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外壳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132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玻璃外壳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璃外壳及包含该玻璃外壳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中,其所配置硬件不断升级,所能实现的应用功能增加,因此执行的任务计算处理更加复杂,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难以迅速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导致温度升高而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玻璃外壳的散热性能。

一种玻璃外壳,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盖板部;

边框部,与所述盖板部的边缘连接;所述盖板部与所述边框部围成一敞口腔,所述边框部具有第一外表面,及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内表面;所述边框部和所述盖板部中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敞口腔与外界的收纳空间;及

散热体,填充在所述收纳空间中;

其中,当所述盖板部放置在一参考水平面上时,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一内表面中至少一个上各处的切平面与所述参考水平面夹设成若干二面角,所述若干二面角中同时存在大于90°和小于90°的取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空间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盖板部上的多个互不连通的容置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空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盖板部内、并连通多个所述容置孔的连通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空间还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盖板部上并与所述敞口腔连通,所述容置孔连通所述安装槽与外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体包括充满全部所述收纳空间的散热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采用混合有纳米银颗粒的石墨烯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体包括填充部分所述收纳空间并远离所述敞口腔设置的散热层,及填充剩余部分所述收纳空间并靠近所述敞口腔设置的导热层,所述导热层层叠设置在所述散热层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采用导热硅胶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表面与第一内表面均为平滑曲面。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玻璃外壳。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在提高玻璃外壳散热性能的基础上,确保移动终端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外壳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示例玻璃外壳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示例玻璃外壳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示例玻璃外壳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外壳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外壳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外壳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示例玻璃外壳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示例玻璃外壳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外壳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外壳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外壳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同时参阅图1和图2,一种玻璃外壳10,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玻璃外壳10包括边框部100、盖板部200和散热体300。边框部100与盖板部200的边缘连接,两者可以一体成型连接。盖板部200与边框部100围成一个敞口腔102。边框部100具有第一外表面110和第一内表面120,第一外表面110和第一内表面120相对设置,第一外表面110远离敞口腔102设置(与外界接触),第一内表面120靠近敞口腔102设置并界定敞口腔102的部分边界。边框部100和盖板部200中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收纳空间101,即收纳空间101可以仅设置在边框部100上,也可以仅设置在盖板部200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在边框部100和盖板部200上。收纳空间101将敞口腔102与外界连通。换言之,收纳空间101的一端连通敞口腔102,另一端连通外界。

同时参阅图1和图2,散热体300填充在收纳空间101中,因此,散热体300的一端临近敞口腔102,散热体300的另一端临近外界(即外界大气)。由于散热体300的存在,散热体300临近敞口腔102内的一端吸收热量,然后将吸收到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散热体300临近外界中的一端,从而通过散热体300临近外界中的一端将热量排放至大气中,最终实现敞口腔102内产生的热量及时快速地排放至外界,降低玻璃外壳10和移动终端的温度,不会因热量的集聚导致玻璃外壳10升温并发烫,影响用户体验;同时,移动终端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体300及时排出,不会因过热而对硬件的工作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提高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

参阅图11,当盖板部200放置在一参考水平面30上时,第一外表面110和第一内表面120中至少一个上各处的切平面与参考水平面30夹设成若干二面角,若干二面角中同时存在大于90°和小于90°的取值。即可以仅第一外表面110上的若干切平面与参考水平面30夹设成同时存在大于90°和小于90°取值的二面角,换言之,存在某一垂直于参考水平面30的虚拟平面20与第一外表面110有两条交线;或者,仅第一内表面120上的若干切平面与参考水平面30夹设成同时存在大于90°和小于90°取值的二面角,换言之,存在某一垂直于参考水平面30的虚拟平面20与第一内表面120有两条交线;或者,第一外表面110、第一内表面120两者上的若干切平面与参考水平面30均夹设成同时存在大于90°和小于90°取值的二面角,换言之,存在某一垂直于参考水平面30的虚拟平面20与第一外表面110有两条交线,同时,也存在另一垂直于参考水平面30的虚拟平面20与第一内表面120有两条交线。这样可以使玻璃外壳10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同时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效果,玻璃外壳10将营造出特别闪耀的玻璃质感。

