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夹持的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3695发布日期:2019-01-22 23:0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夹持的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充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夹持的车载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器是指不用传统的充电电源线连接到需要充电的终端设备上的充电器,采用了最新的无线充电技术,通过使用线圈之间产生的磁场,神奇的传输电能,电感耦合技术将会成为连接充电基站和设备的桥梁。

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获得重多信息的重要来源,由于受智能手机体积及便携的需要,智能手机的电池容量有限,而智能手机工作耗电量大,于是出了智能手机自带的电源无法适应较长时间使用。因而对于智能手机需要及时充电,而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的代步工具,人们呆在汽车上的时间较长,因而通常需要借助汽车电池对智能手机进行充电,以及时补充电能,以免影响使用,于是市场上出现了车载无线充。

但是,现有的车载无线充在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的同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导致生产成本升高,难以被大多数人接受。

在实用新型申请号为CN201711253501.0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智能全自动手机支架,包括壳体结构件、夹臂组件、控制板;壳体结构件包括汽车通风口夹、上盖、底壳、托架;夹臂组件包括夹臂、轨道支架、齿轮传动机构、助力弹簧、导电弹簧、LOGO灯罩;控制板设置在壳体结构件的底壳上,夹臂组件设置在壳体结构件的底壳中间,夹臂从壳体结构件两侧伸出,壳体结构件顶部设置有车位锁上锁按键、SOS求助按键、车位锁解锁按键,壳体结构件的上盖下部设置有无线充电控制按键开关,壳体结构件的左下侧面设置有触摸按键,壳体结构件的下端设置有可伸缩的托架,上盖下面区域设置有红外感应窗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满足传统车载手机支架功能的同时,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的无线充电功能。

但是,上述实用新型公开的智能全自动手机支架,装配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不适于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夹持的车载无线充电器,该无线充电器在能够自动夹持手机实现无线充电的同时能够保持足够的夹持力,而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夹持的车载无线充电器,该无线充电器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易于广泛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夹持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有无线充电模块、控制模块、感应模块、触摸开关、连接插头、底壳、面板、电机、齿轮、左夹持组件、右夹持组件、固定滑板,所述面板盖合在所述底壳上,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底壳上,所述电机与齿轮驱动连接,所述面板与底壳之间形成一个容纳所述无线充电模块、控制模块、感应模块、电机、齿轮的空腔,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感应模块通讯连接,所述触摸开关设置在所述底壳侧面且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与控制模块均与所述连接插头电连接,所述连接插头可连接外部电源;

