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覆线剥皮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9572发布日期:2019-04-03 03:50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被覆线剥皮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覆线剥皮器。被覆线是例如在空中配线的绝缘电线类(换言的,架空配电线用绝缘电线类)。作为绝缘电线类,例如,例示乙烯绝缘电线、聚乙烯绝缘电线、ep(ethylenepropylene;乙烯丙烯)橡胶绝缘电线(乙烯丙烯橡胶制绝缘电线)、高压降低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线(pdc:planetransformerdropwirecrosslinkedpolyethylene,以下有时记载为pd线)等。



背景技术:

在使用pd线等进行施工时,已知有将pd线等的被覆层剥离的被覆线剥皮器。

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15512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被覆剥离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被覆剥离器是具备夹持被覆线的一对夹线体。当一对夹线体位在闭合位置时,在该一对夹线体的内面形成有螺纹。而且,在夹线体的内面设置有以咬入被覆线的方式构成的刀体。当一对夹线体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若使该一对夹线体绕被覆线旋转,则被覆线的被覆材会连续地从电线剥离。经剥离的被覆材从排出孔朝向夹线体的侧方排出。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60753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被覆线剥离装置。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被覆线剥离装置具备:被覆剥离工具;旋转驱动工具;以及被覆剥离工具保持部,用于将被覆剥离工具安装在旋转驱动工具。被覆线剥离装置具有:形成有电线保持部的一对保持构件,及朝向保持在电线保持部的被覆电线突出且将绝缘被覆剥离的剥皮刀。在操作被覆线剥离装置时,使旋转驱动工具的远距离操作棒绕该远距离操作棒的长轴旋转。其结果,对远距离操作棒的旋转力经由旋转传递部传递至被覆剥离工具,从而被覆剥离工具绕被覆电线旋转。利用该旋转,剥皮刀相对于被覆电线相对旋转,从而被覆电线的绝缘被覆被剥皮刀剥离。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51260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光缆的钢带剥离工具。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钢带剥离工具是从光缆剥离钢带的工具,该光缆具有芯线部及卷绕在芯线部的外周的钢带。钢带剥离工具具备能够接触/分离操作的一对握持块。在一对握持块的对置面上形成有保持槽,用于保持被覆层已被剥离的光纤。而且,在一对握持块的一者上形成有刀,该刀的前端咬入钢带的接缝。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155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6075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5126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使用被覆线剥皮器时,经剥离的被覆层有可能会缠绕在剥皮器本体或者剥皮器操作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覆线剥皮器,能够以简易的机构抑制经剥离的被覆层缠绕在剥皮器本体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关于以下所示的被覆线剥皮器。

(1)一种被覆线剥皮器,具备:剥皮器本体,能够在可保持被覆线的闭锁状态与可接纳且可取出所述被覆线的开放状态之间变化状态;刀体,将所述被覆线分离为被覆层与线材;以及导引体,所述剥皮器本体具有:第一构件,形成有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一槽;以及第二构件,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二槽,所述第一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而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相对移动,在所述剥皮器本体处于所述闭锁状态时,所述第一槽及所述第二槽以协作形成容纳所述被覆线的一部分的被覆线容纳空间的方式构成;所述刀体及所述导引体安装于所述第一构件,所述导引体具有能够对已从所述线材分离的所述被覆层进行引导的导孔。

(2)如上述(1)所述的被覆线剥皮器,其中,所述导引体以能够沿着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的双方垂直的第三方向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构件。

