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铁芯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91326发布日期:2020-01-24 14:19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铁芯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电机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铁芯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电机均是使用硅钢材料作为导磁的铁芯,在研发电机新产品或小批量试制电机产品时,通常采用电火花线切割来加工电机铁芯。

由于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是利用正负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电火花的瞬时高温使加工件局部的金属熔化,进而实现线切割加工。此种电火花线切割原理决定了加工工件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否则将会在加工过程中因放电不良而频繁断丝,严重影响加工进程。而制作电机铁芯用的硅钢材料表面涂有绝缘涂层,使得由多个硅钢片叠成的加工件的导电性很差,导致无法正常加工电机铁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铁芯加工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电火花线切割方法加工电机铁芯时,由于多个硅钢片叠成的加工件的导电性差,导致无法正常加工电机铁芯,降低加工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铁芯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每个硅钢片浸入胶水溶液中后,取出晾至预设的时间;

根据预设的叠片系数将多个叠放好的所述硅钢片进行压制,形成硅钢叠片;

对压制后的硅钢叠片的四周进行打磨后,利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箔将所述硅钢叠片的四周包裹;

在所述硅钢叠片的上表面加工定位孔;

对所述硅钢叠片的上下表面进行打磨后,以所述定位孔为切割基准,利用电火花切割机对所述硅钢叠片进行切割,将所述硅钢叠片加工成电机铁芯。

上述方案中,所述将每个硅钢片浸入胶水溶液中之前,包括:

利用酒精与胶水配置所述胶水溶液,所述酒精与所述胶水的比例为1:3。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预设的叠片系数将多个叠放好的所述硅钢片进行压制,包括:

根据第一压制过程的叠片系数确定所述第一阶段的液压缸行程,根据所述第一阶段液压缸行程对所述硅钢片进行一次压制;

根据第二压制过程的叠片系数确定所述第二阶段的液压缸行程,根据所述第二阶段液压缸行程对所述硅钢片进行二次压制;

根据第三压制过程的叠片系数确定所述第三阶段的液压缸行程,根据所述第三阶段液压缸行程对所述硅钢片进行三次压制。

上述方案中,根据所述第一阶段液压缸行程对所述硅钢片进行一次压制时,压制时间为25~30min。

上述方案中,根据所述第一阶段液压缸行程对所述硅钢片进行二次压制时,压制时间为25~30min。

上述方案中,根据所述第一阶段液压缸行程对所述硅钢片进行三次压制时,压制时间为2.5~3h。

上述方案中,所述金属箔包括:铜箔。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所述硅钢叠片的上表面加工定位孔后,包括:

在所述定位孔内填充无粘性的导电胶,并密封孔口。

上述方案中,所述预设的时间为5~8min。

上述方案中,所述金属箔表面涂有粘性导电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铁芯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每个硅钢片浸入胶水溶液中后,取出晾至预设的时间;根据预设的叠片系数将多个叠放好的所述硅钢片进行压制,形成硅钢叠片;对压制后的硅钢叠片的四周进行打磨后,利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箔将硅钢叠片的四周包裹;在所述硅钢叠片的上表面加工定位孔;对所述硅钢叠片的上下表面进行打磨后,以所述定位孔为切割基准,利用电火花切割机对所述硅钢叠片进行切割,将所述硅钢叠片加工成电机铁芯;如此,利用导电性的金属箔将多个硅钢进行包裹,使得相互绝缘的硅钢片能够互相导通,增加硅钢叠片工件的导电性;并且在切割之前,对硅钢叠片的上下表面进行打磨,去除硅钢表面的绝缘涂层,使得上下两侧接触面的硅钢裸露出铁基体,进一步增加了导电性,在利用电火花线切割时,确保硅钢叠片工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进而确保了可以加工的稳定性,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机铁芯加工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压制好的硅钢叠片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将硅钢叠片四周打磨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加工出定位孔的硅钢叠片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对硅钢叠片上下表面进行打磨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利用金属箔将上下表面与夹具的接触面包裹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电火花线切割方法加工电机铁芯时,由于多个硅钢片叠成的加工件的导电性差,导致无法正常加工电机铁芯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铁芯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每个硅钢片浸入胶水溶液中后,取出晾至预设的时间;根据预设的叠片系数将多个叠放好的所述硅钢片进行压制,形成硅钢叠片;对压制后的硅钢叠片的四周进行打磨后,利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箔将硅钢叠片的四周包裹;在所述硅钢叠片的上表面加工定位孔;对所述硅钢叠片的上下表面进行打磨后,以所述定位孔为切割基准,利用电火花切割机对所述硅钢叠片进行切割,将所述硅钢叠片加工成电机铁芯。

