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和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0598发布日期:2020-10-23 19:25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马达和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马达和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具有对定子进行冷却的构造的马达。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向线圈提供油来对定子进行冷却的马达。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46307号

在上述那样的具有对定子进行冷却的构造的马达中,要求进一步提高定子的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能够提高定子的冷却效率的构造的马达和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以沿与铅垂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延伸的马达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马达收纳部,其在内部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并且在内部收纳有油;贮存器,其位于所述定子的铅垂方向上侧,贮存所述油;以及供给油路,其向所述贮存器提供所述油。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以及多个线圈,它们沿周向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所述贮存器具有:第1油路部,其沿轴向延伸;第2油路部,其沿轴向延伸,在沿铅垂方向观察时在该第2油路部与所述第1油路部之间夹着所述马达轴线;以及第3油路部,其将所述第1油路部与所述第2油路部相连。所述第1油路部具有从铅垂方向上侧向所述定子提供所述油的第1油供给口。所述第2油路部具有从铅垂方向上侧向所述定子提供所述油的第2油供给口。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以沿与铅垂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延伸的马达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马达收纳部,其在内部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并且在内部收纳有油;贮存器,其位于所述定子的铅垂方向上侧,贮存所述油;以及供给油路,其向所述贮存器提供所述油。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以及多个线圈,它们沿周向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所述贮存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1油路部。所述第1油路部具有从铅垂方向上侧向所述定子铁芯提供所述油的第1油供给口。沿所述第1油路部所延伸的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1油供给口。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驱动装置,其具有:上述马达;以及传递装置,其与所述马达连接。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驱动装置搭载在车辆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马达和驱动装置中,能够提高定子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上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2贮存器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图3的v-v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图3的vi-vi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马达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图,是图7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从上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图。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第2贮存器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图10的xii-xii剖视图。

标号说明

1:驱动装置;2、102:马达;3:传递装置;10、110:第2贮存器(贮存器);11、111:第1油路部;12、112:第2油路部;13a、13b、113:第3油路部;17a、117a:第1油供给口;17b、17e、117b:第2油供给口;17c、117c:第3油供给口;17d:第5油供给口;20:转子;26、27:轴承;30:定子;31:线圈;32:定子铁芯;33:线圈组件;33a、33b:线圈端;81:马达收纳部;81b:突出壁部;92c、192c:第3流路(供给油路);114:第4油路部;114i:分隔壁部;115:第5油路部;116:第6油路部;117d:第4油供给口;213ap:第1部分;213aq:第2部分;217c:圆形供给口(第3油供给口);217f、217g:延伸供给口(第3油供给口);j1:马达轴线;o:油。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基于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搭载于位于水平的路面上的车辆的情况的位置关系来规定铅垂方向而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适当示出xyz坐标系来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z侧是铅垂方向上侧,-z侧是铅垂方向下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是搭载有驱动装置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x侧是车辆的前侧,-x侧是车辆的后侧。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是车辆的左右方向、即车宽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y侧是车辆的左侧,-y侧是车辆的右侧。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右侧相当于轴向一侧,左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是与铅垂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

另外,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的位置关系,也可以为,+x侧是车辆的后侧,-x侧是车辆的前侧。在该情况下,+y侧是车辆的右侧,-y侧是车辆的左侧。

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马达轴线j1沿y轴方向、即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马达轴线j1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即绕马达轴线j1的方向简称为“周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平行的方向”也包含大致平行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也包含大致垂直的方向。

<第1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以马达作为动力源的车辆上,作为它们的动力源来使用。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1具有马达2、包含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的传递装置3、壳体6以及逆变器单元8。

壳体6具有马达收纳部81、齿轮收纳部82以及分隔壁61c。马达收纳部81是在内部收纳后述的转子20和定子30的部分。齿轮收纳部82是在内部收纳传递装置3的部分。齿轮收纳部82位于马达收纳部81的左侧。马达收纳部81的底部81a位于比齿轮收纳部82的底部82a靠上侧的位置。分隔壁61c在轴向上划分出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和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在分隔壁61c上设置有分隔壁开口68。分隔壁开口68将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与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相连。

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和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收纳有油o。在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的下部区域设置有供油o积存的油积存部p。油积存部p的油o利用后述的油路90向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输送。被输送到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的油o积存于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的下部区域。积存于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的油o的至少一部分经由分隔壁开口68向齿轮收纳部82移动,并返回到油积存部p。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在某部分的内部收纳有油”,只要在马达进行驱动的过程中的至少一部分,油位于某部分的内部即可,可以是,在马达停止时,油不位于某部分的内部。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收纳有油o”,只要在马达2进行驱动的过程中的至少一部分,油o位于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即可,可以是,在马达2停止时,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的油o全部通过分隔壁开口68而移动到齿轮收纳部82。另外,经由后述的油路90而被输送到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的油o的一部分也可以在马达2停止的状态下残留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

油o在后述的油路90内循环。油o用于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的润滑。另外,油o用于马达2的冷却。作为油o,为了实现润滑油和冷却油的功能,优选使用与粘度比较低的自动变速箱用润滑油(atf:automatictransmissionfluid)同等的油。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2是内转子型的马达。马达2具有转子20、定子30、马达收纳部81以及轴承26、27。转子20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马达轴线j1为中心进行旋转。转子20具有轴21和转子主体24。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转子主体24具有转子铁芯和固定于转子铁芯的转子磁铁。转子20的扭矩被传递到传递装置3。

轴21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沿轴向延伸。轴21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进行旋转。轴21是在内部设置有中空部22的中空轴。在轴21上设置有连通孔23。连通孔23沿径向延伸,将中空部22与轴21的外部相连。

轴21跨越壳体6的马达收纳部81和齿轮收纳部82而延伸。轴21的左侧的端部向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突出。在轴21的左侧的端部固定有传递装置3的后述的第1齿轮41。轴21被轴承26、27支承为能够旋转。

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更详细而言,定子30位于转子20的径向外侧。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2和线圈组件33。定子铁芯32固定于马达收纳部81的内周面。如图2和图3所示,定子铁芯32具有定子铁芯主体32a和固定部32b。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定子铁芯主体32a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铁芯背部和从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

固定部32b从定子铁芯主体32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固定部32b是固定于马达收纳部81的部分。如图2所示,沿周向隔开间隔而设置多个固定部32b。固定部32b中的一个从定子铁芯主体32a向上侧突出。固定部32b具有沿轴向贯穿固定部32b的贯通孔32c。虽然省略了图示,但通过穿过贯通孔32c的螺钉与马达收纳部81紧固将定子30固定于壳体6。

如图1所示,线圈组件33具有沿周向安装于定子铁芯32的多个线圈31。多个线圈31分别隔着未图示的绝缘件而安装于定子铁芯32的各齿上。多个线圈31沿周向配置。更详细而言,多个线圈31沿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线圈组件33可以具有捆扎各线圈31的捆扎部件等,也可以具有使各线圈31彼此相连的搭接线。

线圈组件33具有从定子铁芯32沿轴向突出的线圈端33a、33b。线圈端33a是从定子铁芯32向右侧突出的部分。线圈端33b是从定子铁芯32向左侧突出的部分。线圈端33a包含线圈组件33所包含的各线圈31中的比定子铁芯32向右侧突出的部分。线圈端33b包含线圈组件33所包含的各线圈31中的比定子铁芯32向左侧突出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端33a、33b呈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线圈端33a、33b可以包含捆扎各线圈31的捆扎部件等,也可以包含使各线圈31彼此相连的搭接线。

轴承26、27将转子20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26、27例如是球轴承。如图1所示,轴承26是将转子20中的位于比定子铁芯32靠右侧的位置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26对轴21中的位于比固定有转子主体24的部分靠右侧的位置的部分进行支承。轴承26被马达收纳部81中的覆盖转子20和定子30的右侧的壁部保持。

轴承27是将转子20中的位于比定子铁芯32靠左侧的位置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27对轴21中的位于比固定有转子主体24的部分靠左侧的位置的部分进行支承。轴承27被分隔壁61c保持。

