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钕铁硼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永磁转子的缓冲叠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1907发布日期:2020-05-15 17:0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钕铁硼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永磁转子的缓冲叠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同步电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钕铁硼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永磁转子的缓冲叠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电机迅速发展的需要和电流充磁器的发明,人们对永磁材料的机理、构成和制造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相继发现了碳钢、钨钢(最大磁能积约2.7kj/m3)、钴钢(最大磁能积约7.2kj/m3)等多种永磁材料。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铝镍钴永磁(最大磁能积可达85kj/m3)和50年代出现的铁氧体永磁(最大磁能积现可达40kj/m3),磁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各种微型和小型电机又纷纷使用永磁体励磁。永磁电机的功率小至数毫瓦,大至几十千瓦,在军事、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产量急剧增加。相应地,这段时期在永磁电机的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充磁和制造技术等方面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以永磁体工作图图解法为代表的一套分析研究方法。但是,铝镍钴永磁的矫顽力偏低(36~160ka/m),铁氧体永磁的剩磁密度不高(0.2~0.44t),限制了它们在电机中的应用范围。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稀土钴永磁和钕铁硼永磁(二者统称稀土永磁)相继问世,它们的高剩磁密度、高矫顽力、高磁能积和线性退磁曲线的优异磁性能特别适合于制造电机,从而使永磁电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永磁同步电动机与普通异步电动机的不同是转子结构,转子上安装有永磁体磁极,永磁体转子铁芯仍需用硅钢片叠成,凸出式永磁转子仅在中心设有孔位,现有技术中对硅钢片进行叠压时容易出现硅钢片偏移的问题,而且现有技术中是压头直接接触硅钢片,硅钢片所受压力瞬间达到最大,缺乏缓冲,加剧了硅钢片的偏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限制硅钢片的偏移的钕铁硼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永磁转子的缓冲叠合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钕铁硼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永磁转子的缓冲叠合装置,包括压头、上滑座、下滑座、外张机构和二级缓冲机构,所述压头设于上滑座的顶部,上滑座的下方设有下滑座,下滑座的顶部中心设有外张机构,下滑座的顶部设有四根滑座导杆,滑座导杆贯穿上滑座的四角,上滑座上设有与滑座导杆间隙配合的通孔;

压头的底部通过若干个连杆连接上滑座的顶部,若干个连杆之间设有一个小压板,该小压板的顶部通过压板弹簧连接压头的底面,小压板的顶部四角还设有四根拉杆,拉杆插入压头内,拉杆的上端设有活塞,压头内部设有与活塞间隙配合的盲孔,盲孔的底部设有与拉杆间隙配合的挡环,挡环的内径小于活塞的直径;小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一个冲杆,冲杆贯穿上滑座,上滑座上设有与冲杆间隙配合的通孔。压头通过连杆带动上滑座升降移动,压头下移时冲杆跟随下移,冲杆冲入外张机构时会受到反作用力,此时弹簧受到压缩使冲杆给与外张机构的压力为弹簧的弹力,而并非压头的压力,降低外张机构所受压力,避免对其造成损坏。压头上移时由于活塞受到挡环的限位,因此会通过活塞带动拉杆和小压板向上移动。

外张机构包括筒体、锥形头、压杆、推片、外张片和复位弹簧,筒体设于下滑座的顶部,筒体的内部设有两个锥形头,两个锥形头之间通过压杆连接,下方的锥形头的底部与下滑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锥形头整体呈倒圆台形,锥形头的外侧设有若干个均匀环形阵列分布的推片,推片的内端设有滑块,锥形块的外周设有与滑块配合的滑槽,滑块嵌于该滑槽内,筒体上设有若干个与推片对应的条形孔,推片设于该条形孔内,推片的外侧连接外张片,外张片的数量与推片相同,均匀环形阵列分布。

冲杆推动上方的锥形头向下移动,上方的锥形头通过压杆推动下方的锥形头向下移动,由于与推片接触的部分直径变大,因此会推动推片向外侧移动伸出筒体,推动外张片向外移动,冲杆向上复位后,复位弹簧释放弹力推动锥形头向上移动复位,当锥形头上移时由于与推片接触的部分直径较小,而此时推片的滑块沿滑槽滑动会带动推片向内移动收回筒体,带动外张片向内侧移动。

二级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座、一级缓冲导杆、二级缓冲导杆、一级限位柱、二级限位柱、缓冲弹簧和缓冲橡胶柱,缓冲座设于下滑座的下方,下滑座通过若干个一级缓冲导杆连接缓冲座,一级缓冲导杆固定设于缓冲座的顶部,下滑座的底部设有与一级缓冲导杆间隙配合的盲孔,一级缓冲导杆上套有一级缓冲弹簧;缓冲座通过若干个二级缓冲导杆连接安装平台,二级缓冲导杆贯穿缓冲座,缓冲座上设有与二级缓冲导杆间隙配合的通孔;缓冲座的顶部设有一级限位柱,一级限位柱与下滑座之间设有间隙,缓冲座的下方的安装平台上设有二级限位柱,二级限位柱与下滑座之间设有间隙,缓冲座的底部连接若干个缓冲橡胶柱,缓冲橡胶柱的底部固定连接安装平台。下滑座在受到上滑座压力时会下降,受到缓冲弹簧和缓冲橡胶柱的弹力,随着下压的进行弹力逐渐增大,弹力即是下滑座顶部硅钢片所受压力,也就是说硅钢片所受压力逐渐增大,而并非是直接等同于压头压力,下滑座接触到一级限位柱后缓冲弹簧停止压缩,缓冲座接触到二级限位柱后缓冲橡胶柱停止压缩,此时硅钢片所受压力为压头压力,达到最大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压头的顶部固定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通过液压缸提供动力,液压缸的缸体通过缸座安装于机架上,液压缸通过管道和阀门连接液压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锥形头上的滑槽沿母线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张片分别连接两个锥形头上的一个推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张片的横截面呈弧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冲杆与筒体间隙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冲杆与外张机构的配合在转子硅钢片叠压时对多层硅钢片进行限位,限制偏移和内壁变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二级缓冲机构的设置使硅钢片所受压力缓慢变化,延长受力过程,进一步降低偏移,提高叠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外张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锥形头、推片和外张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外张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钕铁硼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永磁转子的缓冲叠合装置,包括压头1、上滑座2、下滑座3、外张机构4和二级缓冲机构,所述压头1设于上滑座2的顶部,上滑座2的下方设有下滑座3,下滑座3的顶部中心设有外张机构4,下滑座3的顶部设有四根滑座导杆5,滑座导杆5贯穿上滑座2的四角,上滑座2上设有与滑座导杆5间隙配合的通孔;

