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026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以及壳体结构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设备用来显示影像,以可供用户观看。一般而言,显示设备主要包括框体、显示面板、背光模块、电路板和壳体结构等组成组件,其中显示面板和背光模块容纳在框体内,而设置在背光模块背侧的电路板由壳体结构屏蔽,以避免暴露在外。典型的显示设备大多采用螺丝将壳体结构锁附在其背侧。

但是,典型的显示屏散热能力较差,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时,显示屏会出现局部高温,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甚至会导致移动终端受损,使显示屏的使用寿命降低,用时散热面积较小且散热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典型技术中壳体结构壳体结构中,显示屏散热能力较差,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时,显示屏会出现局部高温,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甚至会导致移动终端受损,使显示屏的使用寿命降低,用时散热面积较小且散热性能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显示装置以及壳体结构的散热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壳体结构,用于对应盖盒于所述显示装置的电路主板上,顶盖以及围绕所述顶盖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形成所述壳体结构的容置空间;所述电路主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第一散热结构,其设置于所述顶盖上,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包括若干个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设置的第一散热孔,以使所述电路主板的热量及时散出;

凸起部,其设置于所述顶盖上、并凸出于所述顶盖表面。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二散热结构,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包括若干个分散布设的第二散热孔、以及至少一条贯穿所述第二散热孔设置的第一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第二散热孔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长轴方向呈条状布设,至少一条所述第一加强筋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长轴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散热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散热孔还包括防水部,所述防水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结构上、并与所述电路主板的避水区对应,以阻隔水滴直接侵入所述电路主板的避水区中。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三散热结构,所述第三散热结构包括若干个分散布设的第三散热孔、以及至少一条贯穿所述第三散热孔设置的第二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第三散热孔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长轴方向呈条状布设,至少一条所述第二加强筋平行于第二侧壁的长轴方向贯穿所述第三散热孔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两个出音孔,所述至少两个出音孔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上、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散热结构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凸起部为条状;所述凸起部平行于所述第二侧壁、且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结构下方。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背板,所述电路主板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电路主板上设置有避水区;喇叭;壳体结构,其对应盖盒于所述背板上以保护所述电路主板和所述喇叭;所述壳体结构包括:顶盖以及围绕所述顶盖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形成所述壳体结构的容置空间;所述电路主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第一散热结构,其设置于所述顶盖上,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包括若干个对应于所述电路主板设置的第一散热孔,以使所述电路主板的热量及时散出;凸起部,其设置于所述顶盖上、并凸出于所述顶盖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相对所述容置空间向外倾斜,以增大所述第一侧壁的有效散热面积。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二散热结构,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包括若干个分散布设的第二散热孔、以及至少一条贯穿所述第二散热孔设置的第一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第二散热孔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长轴方向呈条状布设,至少一条所述第一加强筋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长轴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散热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散热孔还包括防水部,所述防水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孔之间、并与所述电路主板的避水区对应,以阻隔水滴直接侵入所述电路主板的避水区中。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三散热结构,所述第三散热结构包括若干个分散布设的第三散热孔、以及至少一条贯穿所述第三散热孔设置的第二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第三散热孔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长轴方向呈条状布设,至少一条所述第二加强筋平行于第二侧壁的长轴方向贯穿所述第三散热孔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两个出音孔,所述至少两个出音孔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上、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散热结构的两侧;所述至少两个出音孔与所述喇叭对应。

可选地,所述出音孔包括若干个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长轴方向布设的条状通孔,至少一条所述第三加强筋平行于第二侧壁的长轴方向贯穿所述条状通孔设置。

可选地,所述凸起部位条状;所述凸起部平行于所述第二侧壁、且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结构下方。

可选地,所述壳体结构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中下部,所述壳体结构在所述背板上的投影面积占所述背板面积不超过1/2。

本申请中壳体结构包括若干个对应于电路主板设置的第一散热孔,以使电路主板的热量及时散出,便于提高显示屏的散热性能;第二散热孔还包括防水部,防水部设置于第二散热孔之间、并与电路主板的避水区对应,以阻隔水滴直接侵入所述电路主板的避水区中,第一侧壁相对容置空间向外倾斜,以增大第一侧壁的有效散热面积,增加散热性能,提高显示屏的使用寿命,背板在上设有多个散热通孔结构,且按照预定的布局排布,在背板与电路主板的对应区域上设有散热结构,便于增强显示屏内电路主板的散热性能,在壳体结构的顶部,散热结构的分布是远离电路主板的对应区域的散热结构的通孔数量多,靠近电路主板的对应区域的通孔数量少,散热结构的预定分布设计,使得显示装置散热更加均匀、有效,在背板的顶部,靠近电路主板的对应区域还设有装饰孔,从而在壳体结构的外侧面看起来更加美观和统一,散热通孔中具有加强筋,加强筋靠近壳体结构的内侧面,其散热的同时还可以不影响壳体结构整体的强度及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结构与背板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壳体结构、喇叭和电路主板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参照图1,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壳体结构10,用于对应盖盒于所述显示装置的电路主板(图中未示出)上,包括:顶盖11以及围绕顶盖设置的第一侧壁11a、第二侧壁11b、第三侧壁11c和第四侧壁11d,以形成壳体结构10的容置空间12;电路主板设置于容置空间12中;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壳体结构10还第一散热结构14、第二散热结构15以及第三散热结构16。

其中,结合图2所示,第一散热结构14设置于顶盖11上。第一散热结构14包括若干个第一散热孔141以及凸起部142,所述第一散热孔141对应于电路主板设置,以使电路主板的热量及时散出;所述凸起部142设置于顶盖11背向所述电路主板的一面、并凸出于顶盖11表面。具体地,凸起部142为条状;凸起部142平行于第二侧壁11b、且设置于第一散热结构14下方。这种设计能在壳体结构10靠墙挂吊时,凸起部142仍能支撑顶盖11与墙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得热量能够顺利通过所述第一散热孔141散出。