所述固定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壳中部且位于所述电机的下方,所述固定滑板的中部开设有使齿轮穿过的中空结构;所述左夹持组件包括有左夹持件、左耳盖、左耳垫、左齿板,所述右夹持组件包括有右夹持件、右耳盖、右耳垫、右齿板,所述左齿板与右齿板均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适配的齿痕,所述左齿板与所述固定滑板活动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固定滑板朝向底壳的一面,所述右齿板与所述固定滑板活动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固定滑板朝向面板的一面,所述左齿板与右齿板分别与位于固定滑板中部的齿轮齿合,通过上述设置,使该电机驱动齿轮旋转时,带动左齿板与右齿板在固定滑板上滑动至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左夹持件的一端与所述左齿板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面板与底壳之间的空腔,所述右夹持件的一端与所述右齿板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面板与底壳之间的空腔,所述左夹持件伸出的一端延伸出左阻挡板,所述右夹持件伸出的一端延伸出右阻挡板,所述左阻挡板、所述右阻挡板的伸出部分与所述面板外表面围合形成一个用于夹持手机的夹持位,所述左耳盖固定在所述左阻挡板远离所述夹持位的外侧,所述左耳垫固定在所述左阻挡板靠近所述夹持位的内侧,所述右耳盖固定在所述右阻挡板远离所述夹持位的外侧,所述右耳垫固定在所述右阻挡板靠近所述夹持位的内侧。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无线充电模块、控制模块、感应模块、触摸开关均为现有技术;当感应模块感应到手机靠近时,发送信号至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电机驱动齿轮旋转,齿轮通过左齿板与右齿板带动左夹持件与右夹持件相对远离后靠近,从而使夹持位打开后缩合夹持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当充电完成时,手指轻触触摸开关,触摸开关发送信号至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电机驱动齿轮旋转,齿轮通过左齿板与右齿板带动左夹持件与右夹持件相对远离,从而使夹持位打开拿下手机后缩回原位,通过上述设置使该无线充电器在能够自动夹持手机实现无线充电的同时能够保持足够的夹持力,而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易于广泛推广。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滑板的正面与背面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滑槽,所述左齿板与右齿板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适配的凸条,所述左齿板与右齿板通过所述凸条在所述固定滑板上滑动。通过上述设置使左齿板与右齿板能够更好的在固定滑板上滑动,使该无线充电器更好的控制夹持位的开合。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中部对应所述固定滑板的位置还固定有平行设置的上固定条与下固定条,所述上固定条与下固定条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固定滑板朝向底壳的背面上下两侧设置的滑槽之间的距离相适配,当固定滑板固定在所述底壳中部时,所述上固定条与下固定条刚好卡住所述固定滑板朝向底壳的背面上下两侧设置的滑槽,所述上固定条与下固定条的设置使所述左齿板在固定滑板上滑动时位置不会偏移,使该无线充电器更好的控制夹持位的开合。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中部对应所述左夹持件伸出面板与底壳之间空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形挡板,所述底壳上位于所述第一凹形挡板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凹形挡板上还设置有两个隔板,所述两个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凹形挡板内侧的三等分处,所述左夹持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形挡板相适配的第一U形卡槽,所述左夹持件通过所述第一U形卡槽卡在所述第一凹形挡板的两侧的第一开槽上实现可左右移动伸出所述面板与底壳之间的空腔,所述第一凹形挡板的设置防止了左夹持件整个滑出所述面板与底壳之间的空腔;所述底壳中部对应所述右夹持件伸出面板与底壳之间空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形挡板,所述底壳上位于所述第二凹形挡板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开槽,所述右夹持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形挡板相适配的第二U形卡槽,所述右夹持件通过所述第二U形卡槽卡在所述第二凹形挡板的两侧的第二开槽上实现可左右移动伸出所述面板与底壳之间的空腔,所述第二凹形挡板的设置防止了右夹持件整个滑出所述面板与底壳之间的空腔,使该无线充电器更好的控制夹持位的开合,保持夹持稳固,加持力大。

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条与下固定条之间还设置有3条中固定条,所述3 条中固定条平行设置且所述3条中固定条的位置设置与所述第一U形卡槽在底壳上滑动的位置相对应使左夹持件在滑出所述面板与底壳之间的空腔时保持位置不偏移,使该无线充电器更好的控制夹持位的开合,保持夹持稳固,加持力大。

进一步地,所述左夹持件靠近所述左齿板的一端还设置有左滑板,所述左滑板位于所述固定滑板靠近所述底壳的一面与所述左齿板相抵持,所述右夹持件靠近所述右齿板的一端还设置有右滑板,所述右滑板位于所述固定滑板靠近所述面板的一面与所述右齿板相抵持,使该无线充电器更好的控制夹持位的开合。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背面还设置有固定头,所述固定头设置在所述底壳背面的中部,所述固定头内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外还设置有螺纹。通过固定头的设置使该无线充电器可以通过配套的固定装置固定在车上或者其他位置,固定槽、螺纹的设置使其固定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上还设置有底壳电机固定槽,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底壳电机固定槽内;所述面板上还设置有线圈固定槽、线圈固定板,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有无线充电线圈、PCB板,所述PCB板设置在底壳上,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PCB板电连接,所述PCB板与所述连接插头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通过线圈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线圈固定槽内。通过上述设置使该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模块结构更加稳固,方便实现无线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插头固定在所述PCB板上,底壳上端设置有插口使数据线可以通过插口插入连接插头,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有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固定在所述PCB板上,所述感应模块包括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固定在所述PCB板上且伸出所述面板外侧位于所述夹持位上端,该无线充电器还包括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固定在所述PCB 板上伸出所述底壳上端且所述指示灯位于所述连接插头旁,所述指示灯与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当连接插头通过数据线连接到外部电源时,指示灯则亮蓝灯,当手机靠近该无线充电器时,红外传感器感应到手机的靠近,发送信号至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控制电机启动带动夹持位的开合从而夹持手机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该无线充电器还包括有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设置在所述PCB 板上,通过蓝牙模块可以与外部电子设备无线连接实现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当中,该无线充电器在能够自动夹持手机实现无线充电的同时能够保持足够的夹持力,而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并且也可以通过手动将左夹持件与右夹持件相对拉开,夹住手机,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易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夹持的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实施例正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夹持的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实施例背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夹持的车载无线充电器的背面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夹持的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正面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夹持的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合起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夹持的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打开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夹持的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夹持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有无线充电模块、控制模块、感应模块、触摸开关40、连接插头50、底壳1、面板2、电机3、齿轮4、左夹持组件5、右夹持组件6、固定滑板7,面板2 盖合在底壳1上,电机3固定在底壳1上,电机3与齿轮4驱动连接,面板2 与底壳1之间形成一个容纳无线充电模块、控制模块、感应模块、电机3、齿轮4的空腔,控制模块与感应模块通讯连接,触摸开关40设置在底壳1侧面且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无线充电模块与控制模块均与连接插头50电连接,连接插头50可连接外部电源;

