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活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9486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活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活化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池活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电池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电池在出厂前,需要经过活化实验,在活化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对电池进行多次的充放电。传统的电池放电过程是通过电阻、电炉等负载消耗掉,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

为了对电池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能进行利用,目前人们普遍采用逆变器将电池放出的直流电进行逆变,并反馈回电网中,实现电能的回收利用。

由于电池活化过程中要对电池进行多次的充放电,在电池放电过程中与逆变器连接,将放电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回到电网,然后再对电池进行充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将电池与逆变器断开连接,然后再连接到充电装置中去对电池进行充电;由于电池活化要对电池进行多次的循环充放电,因此操作人员要不断循环的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切换,这个切换的过程比较费时,降低了电池活化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活化装置,具有提高电池活化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池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用于将交流电转变为供电池充电的直流电;

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用于将电池放出的直流电转变为成交流电;

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耦接于充电电路和逆变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对电池的电压进行检测,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在对应电池电压低于低压基准值时发出低压信号,高于高压基准值时发出高压信号;

选通电路,所述选通电路耦接于电压检测电路且响应于低压信号选通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或响应于高压信号选通逆变电路对电池放出的直流电进行逆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池生产过程中要对电池进行多次的充放电以活化电池,在电池充放电的过程中通过电压检测电路检测电池电压的高低,当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电池电压低于低压基准值时,说明电池放电完成,这时电压检测电路输出低压信号,选通电路响应于电压检测电路输出的低压信号,使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当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电池电压高于高压基准值时,说明电池充电完成,这时电压检测电路输出高压信号,选通电路响应于电压检测电路输出的高压信号,使逆变电路将电池放出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通过电压检测电路和选通电路使电池能够自动的进行多次充放电,不用操作人员进行切换,具有提高电池活化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用于检测电池是否放完电的低压检测电路和用于检测电池是否充满电的高压检测电路;

低压检测电路包括电性连接于电池的第一电压比较器;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电性连接有低压基准电压源,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对电池的电压与低压基准电压源的电压进行比较,当电池电压低于低压基准电压源时,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输出低压信号;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串联有一非门电路;

高压检测电路包括电性连接于电池的第二电压比较器;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电性连接有高压基准电压源,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对电池的电压与高压基准电压源的电压进行比较,当电池电压高于高压基准电压源时,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输出高压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压比较器将电池的电压与低压基准电压源的电压进行比较,当电池电压低于低压基准电压源的电压值时,第一电压比较器输出低压信号,然后在通过非门电路输出高电平;第二电压比较器将电池的电压与高压基准电压源的电压进行比较,当电池电压高于高压基准电压源的电压时,第二电压比较器输出高压信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选通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继电器、第二三极管、第二继电器;

所述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和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开关串联后与第一三极管并联;

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与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和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开关串联后与第二三极管并联;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开关与充电电路串联;

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开关与逆变电路串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门电路输出端输出的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导通,进而使第一继电器得电,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闭合,实现电路自锁;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开关断开,使第二继电器断电;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开关闭合,使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当第二电压比较器输出高压信号时,第二三极管导通,第二继电器得电,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开关断开,使第一继电器断电,使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开关断开,进而使充电电路断开;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闭合,实现电路自锁;同时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开关闭合,使逆变电路对电池放出的直流电进行逆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充电电路串联有第一工作指示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工作指示灯用于显示电池是否在充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逆变电路串联有第二工作指示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工作指示灯用于显示电池是否在放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充电电路和逆变电路均串联有熔断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充电电路和逆变电路中串联熔断器,起到对充电电路和逆变电路进行过载保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电池进行充放电的电路中,耦接电压检测电路,对电池的电压进行检测,然后输出低压信号或者高压信号;电压检测电路耦接有选通电路,选通电路响应于电压检测电路输出的低压信号,使充电电路对电池充电;选通电路响应于电压检测电路输出的高压信号,使逆变电路将电池放出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进行回收利用,通过电压检测电路和选通电路使电池能够自动的进行充放电,不用操作人员进行切换,具有提高电池活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电池活化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电池活化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电压检测电路;11、第一电压比较器;12、非门电路;13、第二电压比较器;2、选通电路;21、第一三极管;22、第一继电器;23、第二三极管;24、第二继电器;3、充电电路;31、第一工作指示灯;4、逆变电路;41、第二工作指示灯;5、熔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电池活化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用于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供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3、用于将电池放出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的逆变电路4、电压检测电路1以及选通电路2,电压检测电路1耦接于充电电路3和逆变电路4,电压检测电路1对电池的电压进行检测,电压检测电路1在对应电池电压低于低压基准值时发出低压信号,高于高压基准值时发出高压信号。

选通电路2耦接于电压检测电路1且响应于电压检测电路1的低压信号或者高压信号,当电压检测电路1输出低压信号时,选通电路2选通充电电路3对电池进行充电;当电压检测电路1输出高压信号时,选通电路2选通逆变电路3对电池放出的直流电进行逆变。

电压检测电路1包括用于检测电池是否放完电的低压检测电路和用于检测电池是否充满电的高压检测电路;低压检测电路包括电性连接于电池的第一电压比较器11;第一电压比较器11电性连接有低压基准电压源,低压基准电压源的电压值设定为0.1V,第一电压比较器对电池与低压基准电压源的电压值进行比较,当电池电压低于低压基准电压源时,第一电压比较器11输出低压信号;第一电压比较器11串联有一非门电路12;

高压检测电路包括电性连接于电池的第二电压比较器13;第二电压比较器13电性连接有高压基准电压源,高压基准电压源的电压值设定为5V,第二电压比较器13对电池与高压基准电压源的电压值进行比较,当电池电压高于高压基准电压源时,第二电压比较器13输出高压信号。

选通电路2包括第一三极管21、第一继电器22、第二三极管23以及第二继电器24;非门电路12的输出端与第一三极管21的基极电性连接,第一三极管21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电性连接,第一三极管21的发射极与第一继电器22的线圈电性连接后接地;第一继电器22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和第二继电器24的常闭触点开关串联后与第一三极管21并联;

第二电压比较器13的输出端与第二三极管23的基极电性连接,第二三极管23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电性连接,第二三极管23的发射极与第二继电器24的线圈串联后接地;第二继电器24的第一常开触点开关和第一继电器22的常闭触点开关串联后与第二三极管23并联;

充电电路3串联有第一继电器22的第二常开触点开关和第一工作指示灯31;逆变电路4串联有第二继电器24的第二常开触点和第二工作指示灯41;充电电路3和逆变电路4中均串联有熔断器5。

本实施例中的充电电路3参照公告号为 CN103296717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电池充电系统中公开的电池充电电路部分,对电池充电电路3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中的逆变电路4参照公告号为CN201910965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电池逆变电路部分,对电池放出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本实施中的充电电路3和逆变电路4在此不做赘述。

工作原理:在充电电路3和逆变电路4上耦接电压检测电路1,通过电压检测电路1对电池的电压进行检测,以输出低压信号或者高压信号,耦接在电压检测电路1的选通电路2响应于电压检测电路1输出的低压信号,选通充电电路3对电池充电;选通电路2响应于电压检测电路1输出的高压信号,选通逆变电路4将电池放出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进行回收利用,通过电压检测电路1和选通电路2使电池能够自动的进行充放电,操作人员不用进行切换,具有提高电池活化效率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