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风机调速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2842阅读:3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风机调速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是一种直流风机调速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直流风机的控制方法都为占空比调节,输出占空比的方式为通过定时计数器引脚产生占空比不同的脉冲波,用于调节风机转速,直接运用这种方式调节转速就会出现以下问题:

1.调节的时候只能通过判定占空比来判断现在风机转速,所以并不能直观的显示出当前转速;

2.占空比为百分制,在使用中调速时会造成风机调节转速不准确,从而使当前转速过快或过慢,对系统造成损害或影响能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保证风机转速准确性以及稳定性的一种直流风机调速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风机调速控制电路,包括有控制电路、反馈电路、风机驱动电路和占空比调节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占空比调节电路连接至风机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风机驱动电路的反馈端通过反馈电路连接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

进一步,所述反馈电路包括有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一光耦芯片,所述第一光耦芯片的二极管阴极连接至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风机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一光耦芯片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分别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高电平,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光耦芯片的光敏三极管射极均接地,所述第一光耦芯片的二极管阳极接高电平,第一光耦芯片的二极管阳极还通过第二电容接地。

进一步,所述第一光耦芯片采用PC817C光电耦合器。

进一步,所述占空比调节电路包括有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二光耦芯片、稳压二极管、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二光耦芯片的二极管阴极连接至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光耦芯片的二极管阳极连接高电平,所述第二光耦芯片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通过第五电阻连接高电平,所述第二光耦芯片的光敏三极管射极分别连接至第六电阻的一端、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第三电容的一端、第四电容的一段和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的阳极、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风机驱动电路的输入端。

进一步,所述第二光耦芯片采用PC817C光电耦合器。

进一步,所述第四电容为极性电容,所述第二光耦芯片的光敏三极管射极连接至第四电容的正极,所述第四电容的负极接地。

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采用STM8微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光耦芯片的反馈电路和占空比调节电路,完成风机速度的负反馈调节,通过闭环控制保证了风机转速调节的实时性、准确性以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反馈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占空比调节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一种直流风机调速控制电路,包括有控制电路、反馈电路、风机驱动电路和占空比调节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占空比调节电路连接至风机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风机驱动电路的反馈端通过反馈电路连接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

参照图2,所述反馈电路包括有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一光耦芯片U1,所述第一光耦芯片U1的二极管阴极连接至第三电阻R3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风机驱动电路的反馈信号,所述第一光耦芯片U1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高电平,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一光耦芯片U1的光敏三极管射极均接地,所述第一光耦芯片U1的二极管阳极接高电平,第一光耦芯片U1的二极管阳极还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反馈电路中通过第二电容C2作为旁路电容滤除电源中尖峰脉冲,信号VFG中接入风机驱动电路得到电机转速反馈的脉冲信号,并通过第一光耦芯片U1;具体实施例电路中,光耦的一端接入的是15V电压,当反馈信号为高电平时光耦不导通,当反馈信号为低电平时光耦导通,这样便获取到了该反馈信号的低电平信号,获取低电平信号是因为反馈脉冲可能会不稳定获取高电平信号有可能会产生较大误差。当反馈信号为低电平时即光耦导通时,FAN SKIP信号为低电平,此时输入控制电路的信号为0,若反馈信号为高电平时即光耦不导通时,FAN SKIP信号为高电平,此时输入控制电路的信号为1,控制电路根据接收到的FAN SKIP信号处理得到风机转速。

参照图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光耦芯片U1采用PC817C光电耦合器。

参照图3,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占空比调节电路包括有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二光耦芯片U2、稳压二极管D1、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所述第二光耦芯片U2的二极管阴极连接至第四电阻R4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光耦芯片U2的二极管阳极连接高电平,所述第二光耦芯片U2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高电平,所述第二光耦芯片U2的光敏三极管射极分别连接至第六电阻R6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段和第七电阻R7的一端,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风机驱动电路的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占空比调节电路中通过获取控制电路输出的占空比控制信号,并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入至风机驱动电路实现对风机速度的调节。如图3所示,具体实施例电路中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分压使得VSP端最大电压值为5.8V,当PWM引脚为高电平时光耦不导通,则此时VSP电压为0,当PWM为低电平时光耦导通,则此时VSP电压为1,占空比不同时VSP端输入电压不同,从而达到精确的调速效果。

参照图3,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光耦芯片U2采用PC817C光电耦合器。

参照图3,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四电容C4为极性电容,所述第二光耦芯片U2的光敏三极管射极连接至第四电容C4的正极,所述第四电容C4的负极接地。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采用STM8微控制器,例如STM8S103F3。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变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