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液压力可调的水冷式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7138发布日期:2018-10-12 22:4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涉及一种冷却液压力可调的水冷式电机。



背景技术:

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相比传统工业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有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普通电机一样,新能源驱动电机主要由定子、转子、机械结构三大部分组成。但由于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大,导致发热较为严重,往往采用风冷或者采用水冷,由于驱动电机体积较小,采用风冷时受制于散热面积小的原因,导致散热效果不佳,而采用水冷时往往需要设置独立的供水系统及其控制系统,导致系统复杂程度升高。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冷却液压力可调的水冷式电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液压力可调的水冷式电机,该电机采用水冷方式,不仅冷却效果好,而且无需另外单独设置泵及其控制系统,且传动平稳、可靠性好,同时,出液压力可调,既能满足低负载启动要求,也能使得冷却液能到达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空腔的任意地方,从而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冷却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却液压力可调的水冷式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及设置在电机本体上的第一转轴,还包括支座、第一齿轮、设置在支座上数量不少于2件的固定槽,过渡机构、第一轴承、组合凸轮机构、外挡、内挡、齿圈、内壳体、外壳体、泵水机构、出水管、管体、托座、节流座、密封头、推杆、第一弹簧、拉压力传感器、底板、伺服驱动机构、冷却环槽、冷却翅片、冷却液进管、冷却液出管、均热器,所述的支座位于电机本体左侧,所述的支座与电机本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齿轮位于第一转轴左侧且位于支座左侧,所述的第一齿轮与第一转轴键相连,所述的固定槽数量不少于2件,沿支座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所述的过渡机构设置在固定槽内,所述的第一轴承位于支座外侧,所述的第一轴承与支座过盈配合相连,所述的组合凸轮机构位于第一轴承外侧,所述的组合凸轮机构与第一轴承过盈配合相连,所述的外挡位于第一轴承左侧且位于支座内侧,所述的外挡位于支座焊接相连,所述的内挡位于第一轴承右侧且位于支座内侧,所述的内挡与支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齿圈位于支座内侧且位于过渡机构外侧,所述的齿圈与支座通过螺栓且于过渡机构啮合相连,所述的电机本体还设有内壳体,所述的内壳体位于电机本体外侧,所述的外壳体位于内壳体外侧,所述的泵水机构位于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的泵水机构与外壳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出水管位于外壳体外侧,所述的出水管与外壳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管体位于出水管下端,所述的管体与出水管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托座位于管体下端且位于外壳体外侧,所述的托座与管体焊接相连且于外壳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节流座位于位于管体内侧上端,所述的节流座与管体螺纹相连,所述的密封头位于节流座下端且位于管体内侧,所述的密封头可以沿管体上下滑动,所述的推杆贯穿管体且伸入密封头内,所述的推杆与管体滑动密封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位于推杆上端且位于密封头内侧,所述的拉压力传感器位于推杆下端,所述的拉压力传感器与推杆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底板位于拉压力传感器下端,所述的底板与拉压力传感器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伺服驱动机构位于托座左侧且位于底板左侧,所述的伺服驱动机构分别与托座和底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密封头还设有冷却环槽,所述的冷却环槽不贯穿密封头主体,所述的冷却翅片位于冷却环槽内,所述的冷却翅片与密封头焊接相连,所述的冷却液进管位于管体外侧,所述的冷却液进管与管体螺纹相连且于泵水机构螺纹相连,所述的管体还设有支管,所述的支管与管体焊接相连,所述的冷却液出管位于管体外侧且位于支管上端,所述的冷却液出管与管体螺纹相连且于支管螺纹相连,所述的均热器位于支管内侧,所述的均热器与支管焊接相连。