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拉力电磁驱动器及脉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2176发布日期:2018-07-04 08:1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器,具体涉及一种大拉力电磁驱动器及脉冲器。



背景技术:

无线随钻测量(简称MWD)仪器是在钻井专业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代表钻井新技术的新型测量、测井仪器,其可对地层参数、井眼轨迹等进行持续监测。

无线随钻测量仪器井下数据进行编码后,使用脉冲发生器中电磁驱动模块拉动小阀动作,使蘑菇头产生相应的动作,以产生相应要求的脉冲压力信号,供井上接收分析等,无线随钻测量仪器使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重要。

脉冲发生器中电磁驱动器拉动小阀动作对发送数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小阀动作又受到电磁驱动器拉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脉冲器内部由于零部件加工误差、安装误差或使用磨损后都将导致驱使小阀动作的摩擦力变大,小阀动作不正常,都将导致整套仪器的稳定性变差。

因此,基于上述,亟需提出一种用于脉冲发生器大拉力电磁驱动器,能及时有效的克服变大的摩擦力,以确保其井下传输数据时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拉力电磁驱动器及脉冲器,该电磁驱动器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电磁驱动器的摩擦力大的问题,具有大拉力以克服仪器变大的摩擦力,保证了仪器的准确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拉力电磁驱动器,该驱动器包含:外筒,设置在所述的外筒内的双静铁绕组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的双静铁绕组组件内的动铁组件。

其中,所述的外筒、双静铁绕组组件和动铁组件均具有中空通道,且处于同一轴线处。

其中,所述的动铁组件设置在所述的双静铁绕组组件的中空通道内。

其中,所述的双静铁绕组组件包含:第一静铁绕组组件和第二静铁绕组组件,其中空通道内均具有锥形面。

其中,所述的动铁组件包含:输出轴,其设置在所述的外筒的端部;第一动铁,其与所述的输出轴连接,且具有与所述的第一静铁绕组组件的锥形面相适配的锥形面;第二动铁,其具有与所述的第二静铁绕组组件的锥形面相适配的锥形面;以及间隔套管,其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动铁和所述的第二动铁之间。

其中,所述的双静铁绕组组件上连接有导线,在使用状态时,该导线与电源接通。

所述的双静铁绕组组件还包含:连接铁,其用于连接所述的第一静铁绕组组件和第二静铁绕组组件。

所述的第一静铁绕组组件和第二静铁绕组组件均包含:静铁绕组支架,以及与所述的静铁绕组支架连接的静铁。

其中,所述的静铁绕组支架和所述的静铁均具有中空通道,该中空通道均处于同一轴线处。

其中,所述的静铁的端部穿设在所述的静铁绕组支架的中空通道内。

其中,所述的静铁绕组支架为无磁耐磨的静铁绕组支架。

所述的静铁的中空通道的端部具有向中空通道内方向凹进的锥形面,该锥形面与所述的第一动铁和第二动铁的锥形面相适配。

所述的外筒设有;销孔;所述的左静铁绕组支架通过定位销经所述的销孔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外筒的内部。

所述的动铁组件还包含:内外螺母,其设置在所述的输出轴和第一动铁之间,将所述的输出轴和第一动铁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内外螺母具有T形结构,且具有外螺纹;所述的输出轴具有内螺纹;所述的内外螺母与所述的输出轴通过螺纹连接,其外螺纹与所述的输出轴的内螺纹相适配。

所述的动铁组件还包含:拉杆螺栓,其穿设过所述的输出轴、内外螺母、第一动铁、第二动铁和间隔套管。

其中,所述的内外螺母还具有内螺纹,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所述的拉杆螺栓连接,其内螺纹与拉杆螺栓的外螺纹相适配。

所述的输出轴、第一动铁、第二动铁和间隔套管具有直径相等且处于同一轴线的中空通道。

所述的间隔套管的形状为圆柱状,其穿设过所述的静铁,其外径与静铁的内径相适配。

所述的第一动铁与输出轴连接的端部的侧壁的表面设有:无磁耐磨层。

该驱动器还包含:设置在所述的外筒一端的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的外筒另一端的第二挡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挡板与外筒之间的补偿O形圈。

