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7760发布日期:2019-07-31 20:02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焊带是光伏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收集电流。目前光伏组件中的焊带主要有两种:互连条和汇流条,其中互连条的一端焊接在电池片的正面,另一端焊接在另一电池片的背面,通过串联的方式,把单个电池片接成电池串。汇流条与电池串头尾部的互连条连接,以汇集电池串电流,同时,汇流条与接线盒的引出线端口连接,通过接线盒输出汇流条收集到的光伏组件的电流。焊带的材质一般为涂锡的铜带,其截面结构为矩形,中心的基材为铜芯,铜芯可以是纯铜,紫铜或者无氧铜,在基材外围包裹有锡铅层,锡铅层2的成分为63%Sn和37%Pb的合金,或为60%Sn和40%Pb的合金,或为62%Sn、36%Pb和2%Ag的合金。

目前,在光伏组件的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在叠层工序中,互联条在和汇流条焊接时,互联条有可能会因为裁切精度及工艺误差,超出汇流条一部分,需要人工进行裁剪,在裁剪的过程中由于人力因素可能导致电池片与汇流条之间连接的互联条偏斜;同时,由于连接电池片和汇流条的互联条比较窄,在层压工序中,也会出现偏斜现象,严重影响了光伏组件的电气连接性能以及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汇流条与电池片在叠压和层压的工序中互连条发生偏斜扭曲的问题,同时该光伏组件的电气连接性能良好,且外观无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组件,包括汇流条,汇流条的一侧分布有多个凸出的齿端,相邻两个齿端之间形成凹槽;汇流条通过互连条与电池片电性连接;互连条的一端连接齿端,另一端连接电池片。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多个齿端均匀的设置在汇流条的一侧。

其中齿端沿平行于汇流条长边方向的最大宽度为1mm-5mm;所述齿端沿垂直于汇流条长边方向的最大高度为1mm-5mm。

其中相邻两个齿端沿平行于汇流条长边方向的最小距离为1-60mm。

其中齿端的数量为3-15。

其中互连条与齿端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连接。

其中齿端为矩形结构、三角形结构或弧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汇流条的一侧设置有连续的齿端,并且齿端通过互连条与电池片连接,从而使互连条与齿端连接之后,并没有超出汇流条,因此光伏组件在焊接之后,不需要进行裁剪操作,解决了光伏组件在叠层过程中造成的互连条倾斜的问题;并且,由于汇流条齿端比互联条更宽,同时避免了在层压过程中造成互连条倾斜的问题,增加了光伏组件的可靠性,使光伏组件外观更加美观。

更进一步的,互连条与齿端一一对应连接,可以形成单独不重叠的焊疤,同时避免了焊接不牢靠,以及焊锡堆积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汇流条的齿端能够设计成各种不同的结构,满足现有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实施例1中汇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实施例2中汇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实施例3中汇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实施例4中汇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实施例5中汇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汇流条;2为齿端;3为凹槽;4为互连条;5为电池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汇流条1,汇流条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齿端2,相邻两个齿端2之间设置有凹槽3;即汇流条1的一侧设置为齿状结构。其中汇流条1和电池片5之间通过互连条4电性连接,其中互连条4的一端与电池片5连接,互连条4的另一端与齿端2连接;其中齿端2与互连条4一一对应连接,且所有的互连条4平行设置;从而形成单独的焊疤,增加焊接的可靠性,避免了光伏组件在层压过程中互连条的偏移。并且互连条4与齿端2连接,使得互连条4没有超出汇流条1,因此在组件制造的过程中不需要对互连条4进行修剪,节省了生产时间,降低了光伏组件的隐裂风险。

本实用新型中根据电池电极设计的不同,齿端2的个数为3-15个;齿端2的相对宽度为1mm-5mm,齿端2的凸起长度为1mm-5mm;相邻两个齿端2之间的距离为1-60mm。在上述限定范围内,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电池设计类型的光伏组件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中针对汇流条1提出的改进有以下几种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汇流条1的一侧设置有间隔设置的齿端2,其中齿端2为汇流条1上伸出的矩形结构,两个齿端2之间形成矩形结构的凹槽3。其中齿端2的数量为12个;相邻两个齿端2之间的距离为9mm;齿端2的相对宽度为3mm,齿端2凸起的高度为2mm。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汇流条1的一侧设置有间隔设置的齿端2;其中齿端2为汇流条1上伸出的三角形结构,且其伸出的角为倒角设计;相邻两个齿端2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因此两个齿端2之间形成左右对称的梯形结构的凹槽3。其中齿端2的数量为6个;相邻两个齿端2之间的距离为20mm;齿端2的相对宽度为5mm,齿端2凸起的高度为5mm。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汇流条1的一侧设置有间隔设置的齿端2,其中齿端2为从汇流条1上伸出的弧形结构;图4中所示的齿端2为凸出的半圆形结构;相邻两个齿端2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因此两个齿端2之间形成顶部为水平线,且左右两侧为对称弧形线结构的凹槽3。其中齿端2的数量为6个;相邻两个齿端2之间的距离为22mm;齿端2的相对宽度为4mm,齿端2凸起的高度为2mm。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汇流条1的一侧设置有间隔设置的齿端2,其中齿端2为从汇流条1上伸出的三角形结构;相邻两个齿端2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因此两个齿端2之间形成左右对称的梯形结构的凹槽3。其中齿端2的数量为6个;相邻两个齿端2之间的距离为20mm;齿端2的相对宽度为5mm,齿端2凸起的高度为5mm。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汇流条1的一侧设置有间隔设置的齿端2,其中齿端2为从汇流条1伸出的矩形结构,且矩形结构伸出的两个角为倒角;相邻两个齿端2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因此两个齿端2之间形成矩形结构的凹槽3,凹槽3内齿端2与汇流条1的连接为圆角结构。其中齿端2的数量为5个;相邻两个齿端2之间的距离为30mm;齿端2的相对宽度为3mm,齿端2凸起的高度为2mm。

使用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汇流条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叠压和层压,并且解决导致互连条发生偏斜扭曲等问题,同时该光伏组件的电气连接性能良好,且外观更加美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