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通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186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用于通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通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是将信号以数字方式表示并处理的理论和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与模拟信号处理是信号处理的子集。数字信号处理的目的是对真实世界的连续模拟信号进行测量或滤波。

目前,信号处理装置因为包含主板、多块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板等电子器件,因此信号处理装置的发热量很大,而大量的热量仅靠通过机箱的热传导是完全不能满足散热需求的,所以,通常都还会在装置的机箱上安装有散热装置进行散热。传统的散热装置多采用在机箱上设置散热风扇的方式,利用散热风扇将机箱中的热量排出。然而,由于信号处理装置一直暴露在空气中,时间久了以后,灰尘就会堆积在信号处理装置的机箱上,而这些堆积的灰尘会妨碍机箱的热传导散热,就降低了装置的散热效果,影响了装置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可以在散热的同时对机箱进行除尘的用于通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装置。

本发明提供基础方案是:用于通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装置,包括机箱和位于机箱内的电子器件,机箱的一侧安装有散热风扇,机箱的另一侧设置有排风口,其中:机箱内设置有送风管,送风管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进风口,进风口安装有可朝内打开的封盖;送风管内设置与进风口连通的送风道,送风管的下端封闭,送风管的上端伸出机箱且连接有可转动的叶轮;叶轮设置有与送风道连通的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可向下伸出叶轮的刷杆,刷杆的下端面可与机箱相抵,叶轮的下端面可与机箱相抵,叶轮在下端面跟机箱相抵后停止转动;叶轮两端的侧壁设置有出风口,两端的出风口的朝向相对设置;叶轮的下部设置有装有液体的蓄水箱,叶轮的下端面设置有与蓄水箱连通的出水口,出水口可向下打开。

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机箱设置散热风扇跟排风口后,散热风扇的启动可以带动机箱中的空气流动,形成气流,而这气流从排风口流出的时候,带出机箱内的热量,从而实现机箱的散热;

送风管安装在机箱内,散热风扇形成的部分气流则可以通过送风管侧壁上的进风口进入到送风管内,然后经过送风道进入到叶轮的空腔内,然后经过叶轮侧壁设置的出风口排出叶轮;对此时叶轮进行分析,首先,由于气流自下而上的进入叶轮,叶轮在气流的作用下,会受到一个驱使叶轮上移的作用力,叶轮上升后,叶轮的下端面跟机箱脱离接触关系,此时叶轮是可以转动的,而此时叶轮内部设置的刷杆伸出叶轮跟机箱的上端面相抵;其次,在气流从叶轮侧壁的出风口排出的时候,气流又会给叶轮一个反向的推动力,如此一来,叶轮就会开始转动,而两端相对设置的出风口可以保证叶轮能朝向一个方向顺利的转动;再有,在叶轮的下端面跟机箱脱离接触的时候,叶轮下部设置的蓄水箱的出水口向下打开,液体流出蓄水箱后流到机箱上,再配合转动的刷杆,实现了对机箱表面的清洁。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散热装置相比,1.在机箱的内部设置送风管,利用散热风扇产生的部分气流实现叶轮的转动,再配合打开的蓄水箱,实现对机箱的清洁,在不改变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的情况下,通过清洁机箱,又增加了机箱的热传导散热,这样一来,就增强了机箱的散热效果,保证了装置的正常使用;

2.在清洁的过程中,蓄水箱中流出的液体配合转动的叶轮实现了对机箱的清洁,同时,由于机箱是具有一定温度的,液体在跟机箱接触后,机箱上的部分热量会传递到液体中,这样一来,液体还会带走机箱的部分热量,同样达到散热的效果,进一步增加了对机箱的散热;

