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压开关柜的触头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7690发布日期:2019-10-19 03:19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压开关柜的触头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开关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高压开关柜的触头盒。



背景技术:

高压开关柜主要用于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在电能转换和消耗中起通断、控制或保护等作用。高压开关柜包括多个功能室,多个功能室之间通过多个触头盒连接。触头盒通常采用环氧树脂一体浇注成型,在高压开关柜的功能室中起绝缘隔离和联接过渡作用。

触头盒内部元件电流较大,通电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触头盒通常采用较封闭的结构,散热效果差,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用电安全,因此亟需对现有触头盒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高压开关柜的触头盒,通过对触头盒内部结构进行改进,改善触头盒的散热效果。

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高压开关柜的触头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头盒壳体、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内裙边、安装槽、散热通道、及外裙边,所述第一通孔横向开设于所述触头盒壳体中,所述第二通孔纵向开设于所述触头盒壳体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相互保持联通,所述内裙边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出口处,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所述触头盒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两侧,所述散热通道包括横向通道及弯折通道,所述横向通道设于所述触头盒壳体一侧,所述弯折通道连通所述横向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

具体的,所述横向通道与所述弯折通道的夹角为110°~120°,便于触头盒中的热量排出。

优选的,为了便于线束的装入与穿出,所述第二通孔开口处的直径大于内侧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凸出所述安装槽处设置,固定触头盒时先进行插接,再通过安装槽进行固定。

具体的,所述触头盒壳体外壁设有外裙边,通过内、外裙边的设置有效增大爬电距离,避免触头盒被高压击穿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触头盒壳体右端设计为半球型。

进一步地,为了铜排的固定及安装,所述触头盒壳体上还开设有铜排固定嵌件,且所述铜排固定嵌件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通孔入口处位置的所述触头盒壳体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为了进出头的固定及安装,所述触头盒壳体上还开设有进出头固定嵌件,且所述进出头固定嵌件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通孔入口处位置的所述触头盒壳体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铜排固定嵌件的下方。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设置横向通道、弯折通道,及时将内部铜排电阻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排出,散热效果好,有效降低触头盒内部温度,增加产品使用寿命,结构设计巧妙,有效散发热量,同时保证触头盒内部的用电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高压开关柜的触头盒,包括触头盒壳体1、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3、内裙边4、安装槽5、散热通道、外裙边8。

第一通孔2横向开设于触头盒壳体1中,第二通孔3纵向开设于触头盒壳体1中,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3相互保持联通。散热通道包括横向通道6、弯折通道7,横向通道6设于触头盒壳体1下方,弯折通道7两端分别连通横向通道6与第一通孔2。横向通道6与弯折通道7的夹角为110°~120°,弯折通道7的宽度远大于横向通道6,保证热量顺利进入弯折通道7,并从横向通道6中排出。触头盒壳体1上还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开设于触头盒壳体1四周,进一步地加强散热效果。

第二通孔3开口处的直径大于内侧的直径,便于内部铜排及进出头的安装拆卸。内裙边4设于第一通孔2出口处,安装槽5开设于触头盒壳体1上,且位于第一通孔2两侧,第一通孔2凸出安装槽5处设置,便于插接于高压开关柜中再利用安装槽5进行固定。触头盒壳体1外壁设有外裙边8,增加摩擦力,便于触头盒的安装,同时通过内、外裙边的设置有效增大爬电距离,避免触头盒被高压击穿的风险。触头盒壳体1右端设计为半球型,造型美观。

为了便于安装,触头盒壳体1上还开设有铜排固定嵌件9,且铜排固定嵌件9设置于靠近第一通孔2入口处位置的触头盒壳体1的内壁上。触头盒壳体1上还开设有进出头固定嵌件10,且进出头固定嵌件10设置于靠近第一通孔2入口处位置的触头盒壳体1的内壁上,并位于铜排固定嵌件9的下方。

高压开关柜中设有功能室,功能室之间通过触头盒连接,

铜排及进出头从第一通孔2出口处进入,并分别对应安装于铜排固定嵌件9及进出头固定嵌件10上,铜排上的线束从第二通孔3处出线,该触头盒通过第一通孔2端部定位卡紧后,再通过安装槽5安装紧固。该触头盒结构设计巧妙,及时将触头盒内部电阻产生的热量排出,加强散热效果,有效降低触头盒内部温度,保证用电安全,增加产品使用寿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者等效流程变换,或者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