mm。当然,可在第一冷凝液排出口22与第四输送管43之间或者第四输送管43与所述排水管之间设置单向阀,以使冷凝液只能由冷凝液排出口流向排水管。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液回收器2还设有第二冷凝液排出口以及第三冷凝液排出口,所述第二冷凝液排出口的高度低于所述冷凝液收集口21的高度,所述第三冷凝液排出口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冷凝液排出口的高度,所述第二冷凝液排出口通过第四输送管43与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第三冷凝液排出口通过第三输送管42与所述第一冷凝液入口111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设置第三冷凝液排出口,并将第三冷凝液排出口通过第三输送管42与所述第一冷凝液入口1111连通,能够利用重力使得冷凝液回收器2的冷凝液通过第三输送管42流入第一冷凝液入口1111,进而使冷凝液在机壳11的冷凝通道111内流动,进而通过冷热交换带走电机1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在保证空调正常运行的同时,有效的降低电机1的温度为电机1降温散热,从而改善电机1的运行性能,提高电机1的使用寿命。其中,第三冷凝液排出口可以设置在冷凝液回收器2的底部,在空调器安装时,可以将该冷凝液回收器2设置在较高的位置,以提高冷凝液通过第三冷凝液排出口流出时的流速,进而能够增加单位时间内与电机1进行热交换的冷凝液的量,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凝液与电机1进行热交换的效率。

通过在设置第二冷凝液排出口,并且第三冷凝液排出口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冷凝液排出口的高度,使得冷凝液回收器2内过多的冷凝液能够通过该第二冷凝液排出口及时排除,进而避免冷凝液回收器2内的冷凝液因过多而溢出等情况发生,同时预防冷凝液回流。其中,第二冷凝液排出口的高度低于所述冷凝液收集口21的高度,例如,第二冷凝液排出口设置在冷凝液收集口21下方,当然,可以为正下方或者侧下方,优选地,第二冷凝液排出口的高度与所述冷凝液收集口21的高度之间的高度差可设为10mm。当然,可在第二冷凝液排出口与第四输送管43之间或者第四输送管43与所述排水管之间设置单向阀,以使冷凝液只能由冷凝液排出口流向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电机散热结构,该电机散热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