下面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铁芯加工方法,如图1所示,方法包括:

s110,将每个硅钢片浸入胶水溶液中后,取出晾至预设的时间;

本步骤中,将每个硅钢片浸入胶水溶液之前,还需按照预设的比例配置胶水溶液。这里是利用酒精与胶水配置胶水溶液,酒精与胶水的比例为1:3~1:5。

然后将每个硅钢片均浸入胶水溶液中,使得硅钢片两面都均匀沾上胶水,以提高粘结效果;并尽可能地减小胶膜厚度,以提高硅钢片叠片系数。然后取出晾至预设的时间;预设的时间一般为5~8min,优选地为6min。

s111,根据预设的叠片系数将多个叠放好的所述硅钢片进行压制,形成硅钢叠片;

将多个表面带有胶水的硅钢片叠放在一起,根据预设的叠片系数将多个叠放好的所述硅钢片进行压制,形成硅钢叠片,具体实现如下:

基于公式(1)确定出各压制过程中对应的液压缸行程;

l=100/m(1)

公式(1)中,l为各压制过程中对应的液压缸行程,m为各压制过程的叠片系数。

具体为:根据第一压制过程的叠片系数确定第一阶段的液压缸行程,根据第一阶段液压缸行程对硅钢片进行一次压制。一次压制的时间为25~30min。

根据第二压制过程的叠片系数确定第二阶段的液压缸行程,根据第二阶段液压缸行程对硅钢片进行二次压制;二次压制时间为25~30min。

根据第三压制过程的叠片系数确定第三阶段的液压缸行程,根据第三阶段液压缸行程对硅钢片进行三次压制,三次压制时间为2.5~3h。

三次压制后,行成硅钢叠片,如图2所示。

s112,对压制后的硅钢叠片的四周进行打磨后,利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箔将所述硅钢叠片的四周包裹;

利用砂纸或者打磨机对压制后的硅钢叠片的四周进行打磨,以将四周的胶水打磨掉,参考图3,然后利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箔将硅钢叠片的四周包裹,以使片间相互绝缘的硅钢片能够相互导通,增加硅钢叠片工件的导电性,其中,金属箔可以包括:铜箔,金属箔的内侧(与硅钢叠片接触的一侧)还涂有粘性导电胶。

s113,在所述硅钢叠片的上表面加工定位孔;

然后利用电火花打孔机硅钢叠片的上表面加工定位孔,以在切割时,可以确保切割精度。加工出定位孔后,参考图4,在定位孔内填充无粘性的导电胶,并利用胶带或密封垫密封孔口。

s114,对所述硅钢叠片的上下表面进行打磨后,以所述定位孔为切割基准,利用电火花切割机对所述硅钢叠片进行切割,将所述硅钢叠片加工成电机铁芯。

密封好之后,对硅钢叠片的上下表面进行打磨,使得上下表面与夹具接触的部位露出铁基体,以去除硅钢表面附着的绝缘胶,参考图5;然后用铜箔将接触面包裹住,进一步提高硅钢叠片的导电性,参考图6。

