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内变电站用的通风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7996发布日期:2019-10-19 03:20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户内变电站用的通风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散热系统去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户内变电站用的通风消声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户内变电站的通风散热系统的风机出口一般会设置通风消声器,用于控制气流噪声和户内的设备的低频噪声外漏。

现有的通风消声设备,当通风系统的本身的气动噪声频谱夹杂户内变电站的设备低频噪声频谱形成相对较宽频的具有一定量级的噪声时,一般通风消声器由于所适用的消声频谱较窄,无法满足户内变电站的通风降噪要求。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通风消声设备进行改进,提高降噪的频谱范围,增加消声量,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户内变电站用的通风消声器,实现的目的之一是增大通风道内气流与消声面的接触面积,通过分割通流面积为若干个消声通道,提高消声器的一阶截止频率,提高降噪的频谱范围,从而增加消声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户内变电站用的通风消声器,设置于所述变电站用的通风道,包括壳体和内芯。

其中,所述壳体呈管状结构,且外形与所述变电站用的通风道相配,串接于所述变电站用的通风道;

所述壳体为双层结构,位于内部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消音孔,双层结构内填充吸声填料;

所述内芯呈内部中空的条状结构,沿所述变电站用的通风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中心位置;

所述内芯的侧面沿轴线环形均布有若干消音翼板;

每一所述消音翼板均为内部中空的片状结构;

所述内芯和每一所述消音翼板中空的内部均填充有所述吸声填料;

所述内芯朝向所述内壁的侧面以及每一所述消音翼板朝向所述内壁的侧面均设有多个消音孔;

所述内芯朝向所述变电站用的通风道空气进入方向的端部,以及每一所述消音翼板朝向所述变电站用的通风道空气进入方向的端部均设有导流块。

优选的,呈管状结构的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有法兰结构,并籍由所述法兰结构串接于所述变电站用的通风道。

优选的,多个所述消音孔的位置以矩形阵列设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呈矩形管状结构,所述所述内芯的侧面沿轴线环形均布有4个所述消音翼板形成“十”字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芯朝向所述变电站用的通风道空气进入方向的端部设置的所述导流块为钝梯形导流块。

优选的,每一所述消音翼板朝向所述变电站用的通风道空气进入方向的端部设置的所述导流块均为半圆柱形导流块。

优选的,所述吸声填料采用无纺布和/或岩棉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增大气流与消声面的接触面积,通过分割通流面积为若干个消声通道,提高消声器的一阶截止频率,提高降噪的频谱范围,从而增加消声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户内变电站用的通风消声器,设置于变电站用的通风道,包括壳体1和内芯2。

其中,壳体1呈管状结构,且外形与变电站用的通风道相配,串接于变电站用的通风道;

壳体1为双层结构,位于内部的内壁12上设有多个消音孔,双层结构内填充吸声填料;

内芯2呈内部中空的条状结构,沿变电站用的通风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于壳体1内的中心位置;

内芯2的侧面沿轴线环形均布有若干消音翼板23;

每一消音翼板23均为内部中空的片状结构;

内芯2和每一消音翼板23中空的内部均填充有吸声填料;

内芯2朝向内壁12的侧面以及每一消音翼板23朝向内壁12的侧面均设有多个消音孔;

内芯2朝向变电站用的通风道空气进入方向的端部,以及每一消音翼板23朝向变电站用的通风道空气进入方向的端部均设有导流块。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壳体1和内芯2组成的通风消声器,籍由若干消音翼板23将通流面积分割为若干个消声通道,大大增加了吸声周长和吸声面积,增加了作用的频谱范围提高消声效果,并降低了流动阻力和再生噪声的量级。

在某些实施例中,呈管状结构的壳体1的两端均设有法兰结构13,并籍由法兰结构13串接于变电站用的通风道。

在某些实施例中,多个消音孔的位置以矩形阵列设置。

在某些实施例中,壳体1呈矩形管状结构,内芯2的侧面沿轴线环形均布有4个消音翼板23形成“十”字形结构。

在某些实施例中,内芯2朝向变电站用的通风道空气进入方向的端部设置的导流块为钝梯形导流块。

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消音翼板23朝向变电站用的通风道空气进入方向的端部设置的导流块均为半圆柱形导流块。

在某些实施例中,吸声填料采用无纺布和/或岩棉制成。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