盖板部2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外表面210和第二内表面220,第二外表面210远离敞口腔102设置(与外界接触),第二外表面210与第一外表面110连接。第二内表面220靠近敞口腔102设置并界定敞口腔102的另一部分边界,第二内表面220与第一内表面120连接。

同时参阅图1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体300包括散热层310,散热层310充满全部收纳空间101,即收纳空间101的全部均用来容置散热层310。散热层310的主体采用石墨烯材料制成,同时按一定的质量比在石墨烯材料中混合有纳米银颗粒。石墨烯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从而将敞口腔102内产生的热量及时排放至外界;纳米银颗粒具有对光线具有很好的反射特性,使得玻璃外壳10的局部能产生闪烁的亮点,提高玻璃外壳10的外观效果。纳米银颗粒具有金属特质,能提高散热层310的机械强度,确保散热层310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

石墨烯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从而提高散热层310的对强酸和强碱的腐蚀能力,不会因腐蚀而在散热层310与收纳空间101之间产生间隙,保证散热层310对收纳空间101的密封能力,避免液体或粉尘从外界进入敞口腔102内,确保玻璃外壳10具备较强的防液体污染和防粉尘污染的能力。石墨烯材料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当玻璃外壳10受到外力冲击时,散热层310不会产生裂纹,进一步保证散热体300对收纳空间101的密封能力。

同时参阅图1至图3,收纳空间101包括多个容置孔101a,多个容置孔101a间隔设置在盖板部200上,容置孔101a贯穿盖板部200的第二外表面210和第二内表面220,在盖板部200的内部,多个的容置孔101a之间互不连通,散热层310完全充满整个容置孔101a,容置孔101a的形状可以为规则的圆柱形结构,此时,填充在容置孔101a中的散热层310也为圆柱形。当然,容置孔101a的也可以为多边形孔,容置孔101a的截面还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根据玻璃外壳10具体散热条件和结构强度的需要,可以将盖板部200上容置孔101a的数量做适当的增减。

参阅图4,除了在盖板部200上设置容置孔101a之外,还可以在边框部100上设置容置孔101a上,即边框部100上的容置孔101a贯穿第一外表面110和第一内表面120。边框部100上的容置孔101a同样填充有散热层310,这样增加了敞口腔102内热量向外排出的通道,将更加有利于敞口腔102内热量的快速排出,

同时参阅图5和图6,收纳空间101除了包括容置孔101a之外,还可以包括连通腔101b。连通腔101b设置在盖板部200的内部,该连通腔101b将位于盖板部200上的各个容置孔101a相互连通。在散热的过程中,由于敞口腔102内各处的热量分布并不均匀,散热层310临近敞口腔102的一端吸收热量,在热量朝散热层310临近外界的一端传递的过程中,热量将均匀分布在散热层310位于连通腔101b中的部分上,以便热量从散热层310临近外界的一端同时快速排出,避免部分容置孔101a中的散热层310难以在短时间内排出热量,从而导致玻璃外壳10局部温度过高。

同时参阅图7至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体300包括散热层310和导热层320,散热层310填充收纳空间101中远离敞口腔102的部分,散热层310临近外界设置;导热层320填充收纳空间101中靠近敞口腔102的部分,导热层320临近敞口腔102设置。事实上,导热层320层叠设在散热层310上。敞口腔102内各处的热量分布并不均匀,由于导热层320对热量的快速传导作用,热量将均匀分布在导热层320的各个部分上,从而通过散热层310将导热层320上各部分的热量几乎同时排出,保证玻璃外壳10各处温度保持一致,避免出现局部温度过高。

导热层320采用导热硅胶材料支制成,导热硅胶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确保导热层320将敞口腔102内的热量进行均匀分布,以便热量从散热层310上排出的速度保持一致,从而避免玻璃外壳10的局部高温。

参阅图7,收纳空间101包括安装槽101c和容置孔101a,安装槽101c在边框部100的第二内表面220上凹陷形成,容置孔101a贯穿安装槽101c的底面和边框部100的第二外表面210,即容置孔101a连通安装槽101c和外界。当然,容置孔101a间隔分布在盖板部200上,容置孔101a的形状与容置孔101a的形状可以大致相同。参阅图8,散热层310可以填充容置孔101a的全部空间和安装槽101c远离敞口腔102的部分空间,导热层320填充安装槽101c剩余部分空间(即靠近敞口腔102的空间)。当然,参阅图9,散热层310可以仅填充容置孔101a的全部空间,而导热层320则填充安装槽101c的全部空间。