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渡机构还包括第二轴承、第二转轴、第一挡环、第二挡环、轴套、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二轴承位于固定槽内侧,所述的第二轴承与支座过盈配合相连,所述的第二转轴贯穿第二轴承且贯穿支座,所述的第二转轴与第二轴承过盈配合相连,所述的第二挡环位于第二轴承右侧且位于固定槽内侧,所述的第二挡环与固定槽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挡环位于第二轴承左侧且位于固定槽内侧,所述的第二轴套位于第二转轴外侧且位于第二挡环外侧,所述的第二齿轮位于第二转轴左侧,所述的第二齿轮与第二转轴键相连,所述的第二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和齿圈啮合相连,第二挡环与固定槽通过螺纹结构进行连接,便于过渡机构的安装、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的组合凸轮机构还设有主凸轮、内凸轮、外凸轮、防护网,所述的主凸轮位于第一轴承外侧,所述的主凸轮与第一轴承过盈配合相连,所述的内凸轮位于主凸轮内侧,所述的内凸轮与主凸轮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外凸轮位于主凸轮外侧,所述的外凸轮与主凸轮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防护网位于主凸轮左侧,所述的防护网与主凸轮通过螺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泵水机构还设有扇形缸体、活塞、导杆、密封端盖、第三转轴、外滚珠、滚轮、第二弹簧、连接管、吸水单向阀、输水挡环,所述的扇形缸体位于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的扇形缸体与外壳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活塞位于扇形缸体内侧,所述的活塞可以沿扇形缸体左右方向滑动,所述的导杆位于活塞左侧且贯穿扇形缸体,所述的导杆与活塞螺纹相连,所述的密封端盖位于扇形缸体内侧且被导杆贯穿,所述的密封端盖与扇形缸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三转轴位于导杆左侧,所述的第三转轴与导杆螺纹相连,所述的外滚珠被第三转轴贯穿,所述的外滚珠可以沿第三转轴转动,所述的滚轮位于第三转轴左侧,所述的滚轮与第三转轴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二弹簧位于扇形缸体内侧且位于活塞右侧,所述的连接管位于扇形缸体外侧且贯穿外壳体,所述的连接管与扇形缸体螺纹相连且于外壳体焊接相连,所述的吸水单向阀位于连接管外侧,所述的吸水单向阀与连接管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输水挡环位于扇形缸体右侧且位于第二弹簧右侧,所述的输水挡环与扇形缸体螺纹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扇形缸体还设有出水孔,所述的出水孔位于扇形缸体一侧,所述的出水孔不贯穿扇形缸体主体且位于输水挡环右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托座还设有导向杆,所述的导向杆贯穿托座且位于底板上端,所述的导向杆可沿托座上下方向滑动且于底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伺服驱动机构还包括伺服电机、丝杠、进给螺母、防护罩、转座、柔性防尘罩,所述的伺服电机位于托座上端,所述的伺服电机与托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丝杠位于伺服电机上端且贯穿底板,所述的丝杠与伺服电机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进给螺母位于底板上端且被丝杠贯穿,所述的进给螺母与底板通过螺栓相连且于丝杠螺纹相连,所述的防护罩位于底板下端,所述的防护罩与底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转座位于防护罩内侧且被丝杠贯穿,所述的转座与防护罩螺纹相连,所述的柔性防尘罩位于进给螺母外侧且位于托座下端,所述的柔性防尘罩与进给螺母粘接相连且于端板粘接相连,伺服电机通过丝杠带动与进给螺母固连的底板上移或者下移,从而带动推杆上移或者下移,从而改变第一弹簧的压缩程度,从而调节密封头与节流座之间的分离推力,即可调节开启压力值,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压力值,当压力值达到设定值后,伺服电机即可停止工作,转座用于丝杠的辅助支撑,提高运动的平稳性,柔性防尘罩和防护罩用于防尘,防止灰尘侵入丝杠,提高丝杠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液进管还设有冷却液进液单向阀,所述的冷却液进液单向阀与冷却液进管通过螺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均热器还包括进液管、缓冲管、导流头、锥形均液头、出液孔,所述的进液管位于支管内侧,所述的进液管与支管焊接相连,所述的缓冲管位于进液管下端,所述的缓冲管与进液管焊接相连,所述的导流头位于缓冲管左侧,所述的导流头与缓冲管焊接相连,所述的锥形均液头位于缓冲管右侧,所述的均锥形液头与缓冲管焊接相连,所述的锥形均液头还设有出液孔,所述的出液孔贯穿锥形均液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冷却液压力可调的水冷式电机,工作时,初始状态下,为降低电机本体的启动负载,伺服驱动机构工作,带动与拉压力传感器固连的推杆下移,从而改变第一