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控电机状态的智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1842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监控电机状态的智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控电机状态的智能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在各种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提供动力来源,作为驱动设备,在整个机构中属于核心部件。在正常的运行情况下电机的持续稳定运行能够给企业带来稳定的生产能力,但是电机运行的任何异常都会使企业的生产中断,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在企业生产中,电机的稳定持续运行是生产的必备条件,在这时我们就要考虑到电机的运行状态监控,提前做到精准监控,提前预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以实时监控电机温度的监控电机状态的智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监控电机状态的智能装置,包括电机、振动传感器、轴承温度传感器、绕组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机包括端盖、机壳和安装在机壳内的轴承座、轴承、定子、转子、转子轴,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绕组线圈,所述振动传感器安装在机壳上,所述轴承座径向设有通孔,所述轴承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轴承座的通孔内,所述绕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绕组线圈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机壳上设有用于穿轴承温度传感器、绕组温度传感器引线的穿线通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电机旁设有数据显示装置,所述传感器、轴承温度传感器、绕组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数据显示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数据显示装置上设有报警器。

进一步的是,所述轴承温度传感器的探头紧贴轴承外圆。

进一步的是,所述机壳内设有传感器固定块,所述绕组温度传感器一端固定在传感器固定块上,另一端安装在绕组线圈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安装简单,实时数据监控;2、保证整个电机机构的可靠性;3、替代专职人员工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轴承座和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振动传感器、2-轴承温度传感器、3-绕组温度传感器、4-端盖、5-机壳、6-轴承座、7-轴承、8-转子轴、9-定子铁芯、10-绕组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监控电机状态的智能装置,包括电机、振动传感器1、轴承温度传感器2、绕组温度传感器3,所述电机包括端盖4、机壳5和安装在机壳5内的轴承座6、轴承7、定子、转子、转子轴8,其转子安装在转子轴8的中间部分,转子安装在定子内,转子轴8两端分别通过轴承7安装在轴承座6内,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9、绕组线圈10,所述振动传感器1安装在机壳5上,所述轴承座6径向设有通孔,所述轴承温度传感器2安装在轴承座6的通孔内,所述绕组温度传感器3安装在绕组线圈10上。

当电机在运行时,振动传感器1、轴承温度传感器2、绕组温度传感器3可分别测定电机的振动数据、电机轴承温度数据、电机绕组温度数据,其中振动传感器1、轴承温度传感器2、绕组温度传感器3均连接在DCS系统上,再通过DCS系统实时监测电机振动数据、电机轴承温度数据、电机绕组温度数据。

其中一种优选实施例是,所述机壳5上设有用于穿轴承温度传感器2、绕组温度传感器3引线的穿线通孔。其中引出传感器引线,可从接线盒出线孔内穿入对接线,在接线盒内连接牢固,并用绝缘胶布做好防护;引线还可以通过穿线通孔引出电机外。

为了更好的显示电机的各个数据,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电机旁设有数据显示装置,所述传感器1、轴承温度传感器2、绕组温度传感器3分别与数据显示装置连接。这样可直接在数据显示装置上实时显示电机的各个数据。

电机在确保稳定性的前提下会有各个极限数据,为了确保电机的稳定性,所以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数据显示装置上设有报警器。数据显示装置可直接设定电机的各个阈值,当各个传感器测得的各个数据超过设定的阈值,则报警器进行报警,对人们起到提示作用。

如图2所示,所述轴承温度传感器2包括温度探头、连接弹簧、紧固螺杆、紧固螺母、传感器引线,所述温度探头通过连接弹簧连接紧固螺杆,传感器引线穿过紧固螺杆、连接弹簧与温度探头连接,温度探头、连接弹簧、紧固螺杆安装在轴承座6的通孔内,紧固紧固螺母时会紧固螺杆向内深入,即挤压温度探头,使得轴承温度传感器2的探头紧贴轴承7外圆,这样轴承温度传感器2测得的轴承7温度更加精确。

为了便于安装绕组温度传感器3,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机壳5内设有传感器固定块,所述绕组温度传感器3一端固定在传感器固定块上,另一端安装在绕组线圈10上。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上述实施例揭露,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变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