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音圈马达载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9466发布日期:2018-07-27 23:5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摄像头的音圈马达,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音圈马达载体。所述微型摄像头可装配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薄型电子产品中。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摄像头音圈马达(vcm)设计中,载体是最关键的零部件之一。所述载体中设有上下通孔,用于装配摄像头的镜片;所述载体外周绕设有线圈,马达的轭铁中对应所述线圈设有磁石,构成当线圈通电时,载体能够因为电磁感应产生上下方向位移,从而实现摄像头的变焦、对焦;所述载体的上部或/和下部端面还定位有弹片,用于产生弹性,保证在线圈不通电时,载体能够恢复至初始的水平状态位置。

如图1、2所示,目前现有设计的载体包括圆柱形座体1,座体1的外周对应线圈设有绕线点胶部2以及绕线承载面3;其中,座体的底部四周设有多个塑胶面4。该现有设计的载体在控制音圈马达行程方面采用载体底部塑胶面4与磁石接触,这样对各塑胶面4的平行度及外观的要求很高,且需要加工圆弧面5,从而增加了模具加工的难度,并且对生产过程中的点胶精度要求很高;另外,基于该现有载体的结构设计,当音圈马达遭到外力冲击时,载体的塑胶面5很容易因外力的冲击而发生变形,从而降低音圈马达的可靠性。

另外,目前的载体多采用中心对称式设计,这样在生产组装时不用区分方向,比较方便快捷,但是也存在以下缺点:一、供应商在绕线时容易弄错方向,造成原材不良;二、在生产过程中摆放载体时,需要人工进行方向的区分,而由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差异、工作疏忽等因素,且缺乏防呆机制,很容易使载体摆错方向,造成产线出现大量不良品,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发明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音圈马达载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音圈马达载体,包括一座体,座体中沿上下方向开设有一通孔,用于装配摄像头的镜片;

所述座体的上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一点胶槽,各第一点胶槽凹设于所述上端面,通过粘合连接定位音圈马达的一上弹片;

所述座体的下端面上设有多个定位柱以及多个第二点胶槽;各定位柱凸设于所述下端面,抵靠定位音圈马达的一下盖板;各第二点胶槽凹设于所述下端面,通过粘合连接定位音圈马达的一下弹片;

其中,所述座体的上端面上还设有至少三个行程控制凸块,各所述行程控制凸块沿所述通孔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构成一支撑天面,且各行程控制凸块的表面平行度一致;通过抵靠定位音圈马达的壳体进而限定载体在上下方向的行程;

其中,所述座体的外侧壁沿上下方向设有一处凹槽,并且所述外侧壁上还设有至少一处限位块;另外,所述外侧壁上朝外还凸设有多个防转挡块,各防转挡块相对音圈马达的轭铁定位;

所述座体的下端面上凸设有预压凸块,作用于所述下弹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至少三个行程控制凸块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可构成一稳定的支撑天面。由于支撑天面的面积较大,且无需加工圆弧面,因此在模具的加工及生产时较现有技术更容易控制,且不易产生外观不良;另外在音圈马达的生产过程中此处无需点胶,故不存在粘胶不良的问题。

2.上述方案中,通过所述凹槽的设置,构成载体的一边尺寸区别于其它三边,以达到视觉防呆的目的,同时还可用于自动化生产的视觉检测设备,克服人工放置载体的诸多不足。

3.上述方案中,通过所述限位块的设置,以起到治具限位的作用,便于提高载体放置时的效率和准确。

4.上述方案中,各所述防转挡块沿圆周方向设于所述座体的四周;借此设计,可以对载体的结构强度起到进一步的加强,在音圈马达受到外力冲击时更好保护载体,使其不易损坏。

5.上述方案中,通过所述预压凸块的设计,当下弹片定位于所述座体的下端面以及所述下盖板之间时,所述下弹片将通过预压凸块的顶起而产生一预变形;通过预变形将有助于线圈突然通电时,载体能够有一微小的位移量,不会对载体造成损伤。

6.上述方案中,各所述第一点胶槽沿所述通孔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上端面上。

7.上述方案中,各所述定位柱以及各所述第二点胶槽均沿圆周方向设于所述下端面的四周。

8.上述方案中,所述座体的外侧壁上朝外凸设有绕线柱,该绕线柱用以定位音圈马达线圈的线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本发明一种新型音圈马达载体,包括座体,座体中开设通孔用于装配镜片;座体上端面设有多个第一点胶槽,粘合定位上弹片;座体下端面设有多个定位柱及多个第二点胶槽,定位柱抵靠下盖板,第二点胶槽粘合定位下弹片;座体的上端面上设有至少三个行程控制凸块,各行程控制凸块沿通孔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构成支撑天面,且各行程控制凸块的表面平行度一致;通过抵靠定位音圈马达的壳体进而限定载体在上下方向的行程。座体外侧壁沿上下方向设有凹槽,且外侧壁上还设有至少一限位块,外侧壁上朝外还凸设有多个防转挡块,相对音圈马达的轭铁定位。座体下端面凸设有预压凸块,作用于下弹片。

