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通讯机柜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0003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通讯机柜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散热设备,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通讯机柜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用户的增加及通信质量的提高,通信服务器的负荷也越来越大,目前,通讯机柜普遍存在温度过高的问题,温度持续过高容易影响机柜内电子元器件运行的可靠性。常用的控温方式有风冷散热、空调降温等,一般风扇吹风散热效率低,降温效果不理想;而空调制冷降温方式能耗高,不利于节能环保。因此,寻求可靠、高效、低成本的通讯机柜散热方案是目前通信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通讯机柜的散热装置,更节能可靠,散热效率高,冷却降温效果显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通讯机柜的散热装置,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和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吸热器、散热器、设于吸热器上的第一冷却风扇以及设于散热器上的第二冷却风扇,所述吸热器与散热器分别置于通讯机柜的内侧与外侧,且吸热器与散热器之间形成封闭传热回路,所述传感器包括设于通讯机柜内侧的若干个温度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通过总线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冷却风扇与第二冷却风扇受控于所述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吸热器的上端设有上集流管及下端设有下集流管,所述散热器的上端设有上汇流管及下端设有下汇流管,所述上集流管与上汇流管之间通过若干条气态工质通道管相连接,所述下集流管与下汇流管之间通过若干条液态工质通道管相连接,所述吸热器与散热器内填充有传热工质。

优选的,所述吸热器包括若干条吸热微通道管以及夹带在吸热微通道管之间的吸热翅片,所述吸热微通道管径向连接上集流管和下集流管,所述传热工质设置在吸热微通道管内。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包括若干条散热微通道管以及夹带在散热微通道管之间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微通道管径向连接上汇流管和下汇流管。

优选的,所述吸热微通道管与吸热翅片以及散热微通道管与散热翅片分别通过钎焊连接定型。

优选的,所述吸热器与散热器之间设有密封隔离板,所述吸热器所在区域形成内循环风道,所述散热器所在区域形成外循环风道,所述第一冷却风扇位于内循环风道内,所述第二冷却风扇位于外循环风道内。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为多路温度传感巡检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安装于通讯机柜的柜门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散热装置针对通讯机柜而设计,利用热交换方式进行散热,吸热器将通讯机柜内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出去,达到冷却降温效果,换热效率高,并通过传感器检测通讯机柜内的温度情况,当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控制冷却风扇工作,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散热更高效,降温效果显著,有利于保证通讯设备运行的稳定,避免通讯机柜因热量管理不稳定带来的各种故障和隐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散热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吸热器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通讯机柜的散热装置,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和冷却装置,其中,冷却装置包括吸热器1、散热器2、设于吸热器1上的第一冷却风扇6以及设于散热器2上的第二冷却风扇7,吸热器1与散热器2分别置于通讯机柜的内侧与外侧,且吸热器1与散热器2之间形成封闭传热回路,所述传感器包括设于通讯机柜内侧的若干个温度传感器,传感器通过总线与控制器连接,第一冷却风扇6与第二冷却风扇7受控于所述控制器。其中,控制器为多路温度传感巡检控制器。该实施例中,针对通讯机柜而设计,散热装置安装于通讯机柜的柜门上,利用热交换方式进行散热,吸热器1将通讯机柜内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2,通过散热器2将热量散发出去,达到冷却降温效果,换热效率高,并通过传感器检测通讯机柜内的温度情况,当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控制冷却风扇工作,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散热更高效,降温效果显著,有利于保证通讯设备运行的稳定,避免通讯机柜因热量管理不稳定带来的各种故障和隐患。

参见图2和3,实施例中,吸热器1的上端设有上集流管13及下端设有下集流管14,所述散热器2的上端设有上汇流管21及下端设有下汇流管22,所述上集流管13与上汇流管21之间通过若干条气态工质通道管3相连接,所述下集流管14与下汇流管22之间通过若干条液态工质通道管4相连接,所述吸热器1内填充有会受热气化的传热工质。当通讯机柜内空气流通过吸热器1后,吸热器1将热传导给传热工质并使之气化,气化的传热工质经气态工质通道管3进入散热器2,当外冷空气带走散热器2中的热量后,传热工质液化并受重力作用回流,经液态工质通道管4流至下集流管14中,依此往复循环,换热效率高,散热更高效,附图中箭头所示为空气流向。

具体的,吸热器1包括若干条吸热微通道管11以及夹带在吸热微通道管11之间的吸热翅片12,具体是,在吸热微通道管11的长度方向按一定距离沿上、下集流管径向排列,并分别将吸热微通道管11的端头插入设置在上、下集流管14上的间隔式孔洞内,同时在吸热微通道管11之间夹入吸热翅片12,并经捆扎固定成型后钎焊定型,以形成吸热器1的吸热芯体,所述传热工质设置在吸热微通道管11内,在下集流管14内也填充有传热工质,这样热传递效果更好。

同时,散热器2包括若干条散热微通道管以及夹带在散热微通道管之间的散热翅片,散热器2与吸热器1的制作方法相似,形成散热器2的散热芯体,附图未示出散热器2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中,气态工质通道管3的两端分别与上集流管13和上汇流管21焊接,液态工质通道管4的两端分别与下集流管14和下汇流管22焊接。其中,气态工质通道管3的制作过程是,在上集流管13及上汇流管21的径向管壁上,沿某一角度相向对称加工等数量的个直径为r的圆孔,并在圆孔处分别焊接一定长度的圆管,该定长圆管即为传热工质的气态工质通道管3。液态工质通道管4与气态工质通道管3的制作方式相似。在液态工质通道管4焊接完成后,在某一条液态工质通道管4上钻孔加工一小直径的圆孔,同时在此处焊接一小直径的定长铜管并通过该铜管将吸热器1及散热器2抽真空的同时,注入一定量的传热工质,然后将定长铜管夹扁焊接密封,这样完成传热工质的封装。

为了有效提高换热效果,在吸热器1与散热器2之间设置密封隔离板5,并由此形成相对独立、密封的吸热区域及散热区域;吸热器1所在的吸热区域形成内循环风道,散热器2所在散热区域形成外循环风道,所述第一冷却风扇6位于内循环风道内,所述第二冷却风扇7位于外循环风道内。

当通讯机柜内温度过高时,第一冷却风扇6与第二冷却风扇介入工作,第一冷却风扇6吸入通讯机柜内的热空气后,吸热翅片12吸热并传导给吸热微通道管11致使其腔体内的传热工质气化,气化后的传热工质通过气态工质通道管3进入散热器2的上汇流管21;然后将热量传导给散热器2上的散热微通道管及散热翅片,此时安装在散热器2上的第二冷却风扇7将机柜外的低温空气吸入,通过冷却散热翅片及散热微通道管,致使散热微通道管腔体内的传热工质气体降温并使之冷凝,冷凝后的液体沿散热微通道管进入液态工质通道管4并与下集流管14汇流;该传热工质在吸热器1与散热器2的热、冷空气流的作用下,不断以液-气-液的往复自然循环模式,这样通讯机柜腔体内空气不断被冷却,达到冷却降温效果。

安装时,上述的第一冷却风扇6的吹风方向垂直于吸热器1所在的平面,第二冷却风扇7的吹风方向垂直于散热器2所在的平面,即风扇叶片旋转轴分别与吸热器1及散热器2的芯体平面垂直,由此强化了热交换的效率。第一冷却风扇6和第二冷却风扇7均可设计安装在吸热器1与散热器2中间的空隙内,当风扇一旦出现故障时,其可以在空隙中取出,进行维护或更换。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