弹簧的压缩程度,使得冷却液能较为轻松的将密封头与节流座脱离,有效降低电机本体的启动负载,当电机本体工作带动第一转轴转动时,与第一齿轮啮合相连的第二齿轮随之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二齿轮啮合相连的齿圈转动,进而带动组合凸轮机构转动,由于外滚珠与内凸轮和外凸轮接触,而滚轮与主凸轮接触,因此,当组合凸轮机构转动时,滚轮沿主凸轮的表面滚动,外滚珠沿内凸轮和外凸轮表面滚动,从而形成三点支撑,提高运动的可靠性及平稳性,在弹簧与主凸轮共同作用下的,与导杆固连的活塞在扇形缸体内做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将冷却水经吸水单向阀、连接管进入缸体,再连续经输水挡环和出水孔泵入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空腔,最后经出水管排入管体,为了提高冷却液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分布的均匀性,伺服驱动机构工作,带动与拉压力传感器固连的推杆上移,从而改变第一弹簧的压缩程度,使得冷却液不能轻松的将密封头与节流座脱离,从而使得冷却液能到达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空腔的任意地方,有效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散热效果。泵水机构工作时产生的一部分冷却液经冷却液进液单向阀、冷却液进管进入冷却环槽内与冷却翅片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对密封头和管体进行冷却,随后,该部分冷却液经冷却液出管进入均热器,由于经管体进入支管的热介质经导流头导流后,流体状态由湍流转变为层流,与经设置在锥形均液头上的出液孔流出的冷介质能进行充分混合,从而降低热介质的温度,有效提高冷介质的综合利用率。该装置结构简单,采用水冷方式,不仅冷却效果好,而且无需另外单独设置泵及其控制系统,且传动平稳、可靠性好,冷却能力随第一转轴的转速升高而提高,同时,出液压力可调,既能满足低负载启动要求,也能使得冷却液能到达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空腔的任意地方,从而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主视图

图2示出本发明图1中圆圈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本发明过渡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组合凸轮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泵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管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伺服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发明均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机本体1、第一转轴2、支座3、第一齿轮4、固定槽5、过渡机构6、第一轴承7、组合凸轮机构8、外挡9、内挡10、齿圈11、内壳体12、外壳体13、泵水机构14、出水管15、管体16、托座17、节流座18、密封头19、推杆20、第一弹簧21、拉压力传感器22、底板23、伺服驱动机构24、冷却环槽25、冷却翅片26、冷却液进管27、冷却液出管28、均热器29、第二轴承601、第二转轴602、第一挡环603、第二挡环604、轴套605、第二齿轮606、主凸轮801、内凸轮802、外凸轮803、防护网804、扇形缸体1401、活塞1402、导杆1403、密封端盖1404、第三转轴1405、外滚珠1406、滚轮1407、第二弹簧1408、连接管1409、吸水单向阀1410、输水挡环1411、出水孔1412、支管1601、导向杆1701、伺服电机2401、丝杠2402、进给螺母2403、防护罩2404、转座2405、柔性防尘罩2406、冷却液进液单向阀2701、进液管2901、缓冲管2902、导流头2903、锥形均液头2904、出液孔290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一种冷却液压力可调的水冷式电机,包括电机本体1及设置在电机本体1上的第一转轴2,还包括支座3、第一齿轮4、设置在支座3上数量不少于2件的固定槽5,过渡机构6、第一轴承7、组合凸轮机构8、外挡9、内挡10、齿圈11、内壳体12、外壳体13、泵水机构14、出水管15、管体16、托座17、节流座18、密封头19、推杆20、第一弹簧21、拉压力传感器22、底板23、伺服驱动机构24、冷却环槽25、冷却翅片26、冷却液进管27、冷却液出管28、均热器29,所述的支座3位于电机本体1左侧,所述的支座3与电机本体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齿轮4位于第一转轴2左侧且位于支座3左侧,所述的第一齿轮4与第一转轴2键相连,所述的固定槽5数量不少于2件,沿支座3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所述的过渡机构6设置在固定槽5内,所述的第一轴承7位于支座3外侧,所述的第一轴承7与支座3过盈配合相连,所述的组合凸轮机构8位于第一轴承7外侧,所述的组合凸轮机构8与第一轴承7过盈配合相连,所述的外挡9位于第一轴承7左侧且位于支座3内侧,所述的外挡9位于支座3焊接相连,所述的内挡10位于第一轴承7右侧且位于支座3内侧,所述的内挡10与支座3