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膜式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9878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膜式加热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膜式加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热膜式加热器由不锈钢基板和电热膜构成,电热膜包括内绝缘层、加热层和外绝缘层,内绝缘层与不锈钢基板上的覆盖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微小气泡,而且常规的不锈钢基板表面平整、光滑,使内绝缘层与不锈钢基板的附着力不够大,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爆膜现象(即内绝缘层与不锈钢基板分离),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热膜式加热器,其电热膜与不锈钢基板的附着力大,能够有效避免爆膜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热膜式加热器,包括加热基板和设置在其正面的电热膜,电热膜包括内绝缘层、加热层及外绝缘层,所述加热基板的正面布满微孔,内绝缘层覆盖在加热基板的正面并填充入微孔内部。

所述内绝缘层通过涂覆、粘胶或烧结覆盖在加热基板的正面并填充入微孔内部。

所述加热层为厚膜加热电路、PTC加热电路、碳纤维加热电路或电热丝加热电路。

所述加热基板为不锈钢基板。

所述加热基板的背面布满微孔。

所述微孔的孔径为50-300纳米。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在加热基板上布满微孔,内绝缘层覆盖在加热基板上时,还能够填充入微孔内部,从而增大电热膜和加热基板的附着力,有效避免薄膜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本电热膜式加热器,包括加热基板1和设置在其正面的电热膜,电热膜包括内绝缘层21、加热层22及外绝缘层23,加热基板1的正面布满微孔11,内绝缘层21覆盖在加热基板1的正面并填充入微孔11内部,此时,内绝缘层21与加热基板1之间的附着力能够显著增大,有效抑制爆膜现象,而且微孔11的存在还能够在内绝缘层21覆盖与加热基板1覆盖加工过程中,起到泄气的作用,有效减小微小气泡的产生,同样能够避免爆膜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加热基板1正面的微孔11结构有效地增加了加热基板1和内绝缘层21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了电热膜式加热器的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内绝缘层21覆盖与加热基板1覆盖加工时,优选内绝缘层21通过涂覆、粘胶或烧结覆盖在加热基板1的正面并填充入微孔11内部,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电热膜的加工要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进一步地,加热层22可优选为厚膜加热电路、PTC加热电路、碳纤维加热电路或电热丝加热电路等,使电热膜的可选类型更多,能够适应更多的使用场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进一步地,加热基板1为不锈钢基板,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类型的金属基板、陶瓷基板等代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上述的微孔11可通过化学腐蚀、激动打孔等现有技术的方式加工而成,其孔径优选在50-300纳米之间,对应地,内绝缘层21也可采用纳米级原料加工,其渗透填充效果更好,该微孔11的孔径也不影响加热器的外观。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2,本电热膜式加热器,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加热基板1的背面布满微孔11,此时,该微孔11的作用是提高加热基板1的背面表面积,从而提高其换热面积,非常适合加热液体的场合使用。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