(3)上述(1)或(2)所述的被覆线剥皮器,其中,在沿着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的双方垂直的第三方向观察所述剥皮器本体时,所述刀体的刀头与所述导孔彼此不重叠。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被覆线剥皮器,其中,在所述剥皮器本体处于所述闭锁状态时,形成在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凹部与形成在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凹部以协作形成被覆层排出孔的方式构成,在沿着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的双方垂直的第三方向观察所述剥皮器本体时,所述被覆层排出孔与所述导孔彼此不重叠。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被覆线剥皮器,其中,在将所述第一构件的侧面中排出所述被覆层的一侧的侧面定义为排出侧侧面时,所述导引体以远离所述排出侧侧面的方式配置。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被覆线剥皮器,其中,所述导引体具备:导引体第一部分;以及导引体第二部分,所述导引体第一部分的主面与所述导引体第二部分的主面不在同一平面上,由形成于所述导引体第一部分的导孔第一部分与形成于所述导引体第二部分的导孔第二部分构成所述导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被覆线剥皮器,能够以简易的机构抑制经剥离的被覆层向剥皮器本体等缠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的一例的概略主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的一例的概略主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的导引体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的一例的概略主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的一例的概略主视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的导引体的一例的概略两视图。

图10是取代附图的照片,是表示在剥皮作业后将经分离的被覆层保持在导引体与剥皮器本体的之间的状态的一例的照片。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的使用形态的一例的概念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的使用形态的另一例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面参照附图一面对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进行说明。另外,本说明书中,对具有同种功能的构件附上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而且,关于被附上相同或类似符号的构件,有时会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4进行说明。图1、图2及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4的一例的概略主视图。另外,图1及图5表示被覆线剥皮器4的剥皮器本体5处于闭锁状态的情况,图2表示剥皮器本体5处于开放状态的情况。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4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4的导引体8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

参照图1及图2。被覆线剥皮器4具备剥皮器本体5、刀体7、及导引体8。被覆线剥皮器4也可具备操作机构6。

(剥皮器本体)

剥皮器本体5具备第一构件51及第二构件52。第一构件51能够相对于第二构件52相对移动。在第一构件51形成有第一槽55。而且,在第二构件52形成有第二槽56。在剥皮器本体5处于闭锁状态时,即,在第一构件51与第二构件52相互接触或者相互接近时,剥皮器本体5能够保持被覆线1。更具体而言,在剥皮器本体5处于闭锁状态时,被覆线1被保持在由第一槽55与第二槽56形成的空间内。换言之,在剥皮器本体5处于闭锁状态时,第一槽55及第二槽56协作形成容纳被覆线1的一部分的被覆线容纳空间50(参照图1)。如图3所示,被覆线容纳空间50以从剥皮器本体5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贯通剥皮器本体5的方式设置。因此,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4能够将被覆线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的被覆层剥离。因被覆层的剥离而露出的线材例如连接于其他线材。

如图3等所示,本说明书中,第一槽55延伸的方向被定义为“第一方向”。而且,第一构件51离开第二构件52的方向被定义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相对于第一方向垂直。进而,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双方垂直的方向被定义为“第三方向”。

剥皮器本体5是能够在可保持被覆线的闭锁状态(参照图1)与可接纳且可取出被覆线的开放状态(参照图2)之间变化状态。更具体而言,通过使第一构件51能够相对于第二构件52沿着第二方向相对移动,剥皮器本体5的状态能够在闭锁状态与开放状态之间变化。在图2所示的开放状态下,通过使被覆线1沿着第三方向移动,剥皮器本体5可接纳被覆线1。而且,在图2所示的开放状态下,通过使被覆线1向第三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可从剥皮器本体5取出被覆线1。

在图1及图2所记载的例中,通过对设置于剥皮器本体5的操作机构6的操作部61直接进行操作,或者,通过经由与剥皮器本体5分开的远距离操作棒而间接进行操作,第一构件51相对于第二构件52相对移动。

在剥皮器本体5具备操作机构6的情况下,操作机构6例如可具备:螺杆部610,螺合于第一构件51的内螺纹部510;以及反转螺杆部620,螺合于第二构件52的内螺纹部520。该情况下,通过使操作部61以沿着第二方向的方向为中心轴而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能够使第一构件51相对于第二构件52向相对靠近的方向移动。而且,通过使操作部61向第一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能够使第一构件51相对于第二构件52向相对离开的方向移动。另外,使第一构件51相对于第二构件52相对移动的机构不限定于图1及图2所记载的机构。例如,也可以采用上述专利文献3的段落0017及段落0018中所揭示的机构。