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齿圈11位于支座3内侧且位于过渡机构6外侧,所述的齿圈11与支座3通过螺栓且于过渡机构6啮合相连,所述的电机本体1还设有内壳体12,所述的内壳体12位于电机本体1外侧,所述的外壳体13位于内壳体12外侧,所述的泵水机构14位于内壳体12和外壳体13之间,所述的泵水机构14与外壳体13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出水管15位于外壳体13外侧,所述的出水管15与外壳体13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管体16位于出水管15下端,所述的管体16与出水管15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托座17位于管体16下端且位于外壳体13外侧,所述的托座17与管体16焊接相连且于外壳体13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节流座18位于位于管体16内侧上端,所述的节流座18与管体16螺纹相连,所述的密封头19位于节流座18下端且位于管体16内侧,所述的密封头19可以沿管体16上下滑动,所述的推杆20贯穿管体16且伸入密封头19内,所述的推杆20与管体16滑动密封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21位于推杆20上端且位于密封头19内侧,所述的拉压力传感器22位于推杆20下端,所述的拉压力传感器22与推杆20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底板23位于拉压力传感器22下端,所述的底板23与拉压力传感器22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伺服驱动机构24位于托座17左侧且位于底板23左侧,所述的伺服驱动机构24分别与托座17和底板23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密封头19还设有冷却环槽25,所述的冷却环槽25不贯穿密封头19主体,所述的冷却翅片26位于冷却环槽25内,所述的冷却翅片26与密封头19焊接相连,所述的冷却液进管27位于管体16外侧,所述的冷却液进管27与管体16螺纹相连且于泵水机构14螺纹相连,所述的管体16还设有支管1601,所述的支管1601与管体16焊接相连,所述的冷却液出管28位于管体16外侧且位于支管1601上端,所述的冷却液出管28与管体16螺纹相连且于支管1601螺纹相连,所述的均热器29位于支管1601内侧,所述的均热器29与支管1601焊接相连,所述的过渡机构6还包括第二轴承601、第二转轴602、第一挡环603、第二挡环604、轴套605、第二齿轮606,所述的第二轴承601位于固定槽5内侧,所述的第二轴承601与支座3过盈配合相连,所述的第二转轴602贯穿第二轴承601且贯穿支座3,所述的第二转轴602与第二轴承601过盈配合相连,所述的第二挡环604位于第二轴承601右侧且位于固定槽5内侧,所述的第二挡环604与固定槽5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挡环604位于第二轴承601左侧且位于固定槽5内侧,所述的轴套605位于第二转轴602外侧且位于第二挡环604外侧,所述的第二齿轮606位于第二转轴602左侧,所述的第二齿轮606与第二转轴602键相连,所述的第二齿轮606分别与第一齿轮4和齿圈11啮合相连,第二挡环603与固定槽5通过螺纹结构进行连接,便于过渡机构6的安装、拆卸,所述的组合凸轮机构8还设有主凸轮801、内凸轮802、外凸轮803、防护网804,所述的主凸轮801位于第一轴承2外侧,所述的主凸轮801与第一轴承2过盈配合相连,所述的内凸轮802位于主凸轮801内侧,所述的内凸轮802与主凸轮80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外凸轮803位于主凸轮801外侧,所述的外凸轮803与主凸轮80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防护网804位于主凸轮801左侧,所述的防护网804与主凸轮80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泵水机构14还设有扇形缸体1401、活塞1402、导杆1403、密封端盖1404、第三转轴1405、外滚珠1406、滚轮1407、第二弹簧1408、连接管1409、吸水单向阀1410、输水挡环1411,所述的扇形缸体1401位于内壳体12和外壳体13之间,所述的扇形缸体1401与外壳体13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活塞1402位于扇形缸体1401内侧,所述的活塞1402可以沿扇形缸体1401左右方向滑动,所述的导杆1403位于活塞1402左侧且贯穿扇形缸体1401,所述的导杆1403与活塞1402螺纹相连,所述的密封端盖1404位于扇形缸体1401内侧且被导杆1403贯穿,所述的密封端盖1404与扇形缸体140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三转轴1405位于导杆1403左侧,所述的第三转轴1405与导杆1403螺纹相连,所述的外滚珠1406被第三转轴1405贯穿,所述的外滚珠1406可以沿第三转轴1405转动,所述的滚轮1407位于第三转轴1405左侧,所述的滚轮1407与第三转轴1405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二弹簧1408位于扇形缸体1401内侧且位于活塞1402右侧,所述的连接管1409位于扇形缸体1401外侧且贯穿外壳体13,所述的连接管1409与扇形缸体1401螺纹相连且于外壳体13焊接相连,所述的吸水单向阀