所述的第一挡板通过固定连接方式设置在所述的外筒的一端。

所述的第二挡板设有O圈槽,所述的补偿O形圈设置在该O圈槽内。

所述的一端为设置所述的输出轴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随钻测量脉冲器,该脉冲器采用如所述的大拉力电磁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大拉力电磁驱动器及脉冲器,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电磁驱动器的摩擦力大的问题,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驱动器采用双静铁绕组组件和两个动铁使得电磁绕组由一个变成了两个,并将两个动铁串联,增大了电磁拉力,可以有效的克服各种因素造成的增大的摩擦力;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驱动器的静铁和动铁的吸和面为锥形面,能够有效减小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大拉力电磁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大拉力电磁驱动器,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大拉力电磁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该驱动器包含:外筒7,设置在外筒7内的双静铁绕组组件,以及设置在双静铁绕组组件内的动铁组件。

外筒7、双静铁绕组组件和动铁组件均具有中空通道,且处于同一轴线处。

动铁组件设置在双静铁绕组组件的中空通道内。

双静铁绕组组件包含:第一静铁绕组组件和第二静铁绕组组件,其中空通道内均具有锥形面。

动铁组件包含:输出轴1,其设置在外筒7的端部;第一动铁6,其与输出轴1连接,且具有与第一静铁绕组组件的锥形面相适配的锥形面;第二动铁12,其具有与第二静铁绕组组件的锥形面相适配的锥形面;以及间隔套管10,其设置在第一动铁6和第二动铁12之间。

双静铁绕组组件上连接有导线,在使用状态时,该导线与电源接通。

双静铁绕组组件还包含:连接铁11,其用于连接第一静铁绕组组件和第二静铁绕组组件。

第一静铁绕组组件和第二静铁绕组组件均包含:静铁绕组支架8,以及与静铁绕组支架8连接的静铁9。

静铁绕组支架8和静铁9均具有中空通道,该中空通道均处于同一轴线处。

静铁9的端部穿设在静铁绕组支架8的中空通道内。

静铁绕组支架8为无磁耐磨的静铁绕组支架。

静铁9的中空通道的端部具有向中空通道内方向凹进的锥形面,该锥形面与第一动铁6和第二动铁12的锥形面相适配。

外筒7设有;销孔;左静铁绕组支架8通过定位销经销孔固定连接在外筒7的内部。

动铁组件还包含:内外螺母3,其设置在输出轴1和第一动铁6之间,将输出轴1和第一动铁6连接在一起。

内外螺母3具有T形结构,且具有外螺纹;输出轴1具有内螺纹。内外螺母3与输出轴1通过螺纹连接,其外螺纹与输出轴1的内螺纹相适配。

动铁组件还包含:拉杆螺栓14,其穿设过输出轴1、内外螺母3、第一动铁6、第二动铁12和间隔套管10。

内外螺母3还具有内螺纹,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拉杆螺栓14连接,其内螺纹与拉杆螺栓14的外螺纹相适配。

输出轴1、第一动铁6、第二动铁12和间隔套管10具有直径相等且处于同一轴线的中空通道。

间隔套管10的形状为圆柱状,其穿设过静铁9,其外径与静铁9的内径相适配。

第一动铁6与输出轴1连接的端部的侧壁的表面设有:无磁耐磨层。

该驱动器还包含:设置在外筒7一端的第一挡板5,设置在外筒7另一端的第二挡板17,以及设置在第二挡板17与外筒7之间的补偿O形圈15。

第一挡板5通过固定连接方式设置在外筒7的一端,防止第一挡板5转动。

第二挡板17设有O圈槽,补偿O形圈15设置在该O圈槽内,一端为设置输出轴1的一端。

一种随钻测量脉冲器,该脉冲器采用如上述大拉力电磁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大拉力电磁驱动器,在导线与电源接通后,控制电磁铁磁场的产生,产生的电磁场作用于动铁组件产生电磁力,动铁组件在电磁力吸引下移动,当电源断开时,电磁场消失导致电磁力消失,动铁组件停止移动。