图1及图2所记载的例中,剥皮器本体5中设置有贯通第一构件51及第二构件52而延伸的导引棒63。该导引棒63以防止第一构件51相对于第二构件52相对旋转的方式发挥功能。另外,可省略导引棒63的构成,也可以由其他防止相对旋转机构而置换。

(刀体)

刀体7利用螺杆等任意的安装机构(例如,参照图3所示的螺杆11)而安装于剥皮器本体5的第一构件51。刀体7具有将被覆线1分离为被覆层2与线材3的刀头71。如图1所示,刀体7的刀头71向被覆线容纳空间50内突出。刀头71以沿着线材3的周方向(切线方向)的方式咬入被覆层2中。其结果,被覆层2从线材3分离。图1所记载的例中,通过使剥皮器本体5绕容纳于被覆线容纳空间50的被覆线1旋转(绕r1方向旋转)而使刀头71咬入被覆层2中。

图1所记载的例中,从线材3分离的被覆层2沿着由箭头f所示的路径移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已从线材3分离的被覆层2以沿着由箭头f所示的路径排出的方式加以引导的部件为导引体8。

(导引体8)

导引体8利用螺杆12等任意的安装机构安装于剥皮器本体5的第一构件51。导引体8具有能够对从线材3分离的被覆层2进行引导的导孔80。第一实施方式中,导孔80的形状为任意。在图4(导引体8的侧视图)中示出导孔80的一例。

导引体8将从剥皮器本体5排出的被覆层2朝向导引体8的外侧引导。第一实施方式中,因被覆线剥皮器4具备导引体8,从而抑制从剥皮器本体5排出的被覆层2向不规则的方向移动(抑制向非预期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抑制被覆层2缠绕于剥皮器本体5等。而且,第一实施方式中,即便在从线材3分离的被覆层2已从被覆线1完全地切断的情况下,由于该被覆层2的一部分位于导引体8与剥皮器本体5之间(换言之,即被覆层2的一部分夹在导引体8与剥皮器本体5之间),从而实现抑制被覆层2掉落的效果。

接着,参照图5对导引体8的用以更有效果地抑制被覆层2掉落的配置进行说明。

(关于导引体配置的第一条件)

关于导引体配置的第一条件是在沿第三方向观察剥皮器本体5时,刀体7的刀头71与导孔80彼此不重叠的条件。在刀头71与导孔80在第三方向上相互地重叠的情况下,存在如下情况:已由刀头71而分离的被覆层2不与导孔80的第一方向端部接触而被排出。因此,在被覆层2已完全地从被覆线1切断的情况下,存在如下情况:被覆层2未由导引体8及剥皮器本体5保持而掉落。另一方面,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已由刀头71而分离的被覆层2的一部分与导孔80的第一方向端部接触而容易产生摩擦力。其结果,即便在被覆层2已完全地从被覆线1切断的情况下,被覆层2的一部分也保持在导引体8与剥皮器本体5之间。如此,得以降低被覆层2掉落的风险。

(关于导引体配置的第二条件)

参照图3及图5,设想如下情况:在剥皮器本体处于闭锁状态时,形成于第一构件51的第一凹部571与形成于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凹部572以协作形成所述被覆层排出孔57的方式构成。该情况下,关于导引体配置的第二条件是在沿着第三方向观察剥皮器本体5时,被覆层排出孔57与导孔80彼此不重叠的条件。在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已由刀头71而分离的被覆层2的一部分也会与导孔80的第一方向端部接触而容易产生摩擦力。其结果,即便在被覆层2已完全地从被覆线1切断的情况下,被覆层2的一部分也保持于导引体8与剥皮器本体5之间。如此,得以降低被覆层2掉落的风险。

