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2861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电动汽车储能系统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磷酸铁 锂电池、钴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超级电容、石墨烯电池及其他新技术新材料的动力电池, 但不限于上述类型的储能电池。
[0003] 充电粧是指电力充电粧,太阳能充电粧,风力发电或多能互补充电粧技术。本技术 充电粧及接收充电的电动汽车(含带储能系统的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是通过符合通用标 准专用连接接头及导线进行相互连接,也包括无线感应充电或无线连接接触系统。
[0004] 现有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充电时间长,电力资源利用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充电效率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高的高 效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源、第一电子 开关、第二电子开关、第三电子开关、第四电子开关、DSP、第一蓄电池、第二蓄电池和电动机 负载,其结构要点第一电子开关和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入端口均与电源正极端相连;第一电 子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蓄电池正极端、第三电子开关的输入端口相连,第二电子开关 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蓄电池正极端、第四电子开关的输入端口相连,第一蓄电池负极端、第 二蓄电池负极端、电动机负载负极端、电源负极端相连;第三电子开关的输入端口、第四电 子开关的输入端口、电动机负载正极端相连;DSP控制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第一电子开关 的控制端口、第二电子开关的控制端口、第三电子开关的控制端口、第四电子开关的控制端 口相连。
[0007] 所述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的电容、电压均相同。
[0008]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DSP采用ARM处理器,ARM处理器端口分别与 程序下载接口、重新启动设置部分端口、启动方式设置部分端口、内置存储部分端、接触器 驱动部分端口、PWM驱动部分端口、充电功率部分端口、CAN通讯部分端口、高压电源模块部 分端口、BMS通讯部分端口相连,接触器驱动部分输出端口、PWM驱动部分输出端口分别与 充电功率部分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相连;BMS通讯部分信号传输端口与充电枪信号传输端口 相连。
[0009]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ARM处理器采用STM32F103ZET6芯片U2, 所述启动方式设置部分包括l〇〇KQ电阻R4和100KQ电阻R20,R4 -端与U2的138脚相 连,R4另一端分别与地线GND、R20 -端相连,R20另一端与U2的48脚相连;内置存储部分 采用W25Q64芯片U9,U9的1、2、5、6引脚与U2的73、75、76、74引脚对应连接。
[0010]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BMS通讯部分采用TJA1050芯片Ull,U11 的1、4脚分别与U2的112、111脚对应相连,U11的7、5脚与所述充电枪的BMS_A、BMS_B端 口对应连接;所述CAN通讯部分采用TJA1050芯片U4,U4的1、4脚分别与U2的104、103脚 对应连接,U4的7、5脚分别与电枪的通讯A、通讯B端口相连。
[0011]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接触器驱动部分包括第一NPN三极管和第 二NPN三极管,第一NPN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与U2的134脚相连,第一NPN三极管 的发射极接地线GND,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继电器K1线圈端一端、第一二极管阳 极相连,K1线圈端另一端、第一二极管阴极均与电源+15V相连;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通 过第二电阻与U2的135脚相连,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线GND,第二NPN三极管的集 电极分别与继电器K2线圈端二端、第二二极管阳极相连,K2线圈端另二端、第二二极管阴 极均与电源+15V相连;所述高压电源模块部分包括LM2576S-ADJ芯片U12,U12的1脚分别 与电容C66正极、电源+15V相连,U12的3、5脚均与地线GND、二极管D1阳极、电容C101 - 端、电容C98负极相连,D1阴极分别与U12的2脚、电感L1 一端相连,L1另一端分别与U12 的4脚、+5V电源接线端子、C101另一端、电容C98正极相连。