传递装置3收纳于壳体6的齿轮收纳部82。传递装置3与马达2连接。更详细而言,传递装置3与轴21的左侧的端部连接。传递装置3具有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经由减速装置4向差动装置5传递。

减速装置4与马达2连接。减速装置4减小马达2的转速,对应于减速比而使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增大。减速装置4向差动装置5传递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减速装置4具有第1齿轮41、第2齿轮42、第3齿轮43以及中间轴45。

第1齿轮41固定于轴21的左侧的端部的外周面。第1齿轮41与轴21一起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进行旋转。中间轴45沿与马达轴线j1平行的中间轴线j2延伸。中间轴45以中间轴线j2为中心进行旋转。第2齿轮42和第3齿轮43固定于中间轴45的外周面。第2齿轮42与第3齿轮43经由中间轴45连接。第2齿轮42和第3齿轮43以中间轴线j2为中心进行旋转。第2齿轮42与第1齿轮41啮合。第3齿轮43与差动装置5的后述的齿圈51啮合。

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依次经由轴21、第1齿轮41、第2齿轮42、中间轴45以及第3齿轮43向差动装置5的齿圈51传递。各齿轮的齿轮比和齿轮的个数等能够根据需要的减速比而进行各种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速装置4是各齿轮的轴芯平行配置的平行轴齿轮类型的减速器。

差动装置5经由减速装置4与马达2连接。差动装置5是用于将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传递至车辆的车轮的装置。在车辆转弯时,差动装置5一边吸收左右的车轮的速度差,一边向左右两轮的车轴55传递相同的扭矩。差动装置5具有齿圈51、未图示的齿轮壳体、未图示的一对小齿轮、未图示的小齿轮轴以及未图示的一对侧齿轮。齿圈51以与马达轴线j1平行的差动轴线j3为中心进行旋转。经由减速装置4向齿圈51传递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

在马达2设置有供油o在壳体6的内部循环的油路90。油路90是从油积存部p向马达2提供油o并再次将油o向油积存部p引导的路径。油路90跨越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和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而设置。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油路”是指油的路径。因此,“油路”是如下的概念:不仅包含产生稳定地朝向一个方向的油的流动的“流路”,也包含供油暂时滞留的路径和供油滴落的路径。供油暂时滞留的路径例如包含贮存油的贮存器等。

油路90具有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分别使油o在壳体6的内部循环。第1油路91具有扬起路径91a、轴供给路径91b、轴内路径91c以及转子内路径91d。另外,在第1油路91的路径中设置有第1贮存器93。第1贮存器93设置在齿轮收纳部82内。

扬起路径91a是利用差动装置5的齿圈51的旋转从油积存部p扬起油o,并由第1贮存器93来承接油o的路径。第1贮存器93在上侧开口。第1贮存器93承接由齿圈51扬起的油o。另外,在刚驱动马达2之后等油积存部p的液面较高的情况下等,第1贮存器93除了承接被齿圈51扬起的油o之外,还承接被第2齿轮42和第3齿轮43扬起的油o。

轴供给路径91b将油o从第1贮存器93向轴21的中空部22引导。轴内路径91c是供油o在轴21的中空部22内通过的路径。转子内路径91d是供油o从轴21的连通孔23通过转子主体24的内部而向定子30飞散的路径。

在轴内路径91c中,随着转子20的旋转而对转子20的内部的油o赋予离心力。由此,油o从转子20向径向外侧连续地飞散。另外,随着油o的飞散,转子20内部的路径成为负压,积存于第1贮存器93的油o被吸引到转子20的内部,从而在转子20内部的路径中充满油o。

到达定子30的油o从定子30夺取热。对定子30进行冷却后的油o向下侧滴落,积存于马达收纳部81内的下部区域。积存于马达收纳部8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经由设置于分隔壁61c的分隔壁开口68向齿轮收纳部82移动。像以上那样,第1油路91向转子20和定子30提供油o。

在第2油路92中,油o从油积存部p被吸起至定子30的上侧而向定子30提供。即,第2油路92从定子30的上侧向定子30提供油o。在第2油路92中设置有油泵96、冷却器97以及第2贮存器10。第2油路92具有第1流路92a、第2流路92b以及第3流路92c。

第1流路92a、第2流路92b以及第3流路92c设置于壳体6的壁部。第1流路92a将油积存部p与油泵96相连。第2流路92b将油泵96与冷却器97相连。第3流路92c从冷却器97向上侧延伸。第3流路92c设置于马达收纳部81的壁部。即,马达2具有第3流路92c。如图2和图3所示,第3流路92c具有在定子30的上侧向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开口的供给口92ca。供给口92ca向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提供油o。

油泵96是通过电进行驱动的电动泵。如图1所示,油泵96经由第1流路92a从油积存部p吸起油o,经由第2流路92b、冷却器97、第3流路92c以及第2贮存器10向马达2提供油o。

冷却器97对通过第2油路92的油o进行冷却。在冷却器97连接有第1流路92a和第2流路92b。第1流路92a和第2流路92b经由冷却器97的内部流路相连。在冷却器97连接有供被未图示的散热器冷却后的冷却水通过的冷却水用配管97j。通过冷却器97的内部的油o与通过冷却水用配管97j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另外,在冷却水用配管97j的路径中设置有逆变器单元8。通过冷却水用配管97j的冷却水对逆变器单元8进行冷却。

第2贮存器10构成第2油路92的一部分。第2贮存器10位于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第2贮存器10位于定子30的上侧。如图2所示,第2贮存器10被定子30从下侧支承,设置于马达2。即,马达2具有第2贮存器10。第2贮存器10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相对于某个对象,有时将轴向上的靠近定子30的中心的一侧称为“轴向内侧”,有时将轴向上的远离定子30的中心的一侧称为“轴向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贮存器10呈在上侧开口,在沿铅垂方向观察时呈大致矩形框状延伸的流槽状。第2贮存器10贮存油o。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贮存器10贮存经由第3流路92c向马达收纳部81内提供的油o。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流路92c相当于向第2贮存器10提供油o的供给油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贮存器10呈在上侧开口的流槽状,因此在第2贮存器10的上侧,使油o从第3流路92c流出,由此能够容易地向第2贮存器10提供油o。如图2至图4所示,第2贮存器10具有第1油路部11、第2油路部12、一对第3油路部13a、13b、第1固定部18以及支承肋16a、16b。

第1油路部11和第2油路部12沿轴向延伸。第1油路部11与第2油路部12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如图3所示,在沿铅垂方向观察时,在第2油路部12与第1油路部11之间夹着马达轴线j1。第1油路部11位于比马达轴线j1靠前侧的位置。第2油路部12位于比马达轴线j1靠后侧的位置。

一对第3油路部13a、13b沿前后方向延伸。一对第3油路部13a、13b在轴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一对第3油路部13a、13b分别将第1油路部11与第2油路部12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3油路部13a、13b中的一方的第3油路部13a将第1油路部11的右侧的端部与第2油路部12的右侧的端部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3油路部13a、13b中的另一方的第3油路部13b将第1油路部11的左侧的端部与第2油路部12的左侧的端部相连。第1油路部11、第2油路部12以及一对第3油路部13a、13b分别呈在上侧开口的横截面为大致u字状的流槽状。

第1油路部11位于定子铁芯32的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油路部11位于固定部32b中的向上侧突出的固定部32b的前侧。第1油路部11具有第1底壁部11a和一对第1侧壁部11b、11c。

第1底壁部11a沿轴向延伸。第1底壁部11a呈板面朝向铅垂方向的板状。如图5所示,第1底壁部11a与定子铁芯主体32a的外周面隔着间隙而对置。第1底壁部11a的上侧的面具有平坦部11aa和倾斜部11ab、11ac。平坦部11aa是与铅垂方向垂直的平坦的部分。平坦部11aa设置于第1底壁部11a的上侧的面中的比轴向的中心靠左侧的部分。

