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机组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927278阅读:来源:国知局
轴线X的方向延伸。在外壁26的与底部24间隔开的开放端部上安装有盖22,用于封闭电子器件壳体。电子器件壳体的底部24通过两个螺丝28与定子壳体8螺接(verschraubt,螺丝连接)。在盖22的外侧上设有包括操作和显示元件的操作面板30。
[0056]电子器件壳体18在相对于纵轴线X的横向上具有比定子壳体8的径向范围更大的范围。因此,电子器件壳体18具有沿径向或侧向突出于定子壳体8的外壁的部分32。但是在其他方向上,电子器件壳体18虽然与纵轴线X同心,但是仍然沿径向方向稍微凸出于定子壳体8的外壁。然而,突出部分32向一侧凸出得更多。该区域还沿切线方向从定子壳体8的轴向端部的区域开始扩散。
[0057]下面详细说明电子器件壳体18的结构。如图4所示,盖22借助螺丝34与下部20螺接。在图4中,构成操作面板30的箔片被从盖上取下。可看到的仅有盖22中的通孔36,通过该通孔可以接近操作和显示元件,操作和显示元件设置在盖的下侧上,盖的下侧面向下部2。通孔36被操作面板30的箔片覆盖并封闭。在此,操作面板30的箔片还覆盖了孔38,螺丝28被引导穿过该孔,以便将下部20固定在定子壳体8上。
[0058]在电子器件壳体18的内部,即在由周向壁或外壁26和底部24撑开并由盖22封闭的内部空间中,设有重要元件电路板40。在电路板40上以公知的方式构造导体电路,并将用于控制或调节电驱动马达的电气和电子器件安装在定子壳体8中。特别地可以将变频器设置在电路板上。
[0059]在电路板40上设有两个插拔親合件,第一插拔親合件42和第二插拔親合件44。第一插拔耦合件42和第二插拔耦合件44用于与连接外部器件的连接元件相连接,如图8和图9所不。在图8和图9中与图10所不一样,电路板40被从电子器件壳体18中取出。电路板40通过螺丝46固定在电子器件壳体18的下部20上。构成定子连接元件48的第一连接元件用于定子10与电路板40上的电气和电子器件的电连接。也就是说,定子10在此构成外部器件。定子连接元件48被构造为单独的器件,其通过螺丝50和将电路板40固定在下部20中的螺丝46在电子器件壳体8的下部20上被拧紧。下部20被设计为纯粹的合成材料壳体,并且在其内部不具有固定设置的电导体或导体电路,特别是不具有浇铸在合成材料中的导体电路。这样的电导体或导体电路被设置在定子连接元件48中的导体电路所替代。定子连接元件48被构造为由合成材料制成的自稳定成型件,并具有第一插拔连接件52和第二插拔连接件54。定子连接元件48具有平的中间区域,该中间区域平行于底部24并平行于电子器件壳体18中的电路板40延伸。在该中间区域的相反的端部上,也就是沿纵轴线X的横向方向,第一插拔连接件52和第二插拔连接件54彼此隔开地设置。此外,第一插拔连接件52和第二插拔连接件54在纵轴线X的方向上分别指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说,插拔连接件52和54发生接触的插拔方向基本上彼此平行但方向相反。在此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插拔连接件52和54被设计为三极的(dreipolig),并在定子连接元件48内部通过在图9中以虚线示出的导体电路56彼此连接。导体电路56被浇铸在合成材料中,这使得导体电路56同时被电绝缘。第二插拔连接件54通过接线盒18的下部20的底部24中的开口 58从电子器件壳体18的内部空间延伸出来,通过开口 55从轴向侧插入到定子壳体的内部,并在那里与用于与定子10中的线圈触点接通的连接触点或插头相接触。第一插拔触点52与电路板40上的第一插拔耦合件42导电接合。
[0060]正如所了解到的那样,定子连接元件48能够使得电路板40不必位于开口 58的上方,而是可以沿纵轴线X的横向方向相对于纵轴线侧向错开地设置在电子器件壳体18中。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得螺丝28在电子器件壳体18中通过下部20中的引导件60延伸穿过的区域保持是自由的,从而使得电子器件壳体18在定子壳体8上的固定不会受到位于内部的电路板40的干扰。与浇铸在电子器件壳体中的导体相比,定子连接元件48的优点在于:由于不需要再浇铸导体,从而简化了制造下部20的生产过程。与线缆连接相比,定子连接元件48的优点在于:定子连接元件形状稳定,并因此在下部20中被限定地定位,从而不会出现线缆被意外夹住并损坏。