3.在叶轮转动了一段时间后,机箱表面的灰尘也就被清理干净了,这个时候,就不再需要对机箱进行清洁,也就是说,叶轮不需要再转动了,所以,此时的叶轮就会下降,在下降到下端面跟机箱相抵后,叶轮不再转动,同时蓄水箱的出水口也不能再朝下打开,蓄水箱就被封闭了,液体不再流出,叶轮空腔中的气流经过侧壁的出风口排出,而排出的气流在跟机箱接触后,机箱上遗留的水分在气流的作用下蒸发,保证了机箱的用电安全,而且在水分蒸发的时候又会带走机箱的部分热量,保证了机箱的正常使用。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叶轮的出水口安装有封口板,封口板的一端与蓄水箱的侧壁铰接。有益效果:对出水口设置封口板后,由于封口板是采用铰接的连接方式与蓄水箱连接的,所以在不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封口板在自己的重力作用下就可以向下转动,实现出水口的打开;也就是说,在叶轮的下端面跟机箱脱离相抵关系的时候,蓄水箱的出水口自动打开,在叶轮跟机箱相抵的时候,蓄水箱的出水口又自动关闭,不需要设置驱动结构就能实现出水口的启闭,结构简单,也减少了装置的能源耗用。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出水口设置有滤布。有益效果:考虑到信号处理装置毕竟是电器,应该是尽量避免跟水有过多接触的,所以在出水口设置滤布,一来滤布可以对液体进行过滤,液体中含有的杂质就被留到了蓄水箱中,不会影响对机箱的清洁效果;二来滤布含有的细小的网孔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水流量,使得机箱上的水不至于导电,这样就可以保证装置的用电安全。

优选方案三:作为基础方案二的优选,送风管上端的外壁设置有挡块,机箱的上端面设置有挡块槽,挡块可滑入挡块槽。有益效果:对送风管的外壁设置挡块后,在叶轮上升的时候,跟叶轮连接的送风管也会上升,挡块上升,从挡块槽里滑出,这个时候,叶轮是可以自由转动的;在叶轮下降以后,送风管下降,送风管外壁上的挡块又滑入挡块槽,这个时候,挡块槽就限制了滑块的转动,送风管也就不再转动,叶轮也就不能再转动,就实现了叶轮的可转动,结构简单,也不需要额外设置动力源,减小了装置的能耗。

优选方案四: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刷杆包括上端的t型部和下端的清洁部,t型部位于空腔内且与叶轮滑动配合,清洁部伸出叶轮与机箱相抵。有益效果:为了保证叶轮能正常的上下移动,就需要刷杆同样的可以上下移动,因此,设置刷杆跟叶轮滑动配合,在叶轮运动的时候,刷杆就是可以在叶轮内部运动的,以保证叶轮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刷杆的阻碍,而刷杆设置的t型部则保证了刷杆不会完全从叶轮中滑出,进而保证了对机箱的正常清洁。

优选方案五:作为优选方案四的优选,挡块槽在机箱上呈圆形均匀设置,相邻的挡块槽之间的间距大小小于挡块的直径大小,挡块的底端为楔形端。有益效果:因为在对机箱进行清洁的时候,叶轮是会转动的,此时挡块也会运动,因此,挡块相对于挡块槽的位置也是会改变的,而为了保证挡块能滑入挡块槽内,最好的情况是挡块刚好位于挡块槽的正上方,最极端的情况也得要求挡块跟挡块槽在空间上有重叠的部分,这样挡块才能滑进挡块槽;因此,为了配合挡块的运动轨迹,将挡块槽以圆形在机箱上均匀设置,且让相邻的两个挡块槽之间的间距小于挡块的直径大小,这样就可以保证挡块跟挡块槽一定有重叠的部分,而挡块的下端设置为楔形端也有利于挡块滑入挡块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通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叶轮与机箱连接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送风管的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刷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箱10、挡块槽101、散热风扇13、排风口15、叶轮21、刷杆211、蓄水箱213、送风管23、挡块231、封盖233。

如图1所示的用于通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装置,包括机箱10和位于机箱10内的电子器件,机箱10的一侧安装有散热风扇13,机箱10的另一侧设置有排风口15;