倾斜部11ab、11ac是相对于平坦部11aa倾斜的部分。倾斜部11ab从平坦部11aa向右侧延伸。倾斜部11ab随着从平坦部11aa朝向右侧而位于下侧。倾斜部11ac从平坦部11aa向左侧延伸。倾斜部11ac随着从平坦部11aa朝向左侧而位于下侧。倾斜部11ab的轴向的尺寸比倾斜部11ac的轴向的尺寸大。

如图2所示,第1侧壁部11b从第1底壁部11a的后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第1侧壁部11c从第1底壁部11a的前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一对第1侧壁部11b、11c沿轴向延伸。一对第1侧壁部11b、11c呈板面朝向前后方向的板状。第1侧壁部11b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第1侧壁部11c的上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

第1油路部11位于供给口92ca的下侧。由此,第1油路部11承接从供给口92ca向马达收纳部81内提供的油o。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口92ca配置于比第1油路部11的轴向两侧的端部向轴向内侧离开的位置。如图3所示,供给口92ca在沿铅垂方向观察时与第1底壁部11a的靠近左侧的部分重叠。更详细而言,供给口92ca在沿铅垂方向观察时与平坦部11aa重叠。

如图3至图5所示,第1油路部11具有从上侧向定子30提供油o的第1油供给口17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油供给口17a是沿轴向贯穿第1底壁部11a的贯通孔。第1油供给口17a例如呈圆形状。第1油供给口17a位于定子30的上侧。更详细而言,第1油供给口17a位于远离定子铁芯32的上侧的位置。如图5所示,向第1油路部11提供的油o的一部分经由第1油供给口17a向第1油路部11的下侧流出,从上侧向定子铁芯32提供。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油供给口17a从上侧向定子铁芯32提供油o。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作为第1油路部11所延伸的方向的轴向设置多个第1油供给口17a。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设置三个第1油供给口17a。更详细而言,在平坦部11aa设置一个第1油供给口17a,以及在倾斜部11ab设置两个第1油供给口17a。如图3所示,设置于平坦部11aa的第1油供给口17a在沿铅垂方向观察时与供给口92ca重叠。

如图2所示,第2油路部12位于定子铁芯32的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油路部12位于固定部32b中的向上侧突出的固定部32b的后侧。因此,第1油路部11和第2油路部12按照在前后方向上夹着固定部32b中的向上侧突出的固定部32b的方式配置。第2油路部12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比第1油路部11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小。第2油路部12的下侧的端部位于比第1油路部11的下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第2油路部12具有第2底壁部12a和一对第2侧壁部12b、12c。

第2底壁部12a沿轴向延伸。第2底壁部12a的上侧的面位于比第1底壁部11a的上侧的面靠下侧的位置。第2底壁部12a的上侧的面中的右侧的端部是随着朝向轴向内侧而位于下侧的倾斜面12d。如图6所示,第2底壁部12a与定子铁芯主体32a的外周面隔着间隙而对置。在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上,第2底壁部12a的形状是去除设置有倾斜面12d的部分而在上侧开口的大致v字状。因此,能够容易在第2底壁部12a上对油o进行保持,从而抑制流入第2油路部12的油o向第2油路部12的外部泄漏。

第2底壁部12a具有前侧部分12aa和后侧部分12ab。在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上,前侧部分12aa的形状是沿定子铁芯主体32a的外周面从后侧部分12ab向前侧斜上方延伸的形状。后侧部分12ab与前侧部分12aa的后侧的端部相连。在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上,后侧部分12ab的形状是从前侧部分12aa的后侧的端部向后侧斜上方延伸的形状。

第2侧壁部12b从第2底壁部12a的前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更详细而言,第2侧壁部12b从前侧部分12aa的前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第2侧壁部12c从第2底壁部12a的后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更详细而言,第2侧壁部12c从后侧部分12ab的后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第2侧壁部12c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第2侧壁部12b的上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如图2所示,一对第2侧壁部12b、12c沿轴向延伸。一对第2侧壁部12b、12c呈板面朝向前后方向的板状。

在第2油路部12设置有第1固定部18。第1固定部18设置于第2油路部12中的比轴向的中心靠近左侧的部分。第1固定部18从第2油路部12向上侧突出。第1固定部18的后侧的端部比第2油路部12向后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固定部18呈大致长方体状。第1固定部18具有沿轴向贯穿第1固定部18的贯通孔18a。虽然省略了图示,贯通孔18a供拧入马达收纳部81的螺钉通过。利用通过贯通孔18a的螺钉将第1固定部18固定于壳体6。另外,也可以为,在贯通孔18a中埋入有在轴向两侧开口的圆筒状的金属部件。在该情况下,对第1固定部18进行固定的螺钉通过该金属部件。

如图6所示,第1固定部18的下侧的端部跨越第2侧壁部12b和第2侧壁部12c而相连。第1固定部18封闭第2油路部12的上侧的开口的一部分。第1固定部18的下侧的端部具有位于第2油路部12的内部的部分。在第1固定部18中的位于第2油路部12的内部的部分设置有向上侧凹陷的凹部18b。因此,容易在第2油路部12中的设置有第1固定部18的部分确保内部的流路面积。

如图3和图4所示,第2油路部12具有从上侧向定子30提供油o的第2油供给口17b、17e。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油供给口17b、17e是沿轴向贯穿第2底壁部12a的贯通孔。第2油供给口17b、17e设置于前侧部分12aa与后侧部分12ab的连接部分。第2油供给口17b例如呈圆形状。第2油供给口17e例如呈矩形状。

第2油供给口17b、17e位于定子30的上侧。更详细而言,第2油供给口17b、17e位于定子铁芯32的上侧。向第2油路部12提供的油o的至少一部分经由第2油供给口17b、17e向第2油路部12的下侧流出,从上侧向定子铁芯32提供。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油供给口17b、17e从上侧向定子铁芯32提供油o。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作为第2油路部12所延伸的方向的轴向设置多个第2油供给口17b。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设置五个第2油供给口17b。更详细而言,在第2底壁部12a中的位于比第1固定部18靠右侧的位置的部分设置三个第2油供给口17b,以及在第2底壁部12a中的位于比第1固定部18靠左侧的位置的部分设置有两个第2油供给口17b。如图4所示,第2油供给口17e设置于第2底壁部12a中的位于第1固定部18的下侧的部分。

如图3所示,第3油路部13a位于比定子铁芯32靠右侧的位置。第3油路部13a位于线圈端33a的上侧。第3油路部13b位于比定子铁芯32靠左侧的位置。第3油路部13b位于线圈端33b的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在轴向上大致对称地配置这一点以外,第3油路部13a与第3油路部13b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仅对第3油路部13a进行说明来代表第3油路部13a和第3油路部13b。

第3油路部13a具有第3底壁部13aa和一对第3侧壁部13ab、13ac。第3底壁部13aa沿前后方向延伸。第3底壁部13aa呈板面朝向铅垂方向的板状。第3底壁部13aa的前侧的端部与第1底壁部11a的右侧的端部相连。第3底壁部13aa的后侧的端部与第2底壁部12a的右侧的端部相连。如图2和图4所示,第3底壁部13aa中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沿线圈端33a的上侧的外周面呈向上侧凸出的圆弧状弯曲。第3底壁部13aa的后侧的端部位于比第3底壁部13aa的前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

如图2所示,第3侧壁部13ab从第3底壁部13aa的轴向内侧(左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第3侧壁部13ac从第3底壁部13aa的轴向外侧(右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一对第3侧壁部13ab、13ac沿前后方向延伸。一对第3侧壁部13ab、13ac呈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第3侧壁部13ab的前侧的端部与第1侧壁部11b的右侧的端部相连。第3侧壁部13ab的后侧的端部与第2侧壁部12b的右侧的端部相连。