[0061]电路板40的第二插拔耦合件44与设置在电源连接元件(Netz-Anschlusselement,网络连接元件)62上的第二连接元件相连接。电源连接元件62用于连接电源连接导线形式的外部器件。当定子连接元件48设置在电子器件壳体18内部并仅以其第二插拔连接件54从电子器件壳体18向外延伸时,电源连接元件62设置在电子器件壳体18的外侧或其下部20。电源连接元件62被设置在构成于下部20的底部24中的凹部64中。凹部64指向下部20的内部,也就是说,在凹部64的区域中,底部24位于轴向方向X上,要比底部24直接位于定子8上方更靠近盖22。因此,凹部64在下部20的外侧提供了一收纳空间,在该收纳空间中接收电源连接元件62,使得电源连接元件不会从电子器件壳体18的由周向壁或外壁26限定的总外轮廓向外凸出。特别地,电源连接元件62不会沿轴向方向X凸出于该外轮廓。
[0062]电源连接元件62被构造为由合成材料制成的、具有电导体电路的成型件,电导体电路被浇铸在合成材料中。电导体电路构成第一插拔连接件66,第一插拔连接件与电路板40上的第二插拔耦合件44导电接合。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插拔连接件66和第二插拔耦合件44被构造为三极的。因此存在两个电源导体和一个接地导体。第二插拔连接件68通过电源连接元件62内部的导体电路与第一插拔连接件66连接,第二插拔连接件被设计为插拔耦合件,用于连接在此未示出的电源连接导线。第一插拔连接件66延伸穿过下部20的底部24中的开口 70进入下部20的内部,并由此进入电子器件壳体18中,以便在那里与电路板40的第二插拔耦合件44相接合。在电源连接元件62上围绕第一插拔连接件66地设置密封件72,用于与底部24的外侧密封地接触并因此使开口 70对外密封。替代地,该密封件72还可以设置在下部20的底部24上。
[0063]第二插拔连接件68被设计为相对于第一插拔触点66弯曲90°,从而使第二插拔连接件68朝周向壁26延伸或穿过开口或凹口 74侧向向外延伸。即,第一插拔连接件66和第二插拔连接件68的插拔方向彼此成90°的角度。凹口 74位于环绕凹部64的壁75中。即使壁75不围绕下部20或电子器件壳体18的内部空间,壁75也被看作是外壁26的轴向延长部并由此构成外壁26的一部分。在壁75中,在凹部64的相邻侧面上设有第二凹口 76。凹部64位于下部20的拐角处,由此使得凹口 74和76位于两个基本上彼此成90°角度延伸的壁或壁部上。当电源连接元件62位于凹部64中时,外表面78位于凹口 76中并封闭该凹口,使得电源连接元件62的外表面78和谐地或齐平地嵌入壁75中或嵌入周向壁26的外侧面中。优选电源连接元件62由合成材料一体化地构成。在此优选合成材料具有与环绕外壁26的颜色并因此与整个下部20的颜色不同的颜色。这样做将有利于在外表面78上安装可从外面看到的文字说明(例如QR码),这些文字说明在外壁26的颜色的基础上是难以读出的。由此可以省去需要附加安装的文字说明区(Schriftfeld)。相反,该文字说明区由外表面78提供。
[0064]电源连接元件62通过螺丝80固定在凹部64中,该螺丝穿过下部30的底部24从内部延伸出来。即,电源连接元件62不可能从外面松脱。由此可以确保在该区域中对电子器件壳体18保持可靠的封闭。由于电源连接元件62被设置在位于突出部分32中处于拐角处的凹部64中,因此向侧面延伸的、用于连接电源连接导线62的第二插拔连接件68是容易接近的。在此,第二插拔连接件68平行于吸入套管82取向,该吸入套管在泵机组的优选的安装位置上向下延伸。
[0065]使用电源连接元件的优点在于:电源连接导线不必与电路板40或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电导体直接连接。因此不需要为了连接电源连接导线而打开电子器件壳体18,由此可以防止在连接电源连接导线时意外损坏内部的电气或电子器件。此外,将电源连接元件62设置在外侧的优点在于:底部24中的开口 70可以被良好地从外侧密封,从而能够在该区域中防止湿气的侵入。另外,电源连接元件62还可以承担起适配器功能(Adapterfunkt1n),在此设有不同的第二插拔连接件68,以便能够在此连接电源连接导线的成型不同的配合件。由此使得电子器件壳体18能够在不改变重要器件(例如电路板40)的条件下与各种连接导线相匹配。此外,还可以在电源连接区域中省略设置在下部20中并因此设置在电子器件壳体18中的导体电路。
[0066]在下部20中还设有分热器84,用于对电路板40上的发热电子器件进行冷却。这样的电子器件86例如可以是变频器的功率开关。在这里所选择的布局中,待冷却的电子器件86位于电路板40的面向底部24的一侧。待冷却的电子器件86导热地贴靠在分热器84上的接触面88上。接触面88基本上平行于底部24并平行于电路板40地延伸,即垂直于纵轴线或转动轴线X地延伸。分热器84被设计为由金属(例如铝)制成的铸件,并且在其背向接触面88的轴向侧面上具有肋形结构90。分热器84被这样设置在电子器件壳体18或其下部20的内部:分热器能够通过电子器件壳体18的底部24中的凹口或开口 92向外延伸,从而使得肋形结构90位于下部20的外侧,而接触面88位于内部。在开口 92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