为了更有效果地抑制被覆层2掉落,满足上述第一条件及第二条件中的其中一个条件即可。另外,为了更有效果地抑制被覆层2掉落,也可以满足上述第一条件及第二条件的两者。

图5所记载的例中,第一构件51的第一侧壁面515与导引体8(导引体的内壁面81)彼此远离,其结果,第一侧壁面515与导引体8(导引体的内壁面81)之间形成有能够供被覆层2的一部分所位于的空间9。在第一侧壁面515与导引体8之间形成有空间9的情况下,从剥皮器本体5排出的被覆层2被更顺畅地朝向导孔80引导。另外,在导孔80的内壁面801与上述被覆层排出孔57的内壁面57a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理论上,即便无空间9也能够将从剥皮器本体5排出的被覆层2朝向导孔80引导。然而,就更顺畅地引导从剥皮器本体5排出的被覆层2的观点考虑,优选,在第一侧壁面515与导引体8之间形成有空间9。

另外,上述第一侧壁面515是第一构件51的侧面中排出被覆层2的一侧的侧面,即排出侧侧面。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具备安装于剥皮器本体的第一构件的导引体,该导引体具有能够对从线材分离的被覆层进行引导的导孔。其结果,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协同地实现如下两个效果,即,能够抑制经剥离的被覆层向剥皮器本体等缠绕及能够抑制经剥离的被覆层掉落。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6至图9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4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4的一例的概略主视图。另外,图6表示被覆线剥皮器4的剥皮器本体5处于开放状态的情况。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4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另外,图7表示剥皮器本体5处于闭锁状态的情况。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4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而且,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4的导引体8的一例的概略两视图。图9的上侧表示导引体8的概略俯视图,图9的下侧表示导引体8的概略侧视图。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4是在如下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不同,即,在剥皮器本体5处于闭锁状态时,剥皮器本体5具备多个被覆线容纳空间(参照图6),导引体8能够沿着第三方向进行位置调整(参照图8),导孔80跨及导引体8的导引体第一部分84与导引体第二部分85而形成(参照图9)。另外,导引体第一部分84的主面(面积最大的面)与导引体第二部分85的主面(面积最大的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换言之,导引体第一部分84的主面与导引体第二部分85的主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导引体第一部分84的主面(面积最大的面)与导引体第二部分85的主面(面积最大的面)之间所成的角度例如为45度以上且135度以下,更优选为,80度以上且100度以下。就其他方面而言,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相同。

参照图6。第一构件51除具备第一槽55之外,还具备第三槽55a。而且,第二构件52除具备第二槽56之外,还具备第四槽56a。第三槽55a与第一槽55平行,第四槽56a与第二槽56平行。在剥皮器本体5处于闭锁状态时,被覆线1保持于由第一槽55与第二槽56形成的空间内。换言之,在剥皮器本体5处于闭锁状态时,第一槽55及第二槽56协作形成容纳被覆线1的一部分的被覆线容纳空间。另一方面,在剥皮对象的被覆线为直径相对较大的被覆线时,即,在剥皮对象的被覆线1a的直径大于被覆线1时,利用第三槽55a及第四槽56a。在剥皮器本体处于闭锁状态时,大径的被覆线1a保持于由第三槽55a与第四槽56a形成的空间内。换言之,在剥皮器本体5处于闭锁状态时,第三槽55a及第四槽56a协作形成容纳被覆线1a的一部分的第二被覆线容纳空间。

进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4具备第二刀体7a及第二导引体8a。第二刀体7a安装于第一构件51,将被覆线1a分离为被覆层2a与线材3a。第二导引体8a安装于第一构件51。第二导引体8a具有能够对已从线材3a分离的被覆层2a进行引导的第二导孔80a。导引体8的导孔80以与配置有第一槽55的一侧的第一侧壁面515对置的方式设置。与此相对,第二导引体8a的第二导孔80a以与配置有第三槽55a的一侧的第二侧壁面516对置的方式设置。