第3侧壁部13ab在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具有第2固定部13ad。第2固定部13ad向上侧突出。第2固定部13ad具有沿轴向贯穿第2固定部13ad的贯通孔13ag。贯通孔13ag在沿轴向观察时与固定部32b中的向上侧突出的固定部32b的贯通孔32c重叠。贯通孔32c与贯通孔13ag配置为同心。贯通孔13ag的内径比贯通孔32c的内径大。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第2固定部13ad具有埋入于贯通孔13ag的金属部件。该金属部件是在轴向两侧开口的圆筒状的部件。该金属部件的内侧和贯通孔13ag供将定子铁芯32固定于马达收纳部81的螺钉从右侧通过。将定子铁芯32固定于马达收纳部81的螺钉与定子铁芯32一起将第2固定部13ad与马达收纳部81紧固而固定。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1固定部18和第2固定部13ad与马达收纳部81螺纹紧固,将第2贮存器10固定于壳体6。由此,能够将第2贮存器10牢固地固定。

第3侧壁部13ac的前侧的端部与第1侧壁部11c的右侧的端部相连。第3侧壁部13ac的后侧的端部与第2侧壁部12c的右侧的端部相连。第3侧壁部13ac的前侧的端部是以朝向第1侧壁部11c弯曲的方式平滑地相连的弯曲部13ai。第3侧壁部13ac的后侧的端部是以朝向第2侧壁部12c弯曲的方式平滑地相连的弯曲部13aj。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13ai、13aj在沿铅垂方向观察时以同样的曲率半径弯曲。

弯曲部13ai具有向上侧突出的凸部13ae。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凸部13ae的上侧的端部例如与马达收纳部81的内壁面中的位于上侧的面接触。由此,能够抑制流入第3油路部13a的油o越过弯曲部13ai,从而能够抑制油o从第3油路部13a泄漏。

如图3和图4所示,第3油路部13a具有从上侧向定子30提供油o的第3油供给口17c。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油供给口17c是沿轴向贯穿第3底壁部13aa的贯通孔。第3油供给口17c例如呈圆形状。第3油供给口17c位于定子30的上侧。更详细而言,第3油供给口17c位于线圈端33a的上侧。向第3油路部13a提供的油o的一部分经由第3油供给口17c向第3油路部13a的下侧流出,从上侧向线圈端33a提供。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油供给口17c从上侧向线圈端33a提供油o。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第3油路部13a所延伸的方向、即前后方向设置多个第3油供给口17c。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3油路部13a例如设置六个第3油供给口17c。更详细而言,在第3油路部13a上,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排列的三个第3油供给口17c沿轴向排列成2列从而合计设置六个第3油供给口17c。

如图3所示,第3油路部13a具有向轴向外侧(右侧)突出的轴承油供给部13af。轴承油供给部13af位于第3油路部13a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轴承油供给部13af位于轴承26的上侧。轴承油供给部13af具有凹槽部13ah和第5油供给口17d。即,第2贮存器10具有凹槽部13ah和第5油供给口17d。凹槽部13ah设置于第3底壁部13aa的上侧的面中的轴向外侧的缘部。凹槽部13ah向下侧凹陷,沿前后方向延伸。第5油供给口17d设置于凹槽部13ah的槽底面。第5油供给口17d是沿轴向贯穿第3底壁部13aa的贯通孔。第5油供给口17d位于轴承26的上侧。第5油供给口17d从上侧向轴承26提供凹槽部13ah内的油o。因此,能够经由第2贮存器10向轴承26提供油o来作为润滑油。

如图2所示,第3油路部13b具有第3底壁部13ba和一对第3侧壁部13bb、13bc。第3侧壁部13bb与第3侧壁部13ab不同,不具有第2固定部13ad。第3侧壁部13bc的前侧的端部是以朝向第1侧壁部11c弯曲的方式平滑地相连的弯曲部13bi。第3侧壁部13bc的后侧的端部是以朝向第2侧壁部12c弯曲的方式平滑地相连的弯曲部13bj。弯曲部13bi具有向上侧突出的凸部13be。凸部13be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凸部13ae的上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凸部13be的上侧的端部例如与马达收纳部81的内壁面中的位于上侧的面接触。由此,能够抑制流入第3油路部13b的油o越过弯曲部13bi,从而能够抑制油o从第3油路部13b泄漏。

第3油路部13b具有轴承油供给部13bf。如图3所示,轴承油供给部13bf具有凹槽部13bh和第5油供给口17d。轴承油供给部13bf的第5油供给口17d从上侧向轴承27提供油o。因此,能够经由第2贮存器10向轴承27提供油o来作为润滑油。与第3油路部13a相同,第3油路部13b具有多个第3油供给口17c。设置于第3油路部13b的第3油供给口17c从上侧向线圈端33b提供油o。

如图2和图3所示,第3油路部13b具有引导壁部13bd。引导壁部13bd从第3底壁部13ba的上侧的面向上侧突出。更详细而言,引导壁部13bd从第3底壁部13ba的上侧的面中的凹槽部13bh的轴向内侧(右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引导壁部13bd从弯曲部13bi向后侧呈直线状延伸。如图3所示,引导壁部13bd的后侧的端部位于比轴承油供给部13bf的第5油供给口17d靠前侧的位置。引导壁部13bd将从第1油路部11流入第3油路部13b的油o向后侧引导。

如图2和图4所示,支承肋16a从第1底壁部11a向下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轴向隔开间隔设置多个支承肋16a。例如设置三个支承肋16a。支承肋16a具有朝向下侧的支承面16c。支承面16c沿定子铁芯主体32a的外周面弯曲,与定子铁芯主体32a的外周面接触。

支承肋16b从第2底壁部12a向下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轴向隔开间隔设置多个支承肋16b。例如设置三个支承肋16b。支承肋16b具有朝向下侧的支承面16d。支承面16d沿定子铁芯主体32a的外周面弯曲,与定子铁芯主体32a的外周面接触。由此,第2贮存器10经由支承肋16a、16b被支承于定子铁芯32的上侧。

像在图2和图5中虚线的箭头所示的那样,从第3流路92c经由供给口92ca向第1油路部11提供的油o在第1油路部11的长度方向两侧、即轴向两侧分支而流动。更详细而言,从供给口92ca向平坦部11aa提供的油o沿着位于平坦部11aa的轴向两侧的倾斜部11ab、11ac流动。倾斜部11ab、11ac随着沿轴向远离平坦部11aa而位于下侧,因此能够使提供到平坦部11aa的油o沿着倾斜部11ab、11ac良好地向轴向两侧流动。

提供到第1油路部11的油o的一部分经由第1油供给口17a从上侧向定子铁芯32提供。提供到第1油路部11的油o的另一部分流入第3油路部13a、13b。

流入第3油路部13a、13b的油o的一部分经由第3油供给口17c从上侧向线圈端33a、33b提供。流入第3油路部13a、13b的油o的另一部分流入凹槽部13ah、13bh,经由第5油供给口17d从上侧向轴承26、27提供。流入第3油路部13a、13b的油o的又一部分从轴向两侧流入第2油路部12。

这里,在第2底壁部12a的右侧的端部设置有随着朝向左侧而位于下侧的倾斜面12d。因此,能够使从第3油路部13a的后侧的端部流入第2油路部12的油o沿着倾斜面12d流动。由此,容易使第3油路部13a内的油o向第2油路部12流入。

另外,在第3油路部13b设置有将从第1油路部11流入第3油路部13b的油o向后侧引导的引导壁部13bd。因此,容易使流入第3油路部13b的油o沿着第3油路部13b在前后方向上流动,容易使油o从第3油路部13b向第2油路部12流动。

流入第2油路部12的油o分别从第3油路部13a、13b向轴向内侧流动。流入第2油路部12的油o经由第2油供给口17b、17e从上侧向定子铁芯32提供。

从第2贮存器10提供到定子30和轴承26、27的油o向下侧滴落,积存于马达收纳部81内的下部区域。积存于马达收纳部8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经由设置于分隔壁61c的分隔壁开口68向齿轮收纳部82移动。如上所述,第2油路92向定子30和轴承26、27提供油o。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贮存器10具有在沿铅垂方向观察时夹着马达轴线j1配置的第1油路部11和第2油路部12。第1油路部11具有从上侧向定子30提供油o的第1油供给口17a,第2油路部12具有从上侧向定子30提供油o的第2油供给口17b、17e。因此,能够经由第1油供给口17a和第2油供给口17b、17e良好地向定子30的前后方向的两侧部分提供油o。由此,能够良好地对定子30进行冷却。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定子30的冷却效率。

