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安全锤的车载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0858发布日期:2019-01-13 16:5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带有安全锤的车载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安全锤的车载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车载移动电源的普及使用,车载移动电源使用频率增加,然而安全锤是使用频率少但需要必备的安全装备。目前,车载移动电源和安全锤作为两个不同的物品被分别放置于车内的不同位置,车载移动电源由于使用频率高,驾驶员能容易找到所述车载移动电源;而安全锤由于使用频率低,在紧急情况下需要使用安全锤时,驾驶员可能会因为长时间没有使用安全锤而忘记所述安全锤放置的位置,从而存在紧急情况下找不到安全锤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驾驶员找不到安全锤的带有安全锤的车载移动电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安全锤的车载移动电源,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储能电池、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充电装置,以及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一端的安全锤,所述安全锤包括能导电的锤体,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锤体的第一电极连接件,以及第二电极连接件,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及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均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优选的,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让位孔,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包括弹性的连接片,以及凸设于所述连接片的至少一接触凸部,至少一所述接触凸部延伸出所述让位孔,所述安全锤还包括绝缘的连接件,所述锤体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筒体背朝所述壳体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锤体螺接或卡接于所述连接件。

优选的,所述锤体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柱体部,以及凸设于所述柱体部一端的突起,所述突起呈圆锥体状或半球体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是能导电的弹性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连接于正极端,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连接于负极端。

优选的,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安全锤与所述储能电池之间,所述壳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外的夹持架,以及套设于所述夹持架与所述储能电池上的套筒。

优选的,所述夹持架包括能相互拼接的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夹持架背朝所述套筒的一端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的拼接,所述筒体连接于所述连接套背朝所述壳体的一端。

优选的,电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一连接器接口,所述壳体对应至少一连接器接口开设有至少一通孔。

优选的,所述壳体背朝所述安全锤的一端设置有LED灯,所述LED灯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移动电源的壳体内设置有所述储能电池及电路板,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安全锤,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电性连接于所述安全锤与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及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均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移动电源兼具安全锤功能,从而,当出现紧急情况下需要使用安全锤时,方便驾驶员容易找到所述车载移动电源,降低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安全锤的车载移动电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组装图。

图4是图2的组装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安全锤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安全锤的锤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安全锤的车载移动电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安全锤的车载移动电源100,其包括一壳体20、设置于所述壳体20内的一电路板30、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的一储能电池50、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的一充电装置70,以及连接于所述壳体20的一端的一安全锤80。所述安全锤80包括能导电的一锤体82,所述充电装置70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锤体82的一第一电极连接件72,以及邻近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72的一第二电极连接件74,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72及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74均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72及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74用于给所述储能电池50充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移动电源100的壳体20内设置有所述储能电池50及电路板30,所述壳体20的一端设置有安全锤80,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72电性连接于所述安全锤80的锤体82与所述电路板30之间,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72及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74用于给所述储能电池50进行充电。因此,所述车载移动电源100既可以当作移动电源使用,又可以当作安全锤使用,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移动电源100兼具安全锤功能,从而,当出现紧急情况下需要使用安全锤时,方便驾驶员容易找到所述车载移动电源100,降低风险。

所述壳体20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0外的一夹持架22、套设于所述夹持架22与所述储能电池50上的一套筒24,以及设置于所述夹持架22背朝所述套筒24的一端的一连接套26。所述夹持架22包括能相互拼接的一第一夹持件221及一第二夹持件223。所述第一夹持件221包括呈半圆柱体状的中空的一连接筒2212,以及凸设于连接筒2212的端部的一搭接部2214。所述搭接部2214概呈中空的半圆锥体状,即,所述搭接部2214的横截面自所述连接筒2212向外逐渐变小。所述连接筒2212背朝所述搭接部2214的一端设置有半圆形的一支撑片2215,所述支撑片2215的中部开设有连通所述连接筒2212的内部空间的半圆形的缺口2216。所述搭接部2214的内部远离所述连接筒2212的一端设置有半圆形的连接片2217。所述连接筒2212的内部空间与所述搭接部2214的内部空间连通,从而形成一第一收容空间2218。所述连接筒2212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218的至少一通孔2219。