压头1的底部通过若干个连杆连接上滑座2的顶部,若干个连杆之间设有一个小压板6,该小压板6的顶部通过压板弹簧连接压头1的底面,小压板6的顶部四角还设有四根拉杆,拉杆插入压头1内,拉杆的上端设有活塞,压头1内部设有与活塞间隙配合的盲孔,盲孔的底部设有与拉杆间隙配合的挡环,挡环的内径小于活塞的直径;小压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一个冲杆7,冲杆7贯穿上滑座2,上滑座2上设有与冲杆7间隙配合的通孔。压头1通过连杆带动上滑座2升降移动,压头1下移时冲杆7跟随下移,冲杆7冲入外张机构4时会受到反作用力,此时弹簧受到压缩使冲杆7给与外张机构4的压力为弹簧的弹力,而并非压头1的压力,降低外张机构4所受压力,避免对其造成损坏。压头1上移时由于活塞受到挡环的限位,因此会通过活塞带动拉杆和小压板6向上移动。

外张机构4包括筒体8、锥形头9、压杆10、推片11、外张片12和复位弹簧13,筒体8设于下滑座3的顶部,筒体8的内部设有两个锥形头9,两个锥形头9之间通过压杆10连接,下方的锥形头9的底部与下滑座3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3,锥形头9整体呈倒圆台形,锥形头9的外侧设有若干个均匀环形阵列分布的推片11,推片11的内端设有滑块,锥形块的外周设有与滑块配合的滑槽,滑块嵌于该滑槽内,筒体8上设有若干个与推片11对应的条形孔,推片11设于该条形孔内,推片11的外侧连接外张片12,外张片12的数量与推片11相同,均匀环形阵列分布。

冲杆7推动上方的锥形头9向下移动,上方的锥形头9通过压杆10推动下方的锥形头9向下移动,由于与推片11接触的部分直径变大,因此会推动推片11向外侧移动伸出筒体8,推动外张片12向外移动,冲杆7向上复位后,复位弹簧13释放弹力推动锥形头9向上移动复位,当锥形头9上移时由于与推片11接触的部分直径较小,而此时推片11的滑块沿滑槽滑动会带动推片11向内移动收回筒体8,带动外张片12向内侧移动。

二级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座20、一级缓冲导杆21、二级缓冲导杆22、一级限位柱23、二级限位柱24、缓冲弹簧25和缓冲橡胶柱26,缓冲座20设于下滑座3的下方,下滑座3通过若干个一级缓冲导杆21连接缓冲座20,一级缓冲导杆21固定设于缓冲座20的顶部,下滑座3的底部设有与一级缓冲导杆21间隙配合的盲孔,一级缓冲导杆21上套有一级缓冲弹簧25;缓冲座20通过若干个二级缓冲导杆22连接安装平台,二级缓冲导杆22贯穿缓冲座20,缓冲座20上设有与二级缓冲导杆22间隙配合的通孔;缓冲座20的顶部设有一级限位柱23,一级限位柱23与下滑座3之间设有间隙,缓冲座20的下方的安装平台上设有二级限位柱24,二级限位柱24与下滑座3之间设有间隙,缓冲座20的底部连接若干个缓冲橡胶柱26,缓冲橡胶柱26的底部固定连接安装平台。下滑座3在受到上滑座2压力时会下降,受到缓冲弹簧25和缓冲橡胶柱26的弹力,随着下压的进行弹力逐渐增大,弹力即是下滑座3顶部硅钢片所受压力,也就是说硅钢片所受压力逐渐增大,而并非是直接等同于压头1压力,下滑座3接触到一级限位柱23后缓冲弹簧25停止压缩,缓冲座20接触到二级限位柱24后缓冲橡胶柱26停止压缩,此时硅钢片所受压力为压头1压力,达到最大值。

上述,压头1的顶部固定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通过液压缸提供动力,液压缸的缸体通过缸座安装于机架上,液压缸通过管道和阀门连接液压站。

上述,锥形头9上的滑槽沿母线设置。

上述,外张片12分别连接两个锥形头9上的一个推片11。

上述,外张片12的横截面呈弧形。

上述,冲杆7与筒体8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将若干个硅钢片套在筒体8上,此时外张片12贴附在筒体8上,随后压头1向下移动,推动上滑座2向下移动对硅钢片进行叠压,与此同时小压板6推动冲杆7下移进入筒体8内部,推动锥形头9,使外张片12向外移动顶住硅钢片内壁,保持对于硅钢片的定位的同时避免硅钢片内壁变形;

叠压完成后压头1上移带动上滑座2复位,并带动冲杆7复位。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