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双向控制的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3804发布日期:2019-07-24 09:59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双向控制的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机双向控制的电路。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浴霸、凉霸等产品基本都具备正转送风和反转排气的功能。在浴霸和凉霸的使用中会采用双电机的结构,一个电机负责正转(送风),一个负责反转(排气),分别独立工作。但对于产品设计而言,双电机结构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缺点:一、两个电机的体积明显占用空间,对于产品小型化不利,对于美化外观不利;二、两个电机也会增加成本,从而降低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双向控制的电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机双向控制的电路,包括供电模块、第一继电器以及第二继电器,所述供电模块与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以用于控制第一继电器打开/关闭以及第二继电器的关闭/打开,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出端、第二继电器的输出端与外部电机电性连接以用于控制电机的正反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继电器是常开型继电器,第二继电器是常闭型继电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均与供电模块电性连接,第一继电器的输出端、第二继电器的输出端与外部电机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的输入端、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的两端均并联有用于消除反向电动势的二极管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还电性连接有稳压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稳压二极管D3,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一端与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稳压二极管D3的另一端与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稳压模块包括限压二极管D4,所述限压二极管D4的一端与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限压二极管D4的另一端与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稳压模块包括分压电阻R3,所述分压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供电模块包括整流模块D1、调节电阻R1,所述调节电阻R1的一端与整流模块D1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供电模块的上电时序控制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的打开/关闭,通过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的正反转切换(打开/关闭)来实现电机的正反转运作,以实现采用纯模拟电路来实现对正反转电机的控制,仅仅使用一个电机就能实现使用两个电机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机双向控制的电路,包括供电模块1、第一继电器2以及第二继电器3,所述供电模块1与第一继电器2的输入端、第二继电器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以用于控制第一继电器2打开/关闭以及第二继电器3的关闭/打开,所述第一继电器2的输出端、第二继电器3的输出端与外部电机4电性连接以用于控制电机4的正反转。本设计采用供电模块1的上电时序控制第一继电器2、第二继电器3的打开/关闭,通过第一继电器2、第二继电器3的正反转切换来实现电机4的正反转运作,以实现采用纯模拟电路来实现对正反转电机4的控制,仅仅使用一个电机4就能实现使用两个电机4的效果。

其中,所述第一继电器2是常开型继电器,主要用于控制电机4的正转吹风;第二继电器3是常闭型继电器,主要用于控制电机4的反转换气。

进一步,所述第一继电器2的输入端、第二继电器3的输入端均与供电模块电性连接,第一继电器2的输出端、第二继电器3的输出端与外部电机4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继电器2的的输入端、第二继电器3的输入端的两端均并联有用于消除反向电动势的二极管组件,在本设计中,该二极管组件包括二极管D2以及二极管D5,二极管D2和二极管D5是快速恢复二极管,因为继电器在断开时内部线圈会产生比较大的反向电动势,会对外部环路产生破坏性影响,同过在外部并联快速恢复二极管从而与内部线圈形成闭合环路,利用线圈自身内阻消耗关闭时产生的反向电动势。

所述第一继电器2、第二继电器3还电性连接有稳压模块。

其中,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稳压二极管D3,所述稳压二极管D3的一端与第一继电器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稳压二极管D3的另一端与第二继电器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该二极管主要是当电压过高时钳位改节点电压从而是该点电势不过于高出阈值上限。

所述稳压模块包括限压二极管D4,所述限压二极管D4的一端与第一继电器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限压二极管D4的另一端与第二继电器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该二极管主要是利用二极管伏安特性,利用二极管正向导通时0.7V的压降去限压。

所述稳压模块包括分压电阻R3,所述分压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继电器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继电器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该电阻主要是与稳压二极管D3、限压二极管D4配合形成一个线性稳压稳压电路,主要起分压作用。

所述供电模块1为低成本全波桥式整流阻容降压模块,包括整流模块D1、调节电阻R1,所述调节电阻R1的一端与整流模块D1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2的输入端、第二继电器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结合图2,本设计还包括起过流保护以及在输入电压存在波动时起到分压保护作用的电阻F1、利用较大的容抗限制电路总电流的降压电容C1、断电后为降压电容C1提供放电回路,防止在快速插拔电源插头或插头接触不良时降压电容C1上的残余电压和电网电压叠加对后续器件形成高压冲击和防止拔出电源插头后接触到人体对人员产生伤害的电阻R2、对稳压后的电压滤波,在整流后的波谷部分为负载提供电能的电容EC1,本设计产生的实际效果就是在于整流后直接通过调节R1放电电阻阻抗和计算后级负载阻抗来控制输出电压,从而给继电器提供一个合理的驱动电压,构建了一个低成本而又满足需求的合理的辅助供电系统,此外,供电模块1还可以采用buck降压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