所述第二夹持件223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夹持件221的结构相似,所述第二夹持件223包括呈半圆柱体状的中空的一连接筒2232,以及凸设于连接筒2232的端部的一搭接部2234。所述搭接部2234概呈中空的半圆锥体状。所述连接筒2232背朝所述搭接部2234的一端设置有半圆形的一支撑片2235,所述支撑片2235的中部开设有连通所述连接筒2232的内部空间的半圆形的缺口2236。所述搭接部2234的内部远离所述连接筒2232的一端设置有半圆形的连接片2237。所述连接筒2232的内部空间与所述搭接部2234的内部空间连通,从而形成一第二收容空间2238。所述连接筒2232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238的两个通孔2239。

所述套筒24呈中空的圆柱状,所述套筒24的侧壁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一通孔242,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24的侧壁上开设有三个通孔242,所述套筒24的通孔242与所述第一夹持件221上的通孔2219及所述第二夹持件223上的通孔2239一一对应。

所述连接套26用于将所述第一夹持件221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23拼接。所述连接套26包括中空的圆锥形的一套体262、凸设于所述套体262一端的第一连接部264,以及凸设于所述套体262背朝所述第一连接部264的一第二连接部266。

所述电路板30设置于所述安全锤80与所述储能电池50之间。所述电路板30上设置有至少一连接器接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30的一侧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连接器32,所述电路板30背朝所述第一连接器32的侧面设置有一第二连接器34。所述第一连接器32是USB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器34是MiniUSB接口。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32及所述第二连接器34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器32及所述第二连接器3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所述储能电池50的外部设置有一安装架52,所述储能电池50通过所述安装架52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本实施例中,所述储能电池50是能充电的电池,所述储能电池50是锂电池。

所述充电装置7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20的一筒体75,以及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的一充电电路板77。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电路板77通过一个圆形的连接板79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72是能导电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能降低对所述充电电路板77的安装位置的精度要求,即,就算在安装所述充电电路板77时出现了位置的误差也不会影响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72与锤体82的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72是能导电的弹簧。所述充电电路板77远离所述连接板79的一端开设有一连接孔,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7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孔内。

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74包括概呈U型的弹性的连接片742,以及凸设于所述连接片742相对的两端的两个接触凸部744。所述充电电路板77于邻近所述连接板79的一端开设有一连接孔,所述连接片742的中部连接于所述连接孔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72连接于正极端,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74连接于负极端。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72连接于负极端,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74连接于正极端。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72可以用导线取代,即,所述导线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电路板77,所述导线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锤体82。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72也可以用具有弹性的铁丝或铜丝来取代。

所述筒体75是中空的圆柱体,所述筒体75的侧壁上开设有相对的两个让位孔752,两个所述让位孔752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74的两个所述接触凸部744一一对应。所述筒体75的一端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754。

所述安全锤80由硬质的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安全锤80还包括绝缘的一连接件84,所述连接件84用于将所述锤体82连接于所述筒体75。所述锤体82包括一柱体部822及凸设于所述柱体部822一端的突起824。所述柱体部822背朝所述突起824的侧面的中部轴向地开设有连接孔8222,所述连接孔8222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本实施例中,所述突起824呈圆锥体。