另外,第2贮存器10具有将第1油路部11与第2油路部12相连的第3油路部13a、13b。因此,即使从第1油路部11、第2油路部12以及第3油路部13a、13b中的任意油路向第2贮存器10提供油o,也能够使油o在第1油路部11和第2油路部12中流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提供到第1油路部11的油o经由第3油路部13a、13b流向第2油路部12。由此,不必单独向第1油路部11和第2油路部12提供油o,而能够从第1油供给口17a和第2油供给口17b、17e向定子30提供油o。因此,能够抑制第2油路92复杂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油供给口17a和第2油供给口17b、17e从上侧向定子铁芯32提供油o。因此,能够经由第1油供给口17a和第2油供给口17b、17e良好地对定子铁芯32进行冷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沿第1油路部11所延伸的轴向设置多个第1油供给口17a,沿第2油路部12所延伸的轴向设置多个第2油供给口17b、17e。因此,能够经由多个第1油供给口17a和多个第2油供给口17b、17e向定子30中的沿轴向的多个部位提供油o。由此,能够在沿轴向的大范围内向定子30提供油o。因此,能够容易对整个定子30进行冷却,进一步提高定子30的冷却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3油路部13a、13b具有从上侧向线圈端33a、33b提供油o的第3油供给口17c。因此,能够将提供到第2贮存器10的油o向线圈端33a、33b提供。由此,能够更好地对定子30进行冷却,能够进一步提高定子30的冷却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沿作为第3油路部13a、13b所延伸的方向的前后方向设置多个第3油供给口17c。因此,能够经由多个第3油供给口17c向线圈端33a、33b中的沿前后方向的多个部位提供油o。由此,能够在沿前后方向的大范围内向线圈端33a、33b提供油o。因此,能够容易对整个线圈端33a、33b进行冷却,进一步提高定子30的冷却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贮存器10具有沿轴向隔开间隔配置的一对第3油路部13a、13b。因此,经由一对第3油路部13a、13b,容易使油o在第1油路部11与第2油路部12之间移动。由此,在例如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向第1油路部11提供油o的情况下,容易使油o从第1油路部11向第2油路部12流入。因此,能够更好地从第1油路部11的第1油供给口17a和第2油路部12的第2油供给口17b、17e向定子30提供油o。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定子30的冷却效率。

另外,第3油路部13a将第1油路部11的右侧的端部与第2油路部12的右侧的端部相连,第3油路部13b将第1油路部11的左侧的端部与第2油路部12的左侧的端部相连。因此,能够使第2贮存器10的形状为大致矩形框状。由此,容易良好地使第1油路部11内的油o向第2油路部12流动,容易良好地使油o流向整个第2贮存器10内。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如图7所示,在本变形例的马达202的第2贮存器210中,第3油路部213a的第3侧壁部213ab与上述的第3侧壁部13ab不同,不具有第2固定部13ad。第3侧壁部213ab具有向下侧凹陷的凹部213ag。凹部213ag沿轴向贯穿第3侧壁部213ab。凹部213ag的内缘在沿轴向观察时呈向下侧凹陷的圆弧状。凹部213ag设置于第3侧壁部213ab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凹部213ag的内部在沿轴向观察时与贯通孔32c重叠。

第3底壁部213aa具有第1部分213ap、第2部分213aq以及第3部分213ar。第1部分213ap、第2部分213aq以及第3部分213ar从前侧朝向后侧依次配置。第1部分213ap是与第1底壁部11a相连的部分。如图8所示,第1部分213ap呈从第1底壁部11a的右侧的端部向后侧延伸的板状。第1部分213ap的上侧的面是与铅垂方向垂直的平坦面。

第2部分213aq与第1部分213ap相连。第2部分213aq呈从第1部分213ap的后侧的端部向后侧延伸的板状。这里,第3油路部213a内的油o的流动方向是前后方向,在第3油路部213a内,油o从前侧向后侧流动。即,在第3油路部213a内的油o的流动方向上,前侧是上游侧,后侧是下游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部分213aq在第3油路部213a内的油o的流动方向上与第1部分213ap的下游侧相连。

第2部分213aq在线圈端33a的上侧沿着线圈端33a的外周面弯曲。第2部分213aq的上侧的面是沿着线圈端33a的外周面的圆弧状的曲面。第2部分213aq中的前侧的部分是与第1部分213ap相连的连接部分213as,随着从第1部分213ap朝向后侧而位于上侧。即,第2部分213aq中的与第1部分213ap相连的部分随着朝向油o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而位于上侧。第2部分213aq中的后侧的部分随着朝向后侧而位于下侧。

第3部分213ar呈从第2部分213aq的后侧的端部向后侧延伸的板状。第3部分213ar的上侧的面是与铅垂方向垂直的平坦面。第3部分213ar位于比第1部分213ap靠下侧的位置。

如图7所示,在本变形例中,第3油路部213a具有圆形供给口217c和延伸供给口217f来作为第3油供给口。与上述的第3油供给口17c相同,圆形供给口217c呈圆形状。在第1部分213ap和第2部分213aq分别各设置2个圆形供给口217c。设置于第1部分213ap的两个圆形供给口217c沿轴向排列配置。设置于第2部分213aq的两个圆形供给口217c沿轴向排列配置。

延伸供给口217f沿第3油路部213a所延伸的前后方向延伸。延伸供给口217f沿铅垂方向贯穿第3底壁部213aa。延伸供给口217f例如是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的孔。在本变形例中,延伸供给口217f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与固定部32b中的向上侧突出的固定部32b相同的位置。延伸供给口217f跨越第1部分213ap和第2部分213aq而设置。延伸供给口217f位于设置于第1部分213ap的两个圆形供给口217c与设置于第2部分213aq的两个圆形供给口217c的前后方向之间。

延伸供给口217f的开口面积比圆形供给口217c的开口面积大。延伸供给口217f的轴向的尺寸是圆形供给口217c的内径的2倍以上。延伸供给口217f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是圆形供给口217c的内径的4倍以上。如图8所示,延伸供给口217f的后侧的端部位于连接部分213as的后侧的端部。换言之,延伸供给口217f的后侧的端部位于第3底壁部213aa中的最靠上侧的部分。延伸供给口217f位于比设置于马达收纳部81的突出壁部81b靠前侧的位置、即位于第3油路部213a内的油o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

突出壁部81b设置于马达收纳部81的内侧面中的位于上侧的部分。突出壁部81b是向下侧突出的壁部。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突出壁部81b沿轴向延伸。突出壁部81b具有位于第3油路部213a的上侧的部分。更详细而言,突出壁部81b位于第2部分213aq中的后侧的部分的上侧。突出壁部81b与第2部分213aq中的后侧的部分隔着间隙在铅垂方向上对置。

在设置有突出壁部81b的部分,马达收纳部81与第2贮存器210的轴向的间隙变窄。因此,油o的一部分被突出壁部81b阻挡,油o不容易向第3油路部213a中的与突出壁部81b对置的部分流动。被突出壁部81b阻挡的油o有时从第3油路部213a向轴向两侧溢出,而不容易向定子30提供。因此,提供到第2贮存器210的油o的一部分不向定子30提供,有可能使定子30的冷却效率降低。

针对于此,根据本变形例,延伸供给口217f在第3油路部213a内的油o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比突出壁部81b靠上游侧的位置。延伸供给口217f沿第3油路部213a所延伸的方向延伸。因此,如图8所示,能够使在第3油路部213a内流动的油o中的比较大量的油o在流到突出壁部81b的位置之前,经由延伸供给口217f向下侧流出,而能够向线圈端33a提供。由此,能够使比延伸供给口217f向下游侧流动的油o的量比较少。因此,能够使流入第3油路部213a中的位于突出壁部81b的下侧的部分的油o的流量比较少。因此,在第3油路部213a内流动的油o不容易被突出壁部81b阻挡,能够抑制油o向第3油路部213a的轴向两侧溢出。由此,能够抑制提供到第2贮存器210的油o的一部分不向定子30提供,从而能够抑制定子30的冷却效率降低。