固定滑板7固定设置在底壳1中部且位于电机3的下方,固定滑板7的中部开设有使齿轮4穿过的中空结构;左夹持组件5包括有左夹持件51、左耳盖 52、左耳垫53、左齿板54,右夹持组件6包括有右夹持件61、右耳盖62、右耳垫63、右齿板64,左齿板54与右齿板64均设置有与齿轮4相适配的齿痕,左齿板54与固定滑板7活动连接且设置在固定滑板7朝向底壳1的一面,右齿板64与固定滑板7活动连接且设置在固定滑板7朝向面板2的一面,左齿板 54与右齿板64分别与位于固定滑板7中部的齿轮4齿合,通过上述设置,使该电机3驱动齿轮4旋转时,带动左齿板54与右齿板64在固定滑板7上滑动至相对靠近或远离,左夹持件51的一端与左齿板54连接,另一端伸出面板2 与底壳1之间的空腔,右夹持件61的一端与右齿板64连接,另一端伸出面板 2与底壳1之间的空腔,左夹持件51伸出的一端延伸出左阻挡板511,右夹持件61伸出的一端延伸出右阻挡板611,左阻挡板511、右阻挡板611的伸出部分与面板2外表面围合形成一个用于夹持手机的夹持位100,左耳盖52固定在左阻挡板511远离夹持位100的外侧,左耳垫53固定在左阻挡板511靠近夹持位100的内侧,右耳盖62固定在右阻挡板611远离夹持位100的外侧,右耳垫 63固定在右阻挡板611靠近夹持位100的内侧。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无线充电模块、控制模块、感应模块、触摸开关40均为现有技术;当感应模块感应到手机靠近时,发送信号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电机3驱动齿轮4旋转,齿轮4通过左齿板54与右齿板64带动左夹持件51与右夹持件61相对远离后靠近,从而使夹持位100打开后缩合夹持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当充电完成时,手指轻触触摸开关40,触摸开关40发送信号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电机3 驱动齿轮4旋转,齿轮4通过左齿板54与右齿板64带动左夹持件51与右夹持件61相对远离,从而使夹持位100打开拿下手机后缩回原位,通过上述设置使该无线充电器在能够自动夹持手机实现无线充电的同时能够保持足够的夹持力,而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易于广泛推广。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滑板7的正面与背面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滑槽71,左齿板54与右齿板64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与滑槽71相适配的凸条200,左齿板54与右齿板64通过凸条200在固定滑板7上滑动。通过上述设置使左齿板54 与右齿板64能够更好的在固定滑板7上滑动,使该无线充电器更好的控制夹持位100的开合。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中部对应固定滑板7的位置还固定有平行设置的上固定条11与下固定条12,上固定条11与下固定条12之间的距离与固定滑板7 朝向底壳1的背面上下两侧设置的滑槽71之间的距离相适配,当固定滑板7 固定在底壳1中部时,上固定条11与下固定条12刚好卡住固定滑板7朝向底壳1的背面上下两侧设置的滑槽71,上固定条11与下固定条12的设置使左齿板54在固定滑板7上滑动时位置不会偏移,使该无线充电器更好的控制夹持位 100的开合。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中部对应左夹持件51伸出面板2与底壳1之间空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形挡板13,底壳1上位于第一凹形挡板13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开槽14,第一凹形挡板13上还设置有两个隔板131,两个隔板131 设置在第一凹形挡板13内侧的三等分处,左夹持件51设置有与第一凹形挡板 13相适配的第一U形卡槽512,左夹持件51通过第一U形卡槽512卡在第一凹形挡板13的两侧的第一开槽14上实现可左右移动伸出面板2与底壳1之间的空腔,第一凹形挡板13的设置防止了左夹持件51整个滑出面板2与底壳1 之间的空腔;底壳1中部对应右夹持件61伸出面板2与底壳1之间空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形挡板15,底壳1上位于第二凹形挡板15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开槽16,右夹持件61设置有与第二凹形挡板15相适配的第二U形卡槽 612,右夹持件61通过第二U形卡槽612卡在第二凹形挡板15的两侧的第二开槽16上实现可左右移动伸出面板2与底壳1之间的空腔,第二凹形挡板15 的设置防止了右夹持件61整个滑出面板2与底壳1之间的空腔,使该无线充电器更好的控制夹持位100的开合,保持夹持稳固,加持力大。

