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防水型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5888发布日期:2018-06-28 05:00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防水型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防水型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光伏发电政策的相继出台,光伏发电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推广。传统光伏构件主要应用于建筑屋顶、车棚屋顶、遮阳棚屋顶等来进行发电。传统的光伏构件在安装施工上有一定复杂性,操作耗时以及危险系数高,且传统的光伏构件外观单调,装在建筑等屋顶时显得外形突兀不美观还达不到防水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不仅能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而且能防水隔热、节能减排,与建筑完美结合达到美观的效果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防水型组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防水型组件,包括光伏组件本体,所述光伏组件本体包括光伏发电模块、铝合金边框;所述光伏发电模块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钢化玻璃层、第一EVA层、单晶电池片层、第二EVA层以及结构背板层,所述单晶电池片层包括若干个串联在一起的单晶电池片;所述铝合金边框包括设置于光伏发电模块相对两端的F1边框和F2边框以及设置于光伏发电模块另外相对两端的F3边框和F4边框,所述F1边框、F2边框、F3边框、F4边框上均设有与光伏发电模块相连的槽口,所述F1边框上与槽口相背的一侧设有一个条形卡件,所述F2边框上与槽口相背的一侧设有一个“山”字形凹槽;所述光伏发电模块的相对两端分别嵌入F1边框和F2边框的槽口中,另外相对两端分别嵌入F3边框和F4边框槽口中,所述F4边框上设有一凸条,所述凸条上过盈配合设有一密封条;同一个光伏发电模块的F1边框、F2边框、F3边框、F4边框之间用卡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F4边框上凸条的横截面呈伞状,凸条横截面包括一圆台型的伞头和柱状伞柄,所述凸条的伞状结构与所述密封条过盈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化玻璃层采用超白、压花、镀膜93.75%以上的钢化玻璃;所述单晶电池片层采用转换效率为20%的A级单晶电池片;所述结构背板层采用双面含氟TPT结构背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单晶电池片由60块串联成一个回路,用6*0.35mm的汇流条串联起来,每10片串成一排,共6排,片与片的间距为2±1mm,排与排之间的间隙为3±1mm;总的发电功率为280-350W。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单晶电池片由36块串联成一个回路,用6*0.35mm的汇流条串联起来,每6片串成一排,共6排,片与片的间距为2±1mm,排与排之间的间隙为3±1mm;总的发电功率为160-210W。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铝合金边框经过电泳镀膜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防水型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与组件之间利用边框的配套式连接,两者之间用防水胶条密封避免了漏水现象,使得光伏组件能代替普通瓦片安装在屋顶上,与现在的坡屋面建筑进行完美的结合,不仅达到了防水、隔热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光伏发电模块达到发电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光伏发电模块嵌入F1边框、F2边框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光伏发电模块嵌入F3边框、F4边框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F3边框、F4边框在坡面屋顶上的搭接示意图。

图5为F4边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为一种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防水型组件,包括光伏组件本体,所述光伏组件本体包括光伏发电模块5、铝合金边框;所述光伏发电模块5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钢化玻璃层8、第一EVA层9、单晶电池片层10、第二EVA层11以及结构背板层12,所述单晶电池片层10包括若干个串联在一起的单晶电池片13;所述铝合金边框包括设置于光伏发电模块5相对两端的F1边框1和F2边框2以及设置于光伏发电模块5另外相对两端的F3边框3和F4边框4,所述F1边框、F2边框、F3边框、F4边框上均设有与光伏发电模块5相连的槽口,所述F1边框上与槽口相背的一侧设有一个条形卡件6,所述F2边框上与槽口相背的一侧设有一个“山”字形凹槽7;所述光伏发电模块的相对两端分别嵌入F1边框和F2边框的槽口中,另外相对两端分别嵌入F3边框和F4边框槽口中,所述F4边框上设有一凸条14,所述凸条上过盈配合设有一密封条15,所述F4边框上凸条的横截面呈伞状,凸条横截面包括一圆台型的伞头16和柱状伞柄17,所述凸条的伞状结构与所述密封条过盈配合;同一个光伏发电模块的F1边框、F2边框、F3边框、F4边框之间用卡扣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钢化玻璃层采用超白、压花、镀膜93.75%以上的钢化玻璃;所述单晶电池片层采用转换效率为20%的A级单晶电池片;所述结构背板层采用双面含氟TPT结构背板。

上述方案中,所述单晶电池片由60块串联成一个回路,用6*0.35mm的汇流条串联起来,每10片串成一排,共6排,片与片的间距为2±1mm,排与排之间的间隙为3±1mm;总的发电功率为280-350W。

上述方案中,所述铝合金边框经过电泳镀膜处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单晶电池片由36块串联成一个回路,用6*0.35mm的汇流条串联起来,每6片串成一排,共6排,片与片的间距为2±1mm,排与排之间的间隙为3±1mm;总的发电功率为160-210W。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