另外,能够抑制油o被突出壁部81b阻挡,因此容易使从第3油路部213a向第2油路部12流动的油o的流动顺畅。由此,能够容易使油o从第3油路部213a向第2油路部12流动。因此,能够经由设置于第2油路部12的第2油供给口17b、17e,将油o良好地向定子铁芯32提供。

在本变形例中,第2部分213aq中的与第1部分213ap相连的连接部分213as随着朝向油o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而位于上侧。因此,从第1部分213ap上向第2部分213aq上流动的油o需要越过第2部分213aq中的与第1部分213ap相连的连接部分213as。因此,油o从连接部分213as向前侧受到阻力,有可能阻碍油o在第3油路部213a内流动。

针对于此,根据本变形例,延伸供给口217f跨越第1部分213ap和第2部分213aq而设置。因此,在第2部分213aq中的与第1部分213ap相连的连接部分213as的一部分设置有延伸供给口217f的一部分。由此,能够减小油o从连接部分213as受到的阻力。因此,能够抑制油o在第3油路部213a内的流动被阻碍。

另外,延伸供给口217f中的设置于连接部分213as的部分随着朝向油o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而位于上侧。因此,从第1部分213ap上向下游侧流动的油o容易从设置于连接部分213as的延伸供给口217f的部分流出。因此,容易良好地使从延伸供给口217f流出的油o的量较多,能够进一步抑制油o被突出壁部81b阻挡。

除了在轴向上对称这一点之外,第3油路部213b与第3油路部213a的结构相同。第3油路部213b具有延伸供给口217g来作为第3油供给口。除了设置于第3油路部213b的第3底壁部213ba这一点之外,延伸供给口217g的结构与延伸供给口217f的结构是相同的。

另外,只要设置于第3油路部213a的延伸供给口217f不位于比突出壁部81b靠上游侧的位置,则也可以不设置为跨越第1部分213ap和第2部分213aq。延伸供给口217f也可以整体设置于第1部分213ap。关于这些,对于设置于第3油路部213b的延伸供给口217g也是同样的。

另外,也可以为,在第3油路部213a、213b各设置多个延伸供给口217f、217g。延伸供给口217f、217g的形状只要沿第3油路部213a、213b所延伸的方向延伸,则没有特别限定。延伸供给口217f、217g可以呈椭圆形状,也可以呈长圆形状,也可以呈四边形状以外的多边形状。也可以不设置有延伸供给口217f、217g中的任意一方。

<第2实施方式>

如图9至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2中,第2贮存器110具有第1油路部111、第2油路部112、第3油路部113以及支承肋118a、118b、118c。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油路部113具有第4油路部114、第5油路部115以及第6油路部116。第1油路部111、第2油路部112以及第4油路部114呈在上侧开口并沿轴向延伸的流槽状。第5油路部115和第6油路部116呈在上侧开口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流槽状。

第4油路部114在沿铅垂方向观察时位于第1油路部111与第2油路部11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油路部114在沿铅垂方向观察时与马达轴线j1重叠。第5油路部115将第4油路部114的右侧的端部与第1油路部111的右侧的端部相连。第6油路部116将第4油路部114的右侧的端部与第2油路部112的右侧的端部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贮存器110在沿铅垂方向观察时呈e字形状。

第1油路部111跨越定子铁芯32和线圈端33a、33b的上侧而设置。更详细而言,第1油路部111的轴向两侧的端部分别位于线圈端33a、33b的上侧。第1油路部111中的去除轴向两侧的端部的部分位于定子铁芯32的上侧。第1油路部111具有第1底壁部111a、一对第1侧壁部111b、111c、封闭壁部111d、111e以及插入部111f。

第1底壁部111a沿轴向延伸,呈板面朝向铅垂方向的板状。第1底壁部111a的上侧的面是平坦的面。第1侧壁部111b从第1底壁部111a的后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第1侧壁部111c从第1底壁部111a的前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一对第1侧壁部111b、111c沿轴向延伸。一对第1侧壁部111b、111c呈板面朝向前后方向的板状。如图12所示,第1侧壁部111b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第1侧壁部111c的上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

如图9所示,封闭壁部111d封闭第1油路部111的左侧的端部。封闭壁部111d呈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封闭壁部111d从第1底壁部111a的左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封闭壁部111d将第1侧壁部111b的左侧的端部与第1侧壁部111c的左侧的端部相连。封闭壁部111e封闭第1油路部111的右侧的端部。封闭壁部111e呈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封闭壁部111e从第1底壁部111a的右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封闭壁部111e将第1侧壁部111c的右侧的端部与后述的第5侧壁部115c的前侧的端部相连。

插入部111f从封闭壁部111d的上侧的端部向左侧突出。插入部111f呈板面朝向铅垂方向的板状。虽然省略了图示,插入部111f插入于设置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壁面的凹部。

如图10所示,第1油路部111具有从上侧向定子30提供油o的第1油供给口117a。多个第1油供给口117a设置于第1底壁部111a。如图12所示,第1油供给口117a具有凹部117f和孔部117g。凹部117f从第1底壁部111a的上侧的面向下侧凹陷。凹部117f例如是通过对板状的第1底壁部111a的一部分进行冲压加工等而使其向下侧塑性变形从而制作出的。因此,在第1底壁部111a中的设置有凹部117f的部分的下侧的面设置有向下侧突出的凸部117e。孔部117g设置于凹部117f的底面。孔部117g沿铅垂方向贯穿第1底壁部111a。孔部117g向凸部117e的下侧的面开口。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作为第1油路部111所延伸的方向的轴向设置多个第1油供给口117a。例如设置四个第1油供给口117a。四个第1油供给口117a中的两个第1油供给口117a分别设置于第1底壁部111a的轴向两侧的端部,位于线圈端33a、33b的上侧。因此,设置于第1底壁部111a的轴向两侧的端部的两个第1油供给口117a从上侧向线圈端33a、33b提供油o。四个第1油供给口117a中的其他两个第1油供给口117a位于定子铁芯32的上侧,从上侧向定子铁芯32提供油o。

第2油路部112跨越定子铁芯32和线圈端33a、33b的上侧而设置。更详细而言,第2油路部112的轴向两侧的端部分别位于线圈端33a、33b的上侧。第2油路部112中的除了轴向两侧的端部的部分位于定子铁芯32的上侧。第2油路部112具有第2底壁部112a、一对第2侧壁部112b、112c、封闭壁部112d、112e以及插入部112f。第2底壁部112a沿轴向延伸,呈板面朝向铅垂方向的板状。第2底壁部112a的上侧的面是平坦的面。如图12所示,第2底壁部112a位于比第1底壁部111a靠上侧的位置。第2底壁部112a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例如与第1底壁部111a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相同。

第2侧壁部112b从第2底壁部112a的前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第2侧壁部112c从第2底壁部112a的后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如图9所示,一对第2侧壁部112b、112c沿轴向延伸。一对第2侧壁部112b、112c呈板面朝向前后方向的板状。如图12所示,第2侧壁部112b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第2侧壁部112c的上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第2侧壁部112b、112c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第1侧壁部111b、111c的上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

如图9所示,封闭壁部112d封闭第2油路部112的左侧的端部。封闭壁部112d呈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封闭壁部112d从第2底壁部112a的左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封闭壁部112d将第2侧壁部112b的左侧的端部与第2侧壁部112c的左侧的端部相连。封闭壁部112e封闭第2油路部112的右侧的端部。封闭壁部112e呈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封闭壁部112e从第2底壁部112a的右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封闭壁部112e将第2侧壁部112c的右侧的端部与后述的第6侧壁部116c的后侧的端部相连。

插入部112f从封闭壁部112d的上侧的端部向左侧突出。插入部112f呈板面朝向铅垂方向的板状。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插入部112f插入于设置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壁面的凹部。