在本实施例中,上固定条11与下固定条12之间还设置有3条中固定条17, 3条中固定条17平行设置且3条中固定条17的位置设置与第一U形卡槽512 在底壳1上滑动的位置相对应使左夹持件51在滑出面板2与底壳1之间的空腔时保持位置不偏移,使该无线充电器更好的控制夹持位100的开合,保持夹持稳固,加持力大。

在本实施例中,左夹持件51靠近左齿板54的一端还设置有左滑板513,左滑板513位于固定滑板7靠近底壳1的一面与左齿板54相抵持,右夹持件 61靠近右齿板64的一端还设置有右滑板613,右滑板613位于固定滑板7靠近面板2的一面与右齿板64相抵持,使该无线充电器更好的控制夹持位100的开合。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背面还设置有固定头18,固定头18设置在底壳1 背面的中部,固定头18内开设有固定槽181,固定槽181外还设置有螺纹。通过固定头18的设置使该无线充电器可以通过配套的固定装置固定在车上或者其他位置,固定槽181、螺纹的设置使其固定更加稳固。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上还设置有底壳电机固定槽90,电机3固定在底壳电机固定槽90内;面板2上还设置有线圈固定槽21、线圈固定板22,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有无线充电线圈10、PCB板20,PCB板20设置在底壳1上,无线充电线圈10与PCB板20电连接,PCB板20与连接插头50电连接,无线充电线圈10通过线圈固定板22固定在线圈固定槽21内。通过上述设置使该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模块结构更加稳固,方便实现无线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插头50固定在PCB板20上,底壳1上端设置有插口使数据线可以通过插口插入连接插头50,控制模块包括有控制芯片60,控制芯片60与电机3电连接,控制芯片60固定在PCB板20上,感应模块包括有红外传感器30,红外传感器30固定在PCB板20上且伸出面板2外侧位于夹持位100上端,该无线充电器还包括有指示灯70,指示灯70固定在PCB板20 上伸出底壳1上端且指示灯70位于连接插头50旁,指示灯70与无线充电线圈 10电连接,红外传感器30与控制芯片60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当连接插头50通过数据线连接到外部电源时,指示灯70则亮蓝灯,当手机靠近该无线充电器时,红外传感器30感应到手机的靠近,发送信号至控制芯片60,控制芯片60控制电机3启动带动夹持位100的开合从而夹持手机进行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该无线充电器还包括有蓝牙模块80,蓝牙模块80设置在 PCB板20上,通过蓝牙模块80可以与外部电子设备无线连接实现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还可以设置有左弹簧与右弹簧,左弹簧一端固定在第一U形卡槽512的右端,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凹形挡板13内侧,右弹簧一端固定在第二U形卡槽612的左端,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凹形挡板15内侧,通过左弹簧与右弹簧的设置使该无线充电器也可以通过手动实现左夹持件51与右夹持件61的相对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夹持手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当中,该无线充电器在能够自动夹持手机实现无线充电的同时能够保持足够的夹持力,而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并且也可以通过手动将左夹持件51与右夹持件61 相对拉开,夹住手机,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易于广泛推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