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FPC柔性无线充电传输线圈模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2551阅读:2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FPC柔性无线充电传输线圈模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传输线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有效提高线圈导体横截面积,减小阻值,提高充电功率的fpc柔性无线充电传输线圈模组制作工艺。

[

背景技术:
]

目前无线充电传输线圈模组主要分:wpc密绕线圈、fpc线圈和mepqf扁平线圈三种,a:pcb/fpc方案更薄,尺寸较小,但功率较低,阻值较大(线圈主要采用pcb中黄光/曝光/显影/蚀刻等方式形成铜圈回路),但缺点在于蚀刻的工艺不能对厚铜进行有效的蚀刻,造成只能选用薄型化的铜箔,同时线圈与线圈之间的“线距”无法做到细线路(50um以下),导致压缩了整体导体的横截体积,阻值偏大,进而充电时的功率较低。牺牲充电效率。b:铜线产品尺寸有一定影响,但可以实现更高的功率,充电效率也更高。线圈厂商轻薄化产品较为成熟,采用更细的铜线,更多的圈数(相应都会增加内阻,也会增加电感值,也就意味着牺牲功率。

基于上述问题,怎样才能在铜箔的厚度较大的情况下,保证较小的线圈与线圈之间的线距,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经常考虑的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验证,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

技术实现要素:
]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线圈导体横截面积,减小阻值,提高充电功率的fpc柔性无线充电传输线圈模组制作工艺。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fpc柔性无线充电传输线圈模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备用于进行加工处理的纯铜箔,并对铜箔加工面进行清洁处理;

s2:采用激光蚀刻在步骤s1准备好的铜箔表面刻蚀槽体,槽体可以为盲槽或者是100%贯穿的通槽通孔;

s3:蚀刻沟道;在步骤s2完成槽体加工处理后,即在铜箔加工面刻出沟道,沟道的宽度范围为10um-100um,沟道的深度范围为被刻铜箔厚度的10%--100%;

s4:对步骤s3加工处理完成后的铜箔进行前处理;前处理过程包括微蚀修整、水处理以及烘干三步处理流程;

s5:在铜箔表面压合基材;首先在铜箔表面粘贴胶体,再在胶体正面压合线路板基材;

s6:对步骤s5中压合完成的铜箔相对于基材的另一端面做进一步蚀刻处理,蚀刻后露出盲槽,且该露出的盲槽形成线圈的线距;

s7:对步骤s6中蚀刻完成的铜箔进行最后的清洗、烘干处理,得到线圈模组成品。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对铜箔进行激光蚀刻的激光为皮秒,纳秒,飞秒或准分子激光器,且激光光源为绿光,uv紫光或者co2激光光源。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对铜箔进行激光蚀刻的部分包含铜箔上任何印刷、粘贴的高分子、有机物、无机物金属物质涂层与膜类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铜箔表面粘贴的胶体为聚酯类胶粘剂、丙烯酸类胶粘剂、环氧或改性环氧类胶粘剂、聚酰亚胺类胶粘剂、酚醛-缩丁醛类胶粘剂,且压合的线路板基材为pi(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film)、lcp、fr4、lcp液晶聚合物(liquidcrystalpolymer)、氮化铝与氧化铝陶瓷或ptef特富龙线路板基材。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采用的金属导体箔为挠性覆铜板用的导体材料,可以是铜箔(普通电解铜箔、高延展性电解铜箔、压延铜箔)、铝箔或铜-铍合金箔。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采用的金属导体箔为铜箔,包括电解铜箔(ed)和压延铜箔(ra)。

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完成压合线路板基材的处理之后,在压合线路板基材的反面,形成制作双面板时的铜箔导体层。

优选地,所述铜箔的厚度大于40微米,且线圈与线圈之间的线距小于40微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fpc柔性无线充电传输线圈模组制作工艺通过采用上述制作fpc柔性无线充电传输线圈模组的工艺流程,可以显著提高铜箔蚀刻时的纵横比,实现铜箔厚度>40um在蚀刻线圈时,线圈与线圈间的线距时<40um,从而提高线圈的线路本体宽度,提高线圈导体横截面积,减小阻值,提高充电功率,线圈与线圈间被蚀刻液去除掉,露出下面的绝缘层空白区域为:线距蚀刻去除不用的金属导体,留下需要的金属线圈导体(深色线路):线圈线路导体,本发明工艺流程简洁,易实现,且最终的产品效果好,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fpc柔性无线充电传输线圈模组制作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fpc柔性无线充电传输线圈模组制作工艺的图框式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此发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一种fpc柔性无线充电传输线圈模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备用于进行加工处理的纯铜箔,并对铜箔加工面进行清洁处理;