包裹住之后,以定位孔为切割基准,按照预先设计的图纸,利用电火花切割机对硅钢叠片进行切割,可以一次性将硅钢叠片加工成电机整套转子铁芯,提高了切割精度及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铁芯加工方法能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铁芯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每个硅钢片浸入胶水溶液中后,取出晾至预设的时间;根据预设的叠片系数将多个叠放好的所述硅钢片进行压制,形成硅钢叠片;对压制后的硅钢叠片的四周进行打磨后,利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箔将所硅钢叠片的四周包裹;在所述硅钢叠片的上表面加工定位孔;对所述硅钢叠片的上下表面进行打磨后,以所述定位孔为切割基准,利用电火花切割机对所述硅钢叠片进行切割,将所述硅钢叠片加工成电机铁芯;如此,利用导电性的金属箔将多个硅钢进行包裹,使得相互绝缘的硅钢片能够互相导通,增加硅钢叠片工件的导电性;并且在切割之前,对硅钢叠片的上下表面进行打磨,去除硅钢表面的绝缘涂层,使得上下两侧接触面的硅钢裸露出铁基体,进一步增加了导电性,在利用电火花线切割时,确保硅钢叠片工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进而确保了可以加工的稳定性,提高了加工效率及精度。

实施例二

实际应用中,利用实施例一提供的加工方法对电机铁芯进行加工,具体实施如下:

利用酒精与胶水配置胶水溶液,酒精与胶水的比例为1:3。然后将每个硅钢片均浸入胶水溶液中,使得硅钢片两面都均匀沾上胶水,以提高粘结效果;并尽可能地减小胶膜厚度,以提高硅钢片叠片系数。然后取出晾至预设的时间;预设的时间为5min。

将多个表面带有胶水的硅钢片叠放在一起,根据预设的叠片系数将多个叠放好的所述硅钢片进行压制,形成硅钢叠片,具体实现如下:

基于公式(1)确定出各压制过程中对应的液压缸行程;

l=100/m(1)

公式(1)中,l为各压制过程中对应的液压缸行程,m为各压制过程的叠片系数。

具体为:根据第一压制过程的叠片系数确定第一阶段的液压缸行程,根据第一阶段液压缸行程对硅钢片进行一次压制。在第一阶段,叠片系数为97%,因此确定出对应的液压缸行程为103mm,一次压制的时间为30min。

根据第二压制过程的叠片系数确定第二阶段的液压缸行程,根据第二阶段液压缸行程对硅钢片进行二次压制;在第二阶段,叠片系数为98%,因此确定出对应的液压缸行程为102mm,二次压制时间为30min。

根据第三压制过程的叠片系数确定第三阶段的液压缸行程,根据第三阶段液压缸行程对硅钢片进行三次压制,在第三阶段,叠片系数为99%,因此确定出对应的液压缸行程为101mm,三次压制时间为3h。

三次压制后,行成硅钢叠片。

利用砂纸或者打磨机对压制后的硅钢叠片的四周进行打磨,以将四周的胶水打磨掉,然后利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箔将硅钢叠片的四周包裹,以使片间相互绝缘的硅钢片能够相互导通,增加硅钢叠片工件的导电性,其中,金属箔可以包括:铜箔,金属箔的内侧(与硅钢叠片接触的一侧)还涂有粘性导电胶。

然后利用电火花打孔机硅钢叠片的上表面加工定位孔,以在切割时,可以确保切割精度。加工出定位孔后,在定位孔内填充无粘性的导电胶,并利用胶带或密封垫密封孔口。

密封好之后,对硅钢叠片的上下表面进行打磨,露出铁基体,以去除硅钢表面附着的绝缘胶;然后用铜箔将上下表面包裹住,进一步提高硅钢叠片的导电性。

包裹住之后,以定位孔为切割基准,按照预先设计的图纸,利用电火花切割机对硅钢叠片进行切割,可以一次性将硅钢叠片加工成电机整套转子铁芯,相比现有技术中切割时因导电不良发生断续的情况,提高了切割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