如图10所示,第2油路部112具有从上侧向定子30提供油o的第2油供给口117b。第2油供给口117b设置于第2底壁部112a。第2油供给口117b与第1油供给口117a的形状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作为第2油路部112所延伸的方向的轴向设置多个第2油供给口117b。例如设置四个第2油供给口117b。四个第2油供给口117b中的两个第2油供给口117b分别设置于第2底壁部112a的轴向两侧的端部,位于线圈端33a、33b的上侧。因此,设置于第2底壁部112a的轴向两侧的端部的两个第2油供给口117b从上侧向线圈端33a、33b提供油o。四个第2油供给口117b中的其他两个第2油供给口117b位于定子铁芯32的上侧,从上侧向定子铁芯32提供油o。

第4油路部114跨越定子铁芯32和线圈端33a、33b的上侧而设置。更详细而言,第4油路部114的轴向两侧的端部分别位于线圈端33a、33b的上侧。第4油路部114中的除了轴向两侧的端部的部分位于定子铁芯32的上侧。第4油路部114具有第4底壁部114a、一对第4侧壁部114b、114c、封闭壁部114d、114e、插入部114f以及分隔壁部114i。

第4底壁部114a沿轴向延伸。第4底壁部114a呈板面朝向铅垂方向的板状。第4底壁部114a的上侧的面是平坦的面。如图12所示,第4底壁部114a位于比第1底壁部111a和第2底壁部112a靠上侧的位置。第4底壁部114a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比第1底壁部111a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和第2底壁部112a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

如图9所示,第4侧壁部114b从第4底壁部114a的后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第4侧壁部114c从第4底壁部114a的前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一对第4侧壁部114b、114c沿轴向延伸。一对第4侧壁部114b、114c呈板面朝向前后方向的板状。如图12所示,第4侧壁部114b的上侧的端部与第4侧壁部114c的上侧的端部在轴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第4侧壁部114b、114c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第1侧壁部111b、111c和第2侧壁部112b、112c靠上侧的位置。

如图9所示,封闭壁部114d封闭第4油路部114的左侧的端部。封闭壁部114d呈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封闭壁部114d从第4底壁部114a的左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封闭壁部114d将第4侧壁部114b的左侧的端部与第4侧壁部114c的左侧的端部相连。封闭壁部114d具有从封闭壁部114d的上侧的端部向下侧凹陷的凹部114h。如图12所示,凹部114h的内缘在沿轴向观察时呈向下侧凹陷的圆弧状。

在封闭壁部114d连接有第3流路192c的供给口192ca。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口192ca向轴向中的右侧开口。供给口192ca的下侧的端部经由凹部114h向第4油路部114的内部开口。从第3流路192c的供给口192ca向右侧排出的油o提供到第4油路部11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流路192c相当于向第2贮存器110提供油o的供给油路,向第4油路部114提供油o。更详细而言,第3流路192c向第4油路部114的左侧的端部提供油o。

如图9所示,封闭壁部114e封闭第4油路部114的右侧的端部。封闭壁部114e呈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封闭壁部114e从第4底壁部114a的右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封闭壁部114e将后述的第5侧壁部115c的后侧的端部与后述的第6侧壁部116c的前侧的端部相连。

插入部114f从封闭壁部114d的下侧的端部向左侧突出。插入部114f呈板面朝向铅垂方向的板状。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插入部114f插入于设置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壁面的凹部。这样,插入部111f、112f、114f插入于设置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壁面的凹部,由此能够使第2贮存器110的左侧的端部支承于壳体6。因此,能够将第2贮存器110稳定地保持于定子30的上侧。

分隔壁部114i从第4底壁部114a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向上侧突出。分隔壁部114i呈板面朝向前后方向的板状。分隔壁部114i沿轴向延伸。更详细而言,分隔壁部114i从比封闭壁部114d向右侧离开的位置沿轴向呈直线状延伸至封闭壁部114e。如图12所示,分隔壁部114i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第4侧壁部114b、114c的上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分隔壁部114i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凹部114h的内缘的下端部靠上侧的位置。

如图9所示,分隔壁部114i的上侧的缘部中的左侧的端部是随着朝向左侧而位于下侧的倾斜部。即,分隔壁部114i的左侧的端部是随着朝向左侧而从第4底壁部114a突出的突出高度变小的部分。分隔壁部114i在与轴向和铅垂方向双方垂直的前后方向上分隔第4油路部114中的位于比提供油o的左侧的端部靠右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内部。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被分隔壁部114i分隔的第4油路部114的部分中的位于前侧的部分称为前侧油路部114j。另外,将被分隔壁部114i分隔的第4油路部114的部分中的位于后侧的部分称为后侧油路部114k。前侧油路部114j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与后侧油路部114k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例如彼此相同。前侧油路部114j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和后侧油路部114k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例如与第1油路部111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和第2油路部112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相同。

如图10所示,第4油路部114具有第3油供给口117c和第4油供给口117d。即,第3油路部113具有第3油供给口117c和第4油供给口117d。第3油供给口117c和第4油供给口117d设置于第4底壁部114a。第3油供给口117c和第4油供给口117d与第1油供给口117a的形状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多个第3油供给口117c。例如设置三个第3油供给口117c。更详细而言,在第4底壁部114a中的位于分隔壁部114i的左侧的部分设置一个第3油供给口117c,在前侧油路部114j的第4底壁部114a的右侧的端部设置一个第3油供给口117c,以及在后侧油路部114k的第4底壁部114a的右侧的端部设置一个第3油供给口117c。设置于分隔壁部114i的左侧的第3油供给口117c位于线圈端33b的上侧,从上侧向线圈端33b提供油o。设置于前侧油路部114j的第3油供给口117c和设置于后侧油路部114k的第3油供给口117c位于线圈端33a的上侧,从上侧向线圈端33a提供油o。

第4油供给口117d位于定子铁芯32的上侧,从上侧向定子铁芯32提供油o。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多个第4油供给口117d。例如设置四个第4油供给口117d。更详细而言,在前侧油路部114j的第4底壁部114a设置两个第4油供给口117d,以及在后侧油路部114k的第4底壁部114a设置两个第4油供给口117d。设置于前侧油路部114j的两个第4油供给口117d沿前侧油路部114j所延伸的轴向隔开间隔配置。设置于后侧油路部114k的两个第4油供给口117d沿后侧油路部114k所延伸的轴向隔开间隔配置。

设置于前侧油路部114j的第4油供给口117d中的一个和设置于后侧油路部114k的第4油供给口117d中的一个在轴向上配置于相互相同的位置,并且第1油供给口117a中的一个和第2油供给口117b中的一个在轴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设置于前侧油路部114j的第4油供给口117d中的另一个和设置于后侧油路部114k的第4油供给口117d中的另一个在轴向上配置于相互相同的位置,并且第1油供给口117a中的另一个和第2油供给口117b中的另一个在轴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5油路部115从前侧油路部114j的右侧的端部延伸至第1油路部111的右侧的端部。第5油路部115位于线圈端33a的上侧。第5油路部115位于比定子铁芯32靠轴向外侧(右侧)的位置。第5油路部115的轴向的尺寸比第1油路部111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第2油路部112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前侧油路部114j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以及后侧油路部114k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

第5油路部115具有第5底壁部115a和一对第5侧壁部115b、115c。第5底壁部115a沿前后方向延伸。第5底壁部115a呈板面朝向铅垂方向的板状。第5底壁部115a的后侧的端部与前侧油路部114j的第4底壁部114a的右侧的端部相连。第5底壁部115a的前侧的端部与第1底壁部111a的右侧的端部相连。如图9所示,第5底壁部115a的上侧的面是随着从前侧油路部114j朝向前侧而位于下侧的倾斜面。第5底壁部115a的轴向的尺寸比第1底壁部111a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和第2底壁部112a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

