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3322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吸尘器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特别是一种吸尘器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电机的机壳采用上机壳部和下机壳部,如图5所示的现有电机,包括上机壳部01和下机壳部02,上机壳部01和下机壳部02彼此连接,严格说,该连接并不是彼此完美的表面接触,两者之间的其他部分没有彼此接触,其他结合部与两机壳部之间存在间隙,装配不稳定,电机在运行时会出现一定故障,而下壳体部相对来说工艺比较复杂,制作成本高,工序多,加大了人工生产力,拉低了生产效率,加大了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更为简单的吸尘器电机。

一种吸尘器电机,包括电机机壳,还包括风罩、导风轮、转子,所述的风罩与电机机壳连接,所述的电机机壳底部敞口设置有凸缘,凸缘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条形转子支架,条形转子支架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的电机机壳顶端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转子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孔内,所述的导风轮安装于转子支架上。

所述的条形转子支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的凸缘上设有与第一圆孔相匹配的螺纹孔。

所述条形转子支架一端第一圆孔数量为2个。

所述的条形转子支架两端设置有定位圆凸,所述的凸缘上设有与定位圆凸相配合的定位孔。

所述的定位孔位于两个第一圆孔中间,一端为圆孔,一端为腰孔。

所述的条形转子支架两边设置有翻边。

所述的条形转子支架两边设置有凸条。

所述第一安装孔两端设置有第二圆孔,所述的第二圆孔设置有翻边。所述的导风轮设有与第二圆孔相对应的圆孔,第二圆孔卡入圆孔内。

所述的条形转子支架为钣金冲压成型。

有益效果:转子支架代替现有的技术方案中的下壳体部,使转子支架与电机机壳的表面接触更加完善,同时内部转子与转子支架与电机机壳通过安装孔有效连接,安装方便,装配更加稳定,转子支架为钣金冲压成型,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工作效率,减少了材料的使用,成型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子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子支架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壳凸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机壳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结构图。

图6为现有电机机壳爆炸图。

凸缘1 ,条形转子支架2 ,螺纹孔3,定位圆凸4,定位孔5,翻边7,凸条8,第一安装孔9,第二安装孔10,第一圆孔11,第二圆孔14,上机壳部01,下机壳部02。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吸尘器电机,包括电机机壳,还包括风罩、导风轮、转子,所述的风罩与电机机壳连接,所述的电机机壳底部敞口设置有凸缘1,凸缘1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条形转子支架2,条形转子支架2设有第一安装孔9,所述的电机机壳顶端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9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0,转子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孔内,所述的导风轮安装于条形转子支架2上。

所述的条形转子支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圆孔11,所述的凸缘上设有与第一圆孔11相匹配的螺纹孔3,连接转子支架2和凸缘1,使其固定在一起。

所述条形转子支架一端第一圆孔11数量为2个。

所述的条形转子支架2两端设置有定位圆凸2,所述的凸缘1上设有与定位圆凸2相配合的定位孔5,方便与安装时定位。

所述的定位孔5位于两个第一圆孔11中间,一端为圆孔,一端为腰孔,一端设置为腰孔,方便生产时出现误差可进行有效调节。

所述的条形转子支架2两边设置有翻边7,所述的条形转子支架2设置有凸条8,增加了条形转子支架2的稳定性,不易折断。

所述第一安装孔9两端设置有第二圆孔14,所述的第二圆孔14设置有翻边。所述的导风轮设有与第二圆孔14相对应的圆孔,第二圆孔14卡入圆孔内,或者第二圆孔14内设置螺纹,用螺钉使导风轮安装于条形转子支架2上。

所述的条形转子支架2为钣金冲压成型,减轻了工作量,加大了生产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材料的使用。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