图6所记载的例中,虽然被覆线容纳空间的数目为2个,但剥皮器本体5所具备的被覆线容纳空间的数目也可以为3个以上。

参照图8。导引体8以能够沿着第三方向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构件51。导引体8能够在与第一构件51的顶面59平行的方向上移动。更具体而言,导引体8具备长孔83,螺杆12等任意的安装构件插入至该长孔83。例如,使螺杆12从第一构件51松弛后,使导引体8沿着第三方向滑动移动,然后,通过将螺杆12紧固于第一构件51,而使导引体8相对于第一构件51进行位置调整。另外,导引体8的位置调整机构不限定于图8所记载的机构。作为导引体8的位置调整机构,能够采用任意的机构。例如,也可以在第一构件51设置齿条齿,在导引体8设置能够与该齿条齿卡合的爪。该情况下,导引体8配置成相对于第一构件51能够多阶段式地进行位置调整。

第一构件51的第一侧壁面515与导引体8(导引体的内壁面81)之间的间隔l1优选设定为如下,即,能够对经分离的被覆层2顺畅地进行引导,且,能够将经分离的被覆层2的一部分保持于导引体8与第一侧壁面515之间。间隔l的最佳值根据被覆层2的厚度或者被覆层2的材质而变化。

第二实施方式中,导引体8以能够沿着第三方向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构件51。因此,能够将第一构件51的第一侧壁面515与导引体8(导引体的内壁面81)之间的间隔l1根据被覆层2的特性而设定为最佳。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中,优选为,第二导引体8a也以能够沿着第三方向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构件51。更具体而言,第二导引体8a也可以具备长孔83a,且螺杆12a等任意的安装构件插入至该长孔83a。第一构件51的第二侧壁面516与第二导引体8a(第二导引体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隔优选为以如下方式设定:能够对经分离的被覆层2a顺畅地进行引导且能够将经分离的被覆层2a的一部分保持于第二导引体8a与第二侧壁面516之间。

另外,将导引体8以能够沿着第三方向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构件51的构成是第一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采用的构成。

接着,参照图9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导引体8的具体构成的一例进行说明。图9的上侧表示导引体8的概略俯视图,图9的下侧表示导引体8的概略侧视图。图9所记载的例中,导引体8具备:导引体第一部分84,与第一构件51的顶面59(与形成有第一槽55的面相反侧的面)平行;以及导引体第二部分85,与第一构件51的侧面(第一侧壁面515)平行。即,在沿着第一方向观察导引体8的情况下,导引体8具有l形状(参照图6)。另外,图9所记载的例中,导引体第一部分84与第一构件51的顶面59平行,导引体第二部分85与第一构件51的侧面平行。或者,导引体第一部分84也可以相对于第一构件51的顶面59不平行。而且,导引体第二部分85也可相对于第一构件51的侧面不平行。

导引体第一部分84利用螺杆12等任意的安装构件安装于第一构件51。图9所记载的例中,在导引体第一部分84设置有接纳螺杆12等安装构件的孔(例如长孔83)。通过将导引体8安装于第一构件51,而导引体第一部分84与第一构件51的顶面59密接。

如根据图9的上侧的图(俯视图)所掌握的,在导引体第一部分84形成有导孔第一部分810。而且,如根据图9的下侧的图(侧视图)所掌握的,在导引体第二部分85形成有导孔第二部分820。导孔第一部分810与导孔第二部分820彼此相连通。换言之,由导孔第一部分810与导孔第二部分820构成一个导孔80。

图9所记载的例中,由形成于导引体第一部分84的导孔第一部分810与形成于导引体第二部分85的导孔第二部分820而构成导孔80。因此,能够将从剥皮器本体5排出的被覆层2朝向斜上方,换言之,朝向离开第一构件51的第一侧壁面515及第一构件51的顶面59的两者的方向顺畅地引导。其结果,可以更有效果地抑制从线材3分离的被覆层2缠绕于剥皮器本体等。