机箱10内设置有送风管23,送风管23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进风口,进风口安装有可朝内打开的封盖233,如图3所示;如图2所示,送风管23内设置与进风口连通的送风道,送风管23的下端封闭,送风管23的上端伸出机箱10且连接有可转动的叶轮21;

叶轮21设置有与送风道连通的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可向下伸出叶轮21的刷杆211,刷杆211的下端面可与机箱10相抵,叶轮21的下端面可与机箱10的上端面相抵,叶轮21在下端面跟机箱10相抵后停止转动,本实施例中采用在送风管23上端的外壁设置挡块231,机箱10的上端面设置挡块槽101的方式实现叶轮21的可转动,在挡块231滑入挡块槽101的时候,叶轮21在挡块槽101的作用下也就不能再转动,考虑到为了保证挡块231能顺利的滑入挡块槽101内,挡块槽101在机箱10上呈圆形均匀设置,相邻的挡块槽101之间的间距大小小于挡块231的直径大小,挡块231的底端为楔形端;

如图4所示,刷杆211则采用包括上端的t型部和下端的清洁部的设计,t型部位于空腔内且与叶轮21滑动配合,清洁部伸出叶轮21与机箱10相抵,这样一来,刷杆211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就可以伸出叶轮21;叶轮21两端的侧壁设置有出风口,两端的出风口的朝向相对设置,如图5所示;

叶轮21的下部安装有装有液体的蓄水箱213,叶轮21的下端面设置有与蓄水箱213连通的出水口,出水口可向下打开,本实施例中采用对叶轮21的出水口安装封口板,封口板的一端与蓄水箱213的侧壁铰接的方式实现;考虑到装置的用电安全,出水口设置有滤布,以保证蓄水箱213的出水量,本实施例中采用水作为清洁用的液体。

工作时,散热风扇13的启动可以带动机箱10中的空气流动,形成气流,气流在空气从排风口15流出的时候,带出机箱10内的热量,从而实现了机箱10的基础散热;

同时,散热风扇13形成的部分气流则可以通过送风管23侧壁上的进风口进入到送风管23内,然后经过送风道进入到叶轮21的空腔内,然后经过叶轮21侧壁设置的出风口排出叶轮21;对此时叶轮21进行分析,首先,由于气流自下而上的进入叶轮21,叶轮21在气流的作用下,会受到一个驱使叶轮21上移的作用力,叶轮21上升后,叶轮21的下端面跟机箱10脱离接触关系,此时叶轮21是可以转动的,而此时叶轮21内部设置的刷杆211伸出叶轮21跟机箱10的上端面相抵;其次,在气流从叶轮21侧壁的出风口排出的时候,气流又会给叶轮21一个反向的推动力,如此一来,叶轮21就会开始转动,而两端相对设置的出风口可以保证叶轮21能朝向一个方向顺利的转动;再有,在叶轮21的下端面跟机箱10脱离接触的时候,叶轮21下部设置的蓄水箱213的出水口向下打开,液体流出蓄水箱213后流到机箱10上,再配合转动的刷杆211,实现了对机箱10表面的清洁;

在叶轮21转动了一段时间后,机箱10表面的灰尘也就被清理干净了,这个时候,就不再需要对机箱10进行清洁,也就是说,叶轮21不需要再转动了,所以,此时的叶轮21就会下降;本实施例中采用设置湿度传感器的方式来实现对叶轮21下降的控制,在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机箱10上的湿度达到一定的预设值的时候,就控制安装在叶轮21下端面上的电磁阀打开,而由于机箱10通常都是采用金属材料制得,因此在电磁阀打开后,叶轮21就实现了下降;

在叶轮21下降到下端面跟机箱10相抵后,叶轮21不再转动,同时蓄水箱213的出水口也不能再朝下打开,蓄水箱213就被封闭了,液体不再流出,叶轮21空腔中的气流经过侧壁的出风口排出,而排出的气流在跟机箱10接触后,机箱10上遗留的水分在气流的作用下蒸发,保证了机箱10的用电安全,而且在水分蒸发的时候又会带走机箱10的部分热量,保证了机箱10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