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电机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2158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冷电机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冷电机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液冷电机(通常是水冷)中冷却液流动的路径往往安排到壳体上,通常壳体的材质是铝合金的。直接在铝壳体中把水路铸造或者加工出来比较困难,水路的截面积在有的地方会小很多,且成品的合格率较低,目前不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另一种方法是在壳体的铸造时放入钢管做为水路,但是它有两个难点:一是管在壳体中的位置不好把握偏差较大,二是因为铁的热膨胀系数约为铝的50%,电机温度较高时壳体和钢管有产生缝隙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电机的壳体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冷电机的壳体结构,包括壳体外套和套装在壳体外套内的壳体内套;

所述壳体内套外侧壁上铸有螺旋状的水道;

所述壳体内套的上端口设置有与壳体外套上端口焊接的上端连接台,所述壳体内套的下端口设置有与壳体外套下端口焊接的下端连接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道的两端分别为水道始端和水道末端;

所述壳体外套侧壁上设置有与水道始端相对应的进水口和与水道末端相对应的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端连接台与壳体外套之间为焊接填槽;

所述下端连接台与壳体外套之间为焊接填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外套外侧壁上设置有外套防滑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内套上端设置有螺栓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容易操作且能保证合格率高,将壳体分解为两个零件单独加工,完成后把它们装配成一体,将两端配合面填料焊接。水道是螺旋状的,铸在了壳体内套上,壳体外套看起来只是一个薄壁筒。壳体外套上面有两个接水口,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装配时要保证和水道的两端的水道始端和水道末端位置重合。本实用新型不但简单容易操作,且成品合格率达95%以上。本实用新型提高液冷电机水路的可靠性,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通过本结构,第一能控制冷却水路的截面积和有效长度,第二保证冷却水路的位置相对固定,并且不因温度变化产生负面影响,第三合格率较高,适合用于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内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内套与壳体外套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

1壳体外套、2外套防滑纹、3进水口、4出水口、5壳体内套、6水道、7下端连接台、8上端连接台、9焊接填角、10焊接填槽、11螺栓孔、31水道始端、41水道末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叙述。

如附图1-3所示,一种液冷电机的壳体结构,包括壳体外套1和套装在壳体外套1内的壳体内套5;所述壳体内套5外侧壁上铸有螺旋状的水道6;所述壳体内套5的上端口设置有与壳体外套1上端口焊接的上端连接台8,所述壳体内套5的下端口设置有与壳体外套1下端口焊接的下端连接台7。所述水道6的两端分别为水道始端31和水道末端41;所述壳体外套1侧壁上设置有与水道始端31相对应的进水口3和与水道末端41相对应的出水口4。所述上端连接台8与壳体外套1之间为焊接填槽10;所述下端连接台7与壳体外套1之间为焊接填角9。

所述壳体外套1外侧壁上设置有外套防滑纹2。所述壳体内套5上端设置有螺栓孔11。

本实用新型容易操作且能保证合格率高,将壳体分解为两个零件单独加工,完成后把它们装配成一体,将两端配合面填料焊接。水道6是螺旋状的,铸在了壳体内套5上,壳体外套1看起来只是一个薄壁筒。壳体外套1上面有两个接水口,分别为进水口3和出水口4,装配时要保证和水道的两端的水道始端31和水道末端41位置重合。本实用新型不但简单容易操作,且成品合格率达95%以上。

本实用新型提高液冷电机水路的可靠性,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通过本结构,第一能控制冷却水路的截面积和有效长度,第二保证冷却水路的位置相对固定,并且不因温度变化产生负面影响,第三合格率较高,适合用于大批量生产。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