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稳定换装的有源滤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4427发布日期:2019-04-13 00:42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便于稳定换装的有源滤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稳定换装的有源滤波装置。



背景技术:

有源电力滤波器(英文全称Active PowerFilter,简称APF),通常也叫有源滤波器或有源滤波装置,是一种用于动态抑制谐波、补偿无功的新型电力电子装置,它能够对大小和频率都变化的谐波以及变化的无功进行补偿。

现有技术中,APF通常为大型的立柜式装置,由于起自身具有相当的自重,且为了便于放置,通常柜体表面相对平滑。因此,进行有源滤波装置的换装时就会非常的困难,并且换装过程、运输过程、放置过程中很可能出现由于重心不稳导致的侧翻事故,不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一旦发生侧翻极易损伤有源滤波装置内设有的电力设备,尤其是精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有源滤波装置换装困难,以及在换装过程、运输过程、放置过程中很可能出现的重心不稳导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稳定换装的有源滤波装置,包括:主体箱柜。所述主体箱柜内装有电源模块以及实现有源滤波功能的必要电力设备。所述主体箱柜面对地面的一端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安装有辅助平衡机构和稳定升降机构。所述主体箱柜的竖直侧壁上安装有控制器和平衡装置。所述控制器与电源模块电连通,且至少包括3个控制按钮,其信号输出端与稳定升降机构信号连接,电连连接端与平衡装置电连通。所述平衡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辅助平衡机构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稳定升降机构包括:硬质支撑外壳。所述硬质支撑外壳面对地面的一端,在靠近竖直侧壁的位置处设有4个以上竖直凹槽。所述竖直凹槽内装有设有支撑结构的轮子。所述轮子的支撑结构竖直设置且穿过竖直凹槽上对应设置的开孔,延伸至硬质支撑外壳内部,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背对地面的一端与第一电控升降机的升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控升降机的控制端与硬质支撑外壳固定连接,其信号接收端与第一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硬质支撑外壳靠近竖直方向顶端处设有水平插槽。所述水平插槽内插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器、第一电控升降机、控制器及电源模块电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平衡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内固定安装有呈矩阵式分布设置的4个以上第二电控升降机。所述第二电控升降机的升降端与下支撑板固定连接,其电源端与蓄电池电连通,其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二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平衡装置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装置包括:2片以上首尾相连形成圆环结构的圆弧导电片。相邻圆弧导电片之间通过绝缘隔片固定。所述2片以上圆弧导电片依次分别与第三微控制器的1个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第三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圆弧导电片形成的圆环结构的圆心位置处,通过导电线挂设有圆形导电片。所述圆形导电片具有与圆弧导电片相同的弧度。所述圆形导电片与圆弧导电片之间设有0.5-5cm的距离。所述圆形导电片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电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4个以上设有支撑结构的轮子包括:至少2个万向轮,其余的轮子为固定支撑轮。

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面对水平插槽外部的一端设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包括位于竖直凹槽之间的第一水平板以及位于竖直凹槽上方的第二水平板。所述第一水平板与第二水平板之间通过竖直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板与硬质支撑外壳底端面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二水平板与竖直凹槽顶端面的距离。所述第一电控升降机的升降端与第一水平板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水平插槽处的第二水平板设有与水平插槽相对应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沿竖直方向围绕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竖直侧壁,固定安装有可伸缩的防尘衬。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电控升降机可以是:无锡市五洋电动推杆机械厂的DYTP20000-/25型电液推杆。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电控升降机可以是:宁波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MS300H型微型电动推杆。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获得至少以下有益效果中的一种:

1.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装的辅助平衡机构,可以在换装、运输、放置过程中自动平衡主体箱柜的水平重心,避免主体箱柜发生侧翻。

2.本实用新型加装的稳定升降机构可以在需要换装有源滤波装置时通过轮子支撑有源滤波装置主体箱柜部分,实现方便快捷的移动换装,并在换装完成后可以收缩轮子,从而形成稳定的支撑。

3.本实用新型稳定升降机构的轮子在升降过程中实现基本统一升降,可以有效实现主体箱柜的升降平衡,降低主体箱柜发生侧翻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于稳定换装的有源滤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稳定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平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平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具体的说明只是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加容易、清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性解释。并且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便于稳定换装的有源滤波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主体箱柜1。所述主体箱柜1内装有电源模块以及实现有源滤波功能的必要电力设备。所述主体箱柜1面对地面的一端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安装有辅助平衡机构2和稳定升降机构3。所述主体箱柜1的竖直侧壁上安装有控制器4和平衡装置5。所述控制器4与电源模块电连通,且包括3个控制按钮,其信号输出端与稳定升降机构3信号连接,电连连接端与平衡装置5电连通。所述平衡装置5的信号输出端与辅助平衡机构2信号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稳定升降机构3包括:硬质支撑外壳301。所述硬质支撑外壳301面对地面的一端,在靠近竖直侧壁的位置处设有4个或6个或8个或其他数量的竖直凹槽302。所述竖直凹槽302内装有设有支撑结构的轮子。所述轮子的支撑结构竖直设置且穿过竖直凹槽302上对应设置的开孔,延伸至硬质支撑外壳301内部,与支撑板30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305背对地面的一端与第一电控升降机306的升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控升降机306的控制端与硬质支撑外壳301固定连接,其信号接收端与第一微控制器307的信号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307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4信号连接。所述硬质支撑外壳301靠近竖直方向顶端处设有水平插槽。所述水平插槽内插装有蓄电池308。所述蓄电池308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器307、第一电控升降机306、控制器4及电源模块电连通。

