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干扰信号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963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抗干扰信号处理器。



背景技术:

信号处理是对各种类型的电信号,按各种预期的目的及要求进行加工过程的统称。对模拟信号的处理称为模拟信号处理,对数字信号的处理称为数字信号处理。所谓"信号处理",就是要把记录在某种媒体上的信号进行处理,以便抽取出有用信息的过程,它是对信号进行提取、变换、分析、综合等处理过程的统称。现有技术中,信号的传输会受到各种干扰,如电磁波等,降低了信号传输效率,对于信号的处理器种类繁多,功能各有千秋,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抗干扰信号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池、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第一电阻至第四电阻、第一电容至第五电容、电池为6V、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的型号为KA555、第一电阻为200Ω、第二电阻为720Ω、第三电阻为1kΩ、第四电阻为10kΩ、第一电容为0.01uf、第二电容为470uf、第三电容为0.1uf、第四电容为800uf、第五电容为1000uf;

所述电池的正极同时与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的第四引脚、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的第八引脚、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电池的负极同时与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的第一引脚、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并作为抗干扰信号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的第二引脚和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的第七引脚和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的第五引脚与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的第三引脚同时于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为抗干扰信号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抗干扰信号处理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简单,采用仅仅十个的电子元器件构成,其成本低廉,对信号的传输提供稳定的处理,有效的抗干扰,提高传输效率,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池E、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IC、第一电阻R1至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至第五电容C5、电池E为6V、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IC的型号为KA555、第一电阻R1为200Ω、第二电阻R2为720Ω、第三电阻R3为1kΩ、第四电阻R4为10kΩ、第一电容C1为0.01uf、第二电容C2为470uf、第三电容C3为0.1uf、第四电容C4为800uf、第五电容C5为1000uf;

所述电池E的正极同时与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IC的第四引脚、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IC的第八引脚、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电池E的负极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IC的第一引脚、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并作为抗干扰信号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IN,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IC的第二引脚和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IC的第六引脚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同时与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IC的第七引脚和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IC的第五引脚与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IC的第三引脚同时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和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为抗干扰信号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OUT。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由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IC、第一电容Cl、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构成多谐振荡器电路,第四电容C4通过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IC第五引脚充放电,其电压高低不断变化,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IC第三引脚为输出端,第二电阻R2为反馈电阻。在正常工作时,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IC的第三引脚定时发出脉冲信号,通过第二电阻R2起到钳位作用,振荡电路不能起振。一旦遇到强干扰脉冲信号,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IC出现死机现象时,振荡电路立即起振,输出一个复位信号至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IC的第六引脚复位端,强行使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IC重新工作。抗干扰模拟时基芯片IC输出指令,使信号仍能接故障前的状态继续运行,提高了信号传输的抗干扰性,信号的输入通过第一电容C1滤波,输出时再通过第五电容C5二次滤波,有效的过滤信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例的限制,上述实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