结合图3所示,第二散热结构15设置于第一侧壁11a。第二散热结构15包括若干个分散布设的第二散热孔151、以及至少一条贯穿第二散热孔151设置的第一加强筋152。

进一步地,第二散热孔151垂直于第一侧壁11a的长轴方向呈条状布设,至少一条第一加强筋152平行于第一侧壁11a的长轴方向贯穿第二散热孔151设置。

第二散热结构15还包括防水部153,防水部153设置于第二散热孔151之间、并与电路主板的避水区(图中未示出)对应,以阻隔水滴直接侵入电路主板的避水区中。其中,所述避水区可例如为重要元器件的集成位置、电源插接位置等。结合图1、图2可见,第二散热孔151的内部视图结构和外部视图结构不相同,即从图1可明显区分第二散热孔151的防水部153,而从图2观察则难以分辨防水部153的所在位置,如此设置使得壳体结构的外观更加美观、对称。

结合图4所示,第三散热结构16设置于第二侧壁11b上。第三散热结构16包括若干个分散布设的第三散热孔161、以及至少一条贯穿第三散热孔161设置的第二加强筋162。

第三散热孔161垂直于第二侧壁11b的长轴方向呈条状布设,至少一条第二加强筋162平行于第二侧壁11b的长轴方向贯穿第三散热孔161设置。

本实施例的壳体结构10还包括至少两个出音孔17,至少两个出音孔17设置于第二侧壁11b上、且分别设置于第三散热结构16的两侧。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壳体结构,其设置有多个散热结构,能够满足背板上的电路主板或其他电路各方面的散热要求。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结合图5、图6所示,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其包括:背板20,以及设置于背板20上的电路主板30、喇叭40;以及壳体结构10,所述壳体结构10对应盖盒于背板20上以保护电路主板30和喇叭40。

其中,壳体结构10包括:顶盖11以及围绕顶盖11设置的第一侧壁11a、第二侧壁11b、第三侧壁11c和第四侧壁11d,以形成壳体结构的容置空间12;电路主板30设置于容置空间12中。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壳体结构10还第一散热结构14、第二散热结构15以及第三散热结构16。

其中,结合图5、图6所示,第一散热结构14设置于顶盖11上。第一散热结构14包括若干个第一散热孔141以及凸起部142,所述第一散热孔141对应于电路主板设置,以使电路主板的热量及时散出;所述凸起部142设置于顶盖11背向所述电路主板的一面、并凸出于顶盖11表面。具体地,凸起部142为条状;凸起部142平行于第二侧壁11b、且设置于第一散热结构14下方。这种设计能在壳体结构10靠墙挂吊时,凸起部142仍能支撑顶盖11与墙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得热量能够顺利通过所述第一散热孔141散出。

结合图3所示,第二散热结构15设置于第一侧壁11a。第二散热结构15包括若干个分散布设的第二散热孔151、以及至少一条贯穿第二散热孔151设置的第一加强筋152。

进一步地,第二散热孔151垂直于第一侧壁11a的长轴方向呈条状布设,至少一条第一加强筋152平行于第一侧壁11a的长轴方向贯穿第二散热孔151设置。

第二散热结构15还包括防水部153,防水部153设置于第二散热孔151之间、并与电路主板30的避水区31对应,以阻隔水滴直接侵入电路主板的避水区中。其中,所述避水区31可例如为重要元器件的集成位置、电源插接位置等。结合图5、图6可见,第二散热孔151的内部视图结构和外部视图结构不相同,即从图1可明显区分第二散热孔151的防水部153,而从图6观察则难以分辨防水部153的所在位置,如此设置使得壳体结构的外观更加美观、对称。

结合图4所示,第三散热结构16设置于第二侧壁11b上。第三散热结构16包括若干个分散布设的第三散热孔161、以及至少一条贯穿第三散热孔161设置的第二加强筋162。

第三散热孔161垂直于第二侧壁11b的长轴方向呈条状布设,至少一条第二加强筋162平行于第二侧壁11b的长轴方向贯穿第三散热孔161设置。

本实施例的壳体结构10还包括至少两个出音孔17,至少两个出音孔17设置于第二侧壁11b上、且分别设置于第三散热结构16的两侧。所述喇叭40设有一对,每个喇叭40分别对应于两个出音孔17设置,分别设置于壳体结构10第二侧壁11b的两侧。

本申请中,电路主板30设置于容置空间12中;第一散热结构14包括若干个对应于电路主板设置的第一散热孔142,以使电路主板30的热量及时散出,便于提高显示屏的散热性能;且凸起部142的引入能够使壳体结构10靠墙吊挂时也能保证顶盖11与墙面保持距离,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第二散热孔151还包括防水部153,防水部153设置于第二散热孔151之间、并与电路主板30的避水区31对应,以阻隔水滴直接侵入所述电路主板30的避水区31中,第一侧壁11a相对容置空间12向外倾斜,以增大第一侧壁11a的有效散热面积,增加散热性能,提高显示屏的使用寿命,背板20在上设有多个散热通孔结构,且按照预定的布局排布,在背板20与电路主板的对应区域上设有散热结构,便于增强显示屏内电路主板的散热性能,在壳体结构的顶部,散热结构的分布是远离电路主板的对应区域的散热结构的通孔数量多,靠近电路主板30的对应区域的通孔数量少,散热结构的预定分布设计,使得显示装置散热更加均匀、有效;散热通孔中具有加强筋,加强筋靠近壳体结构的内侧面,其散热的同时还可以不影响壳体结构10整体的强度及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申请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