所述连接件84包括中部开孔的一连接板842、凸设于所述连接板842的一侧面的中部的一第一连接筒844,以及凸设于所述连接板842背朝所述第一连接筒844的侧面的中部的一第二连接筒846。所述第一连接筒844及所述第二连接筒846的外周面均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壳体20背朝所述安全锤80的一端设置有LED灯,即,所述储能电池50背朝所述安全锤80的一端设置有所述LED灯90。所述LED灯90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0,所述LED灯90可以是指示灯或照明灯。本实施例中,所述LED灯90是照明灯。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组装时,将所述夹持架22组装至所述电路板30上,即,将所述第一夹持件221及所述第二夹持件223相互拼接至所述电路板30外,使所述连接筒2212、2232拼合成圆柱体状,所述搭接部2214、2234拼合成圆锥体状。此时,所述电路板30及连接板79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218及第二收容空间2238内,所述充电电路板77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21的连接片2217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23的连接片2237之间;所述连接筒2212上的通孔2219与所述电路板30上的第一连接器32对应,所述连接筒2232上的两个通孔2239与所述电路板30上的第一连接器32及第二连接器34一一对应,所述连接筒2212上的缺口2216与所述连接筒2232上的缺口2236配合成一通孔,所述电路板30连接于所述储能电池50及所述LED灯90的导线(图中未示)收容于所述通孔内。将所述套筒24远离所述通孔242的一端自所述充电装置70的一端套入,直至所述套筒24抵止于所述LED灯90,此时,所述套筒24卡持于所述LED灯90上,所述套筒24套设于所述储能电池50的安装架52及所述夹持架22外,所述套筒24上的通孔242与所述第一夹持件221的通孔2219及所述第二夹持件223的通孔2239一一对应。将所述连接套26自所述充电装置70的一端套入,直至所述连接套26的第二连接部266套入并卡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21的搭接部2214及第二夹持件223的搭接部2234上,且所述套筒24远离所述LED灯90的一端也卡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66上。将所述筒体75远离所述内螺纹754的一端套入所述充电装置70上,直至所述筒体75卡接于所述连接套26的第一连接部264上,此时,所述充电电路板77收容于所述筒体75内,两个所述接触凸部744分别插入两个所述让位孔752内并露出所述筒体75的外表面。将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72远离所述充电电路板77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件84,并将所述连接件84的第二连接筒846螺接于所述筒体75的内螺纹754上。再将所述锤体82连接于所述连接件84上,即,所述连接件84的第一连接筒844的外螺纹螺接于所述柱体部822的连接孔8222的内螺纹,此时,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72弹性抵接于所述柱体部822的连接孔8222内。

所述车载移动电源100插接于汽车的点烟器插座上,使所述点烟器插座上的充电金属片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72及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72,从而给所述储能电池50进行充电。通过USB连接线连接于所述车载移动电源100的第一连接器32或第二连接器34与外部的移动设置,能给所述移动设置提供电量。当出现紧急情况下需要使用安全锤时,驾驶员方便从所述点烟器插座上取下所述车载移动电源100,并使用所述车载移动电源100上的安全锤80。

由于所述车载移动电源100兼具安全锤功能,且所述车载移动电源100一般插接于所述点烟器插座上,不仅节省了安全锤占用汽车的内部空间,并且方便驾驶员找到所述车载移动电源100。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26的第二连接部266与所述夹持架22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螺接方式,即,所述夹持架22的搭接部2214、2234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266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26的第二连接部266与所述夹持架22之间的连接也可以采用胶水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筒体75与所述连接套26的第一连接部264之间的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接方式,即,所述第一连接部264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筒体75设置有对应所述外螺纹的内螺纹。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筒体75与所述连接套26的第一连接部264之间的连接也可以采用胶水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84的第二连接筒846与所述筒体75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卡接或胶水连接。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安全锤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安全锤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全锤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第二实施例中,安全锤80a的锤体82与所述连接件84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即,所述锤体82的连接孔8222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卡接孔8824,所述连接件84的第一连接筒844的外周面凸设有若干弹性卡包8444,若干所述弹性卡包8444与若干所述卡接孔8824一一对应。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安全锤的锤体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安全锤的锤体结构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全锤的锤体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第三实施例中,所述锤体82a包括所述柱体部822及凸设于所述柱体部822一端的突起824a,所述突起824a呈半球体状。所述突起824a呈半球体状能防止突起的尖端刺伤人体。

在其他实例中,所述突起可以是三角形、矩形等形状。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