实施例1

一种大拉力电磁驱动器,该驱动器包含:外筒7、双静铁绕组组件、动铁组件、左挡板5(第一挡板)、右挡板17(第二挡板)、定位销13、螺钉和补偿O圈15。外筒7、双静铁绕组组件和动铁组件均具有中空通道,且处于同一轴线处。

双静铁绕组组件设置在外筒7内,动铁组件设置在双静铁绕组组件的中空通道内,左挡板5通过螺钉固定在外筒7的左端,右挡板17通过螺钉固定在外筒右的左端,并且补偿O圈15设置在右挡板17与外筒之间。

外筒7为无磁性的外筒,其形状为具有中空通道的圆柱,在圆柱壁上设有:一个过油窗、两个过线窗、一个过线槽和一个右端孔。

外筒7内部左端轴向设有:销孔,定位销13经销孔将左静铁绕组支架固定连接在外筒7内部,防止左静铁绕组支架8的绕轴转动。

双静铁绕组组件包含:左右各设一个的静铁绕组支架8和静铁9,以及用于连接左静铁9和右静铁绕组支架8的连接铁11。静铁绕组支架8、静铁9和连接铁11均具有中空通道,且处于同一轴线处。

静铁绕组支架8和静铁9之间通过定位销13固定连接,静铁9和连接铁11之间也通过定位销13固定连接。

静铁绕组支架8为无磁耐磨的静铁绕组支架,其左右两端均设有:空位孔。

静铁9外形为T形圆柱结构,且其左端设有:锥形孔,在其右端设有:过线槽和定位孔。

外筒7的两个过线窗的位置与左右两个静铁绕组支架8的位置分别对应,外筒7的过线槽设置在两个过线窗之间。

两根导线分别穿设过设置在静铁绕组支架8左右两端的空位孔,并分别通过外筒7上的两个过线窗,将左端引出的导线穿过外筒7的过线槽,均从静铁9的过线槽和定位孔将导线引出,最后经外筒7的右端孔引出,导线接通电源,动铁组件将在磁力的吸引下向右移动,向右的拉力将会大大增加。

动铁组件包含:依次连接的输出轴1、内外螺母3、左动铁6、间隔套管10、右动铁12和拉杆螺栓14。输出轴1、内外螺母3、左动铁6、间隔套管10和右动铁12均具有处于同一轴线且内径相等的中空通道。拉杆螺栓14依次穿过右动铁12、间隔套管10、左动铁6,通过内外螺母3的内螺纹与其连接在一起,且将输出轴1和内外螺母3连接在一起。

输出轴1设置在外筒7的左端部,其右端的凹槽内设有内螺纹。

内外螺母3的外形为T形结构,中心开有内螺纹,左端外螺纹,右端为防转结构。内外螺母3左端的外螺纹与输出轴1的内螺纹相适配,通过螺纹连接将输出轴1与内外螺母3连接。

左动铁6的中间为圆柱状,且其左端为直径减小的圆柱状,其右端为圆台状。左端的圆柱状的表面设有:无磁耐磨层,无磁耐磨层的外径与中间的圆柱状的直径一致。

间隔套管10的形状为圆柱状,其圆柱状壁厚与左动铁6右端圆台状顶端的壁厚相一致。

右动铁12外形为圆柱状,且其右端为圆台结构。右动铁12的圆台与右静铁9的锥形孔相适配,左动铁12的圆台与左静铁9的锥形孔相适配。

左挡板5通过螺钉将其固定在外筒7的左端。

右挡板17设有:O圈槽,用于安装补偿O形圈15,通过螺钉将安装有补偿O圈15的右挡板17固定在外筒7的右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大拉力电磁驱动器及脉冲器采用双静铁绕组组件和两个动铁,使得电磁绕组由一个变成了两个,并将两个动铁串联,增大了电磁拉力,并有效的克服各种因素造成的增大的摩擦力。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