同时参阅图10至图12,第二外表面210和第二内表面220可以均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即第二外表面210、第二内表面220两者均与参考水平面30平行,定义虚拟平面20垂直于参考水平面30,此时,虚拟平面20同时垂直于第二外表面210和第二内表面220。因此,边框部100存在如下三种状态:参阅图11,存在某一虚拟平面20仅与边框部100的第一外表面110有两条交线(对应边框部100处于外反扣状态)。或者,参阅图12,存在某一虚拟平面20仅与边框部100的第一内表面120有两条交线(对应边框部100处于内反扣状态)。或者,参阅图10,存在某一虚拟平面20不仅与边框部100的第一外表面110有两条交线,同时,存在另一虚拟平面20与边框部100的第一内表面120也同样有两条交线(对应边框部100处于内外反扣状态)。当然,交线可以为直线或曲线。

当边框部100处于外反扣状态时,使得边框部100的第一外表面110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便于人手一次性快速地将顺利抓取玻璃外壳10,避免玻璃外壳10滑脱,提高抓取的便捷性;同时,当玻璃外壳10握持在人手中时,增强了用户握持的舒适性。

当边框部100处于内反扣状态时,如此结构既适当增大了敞口腔102的安装空间,便于其它部件(例如主板组件)安装在该敞口腔102内,由于第一内表面120特殊的弯曲形状,有利于其它部件与玻璃外壳10之间的结合力,提高其它部件安装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在边框部100的第一内表面120上设置装饰件或者装饰层,提高带有该玻璃外壳10的移动终端在视觉设计上的拓展空间。

另外,当边框部100处于内外反扣状态时,可以改变玻璃外壳10对光线的反射和折射效果,使得玻璃外壳10营造出特别闪耀的玻璃质感,提高玻璃外壳10的外观效果,消费者在感官上存在别致的视觉体验。当然,当边框部100处于外反扣状态或内反扣状态时,同样能起到改变光线反射和折射效果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表面110与第一内表面120上处处平滑过渡,不存在起伏的棱边:

例如,参阅图10,第一外表面110与第一内表面120均为平滑曲面,当做垂直于参考水平面30的虚拟平面20时,存在一虚拟平面20与第一外表面110存在两条交线,同时,也存在另一虚拟平面20与第一内表面120存在两条交线,即玻璃外壳10处于内外反扣状态。

又如,参阅图11,第一外表面110为平滑曲面;第一内表面120包括内垂直平面121和内过渡曲面122,内垂直平面121与第二内表面220垂直设置,内过渡曲面122的端部分别与内垂直平面121和第二内表面220连接,内过渡曲面122分别与内垂直平面121、第二内表面220在连接处均相切,从而保证整个第一内表面120处处平滑过渡。此时,存在一虚拟平面20与第一外表面110有两条交线,而第一内表面120与虚拟平面20只存在一条交线;玻璃外壳10处于外反扣状态。

再如,参阅图12,第一内表面120为平滑曲面;第一外表面110包括外垂直平面111和外过渡曲面112,外垂直平面111与第二外表面210垂直设置,外过渡曲面112的端部分别与外垂直平面111、第二外表面210连接,外过渡曲面112分别与外垂直平面111、第二外表面210在连接处均相切,从而保证整个第一外表面110处处平滑过渡。此时,存在一虚拟平面20与第一内表面120有两条交线,而第一外表面110与虚拟平面20只存在一条交线;玻璃外壳10处于内反扣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表面120上并非处处平滑过渡,第一外表面110远离敞口腔102凸起形成有外棱线。同样的,第一内表面120上并非处处平滑过渡,第一内表面120远离敞口腔102凹陷形成有内棱线。内棱线和外棱线可以两者同时存在边框部100上,也可以只是其中的一个存在边框部100上。由于内棱线和外棱线的存在,同样可以改变光的反射和折射路径而形成不同反射效果,提高玻璃外壳10的外观视觉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显示组件、主板组件以及上述的玻璃外壳10,主板组件安装在显示组件与玻璃外壳10所围成的空腔中。由于该移动终端采用该玻璃外壳10,使移动终端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增强移动终端在抓取、握持过程中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同时改善移动终端的外观视觉效果。

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以及/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