s2:采用激光蚀刻在步骤s1准备好的铜箔表面刻蚀槽体,槽体可以为盲槽或者是100%贯穿的通槽通孔;

s3:蚀刻沟道;在步骤s2完成槽体加工处理后,即在铜箔加工面刻出沟道,沟道的宽度范围为10um-100um,沟道的深度范围为被刻铜箔厚度的10%--100%;

s4:对步骤s3加工处理完成后的铜箔进行前处理;前处理过程包括微蚀修整、水处理以及烘干三步处理流程;

s5:在铜箔表面压合基材;首先在铜箔表面粘贴胶体,再在胶体正面压合线路板基材;

s6:对步骤s5中压合完成的铜箔相对于基材的另一端面做进一步蚀刻处理,蚀刻后露出盲槽,且该露出的盲槽形成线圈的线距;

s7:对步骤s6中蚀刻完成的铜箔进行最后的清洗、烘干处理,得到线圈模组成品。

本申请通过采用上述制作fpc柔性无线充电传输线圈模组的工艺流程,可以显著提高铜箔蚀刻时的纵横比,实现铜箔厚度>40um在蚀刻线圈时,线圈与线圈间的线距时<40um,从而提高线圈的线路本体宽度,提高线圈导体横截面积,减小阻值,提高充电功率,线圈与线圈间被蚀刻液去除掉,露出下面的绝缘层空白区域为:线距蚀刻去除不用的金属导体,留下需要的金属线圈导体(深色线路):线圈线路导体,本发明工艺流程简洁,易实现,且最终的产品效果好,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对铜箔进行激光蚀刻的激光为皮秒,纳秒,飞秒或准分子激光器,且激光光源为绿光,uv紫光或者co2激光光源。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对铜箔进行激光蚀刻的部分包含铜箔上任何印刷、粘贴的高分子、有机物、无机物金属物质涂层与膜类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铜箔表面粘贴的胶体为聚酯类胶粘剂、丙烯酸类胶粘剂、环氧或改性环氧类胶粘剂、聚酰亚胺类胶粘剂、酚醛-缩丁醛类胶粘剂,且压合的线路板基材为pi(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film)、lcp、fr4、lcp液晶聚合物(liquidcrystalpolymer)、氮化铝与氧化铝陶瓷或ptef特富龙线路板基材。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采用的金属导体箔为挠性覆铜板用的导体材料,可以是铜箔(普通电解铜箔、高延展性电解铜箔、压延铜箔)、铝箔或铜-铍合金箔。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采用的金属导体箔为铜箔,包括电解铜箔(ed)和压延铜箔(ra)。

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完成压合线路板基材的处理之后,在压合线路板基材的反面,形成制作双面板时的铜箔导体层。此制层也适用于多层fpc与双面fpc,以及多层pcb与双面pcb后续流程与fpc/pcb制作流程一致。

优选地,所述铜箔的厚度大于40微米,且线圈与线圈之间的线距小于40微米。

a:激光刻蚀槽体:采用激光(包含,皮秒,纳秒,飞秒,准分子等激光器,光源的的选择可以用绿光,uv紫光,采用以及co2等)在已纯铜箔刻出沟道,沟道的宽度在10um-100um之间,沟道的深度满足被刻铜箔厚度的10%--100%之间,沟道可以是没有100%割穿的盲槽,也可以在沟道内局部割穿,或者在沟道内钻出通透的孔径,以便于后期压合基材时的排气作用,以防止气泡,与压合不实,不均匀。

b:压合的基材可以选择包括pi(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film),fr4,ptef特富龙,lcp液晶聚合物(liquidcrystalpolymer),氮化铝与氧化铝陶瓷等现有pcb制造绝缘材料。

c:蚀刻减薄基材反面的铜箔面时,减薄到露出激光切割的盲槽即可,减薄的厚度不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fpc柔性无线充电传输线圈模组制作工艺通过采用上述制作fpc柔性无线充电传输线圈模组的工艺流程,可以显著提高铜箔蚀刻时的纵横比,实现铜箔厚度>40um在蚀刻线圈时,线圈与线圈间的线距时<40um,从而提高线圈的线路本体宽度,提高线圈导体横截面积,减小阻值,提高充电功率,线圈与线圈间被蚀刻液去除掉,露出下面的绝缘层空白区域为:线距蚀刻去除不用的金属导体,留下需要的金属线圈导体(深色线路):线圈线路导体,本发明工艺流程简洁,易实现,且最终的产品效果好,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