[0012]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PWM驱动部分包括芯片2SD315AIUl、U3, U1的10脚通过电阻R10与U2的101脚相连,U1的6脚通过电阻R8与U2的100脚相连; U1的3脚通过电阻R1与光耦0P1输入端阴极相连,0P1输入端阳极与电源+15V相连,0P1 输出端集电极与电源+3. 3V相连,0P1输出端发射极分别与U2的40脚、电阻R5 -端相连, 电阻R5另一端接地;U1的9脚通过电阻R9与光耦0P2输入端阴极相连,0P2输入端阳极 与电源+15V相连,0P2输出端集电极与电源+3. 3V相连,0P2输出端发射极分别与U2的41 脚、电阻R11 -端相连,电阻R11另一端接地;U1的5、7脚接地,U1的4脚分别与电阻R2 - 端、电阻R6 -端相连,R2另一端与电源+15V相连,R6另一端接地;U1的43、44脚均与PWM2 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U1的38、39脚均与PWM2-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U1的31、32脚均与 PWM1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U1的26、27脚均与Load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U1的36脚与二 极管D21的阳极相连,D21的阴极与二极管D23的阳极相连,D23的阴极与保护采样端VI相 连,U1的24脚与二极管D27的阳极相连,D27的阴极与二极管D26的阳极相连,D26的阴极 与保护采样端VI相连;U1的1、2、13、14、15、16、17脚均与电源+15¥相连;所述电源+15¥ 分别与二极管Z1的阴极、电容C7 -端、电容C8正极相连,C7另一端、C8负极、Z1的阳极均 接地线GND。
[0013]U3的10脚通过电阻R19与U2的34脚相连;U3的3脚通过电阻R12与光耦0P3 输入端阴极相连,0P3输入端阳极与电源+15V相连,0P3输出端集电极与电源+3. 3V相连, 0P3输出端发射极分别与U2的42脚、电阻R15 -端相连,电阻R15另一端接地;U3的9脚 通过电阻R18与光耦0P4输入端阴极相连,0P4输入端阳极与电源+15V相连,0P4输出端集 电极与电源+3. 3V相连,0P4输出端发射极分别与U2的43脚、电阻R21 -端相连,电阻R21 另一端接地;U3的5、7脚接地,U3的4脚分别与电阻R13 -端、电阻R14 -端相连,R13另 一端与电源+15V相连,R14另一端接地;U3的43、44脚均与PA+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U3 的38、39脚均与PA-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U3的31、32脚均与PB+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 U3的26、27脚均与PB-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U3的36脚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D2的阴 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相连,D3的阴极与保护采样端VCC相连,U3的24脚与二极管D6的阳 极相连,D6的阴极与二极管D4的阳极相连,D4的阴极与保护采样端PA-相连;U3的1、2、 13、14、15、16、17脚均与电源+15V相连;所述电源+15V分别与二极管Z2的阴极、电容C12 一端、电容C13正极相连,C12另一端、C13负极、Z1的阳极均接地线GND。
[0014]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U1的41脚、U1的42脚、电容C2负极、电 容C1 一端相连,C2正极、U1的40脚、电阻R7 -端相连,电阻R7另一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 阳极相连,第一发光二极管阴极与U1的35脚相连,C1另一端与U1的36脚相连。
[0015]U1的29脚、U1的30脚、电容C16负极、电容C17-端相连,C16正极、U1的28脚、 电阻R98 -端相连,电阻R98另一端与第二发光二极管阳极相连,第二发光二极管阴极与U1 的23脚相连,C17另一端与U1的24脚相连。
[0016] 所述U3的41脚、U3的42脚、电容C10负极、电容C9 一端相连,C10正极、U3的40 脚、电阻R16 -端相连,电阻R16另一端与第三发光二极管阳极相连,第三发光二极管阴极 与U3的35脚相连,C9另一端与U3的36脚相连。
[0017]U3的29脚、U3的30脚、电容C14负极、电容C15 -端相连,C14正极、U3的28脚、 电阻R22 -端相连,电阻R22另一端与第四发光二极管阳极相连,第四发光二极管阴极与U3 的23脚相连,C15另一端与U3的24脚相连。
[0018]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充电功率部分包括三相工频整流桥,三相 工频整流桥的输入端与三相电源相连,三相工频整流桥的输出端正极依次通过电感L3、保 险丝F1分别与可控硅模块Q1正极、电容C29 -端、电阻R33 -端相连,Q1控制端通过电阻 R23与变压器T1原边一端相连,T1原边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4 -端、R26 -端相连,R24另 一端、R26另一端、Q1阴极端、电阻R29 -端、电阻R31 -端、电阻R32 -端、电阻R30 -端、 电容C31正极、电容C32正极、电容C33正极、电容C34正极、电容C35 -端、电容C36 -端、 IGBT模块Q2集电极、电源VCC、电容C24 -端、电容C25 -端、电容C28 -端相连,R29另一 端、R31另一端、R32另一端、C29另一端、R33另一端相连,R30另一端、C31负极、C32负极、 C33负极、C34负极、电阻R36 -端、电容C38正极、电容C39正极、电容C40正极、电容C41 正极相连,R36另一端、C38负极、C39负极、C40负极、C41负极、三相工频整流桥的输出端负 极、地线GND2、电阻R37 -端、稳压二极管D15阳极、IGBT模块Q3发射极、电容C42 -端、电 容C43 -端、电容C44 一端、驱动信号输入端PB-相连,C42另一端、电容C43另一端、电容 C44另一端、C24另一端、电容C25另一端、电容C28另一端、T1第一副边一端相连,T1第一 副边另一端、Q2发射极、Q3集电极、稳压管D10正极、电阻R28 -端、驱动信号输入端PA-相 连,R28另一端、D10负极、Q2基极、电阻R27 -端相连,R27另一端与驱动信号输入端PA+ 相连;R37另一端、D15阴极、Q3基极、电阻R35 -端相连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