另外,可视需要改变长孔83的形状,或者通过调整长孔83的第一方向的宽度与螺杆12的头部及螺杆部的直径,可以使导引体8沿着第一方向滑动移动。通过使导引体8沿着第一方向滑动移动,可调整被刀头71分离的被覆层2的一部与导孔80的第一方向端部的接触。图9所示的导引体8的构成是第一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采用的构成。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具备具有互不相同的直径的多个被覆线容纳空间。因此,能够针对直径不同的被覆线使用同一被覆线剥皮器。而且,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是将导引体以能够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构件。因此,能够根据要剥离的被覆层的特性,而最佳地设定导引体与剥皮器本体的间的间隔。如此,可以更有效果地防止已从线材完全切断的剥离层掉落。而且,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中,导孔跨及导引体第一部分与导引体第二部分而形成。因此,能够较佳地将从剥皮器本体5排出的被覆层2向斜上方引导。如此,可以更有效果地抑制被覆层缠绕于剥皮器本体等。

(将被覆线呈螺旋状剥离的情形)

在将被覆层从线材呈螺旋状剥离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由第一槽55及第二槽56构成的圆筒状的表面设置有螺纹(螺线状的突起)。螺纹的具体例示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3中。另一方面,在将被覆层从线材沿着圆周方向剥离的情况下,无须在由第一槽55及第二槽56构成的圆筒状的表面设置螺纹等。

图10是取代附图的照片。图10是表示在剥皮作业后将经分离的被覆层保持于导引体与剥皮器本体之间的状态的一例的照片。

(被覆线剥皮器的使用形态的第一例)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的使用形态的一例的概念图。图11所记载的例中,在被覆线剥皮器4安装有能够供作业者握持的握持部100。图11所记载的例中,作业者单手握住第一握持部101,另一只手握住第二握持部102。然后,通过使被覆线剥皮器4随握持部100一起绕被覆线1旋转(参照图11中的箭头r2),而执行被覆线的剥皮。

(被覆线剥皮器的使用形态的第二例)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被覆线剥皮器的使用形态的另一例的概念图。图12所记载的例中,被覆线剥皮器4经由动力传递机构120而安装于旋转操作棒110。通过使旋转操作棒110向r3方向旋转而使被覆线剥皮器4向r4方向旋转。另外,作为动力传递机构120,能够采用伞齿轮等任意的动力传递机构。图12所记载的例中,能够执行位于与作业者的位置远离的位置的被覆线的剥皮作业。另外,图12所记载的例中,通过手动对旋转操作棒110进行旋转操作。或者,也可以使用电动马达等使被覆线剥皮器4自动地绕被覆线1旋转。

(产业可利用性)

若使用本发明的被覆线剥皮器,则可以有效果地抑制已从被覆线分离的被覆层缠绕于剥皮器本体等。因此,剥皮作业的效率不会下降。而且,若使用本发明的被覆线剥皮器,则可以有效果地抑制已从被覆线分离的被覆层掉落。其结果,不需要进行收集所掉落的被覆层的作业。因此,对于操作被覆线的业者而言,例如对于电线的连接工作人员而言有用。

符号说明

1被覆线,1a被覆线,2被覆层,2a被覆层,3线材,3a线材,4被覆线剥皮器,5剥皮器本体,6操作机构,7刀体,7a第二刀体,8导引体,8a第二导引体,9空间,11螺杆,12螺杆,12a螺杆,50被覆线容纳空间,51第一构件,52第二构件,55第一槽,55a第三槽,56第二槽,56a第四槽,57被覆层排出孔,57a内壁面,59顶面,61操作部,63导引棒,71刀头,80导孔,80a第二导孔,81内壁面,83长孔,83a长孔,84导引体第一部分,85导引体第二部分,100握持部,101第一握持部,102第二握持部,110旋转操作棒,120动力传递机构,510内螺纹部,515第一侧壁面,516第二侧壁,520内螺纹部,571第一凹部,572第二凹部,610螺杆部,620反转螺杆部,801内壁面,810导孔第一部分,820导孔第二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