第5侧壁部115b从第5底壁部115a的轴向内侧(左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第5侧壁部115c从第5底壁部115a的轴向外侧(右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一对第5侧壁部115b、115c沿相对于前后方向向铅垂方向稍微倾斜的方向延伸。更详细而言,一对第5侧壁部115b、115c按照随着朝向前侧而位于下侧的朝向延伸。一对第5侧壁部115b、115c呈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第5侧壁部115b将第4侧壁部114c的右侧的端部与第1侧壁部111b的右侧的端部相连。第5侧壁部115c将封闭壁部114e的前侧的端部与封闭壁部111e的后侧的端部相连。

在第5侧壁部115b设置有第3固定部115d。第3固定部115d从第5侧壁部115b中的前侧的端部向上侧突出。第3固定部115d具有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一对柱部115e、115f。一对柱部115e、115f具有在另一个柱部所处的一侧开口的凹部。在第3固定部115d保持有垫圈100。垫圈100被保持为前后方向两侧的缘部与柱部115e、115f的凹部嵌合。垫圈100供将垫圈100固定于壳体6的螺钉通过。由此,第3固定部115d经由垫圈100固定于壳体6。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6油路部116从后侧油路部114k的右侧的端部延伸至第2油路部112的右侧的端部。第6油路部116位于线圈端33a的上侧。第6油路部116的轴向的尺寸比第1油路部111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第2油路部112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前侧油路部114j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以及后侧油路部114k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第6油路部116的轴向的尺寸例如与第5油路部115的轴向的尺寸相同。

第6油路部116具有第6底壁部116a和一对第6侧壁部116b、116c。第6底壁部116a沿前后方向延伸,呈板面朝向铅垂方向的板状。第6底壁部116a的前侧的端部与后侧油路部114k的第4底壁部114a的右侧的端部相连。第6底壁部116a的后侧的端部与第2底壁部112a的右侧的端部相连。如图9所示,第6底壁部116a的上侧的面是随着从后侧油路部114k朝向后侧而位于下侧的倾斜面。第6底壁部116a的轴向的尺寸比第1底壁部111a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和第2底壁部112a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第6底壁部116a的轴向的尺寸例如与第5底壁部115a的轴向的尺寸相同。

第6侧壁部116b从第6底壁部116a的轴向内侧(左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第6侧壁部116c从第6底壁部116a的轴向外侧(右侧)的缘部向上侧突出。一对第6侧壁部116b、116c沿相对于前后方向向铅垂方向稍微倾斜的方向延伸。更详细而言,一对第6侧壁部116b、116c按照随着朝向后侧而位于下侧的朝向延伸。一对第6侧壁部116b、116c呈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第6侧壁部116b将第4侧壁部114b的右侧的端部与第2侧壁部112b的右侧的端部相连。第6侧壁部116c将封闭壁部114e的后侧的端部与封闭壁部112e的前侧的端部相连。

在第6侧壁部116b设置有第4固定部116d。第4固定部116d从第6侧壁部116b中的前侧的端部向上侧突出。第4固定部116d与第3固定部115d的形状相同。第4固定部116d具有对垫圈100进行保持的一对柱部116e、116f。本实施方式的第2贮存器110经由第3固定部115d和第4固定部116d与壳体6螺纹紧固,由此固定于壳体6。因此,能够将第2贮存器110稳定地固定于壳体6。

如图11所示,支承肋118a从第1底壁部111a向下侧突出。例如沿轴向隔开间隔设置两个支承肋118a。支承肋118b从第2底壁部112a向下侧突出。例如沿轴向隔开间隔设置两个支承肋118b。支承肋118c从第4底壁部114a向下侧突出。例如设置四个支承肋118c。更详细而言,关于支承肋118c,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的一对支承肋118c沿轴向隔开间隔设置两组。如图12所示,支承肋118a、118b、118c与定子铁芯主体32a的外周面接触。由此,第2贮存器110经由支承肋118a、118b、118c被支承于定子铁芯32的上侧。

像在图9中虚线的箭头所示的那样,从第3流路192c经由供给口192ca向第4油路部114的左侧的端部提供的油o在前侧油路部114j和后侧油路部114k分支而沿轴向向右侧流动。提供到第4油路部114的油o的一部分经由第3油供给口117c从上侧向线圈端33a、33b提供。提供到第4油路部114的油o的另一部分经由第4油供给口117d从上侧向定子铁芯32提供。提供到第4油路部114的油o的又一部分流入第5油路部115和第6油路部116。

油o从前侧油路部114j流入第5油路部115。流入第5油路部115的油o沿第5油路部115向前侧流动,流入第1油路部111。这里,第5油路部115的第5底壁部115a的上侧的面是随着朝向前侧而位于下侧的倾斜面,因此容易使流入第5油路部115的油o向第1油路部111流动。

从第5油路部115流入第1油路部111的油o沿第1油路部111向左侧流动。流入第1油路部111的油o经由第1油供给口117a从上侧向线圈端33a、33b和定子铁芯32提供。

油o从后侧油路部114k流入第6油路部116。流入第6油路部116的油o沿着第6油路部116向后侧流动,流入第2油路部112。这里,第6油路部116的第6底壁部116a的上侧的面是随着朝向后侧而位于下侧的倾斜面,因此容易使流入第6油路部116的油o向第2油路部112流动。

从第6油路部116流入第2油路部112的油o沿第2油路部112向左侧流动。流入第2油路部112的油o经由第2油供给口117b从上侧向线圈端33a、33b和定子铁芯32提供。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3油路部113具有在沿铅垂方向观察时位于第1油路部111与第2油路部112之间的第4油路部114。因此,通过在第4油路部114设置油供给口,能够经由第4油路部114从上侧向在沿铅垂方向观察时位于第1油路部111与第2油路部112之间的定子30的部分提供油o。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定子30的冷却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油路部114具有第3油供给口117c。因此,能够经由第3油供给口117c,将在第4油路部114流动的油o的一部分从上侧向线圈端33a、33b提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油路部114具有第4油供给口117d。因此,能够经由第4油供给口117d将在第4油路部114流动的油o的一部分从上侧向定子铁芯32提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有分隔壁部114i,该分隔壁部114i在前后方向上分隔第4油路部114中的位于比提供油o的左侧的端部靠右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内部。因此,在刚向第4油路部114提供油o之后,能够使油o的流动分支为通过前侧油路部114j而朝向第5油路部115和第1油路部111的流动和通过后侧油路部114k而朝向第6油路部116和第2油路部112的流动。因此,容易使提供到第4油路部114的油o向第1油路部111和第2油路部112双方流动,容易更好地对定子30进行冷却。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定子30的冷却效率。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采用其他结构。第2贮存器能够贮存油,只要能够从上侧向定子提供油,则也可以不为流槽状。第2贮存器例如也可以呈管路状。也可以从任意部分向第2贮存器提供油。第2贮存器的形状只要是具有第1油路部、第2油路部以及第3油路部的形状,则没有特别限定。

第2贮存器也可以不具有第2油路部和第3油路部中的至少一方。在该情况下,在第2贮存器的第1油路部上,沿第1油路部所延伸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第1油供给口,多个第1油供给口从上侧向定子铁芯提供油。根据该结构,能够经由第1油供给口直接向定子铁芯提供油,并且通过设置多个第1油供给口,容易向定子铁芯的较大范围提供油。因此,容易良好地对定子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提高定子的冷却效率。

设置于第1油路部的第1油供给口的数量没有限定,也可以仅有一个。第1油供给口只要能够从上侧向定子提供油,则没有特别限定。设置于第2油路部的第2油供给口的数量没有限定,也可以仅有一个。第2油供给口只要能够从上侧向定子提供油,则没有特别限定。

第3油路部只要将第1油路部与第2油路部相连,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3油路部13a、13b中的至少一方将第1油路部11的轴向的中央部分与第2油路部12的轴向的中央部分相连。另外,例如,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3油路部113的第4油路部114也可以不具有分隔壁部114i。也可以为,在第3油路部不设置第3油供给口和第4油供给口。也可以不设置第5油供给口。

上述的驱动装置和马达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马达也可以不设置于驱动装置。马达也可以设置于车辆以外的设备。在本说明书中进行了说明的结构能够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