位于连接管1409外侧,所述的吸水单向阀与连接管1409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输水挡环1411位于扇形缸体1401右侧且位于第二弹簧1408右侧,所述的输水挡环1411与扇形缸体1401螺纹相连,所述的扇形缸体1401还设有出水孔1412,所述的出水孔1412位于扇形缸体1401一侧,所述的出水孔1412不贯穿扇形缸体1401主体且位于输水挡环1411右侧,所述的托座17还设有导向杆1701,所述的导向杆1701贯穿托座17且位于底板23上端,所述的导向杆1701可沿托座17上下方向滑动且于底板23螺纹相连,所述的伺服驱动机构24还包括伺服电机2401、丝杠2402、进给螺母2403、防护罩2404、转座2405、柔性防尘罩2406,所述的伺服电机2401位于托座17上端,所述的伺服电机2401与托座17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丝杠2402位于伺服电机2401上端且贯穿底板23,所述的丝杠2402与伺服电机240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进给螺母2403位于底板23上端且被丝杠贯穿,所述的进给螺母2403与底板23通过螺栓相连且于丝杠2402螺纹相连,所述的防护罩2404位于底板23下端,所述的防护罩2404与底板23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转座2405位于防护罩2404内侧且被丝杠2402贯穿,所述的转座2405与防护罩2404螺纹相连,所述的柔性防尘罩2406位于进给螺母2403外侧且位于托座17下端,所述的柔性防尘罩2406与进给螺母2403粘接相连且于底板23粘接相连,伺服电机2401通过丝杠2402带动与进给螺母2403固连的底板23上移或者下移,从而带动推杆20上移或者下移,从而改变第一弹簧21的压缩程度,从而调节密封头19与节流座18之间的分离推力,即可调节开启压力值,拉压力传感器22用于检测压力值,当压力值达到设定值后,伺服电机2401即可停止工作,转座2405用于丝杠2402的辅助支撑,提高运动的平稳性,柔性防尘罩2406和防护罩2404用于防尘,防止灰尘侵入丝杠2402,提高丝杠2402的使用寿命,所述的冷却液进管27还设有冷却液进液单向阀2701,所述的冷却液进液单向阀2701与冷却液进管27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均热器29还包括进液管2901、缓冲管2902、导流头2903、锥形均液头2904、出液孔2905,所述的进液管2901位于支管1601内侧,所述的进液管2901与支管1601焊接相连,所述的缓冲管2902位于进液管2901下端,所述的缓冲管2902与进液管2901焊接相连,所述的导流头2903位于缓冲管2902左侧,所述的导流头2903与缓冲管2902焊接相连,所述的锥形均液头2904位于缓冲管2902右侧,所述的均锥形液头2904与缓冲管2902焊接相连,所述的锥形均液头2904还设有出液孔2905,所述的出液孔2905贯穿锥形均液头2904,该冷却液压力可调的水冷式电机,工作时,初始状态下,为降低电机本体1的启动负载,伺服驱动机构24工作,带动与拉压力传感器22固连的推杆20下移,从而改变第一弹簧21的压缩程度,使得冷却液能较为轻松的将密封头19与节流座18脱离,有效降低电机本体1的启动负载,当电机本体1工作带动第一转轴2转动时,与第一齿轮4啮合相连的第二齿轮606随之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二齿轮606啮合相连的齿圈11转动,进而带动组合凸轮机构8转动,由于外滚珠1406与内凸轮802和外凸轮803接触,而滚轮1407与主凸轮801接触,因此,当组合凸轮机构8转动时,滚轮1407沿主凸轮801的表面滚动,外滚珠1406沿内凸轮802和外凸轮803表面滚动,从而形成三点支撑,提高运动的可靠性及平稳性,在弹簧1408与主凸轮801共同作用下的,与导杆1403固连的活塞1402在扇形缸体1401内做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将冷却水经吸水单向阀1410、连接管1409进入缸体,再连续经输水挡环1411和出水孔1412泵入内壳体12与外壳体13之间的空腔,最后经出水管15排入管体16,为了提高冷却液在内壳体12与外壳体13之间分布的均匀性,伺服驱动机构24工作,带动与拉压力传感器22固连的推杆20上移,从而改变第一弹簧21的压缩程度,使得冷却液不能轻松的将密封头19与节流座18脱离,从而使得冷却液能到达内壳体12与外壳体13之间空腔的任意地方,有效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散热效果。泵水机构14工作时产生的一部分冷却液经冷却液进液单向阀2701、冷却液进管27进入冷却环槽25内与冷却翅片26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对密封头19和管体16进行冷却,随后,该部分冷却液经冷却液出管28进入均热器29,由于经管体16进入支管1601的热介质经导流头2903导流后,流体状态由湍流转变为层流,与经设置在锥形均液头2904上的出液孔2905流出的冷介质能进行充分混合,从而降低热介质的温度,有效提高冷介质的综合利用率。该装置结构简单,采用水冷方式,不仅冷却效果好,而且无需另外单独设置泵及其控制系统,且传动平稳、可靠性好,冷却能力随第一转轴2的转速升高而提高,同时,出液压力可调,既能满足低负载启动要求,也能使得冷却液能到达内壳体12与外壳体13之间空腔的任意地方,从而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冷却效果。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