当需要移动该装置时,用户通过控制器4向稳定升降机构3的第一微控制器307发送下降指令。第一微控制器307向第一电控升降机306发送下压指令。第一电控升降机306根据指令启动,控制与推杆部位固定连接的支撑板305向下运动,支撑板305压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轮子向下运动至与地面接触后,通过推杆的后续下压动作反向将第一电控升降机306及与第一电控升降机306固定的稳定升降机构3和主体箱柜1抬离地面,此时,由轮子形成支撑,用户可方便的推动装置移动,实现换装。当需要放置该装置时,仅需反向进行上述操作使轮子回收运动至竖直凹槽302内,并由硬质支撑外壳301进行支撑即可实现放置操作。由于轮子的升降是通过同一支撑板305统一进行的,因此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轮子升降程度、升降速度不同导致的主体箱柜1水平重心偏移问题,有效避免装置发生侧翻的可能性。

如图3所示,所述辅助平衡机构2包括: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的上支撑板201和下支撑板202。所述上支撑板201内固定安装有呈矩阵式分布设置的4个或6个或8个过16个或其他数量的第二电控升降机205。所述第二电控升降机205的升降端与下支撑板202固定连接,其电源端与蓄电池308电连通,其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二微控制器204的信号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204的信号输入端与平衡装置5信号连接。其中,上支撑板201与主体箱柜1固定连接,下支撑板202与稳定升降机构3固定连接。

此时,当用户需要进行水平重心找平时,首先按下控制器4上对应的控制按钮,控制器4向平衡装置5发送信号,平衡装置5根据信号启动,并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发送至第二微控制器204。第二微控制器204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相应的第二电控升降机205进行升降运动,调节上支撑板201相对下支撑板202的相对水平位置,从而调节主体箱柜1的水平重心。

如图4所示,所述平衡装置5包括:2片或3片或4片或8片首尾相连形成圆环结构的圆弧导电片501。相邻圆弧导电片501之间通过绝缘隔片502固定。所述圆弧导电片501依次分别与第三微控制器505的1个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第三微控制器505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微控制器204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圆弧导电片501形成的圆环结构的圆心位置处,通过导电线504挂设有圆形导电片503。所述圆形导电片503具有与圆弧导电片501相同的弧度。所述圆形导电片503与圆弧导电片501之间设有0.5-5cm的距离,该距离根据平衡装置5安装的位置高度及需要的灵敏度设置,距离越小则安装位置越低或灵敏度越高,距离越大则安装位置越高或灵敏度越小。所述圆形导电片503通过导电线504与控制器4电连通。

此时,当平衡装置5接收到控制器4发出的电信号后,通过导电线504将该电信号传递至圆弧导电片501,并使其形成带电体。当主体箱柜1发生水平重心的偏移时,挂设的圆形导电片503会向相应的一侧发生偏移。当圆形导电片503与偏移方向的圆弧导电片501发生接触时,会使圆弧导电片501变为带电体,并向第三微控制器505传递一个电信号。第三微控制器505根据接收的电信号多对应的圆弧导电片501位置,生成控制信号发送至第二微控制器204。例如:当设有4个圆弧导电片501时,其左后侧圆弧导电片501产生电信号,则第三微控制器505向第二微控制器204发出控制左后侧对应的第二电控升降机205上升,右前侧对应的第二电控升降机205下降的控制信号。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所述便于稳定换装的有源滤波装置,所述蓄电池308面对水平插槽外部的一端设有把手309。该设置可以方便的进行蓄电池308的插装和拔出操作。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所述便于稳定换装的有源滤波装置,所述支撑板305包括位于竖直凹槽302之间的第一水平板3051以及位于竖直凹槽302上方的第二水平板3052。所述第一水平板3051与第二水平板3052之间通过竖直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板3051与硬质支撑外壳301底端面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二水平板3052与竖直凹槽302顶端面的距离。所述第一电控升降机306的升降端与第一水平板3051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水平插槽处的第二水平板3052设有与水平插槽相对应的凹槽。该设置可以使支撑板305相比水平直板具有更大的升降行程,从而可以将装置太高至较高的高度,提高装置跨越障碍物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在推杆的安装部位形成较大的安装空间,方便安装具有较大功率和行程的推杆装置。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所述便于稳定换装的有源滤波装置,所述上支撑板201和下支撑板202之间,沿竖直方向围绕上支撑板201和下支撑板202的竖直侧壁,固定安装有可伸缩的防尘衬203。该设置一方面较为美观,另一方面也可以放置灰尘进入第二电控推杆内,造成设备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1个实施例,所述硬质支撑外壳301设有4个具有支撑结构的轮子,包括:2个万向轮303,2个固定支撑轮3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1个实施例,所述硬质支撑外壳301设有6个具有支撑结构的轮子,包括:2个万向轮303,4个固定支撑轮3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1个实施例,所述硬质支撑外壳301设有6个具有支撑结构的轮子,包括:4个万向轮303,2个固定支撑轮304。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获得至少以下有益效果中的一种:

1.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装的辅助平衡机构,可以在换装、运输、放置过程中自动平衡主体箱柜的水平重心,避免主体箱柜发生侧翻。

2.本实用新型加装的稳定升降机构可以在需要换装有源滤波装置时通过轮子支撑有源滤波装置主体箱柜部分,实现方便快捷的移动换装,并在换装完成后可以收缩轮子,从而形成稳定的支撑。

3.本实用新型稳定升降机构的轮子在升降过程中实现基本统一升降,可以有效实现主体箱柜的升降平衡,降低主体箱柜发生侧翻的可能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做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简单的替换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