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安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2278发布日期:2018-08-29 01:0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桩安全保护装置,属于充电桩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发展迅猛,电动汽车数量逐年上升。电动汽车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充电桩也逐渐增多。现有电动汽车充电桩为了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电压和电流一般很大,远远超过安全电流。此时充电桩的安全装置对保护用户的安全十分重要。

目前已有的充电桩安全装置大多是在触电后触发。此时用户已经收到了一定程度的伤害。现有充电桩的保护装置并不能完全避免对用户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电桩安全保护装置,具有保护效果好、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单等优点,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充电桩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充电桩和绝缘板,所述绝缘板围绕布置在充电桩底部的地面上,在绝缘板的底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口通过导线与充电桩的充电电路上的继电器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绝缘板包括基本块和边缘块,其中基本块呈方形,边缘块通过固定式铰链对应连接在基本块的侧边。

所述压力传感器布置在边缘块的外侧。

所述压力传感器按给定间距布置在绝缘板底部,并用导线串联。

所述充电桩底部的地面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绝缘板的凹槽。

所述绝缘板与凹槽内壁具有给定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用户靠近充电桩进行充电时,其必然会踩踏在绝缘板上,由于重力作用,布置在绝缘板上的压力传感器收到压力后,输出相应的电信号,并通过导线将该信号传递给充电电路上的继电器,控制充电电路断开。在用户离开绝缘板后,在无压力传感器电信号的作用下,继电器控制充电电路接通,实现正常充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用户操作充电桩时实现断电保护,降低用户触电的风险。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改造方便,实用性强,特别适合用于对现有充电桩的安全改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图;

图中:1、绝缘板,2、压力传感器,3、导线,4、基本块,5、边缘块,6、固定式铰链,7、凹槽,8、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一种充电桩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充电桩和绝缘板1,其中绝缘板1围绕布置在充电桩底部的地面上,在绝缘板1的底面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压力传感器2的信号输出端口通过导线3与充电桩的充电电路上的继电器8的控制端连接,由此通过压力传感器2的电信号实现对继电器8的通断进行控制,当压力传感器2接收到压力后,输出相应的电信号,并通过导线3将该信号传递给充电电路上的继电器8,控制充电电路断开,以实现对用户在充电前端断电保护,当压力传感器2不再接收到压力时,继电器8保持闭合状态,此时充电电路正常通电。

所述绝缘板1包括基本块4和边缘块5,其中基本块4呈方形,边缘块5通过固定式铰链6对应连接在基本块4的侧边,这种结构的设计思路在于,可增加绝缘板1接收压力的灵敏度,增大绝缘板1的活动范围,降低绝缘板1的活动阻力。

所述压力传感器2布置在边缘块5的外侧,最好是按一定间隔均匀布置在绝缘板1底部边缘,尤其是前述边缘块5的底部,并用导线3串联起来,以实现对各位置点压力的准确快速采集,解决压力传感器2无法快速及时采集到压力信号导致的触电风险问题。

所述充电桩底部的地面上设置凹槽7,以便于安装绝缘板1,其中绝缘板1安装后与充电桩底部之间保持至少1mm间距,与外侧地面,即凹槽7内壁面保持1mm水平间距,防止因冬夏温度不同出现热胀冷缩,使绝缘板1与周围地面发生接触降低灵敏度的问题。

本装置为充电桩的一种附加装置,因此充电桩的具体结构和充电电路的具体结构不做赘述,仅着重体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