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通过至少三个行程控制凸块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可构成一稳定的支撑天面。由于支撑天面的面积较大,且无需加工圆弧面,因此在模具的加工及生产时较现有技术更容易控制,且不易产生外观不良;另外在音圈马达的生产过程中此处无需点胶,故不存在粘胶不良的问题。本发明的载体在音圈马达受到外力撞击时,载体受撞击的面积较大,因此撞击后的变形较小,可有效提升音圈马达的可靠性,使客户能够更加放心地使用。

通过防呆机制的设计,一方面避免供应商在绕线时弄错方向,造成原材不良,另一方面避免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在摆放载体时需要进行方向的区分,费时费力且不可靠,可避免因载体摆错方向造成的产品不良,提高了生产良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俯视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图;

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视角立体图;

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仰视视角立体图。

以上附图中:1.座体;2.绕线点胶部;3.绕线承载面;4.塑胶面;5.圆弧面;6.绕线柱;7.座体;8.通孔;9.上端面;10.第一点胶槽;11.下端面;12.定位柱;13.第二点胶槽;14.行程控制凸块;15.外侧壁;16.防转挡块;17.预压凸块;18.凹槽;19.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附图3~6所示,一种新型音圈马达载体,包括一座体7,座体7中沿上下方向开设有一通孔8,用于装配摄像头的镜片;

所述座体7的上端面9上设有多个第一点胶槽10,各第一点胶槽10凹设于所述上端面9,通过粘合连接定位音圈马达的一上弹片(图中未绘出);各所述第一点胶槽10沿所述通孔8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上端面9上。

所述座体7的下端面11上设有多个定位柱12以及多个第二点胶槽13;各定位柱12凸设于所述下端面11,抵靠定位音圈马达的一下盖板(图中未绘出);各第二点胶槽13凹设于所述下端面11,通过粘合连接定位音圈马达的一下弹片(图中未绘出);各所述定位柱12以及各所述第二点胶槽13均沿圆周方向设于所述下端面11的四周。

其中,所述座体7的上端面9上还设有至少三个(如四个)行程控制凸块14,各所述行程控制凸块14沿所述通孔8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构成一支撑天面,且各行程控制凸块14的表面平行度一致;通过抵靠定位音圈马达的壳体(轭铁)进而限定载体在上下方向的行程。

其中,四个行程控制凸块14构成一稳定的支撑天面。由于支撑天面的面积较大,且无需加工圆弧面,因此在模具的加工及生产时较现有技术更容易控制,且不易产生外观不良;另外在音圈马达的生产过程中此处无需点胶,故不存在粘胶不良的问题。

其中,所述座体1的外侧壁15沿上下方向设有一处凹槽18,构成载体的一边尺寸区别于其它三边,以达到视觉防呆的目的,同时还可用于自动化生产的视觉检测设备,克服人工放置载体的诸多不足;并且所述外侧壁15上还设有至少一处限位块19,以起到治具限位的作用,便于提高载体放置时的效率和准确。

所述座体7的外侧壁15上朝外还凸设有多个防转挡块16,各防转挡块16相对音圈马达的轭铁定位,并且各所述防转挡块16沿圆周方向设于所述座体7的四周。借此设计,可以对载体的结构强度起到进一步的加强,在音圈马达受到外力冲击时更好保护载体,使其不易损坏。

其中,所述座体7的下端面11上凸设有预压凸块17,作用于所述下弹片。构成当下弹片定位于所述座体7的下端面11以及所述下盖板之间时,所述下弹片将通过预压凸块17的顶起而产生一预变形;通过预变形将有助于线圈突然通电时,载体能够有一微小的位移量,不会对载体造成损伤。

所述座体7的外侧壁15上朝外凸设有绕线柱6,该绕线柱6用以定位音圈马达线圈的线端。

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载体通过多个行程控制凸块的设计,在音圈马达受到外力撞击时,载体受撞击的面积较大,因此撞击后的变形较小,可有效提升音圈马达的可靠性,使客户能够更加放心地使用。

通过防呆机制的设计,一方面避免供应商在绕线时弄错方向,造成原材不良,另一方面避免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在摆放载体时需要进行方向的区分,费时费力且不可靠,可避免因载体摆错方向造成的产品不良,提高了生产良率。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